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疾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控策略

2023-12-14 10:35刘潇潇
新农民 2023年33期
关键词:动物疾病防控策略养殖业

刘潇潇

摘要: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为使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畜禽疫病防控越来越重要,因此,文章分析了养殖业现状、常见疾病的病因及防控策略。

关键词:养殖业;动物疾病;病因;防控策略

畜牧业在农业结构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影响力日益增强,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畜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高,各种疾病也多发,而且一些具有极高的危险性,不仅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严重影响到人类健康。为有效防控动物疾病,养殖技术人员必须仔细分析其主要原因,并根据其特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畜牧业现状

畜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健康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如畜禽疫情,许多传染病如猪瘟及其他病毒感染已经对畜群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也使得动物疾病控制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养殖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对动物的有效饲养和管理。随着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和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断提高,畜禽规模化饲养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动物疾病仍然是我国畜牧业发展中的一大挑战,也引发了人们对养殖中环境质量下降以及饲养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的担忧。随着畜禽的生长,它们的免疫力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但是,如果养殖户只关注经济利益,就会出现一系列不良的做法,如过度放牧和滥用药物,会造成畜禽体内的菌群失衡或因疾病控制不当,导致流行性疾病的传播和蔓延,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

2 病因分析

2.1 传染性疾病

传染性病原体是引起许多畜禽疾病的主要原因。其一,口蹄疫。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可通过空气、食物、水和接触传播。患病动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病毒,可感染其他健康动。其二,猪瘟。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污染物传播。患病动物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可导致病毒在猪群中传播。其三,其他传染性疾病。如禽流感、新城疫、炭疽等。这些疾病通常由特定病原体引起,通过直接接触、空气、水和食物等途径传播。

2.2 寄生虫病

寄生虫是影响畜牧养殖业生产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其种类繁多,包括虱子、跳蚤、蠕虫等多种寄生虫,不仅会影响动物的身体健康状况,还会对饲料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动物寄生虫中,多以蜱虫病、血吸虫病以及绦虫病3种为主。首先,蜱虫病。蜱虫是一种寄生虫,常见于动物皮肤上,通过吸血和传播病原体引起疾病。蜱虫叮咬可导致动物贫血、皮肤炎症和继发感染。其次,血吸虫病。血吸虫如钩虫和蛔虫等可通过直接接触或经口感染动物。它們在动物肠道或组织中生长繁殖,导致营养不良、贫血、腹泻等症状。最后,绦虫病。绦虫是一种大型寄生虫,通过感染宿主动物引起疾病。绦虫在肠道中生长繁殖,导致消化障碍、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

2.3 代谢性疾病

营养不足会导致动物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各种细菌和病毒侵袭。常见的营养缺乏疾病有缺钙症、骨质疏松症、贫血症等。这主要是因为3种原因导致。首先,饲料营养不均衡。动物饲料中缺乏某些必需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可能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免疫力下降和易感染疾病。其次,长期饲养密度过大。如养殖户饲养动物密度过大可能导致圈舍内拥挤、动物间争斗或心理压力增加等问题,进而引发健康问题。最后,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缺乏特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能导致动物出现相应的症状,如骨质疏松、皮肤角化过度、贫血等。

2.4 环境因素

饲养环境不当可能会导致动物生病,比如温度过高/过低、湿度过高/过低、光照不足等都会影响动物的健康状态。首先,当气候寒冷、潮湿或炎热时,恶劣的气候条件可能导致动物身体抵抗力下降,易引发疾病。例如:寒冷天气可能导致动物感冒、肺炎等疾病;潮湿环境可能导致皮肤瘙痒和湿疹等问题;炎热天气可能导致中暑、热衰竭等。其次,当空气质量差时,饲养场地的空气质量对动物健康有很大影响。空气中污染物浓度过高可能导致动物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瘙痒等问题。最后,饲养场地不洁净。饲养场地的不洁净可能导致病菌和寄生虫的滋生与传播。定期清洁和消毒饲养场地对于保持动物健康至关重要。

2.5 应激因素

应激因素指的是能够引起动物生理和行为变化的因素。如噪音、震动、光线、气味等。应激因素会引起动物的焦虑、恐惧、惊恐等情绪反应,并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使动物更容易感染疾病。当动物受到外界强烈干扰或压力时,如运输、转群、接种疫苗等可能使动物处于紧张状态,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易引发疾病;当动物处于紧急情况下如受到伤害、生病等,在这种情况下,动物可能出现恐慌、焦虑等情绪,进而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而在药物使用不当时,就可能对动物机体产生负面影响,如药物剂量过大、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可能导致肝肾功能异常和肠道菌群失调等问题。

2.6 卫生清洁不当

在养殖过程中,如果卫生管理不当也非常有可能会使动物滋生疾病。首先,当未进行计划免疫时,缺乏防疫保健措施可能导致病原体在动物群中传播,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导致疫情暴发。其次,缺乏兽医服务或兽医专业知识不足可能导致无法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从而延误病情和治疗。最后,饲养场地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可能导致病菌和寄生虫的滋生与传播,增加动物患病风险。

3 防控策略

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动物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其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某些地区,疾病的流行可能导致大量动物死亡,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消灭细菌和病毒,以防止疫病的传播,避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地防控动物疾病,我们需要根据主要发病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并从多个角度完善动物养殖体系,以提高养殖效益。

3.1 温度管理

冬季是圈舍保温的关键时期,尽管动物的脂肪层较厚,但如果保温措施不当,也可能会导致动物出现应激反应,影响动物的健康。为了保暖,养殖人员可以在圈舍内铺上软干草或软秸秆,厚度约为20 cm,这样可以吸收湿气并防止潮湿。也可在圈舍中安装加热设备,比如使用热风炉或者暖风机来提升温度,确保圈舍中的温度,尤其是要对新生的动物进行保暖和管理。新生和初次分娩的动物的免疫系统相对脆弱,更容易受到外部刺激的影响,因此需要给它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成长环境,以确保它们的健康。在夏季,为了保护动物免受过度高温的伤害,应该采取措施控制室内温度,在早晨或傍晚让动物进行适当的活动,以减少它们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的危险。

3.2 加強环境卫生管理

在日常管理中,环境保护至关重要。良好的卫生条件可以有效阻止细菌和病毒的繁殖,阻断疫病的传播,确保养殖活动的有序进行。为了保证圈舍内的环境卫生,养殖户应定期清理粪便和尿液,避免产生有毒气体。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安装自动处理设备,自动收集粪便和尿液,并进行干湿分离。通过这种方式,粪便可以被转化为肥料,并应用于种植活动中,从而建立一个生态循环养殖体系。在养殖规模比较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人工的方法来清理粪便,将它们集中到一处,从而防止因粪污感染疾病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对现有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从而营造出一个宜居的环境。

消毒是卫生管理的关键,养殖农户应该树立良好的消毒意识,正确认识消毒的重要性,并且积极采取措施,定期对圈舍进行全面消毒,每周或者每2周进行1次,使用75%乙醇或2%氢氧化钠,以确保圈舍的卫生安全,保证圈舍的清洁卫生。为有效防止耐药性的发生,应该定期更换药剂,以提升消毒的效果。在所有动物出栏后,应该进行统一的消毒,以确保下一批动物不会受到之前细菌的污染。当建造圈养区域时,应该注意给动物们提供适宜的活动空间,以便它们能够自由活动。同时,应确保圈养区域的通风和透光良好,以改善环境的空气质量,并满足它们对阳光的需求。

3.3 定期驱虫

定期进行驱虫,能有效防止寄生虫感染,养殖者必须了解家畜的常见寄生病种。如蛔虫、绦虫、肝片吸虫等。依据寄生虫的种类及其所带来的疾病状况,选择合适的驱虫药物是至关重要的。这些药物必须具有较低的毒性、良好的疗效以及易于操作的优点。例如,在消灭胃肠道系统内的线虫时,每1 kg体重使用15 mg的药物,最大剂量可达4.5 g。在牛饲养过程中可以选择利用硝氯酚防治吸虫病,片剂药物按照

3~5 mg/kg体重的标准给药,内服给药。针剂药物根据1~2 mg/kg的体重,采用肌内注射的方式给予针剂药物治疗。在春、秋两季各1次,且服用驱虫药物之前要禁食12~18 h,将驱虫药物粉碎后装入饲料中混合喂养。完成驱虫操作后,应当密切关注动物的健康状况,以确保它们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症状。而在羊的饲养过程中,采取药浴的方法来驱除害虫是一种有效的措施。这种方法有多种选择,如池浴、淋浴和喷雾。一年应该进行2次,一次是治疗性的,另一次是预防性的。最佳的药浴时机是春季剪毛后的7~10 d。除此以外,养殖者在驱虫时应该特别注意控制驱虫间隔,避免出现过短或过长的情况,为此可以制定一个有序的驱虫计划。

3.4 计划免疫

兽医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疫苗接种的监督,并向养殖户宣传这一重要举措的重要性,要求养殖户定期给动物接种疫苗。第一,为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应当从正规渠道购买优质的疫苗,并且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环境控制,以防止疫苗受到损害或变质。第二,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疫苗接种。例如,在饲养的主要动物类型中,猪品种较多,在预防猪细小病毒病的时候,可以针对即将受孕及配种前的母猪进行疫苗接种,让母猪体内产生抗体,防止仔猪受到疾病的威胁。第三,加强疫苗接种工具的管理。为了确保疫苗的有效接种,必须严格控制接种工具的数量,尽量采用单头(只)一次的工具,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必须对它们进行固定,以防止在接种时出现位置偏移的情况。在接种前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对接种区域和接种工具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并且要加大对整个接种流程的监督和管控。第四,为了确保动物的健康,应该及时对接种的疫苗进行标记,并且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定期对其抗体水平进行监测,以便更加准确地评估其免疫力,一旦发现抗体水平下降,应当尽快采取补种措施,从而形成一道牢固的免疫防线,使得动物无法再次遭受寄生虫的攻击。应注意的是,为了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应避免给动物服用任何可疑的抗生素。

3.5 加强日常管理

在日常饲养中,要选用适当的饲料并进行合理的搭配,保证动物的营养需要得到满足,根据动物不同时期的生长需要选用适当的饲料。在饲养过程中,不能盲目地提供粗饲料,要注意粗饲料与精饲料的搭配。另外,为保障动物的营养水平,还需要在饲料中添加微量元素。对于一些特殊需求的动物,比如奶牛、肉鸡等,还可以适量增加蛋白质含量。此外,还需注意饲料的质量问题,特别是饲料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的问题。在饲料的选择上,要遵循“少毒、低盐、高蛋白、多维生素”的原则。在饲养过程中,要保持饲料的干燥性和新鲜度,以免影响饲料的品质。

3.6 加强引种管理

在引入新物种之前,必须先对该地区的疾病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近期是否发生过疫情。如果发生了疫情,就必须立即更改引入区域,并且必须查明该物种是否持有疫苗注射许可证,以便尽快完成疫情监测工作。在引种运输过程中,要强化对动物的管理,在气温偏低的情况下,要做好保暖工作,在气温偏高的情况下,可以用喷洒水的方法来将温度降下来,同时还要注意动物有没有出现异常的症状,并对有疾病症状的动物展开隔离和治疗。在运输过程中,应配备专业的畜牧饲养员和司机,对动物进行统一管理,一旦发现异常现象,立即对患病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到达运输区域,立即对引种动物进行隔离饲养,以观察它们是否出现疾病症状,如果1个月后仍然没有出现疾病症状,便可以将它们与原有动物混合饲养。

4 结语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动物疾病,将严重损害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有效地防控动物疾病,我们应该从定期驱虫、落实检疫措施、加强养殖环境管理等方面入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并将其贯穿始终,以确保整个动物群体的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 吴维聪.探究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对策[J].吉林畜牧兽医,2023,44(6):141-142.

[2] 杨素萍.简述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与防控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20,16(3):69.

[3] 孟换换.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与防控策略浅析[J].吉林畜牧兽医,2022,43(7):127-128.

猜你喜欢
动物疾病防控策略养殖业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食用菌多糖作为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论“破窗理论”及其在环境犯罪防控中的应用
采用BT投融资模式建设的法律风险分析及防控策略浅议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动物疫病的致病因素分析与防控措施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发生机制与防控策略探究
商业银行审计风险与防控策略初探
动物疫病防控对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