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茂
摘要:本文结合新时期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现状,就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促进我国新时期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参考,并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耕地质量;化肥减量;耕地保护
耕地质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是新时期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任务,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
1 新时期耕地质量保护及提升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耕地质量下降问题日益突出,并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科學提升耕地质量,对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食品安全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是新时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农业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工作事关14亿中国人的饭碗,事关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当前,耕地质量保护工作面临许多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和保护工作。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对全面开展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作出部署;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等[1]。对此,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进一步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持续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各项措施的落实落地,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2 新时期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
农业发展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努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随着耕地的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下降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我国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耕地地力下降,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二是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现象突出。三是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不强。四是农业投入品使用不合理,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高污染物质。五是耕作制度不合理,不注重深松深翻,影响耕地质量和地力的提高。六是环境污染严重,导致土壤污染严重。七是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八是农村土地流转滞后,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难、流转慢、收益低等问题日益突出。
3 新时期耕地质量保护及提升的对策
3.1 建立部省级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区化肥减量
省级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建立省级小麦、设施蔬菜园艺作物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各1个,累计示范面积666.67 hm2和66.67 hm2,并竖立标牌。建立完善的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标体系,确保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通过项目实施,示范区内农业化肥用量较常规施肥削减5%以上。示范带动全区化肥使用总量较2020年削减1%以上。部级化肥减量增效示范项目:继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向纵深发展,完成肥料效应、化肥利用率等田间试验9个、“三新”配套面积4666.67 hm2、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10.45万hm2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科学施肥促进降本增效明显,农民对化肥减量增效满意率达90%以上[2]。在本区14个镇(街道)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示范面积共计4666.67 hm2以上。建设相对集中连片的示范方12个。主要应用作物为小麦和果蔬。
3.2 加强宣传培训、技术指导服务,着力提升技术到位率
多措并举,加强宣传培训,着力提升技术到位率。诸如:结合2022年通州区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规模种植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培训及稻麦优质高产种植技术高素质农民培训,邀请殷广德首席专家对种植大户进行了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培训;对全区各镇(街道)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局农技负责人及大户开展技术培训及示范区水稻现场观摩,培训人次累计达到300人次。利用农业农村局结对服务平台,通过示范大户微信群进行新技术宣传,引导农民践行化肥减量增效与耕地质量提升工作。通州区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站组织植保、作栽、科教等专业站所对示范区稻麦种植进行全程跟踪,针对2022年高温天气,对示范区水稻进行了专门指导,要求示范户采取多灌溉水、增施氮肥及叶面肥等技术措施[3]。
3.3 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继续巩固小麦、油菜和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成果。2022年通州区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站采集土样162个,植株样品86个,并建立了农户档案,调查数据及时录入数据管理系统,根据检测数据及时进行更新,同时开展了肥料利用率等试验,完成了小麦试验4个,油菜试验2个、水稻试验3个、蔬菜试验1个,为配方设计、施肥建议卡制定和施肥指导提供依据,发放稻麦施肥建议卡8万份。
3.4 推广增施有机肥及新型肥料
近年来,江苏省在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应用新型肥料,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全省有机肥施用总量达2800万t左右,同比增长6%;“绿肥种植+有机肥施用”模式推广面积达到33.33万hm2以上,同比增长15%;配方肥推广面积达到40万hm2以上;新型肥料应用面积达0.08亿hm2左右,同比增长30%左右。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大新型肥料推广力度,扩大新型肥料应用范围。各地要坚持绿色发展导向和质量兴农兴县战略,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有机肥和配方肥;要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行动等“三个行动”,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要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等示范项目建设;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健全耕地保护制度和治理机制;要加大对新型肥料的宣传引导力度,积极营造推广应用新型肥料的良好氛围。在部、省级化肥减量增效示范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大对种植户特别是蔬菜种植户给予有机肥优惠力度,推广使用叶面肥等新型肥料,通过增施有机肥、叶面肥,改善了土壤环境,全年有机肥施用量20多万吨,为化肥减量、肥料结构调整打下基础。
3.5 全面实施秸秆还田、大力推广深耕深翻
秸秆综合利用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质量的重要途径。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抓紧抓实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作物秸秆还田工作;要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政策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强化宣传引导,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和机制,确保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实效;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要加强秸秆还田工作的检查监督和考核评价,确保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顺利开展。通州区全面开展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并通过政策扶持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覆盖面,2022年稻麦秸秆还田达到80.35%以上。深耕深翻面积达到0.53万hm2。
深耕深翻工作需要结合当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一是因地制宜开展深耕深翻,实施耕作层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工程。二是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三是加快推进土壤有机质提升。四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各地要以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县区为契机,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和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全面提高耕地质量和抗灾能力。在保证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农机服务能力、农民接受程度等因素,合理确定适宜机械化作业的田块面积。各地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快建设覆盖县、乡、村三级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各市县要尽快制定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具体任务和保障措施。省农业农村厅将建立耕地质量监测通报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并与奖补资金挂钩[4]。
3.6 推广化肥深施机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量
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上化肥施用量最多的国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化肥逐渐成为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据统计,我国目前化肥施用量已达世界第一位。近年来,我国耕地质量下降、土壤板结等问题日益突出。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转变传统施肥方式。化肥深施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护耕地地力、增加作物产量[5]。化肥深施技术是指采用专用机械在地表耕层内施用化肥的作业方式。与传统的浅层施肥方式相比,化肥深施可以降低肥料用量、减少肥料流失、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作物产量等。在使用化肥深施机械时,要注意秸秆的覆盖方式和覆盖量。如果没有秸秆覆盖物,使用化肥深施机械时会造成严重的土壤板结和养分流失。通州区采用制定新机具补助政策,对稻麦种植户在水稻中实施水稻侧深施肥、小麦种肥同播机具进行补助。2022年水稻侧深施肥机器达到200台,作业面积达到4000 hm2;规模种植种户种肥同比达到85%。提高肥料利用率,较少化肥使用量。
3.7 引导农户轮作与休耕,大幅减少化肥施用量
为了响应“双保”思想,加快推进“双保”工作,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要加快提升耕地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加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探索构建多元化轮作休耕模式,促进耕地质量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对部分有需要的种植大户进行技术培训,引导他们合理地进行轮作休耕。2022年通州区休耕轮作面积达到520 hm2。还可以依据当地的气候以及土地情况实施试点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优化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和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取得实效。
3.8 搞好农作物施肥调查和肥料信息调查,做实做细化肥减量增效工作
耕地质量水平与粮食产量密切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是衡量耕地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要提高耕地质量,必须重视土壤有机质的培肥和改良,提高其有效养分含量。为了全面掌握耕地土壤养分状况,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土肥站需要开展全省耕地肥力状况调查工作。根据《全国土壤肥料监测技术方案》要求,通州区农作物施肥调查农户为220户,进行夏秋熟作物具体施肥情况记载,每年2期。肥料信息调查,主要内容为价格、销售量、库存等,每月1期,全年12期。农作物施肥调查和肥料信息调查,对摸清全区化肥施用实情有着一定帮助。
3.9 培育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
在区域范围内筛选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土地深翻、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深松整地等技术,助力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其中,由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的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将覆盖全省约6.67万hm2耕地,通过创新技术手段和模式,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健康、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农户签订协议后,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对服务区域内的土地进行整体规划。”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社会化服务组织要做好田间调查和取样工作,全程记录种植情况,建立施肥档案。在肥料使用方面,社会化服务组织应根据作物长势和土壤肥力状况来合理调整施肥方案。同时,为避免土壤有机质降低、耕地板结等问题发生,社会化服务组织应向农户宣传推广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根据计划安排,江苏省今年将在全省选择100个以上县(市、区)开展耕地质量提升项目试点工作。省农业农村厅将通过项目验收、绩效评价和效果评价等方式进行绩效考核和绩效奖励,对验收合格的示范项目和优秀组织给予奖励;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和组织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将依法依规取消其示范资格。
3.10 防止耕地占用
我国耕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3,人均耕地面积不足667 m2,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我国发展经济的同时,应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护好耕地资源,切实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粮食生产的根本保障。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占用耕地建设建筑物、构筑物或者从事非农业建设的情况日益突出,對耕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根据《耕地占用税法》《环境保护税法》与之相衔接。这也是继税收法定之后,税收领域又一部重要的单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法》规定的税额,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法》及其实施细则执行。占用园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渔业水域滩涂以及其他农用地建设建筑物、构筑物或者从事非农业建设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法》规定的税额标准执行。占用上述应税土地以外的农用地从事农业生产,不缴纳耕地占用税。通过相关法律的规定执行,能够有效缓解耕地占用情况。
4 结语
2022年,通州区全区耕环工作紧紧围绕局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决策部署,以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为中心,有序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耕地质量监测等重点工作,耕地质量提升工作取得新进展。为耕地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飞,崔增团,郭世乾,等.关于加强甘肃省耕地质量提升与保护工作的若干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3(5):55-58.
[2] 朱江涛.长葛市耕地质量现状、保护与提升措施[J].河南农业,2023(13):22-23.
[3] 张燕,吕群星,付芝胜.兴义市耕地质量提升技术集成应用效果与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8):44-47.
[4] 冯东海,王翠婷,费坤,等.淮北市杜集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及提升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23(7):153-158.
[5] 冀建华.加强耕地地力建设全面提升耕地质量[J].河南农业,2023(1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