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环境污染治理研究

2023-12-14 08:20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污染农业

刘 爽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郑州 450016)

引言

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然而,人们普遍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源自工业污染,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对环境保护事业产生了负面影响,并使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国家治理的难题。根据数据统计,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其排放量已经超过了工业面源污染,占据了国家环境污染的一大半。这完全颠覆了公众对污染源头的认知。我国早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取得的。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我国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然而,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程度的不断加深,工业生产所引发的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对农业环境也形成了巨大压力。因此,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采用更加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农民的健康和经济效益。

1 我国农业污染的主要来源

1.1 来自农业的污染

1.1.1 化肥污染

从1978 年的884 万吨到2007 年的5100 万吨,再到2013年的5900万吨,化肥的使用量在逐年增加。截至目前,中国化肥的使用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化肥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粮食作物的产量,但是过度的使用化肥也引起了很多的环境问题:一是引起河流、湖泊和其它水体的富营养化,在降雨作用下,土壤中残存的肥料进入水中,造成水草丛生,许多池塘、水库和湖泊出现恶臭,最终形成“死水”。二是造成了土壤的酸性和理化特性的退化,如果只使用化肥,就会造成土壤的酸性。土中有机、无机复合物中铵离子含量升高,钙、镁离子等被取代,导致胶体分散,土壤环境被破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活动。三是食品和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增多,对人类的身体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由于食物及饲料中的过量亚硝酸盐,导致儿童及家畜发生了严重的中毒事件(见图1)。

图1 1978—2022年化肥使用量

1.1.2 农药污染

目前,农药仍是控制大部分病虫害的最有效、无法取代的手段。然而,随着我国农业生产中农药的大量使用和使用时间的延长,其残留问题日益突出,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农药的大量使用也造成很多污染问题:一是空气污染。在大气中,残留的农药会随大气的移动而扩散,导致污染面积越来越大,尤其是某些高稳定的农药,一旦进入大气,就会扩散到更远的距离,从而导致更大的污染面积。二是对水环境的污染。农药不仅对地面水造成了污染,而且对地下水源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三是对粮食等食品的污染。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农药后,这些有害物质会随着植物的生长逐渐分布到植株的各个部位,包括根、茎、叶,甚至果实。人们在食用农作物时,可能摄入植物体内残留的农药,从而对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1.1.3 地膜污染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地膜是非常重要的,它对农作物的生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现在农用地膜多为聚乙烯制造,分子量较大,性能比较稳定,因此地膜的分解时间也特别长,甚至需要几百年时间。另外很多农民都不知道如何处理地膜,导致很多农田都有地膜残留,形成了污染。目前在我国北方普遍应用塑料地膜,但是其年回收利用率不足一半,剩余的地膜残渣高达100万吨。随着地膜的大量使用以及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地膜还会带来许多污染问题:一是对家畜、家禽造成的伤害。覆盖物可随稻草一起被家禽和家畜吞食,造成它们中毒而死,即便不死也会影响家禽和家畜的生长发育。二是土壤污染问题。由于残破地膜的大量存在,还会阻碍降雨和灌溉水的下渗,对土壤的含水率和吸湿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土壤中的水分运动速度变慢。此外,覆膜还会使土壤的孔隙率和渗透率下降,使土壤中的空气循环和交换受到干扰,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三是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残存的覆膜对作物种子萌发和根系发育均有不利影响,严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1.2 来自畜禽养殖业的粪便污染

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养殖小区不断出现,大量未经过任何处理的畜禽粪便和有毒气体被直接排放到水与空气中,粪便的随意堆放不仅对耕地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生态与环境问题。畜禽养殖业的粪便污染带来一系列问题:一是对土壤的污染。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有两个:未经处理的粪便被随意堆放在地面上,导致土地受到污染;未经腐化处理的粪便直接在田间使用,其中含有大量畜禽饲料添加剂和药剂残留,对农作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二是大气污染问题。粪便未经处理,长期发酵不但会散发出臭味,对空气品质造成影响,还会降低周边居民的生活舒适性,而且还会生成很多有害的气体。三是生态环境问题。家畜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寄生虫、虫卵及各种病原菌、病毒,若不及时处理,将会引来许多蚊、蝇等昆虫,并通过蚊、蝇等传播病毒,对人、畜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1.3 来自农村生活的污染

1.3.1 农村生活垃圾出路不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也逐日增多。不仅村庄所在地的生活垃圾被转移处理,甚至县城的生活垃圾也被转移至城郊村庄的小山沟进行堆积。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可能引发多种危害:首先会影响到土地的生态。农村生活垃圾没有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方式,随意地在野外堆积,会占用一部分的耕地,造成可用耕地资源的缩减;对堆积的垃圾进行填埋,没有对填埋场进行严格的现场操作处理,以及填埋场后的科学管理,很可能会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其次固体废弃物对土壤,水,空气的污染。农村的垃圾堆中含有大量的金属和有机物,其中大部分都是危险物质,很难被分解,经过风化、雨水的冲刷,这些物质中含有剧毒,会影响到当地的生态环境。垃圾在堆存的时候,会释放出许多酸碱等有机污染物,随着雨水流入江河,造成更大面积的水域污染。垃圾的不当处理甚至会危害人的健康。由于废物内含有大量的毒物及病原体,因此可产生大量的细菌及微生物,并可透过多种途径传播疾病,对环境卫生及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尽管最近几年,在农村已经开始出现了对垃圾进行统一回收的情况,但居民的环保意识并不强,依然会有一些人将垃圾随意地扔在地上。

1.3.2 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目前我国仍然许多地区的农村污水处于直排粗放的乱象,给生态环境带来隐患。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会造成很多不好的结果:首先会对地面水质造成污染。生活废水通过降雨汇入地面径流或直接排放到水源地,将对饮用水源地的饮水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如果在该地区发展水产养殖业,将对该地区的水产品的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其次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和黑臭。村庄及其周围的沟渠中存在着大量的生活污水,这些污水中的氮、磷等元素被大量的积累,从而导致了村庄及其周围的沟渠水富营养化,甚至出现黑臭现象。另外蚊子、苍蝇及其它有害生物的大量繁殖。蚊子和苍蝇的产卵和孵化都是在阴暗和潮湿的环境中进行的,而农村随意排放的生活污水为昆虫繁殖的良好环境,也是血液传染病传播的重要因素。最后是对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渴望更好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村子里到处都是污水,到处都是恶臭,这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会使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下降,简单来说,就是会影响人们的好心情。

2 我国农业污染的成因

2.1 农业生产中环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业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农户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缺乏环保意识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一些农民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不主动去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户,其行为将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在当前的条件下,由于许多农户的环保意识不强,难以实现生态化的农业生产,从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不恰当操作方式造成环境污染现象频发。另外,一些地区的政府工作人员没有建立起正确的政绩观,只是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在投资时不能以环境、生态为第一要务,不能将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在处理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时,只注重眼前的、局部的利益,导致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发展而牺牲了环境,仍然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旧模式。此外,部分企业的环境意识不强,在预防和控制污染方面表现出了消极的态度,一些企业甚至将污染处理设施闲置下来,进行偷排。在对农村地区的环保宣传教育也没有充分的重视,一般情况下,人们的环保意识并不强烈,很多人经常会对与自己的利益相关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但是对自己破坏环境的行为,却不以为然。

2.2 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

中国的二元社会结构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将城市和农村分隔开来的、城乡之间存在资源配置壁垒的结构。正是基于这一点,农村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中国长久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城镇化速度较慢,许多人被迫留在了乡村,造成了乡村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在二元社会结构的背景下,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许多农民,仍然处在贫穷之中,他们面对着极大的生存压力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迫切需求,因此,他们无暇顾及到治理污染。另外农村的产业结构太过单一,以农业为主,大部分人口都依赖于农业,小规模、劳力密集的农业生产,加大了治理污染的难度。还有很大一部分乡村的精英人才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和高额的工资,都会尽其所能地向城市流动,这就造成了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他们对环境的了解也比较少,环境保护意识也比较薄弱,产生的不良生活习惯,使得一些环保政策更加难以落实,而农民更是无法主动地参加到环保事业中来。

3.3 农业污染治理资金不足与经费管理不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工业持续发展,国家在有限资源的分配上更加注重推动城市化和推进工业发展,相对较少投入农村环保资金。因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相对滞后。加之我国对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作的开展相对较迟,导致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很多地方还没有采取专业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措施。即便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建立了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另外,我国农业污染防治的经费来源比较单一,大多还是以政府财政为主。尽管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在农业污染防治方面的投资不断增加,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投资仍以中央财政为主,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以及农户所负担的比重较低。我国目前依然面临着缺乏稳定的农业环境保护基金筹资渠道的问题,并且对于农业环境保护基金的监督管理措施也不够完善。在资金来源方面,农业环境保护基金过于依赖企业和农户,造成了资金来源的单一性。而在管理方面,则存在乱用、挪用的行为,导致农业污染防治和农业环境保护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4 农业污染的治理对策

4.1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与加强政策引导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我国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近年来,一些农户在进行农业生产时,为增加农产品产量和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出现了许多不科学的生产方式。这种不科学的生产方式,既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又影响了农业的生产效率。要想有效地控制农业污染,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一方面,政府应采取多种途径,对农户进行科学、理性的生产经营指导,加强对农民的生产培训,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农业污染的危害,让他们建立起科学的生产观念,并积极地引导他们使用生态环保的生产技术。另一方面,政府应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宣传和教育。要使所有的农民都能自觉地参加到农业污染的控制中去,激发农民的自觉性和积极投身于农业污染的防治的决心。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应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地区、部门和单位进行嘉奖;对于农用地污染防治工作进展缓慢、成效不显著的地方或单位,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另外,还应构建监督约束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和相关责任人的职责权限,并对其工作进行监督,确保他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同时,健全考核与问责制度,明确奖励与惩罚的标准和手段;完善举报制度,畅通群众投诉渠道,加强群众监督。第二,加强对舆论的引导。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媒介手段,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动态和成果进行广泛的宣传;要利用互联网等方式,及时、准确地报道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情况;要加大对乡村的环保设施的投入力度,对乡村的环保设施进行经常性的升级,使乡村的生态环保设施得到改善。

4.2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与强化责任主体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而法律法规的滞后却使其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对地方的支持。农业污染防治工作是一件既复杂又困难的工作,要充分发挥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其他各相关部门的作用,做到协同作战,密切合作,促进多部门合力,共同促进农业污染治理。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支持制度,否则支持制度不够完善,就很难实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制度,强化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的建议。二是对有关的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农业环保部门存在着职能交叉、责任不明等问题。因此,要从多个方面、多个环节着手,改进工作方法,健全工作机制,做好行业执法与司法的衔接。农业部门作为环境保护的主管部门,要按照“谁污染,谁处理”的原则,认真履行好本职工作;同时,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扶持,增加社会资本的投资,扩大社会资本的来源,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的参与。

4.3 加强农业污染源头控制

针对目前存在的农业污染问题,要重点关注源头控制。只有从源头入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农业污染,才能更好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首先对高残留、高毒性杀虫剂进行全面取缔。国家对农药的使用实行了严格的管理,现已将高残留、高毒性的农药全部禁用。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有很多农药没有被全面禁用,如三氯杀螨醇、毒杀芬等。所以国家应该对农药的生产、销售等环节展开严格的管理,鼓励农民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减少农药的用量,从而降低农药带来的污染。其次推广环保地膜技术。加强对农用地膜的监管,鼓励使用可降解的地膜材料,并提倡地膜回收再利用,减少地膜对土壤和水环境的污染。最后建立统一的禽畜粪便回收体系。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禽畜粪便排放成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控制农业污染,建立统一的禽畜粪便回收体系十分必要。目前很多农村已经开始利用化粪池、分水塘等装置将禽畜粪便集中起来,形成集中式处理模式。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氮、磷的排放量,同时也能够缓解缺水问题。另外,经过处理的牲畜粪便也可以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

5 结语

保障农业生产环境、预防和治理农业污染,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针之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要求。目前,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在积极地进行着农业环境污染的治理,然而现实证明,要解决农业环境污染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因素的不协调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污染,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地域广阔,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各个地区的农业污染的程度和特点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需要对于不同地区的污染防治措施,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进。在农业污染防治工作中,不仅要关注治理后取得的成效,还要关注治理中的投入,更要着眼于今后的发展。农业环境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任务,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不断地探索,将会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食品安全的保障上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猜你喜欢
污染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