◎王福友
秋夜,虫声清亮。它在吟一段《思乡曲》,这只来自异乡的蛐蛐,唱得如此专注,如此婉转,如此动听。
我有片刻恍惚,仿佛老屋重现:蛐蛐、油蛉、蝈蝈、纺织娘,这些秋天的歌手,藏身于民间。它们在老屋四周轻快地蹦跳,心中的曲子反复吟唱,时而低缓,时而明快,时而清越,直唱得大地秋意浓浓,闻者心旌摇曳。那声音的抑扬错落,使得秋夜似乎都随之跌宕起伏。
真喜欢这月色如洗,虫吟秋曲。时光匆匆,但总有馈赠,你只需稍稍停驻,微微一低头。只是一瞬,那曲子入得心来,让人抱紧秋思。
秋虫,在夜晚唱着一曲乡愁,唱给谁听?“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夜已深,而思绪仍不停歇,竟然穿过月色,穿过虫声,穿过树丛,穿过城市,带我飞……恍惚间,莫非我也成秋虫一只,融进今夜的月色,遥递自己的心曲?
举头,静望明月。耳边,声声虫吟,声音似也透明如月。独在异乡,在异乡的秋夜,今夜,我能不能靠虫鸣取暖?
秋的季节,慢慢冷起来。接下来是凝露,再下来是秋霜。添衣加衫的节令,冷和暖都是敏感的字眼,这敏感来自日常的多思,也来自这一声声细语与轻吟。
虫鸣夜愈静,夜深灯更明。在这无边的寂静里,我编织着一张巨大的网,铺天盖地地撒下。今晚,一声暖意递过来,携我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