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轩
泰福海县解特阿热勒镇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 福海 836400
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牛易发生常见胃肠病。笔者临床上采用的中兽医疗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将几种常见牛胃肠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介绍,为生产中相关病例的治疗提供参考.
翻胃吐草是由于牛脾胃虚弱、胃气不纳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年老体弱的牛。牛只劳役过度、饲养管理不当,如冬季拴系于露天之处,受到寒冷侵袭,或者是长期卧于潮湿之地,并过度饮用冷水,或食用过多冰冻饲料,极易造成外感风寒,内伤阴冷,侵袭脾胃,使脾胃不能健运,胃弱不能腐熟草谷,以致草谷咽入胃里,胃不能容纳而吐出。此外,饲料营养失调,饲喂没有节制,造成气血双亏,脾虚不能健运,胃弱不能受纳,也能造成翻胃吐草之病。
牛只患病初期精神萎靡,被毛竖立,耳朵和鼻子冰冷,鼻镜没有汗珠,食欲和反刍减退,有时候吐草团,牛体逐渐消瘦,肢体疼痛,口内涎液黏稠,弓腰伸头,常排出粗糙、稀薄粪便。口色淡白带黄,尾根脉搏沉迟,也会出现鼻梁眼睑浮肿的症状。
翻胃吐草与误食毒草中毒呕吐有一定区别。翻胃吐草发生比较缓慢,口色淡白带黄,采食之后吐草。而牛只因误食毒草中毒呕吐,发病多急剧突然,呕吐急迫,口与眼结膜呈赤红色或者略带黄色。
1.3.1 陈皮散
陈皮散适用于牛噎隔和翻胃吐草症,其处方为:广陈皮100 g、栋半夏40 g、白茯苓60 g、 生甘草20 g,将上述药物一起碾为细末,用鲜生姜60 g、竹沥15 g为引,开水冲烫,候温灌服。
此方应根据症状加减治疗,如果病牛口色苍白,是气虚表现,宜加野党参60 g、土白术60 g,用于补气健脾;如果病牛体质瘦弱,是血虚表现,宜加全当归60 g、酒白芍30 g、核仁泥15 g、川红花20 g,以补血生血而宣血;如果病牛出现高烧症状,前蹄刨地,这是胸中有结热而出现狂乱现象,应减去方中的栋半夏,加土炒黄芩30 g、土炒黄连30 g、全瓜蒌60 g、白桔梗30 g,以宽隔润心肺,祛胸中淤热;如果病牛腹痛、起卧不宁,是淤气结滞的表现,宜加制香附60 g、老川芎30 g、广木香15 g、花槟榔30 g、缩砂仁30 g,以健脾胃,消食利水,导瘀滞之气,止腹痛;如果病牛食欲和反刍减少、甚至废绝时,是脾虚不健运、胃弱不腐熟、运化功能不佳之故,宜加炒神曲60 g、炒麦芽60 g、野党参60 g,以补脾气,健胃助消化;如果病牛大便干燥,这是由于大肠火盛导致的,宜加酒大黄40 g、核仁泥20 g、火麻仁200 g,以润肠泻火,通秘结导淤血。
1.3.2 宽隔散
宽隔散适用于翻胃吐草症,其处方为:广陈皮60 g、川青皮30 g、公丁香20 g、白蔻仁30 g、广木香15 g、栋砂仁30 g、 制香附60 g、川厚朴60 g、生甘草10 g,将上述药物共碾为细末,用青盐30 g、鲜生姜60 g为引,开水冲烫,候温灌服。
福海县某养殖户饲养的大黑牛肚腹胀,不时低头咬牙,不反刍,食欲废绝,且从口里往外吐草,排便困难,口色淡白,经询问该牛只已患有此症12 d。
采用中药疗法治疗该牛。取全当归40 g、酒白芍30 g、上元桂20 g、小茴香30 g、淡干姜30 g、 南枳壳30 g、土白术30 g、制香附35 g、广陈皮30 g、川大黄40 g、火麻仁145 g,将上述药水煎候温灌服4剂后痊愈。护理过程中应将患病牛拴系于温暖舍内,饲喂营养丰富和容易消化的草料,饮以温水,尤其不能饲喂冰冷饲料。
瘤胃积食多因身体消瘦、营养失调、脾胃虚弱、消化能力减弱,导致草料积于胃中,或是由于长期食用粗硬草料,致使脾胃运化功能逐渐减弱,食物难以消化,停积于胃中,或由于一次性食入多粗硬或易于膨胀的草料,或因饲料突然改变及运动不足,致使脾胃运化无力,宿草料难以消化,然后继发脾胃不磨、百叶干、误食异物伤胃、真胃疾病等。
病牛精神萎靡,食欲下降或者废绝,反刍减少或停止,流涎,鼻镜干燥,嗳气酸臭,偶尔出现直尾摇头,腰背拱起,回头顾腹,站立时四肢叉开,有时呻吟,左腹部增大,叩诊呈实音,触诊瘤胃胀满、坚实,粪便干燥难以排出。或者是前期大便软表面呈黑色,后期大便黑且稀薄,有腥味,口色红燥,脉象沉涩,听诊瘤胃蠕动音减弱或者消失。重症牛只气促喘粗,心跳加快,口色青紫,脉搏增数,痛苦呻吟,卧地难起,甚至昏迷,多因预后不良所导致。
2.3.1 土法良方
1)穴位按摩法。选择25°~30°斜坡,采用头上臀下姿势保定病牛,术者站在臀后,用手抓住牛尾稍,将牛尾左右摇摆,上掸尾根,下打交巢,至粪便排出为止,2~3次/d。
2)将5~10条活泥鳅放入竹筒中,加适量清水,灌入口中,深达牛只软腭部即可,投喂0.5 h后,瘤胃出现蠕动,随后牛只能够开始采食,此时可喂给青草。
3)将8~15 kg新鲜白萝卜,捣碎滤出液体3 500~7 000 mL,1次投服,1次/d,连服3~5剂。
2.3.2 中药方剂
处方1:莱菔子150~200 g、二丑80~100 g、苦参60~80 g、炒三仙各50 g、槟榔30~40 g、枳壳35~40 g、青陈皮各35~40 g、香附50~80 g、甘草30 g,将上述药处理为细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
处方2:大黄300 g(后下)、枳实200 g、厚朴200 g、木香100 g、延胡索100 g、山楂65 g、焦槟榔30 g。上述药共煎取汁,冲芒硝300 g,一次性灌服,服药3~4 h后,灌服菜籽油或者石蜡油1 000 mL,服药后立即灌服水5~10 kg。
处方3:焦神曲60 g、炒麦芽40 g、焦山楂40 g、枳壳40 g、厚朴30 g、青皮30 g、甘草30 g、枳实40 g、萝卜籽50 g、木香30 g、金银花60 g、连翘60 g、生姜40 g、大枣120 g,经开水冲兑,候温加蓖麻油250 mL灌服,1次/d。
福海县某养殖户饲养的母牛,5岁,营养中等,体质量约350 kg,2021年10月23日前来求诊断。该牛只10月22日因管理不当偷吃了红薯藤,10月23日发现牛胀肚,不食草料,出现呼吸困难,精神萎靡,躁动不安,左腹胀大,时起时卧,回头顾腹,行走较缓慢,呼吸短促,呼出气体味道酸臭,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瘤胃蠕动音消失,胃内容物坚硬,叩诊瘤胃呈现实音,心率75次/min,脉象滑数,体温38 ℃,口色紫红。
采用中药疗法对病牛进行治疗。取山楂90 g、大戟15 g、苍术90 g、大黄120 g、黄连45 g、 陈皮65 g、厚朴60 g、槟榔120 g、银花60 g、连翘60 g、甘草60 g,将上述药煎水,每日分3次内服。
10月25日进行复诊,病牛服药后17 h排便,肚胀逐渐消退,能少量食用一些草料,故根据复诊情况调整了中药方剂治疗。调整后处方为:山楂80 g、苍术60 g、槟榔60 g、 陈皮55 g、 厚朴45 g、白术60 g、甘草25 g,将上述药煎水,每日分3次内服。 10月27日再次复诊,牛只恢复正常,已痊愈。
3.1.1 病因
牛只伤食呕吐多因草料所伤,或因过度饥饿而过食,或因使役后就立即饲喂,过饱伤胃腹,从而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浊气上逆,食滞胃腑,嗳气吐物。
3.1.2 临床症状
患病牛只会出现食欲下降甚至废绝,起卧不安,频频呕吐,呕吐物酸臭,呕吐后症状减弱,肚腹饱满,粪便粗大、恶臭,口色稍红,舌苔黄腻,脉象沉涩。
3.1.3 治疗方法
可采用以下2种方剂治疗牛伤食呕吐。①止吐散:灶心土300 g、神曲60 g、黄连30 g、厚朴30 g、肉豆蔻15 g、砂仁40 g、炒山楂40 g、麦芽90 g,将上药研磨为粗末,以白酒250 mL为引,加酒温水冲服,连服3 d。②消食平胃散:苍术100 g、厚朴100 g、陈皮100 g、槟榔100 g、山楂100 g、甘草40 g、莱菔子100 g、半夏60 g、藿香60 g,将上述药物煎水,连服3~5 d。
3.1.4 病例
某养殖户饲养的一头黑色成年母牛,4岁,于2019年4月22日求诊。4月21日上午使役后,用水拌玉米面、麦麸皮4 kg饲喂,当日16:00左右,发现该牛不安,频发呕吐,吐出物为未消化饲料,气味酸臭,患牛食欲废绝,频频嗳气。临床检查患牛症状,发现其精神萎靡、嗳腐吐酸、不吃草料、下痢腐臭、肚腹微胀、口色稍红、脉象沉实、体温达38.6 ℃。
故对该病牛采取中药疗法进行治疗。取神曲50 g、麦芽50 g、生姜50 g、山楂40 g、厚朴40 g、大黄40 g、枳壳30 g、陈皮30 g、半夏30 g、茯苓30 g,将上述药水煎去渣,候温灌服,1剂/d,连服2 d。
3.2.1 病因
虚寒呕吐是牛常见胃肠病之一,表现为寒湿内侵、冷气伤胃、清气不升、浊气不降的症状。多因久卧湿地,阴雨或霜雾侵袭,或长期饲喂冰冻饲料,或使役后喂给冰冻饲料,或过量饮用冷水,从而风、寒、湿三气杂至,脾胃不和,发生呕吐。
3.2.2 临床症状
该病主要表现在食后呕吐,或反刍呕吐、呕吐出大量含草渣的胃内容物、吐后口内多涎为主症。患病牛只食欲下降,反刍减少,喜热、恶寒,耳鼻发凉,四肢无力,行走缓慢,有时寒颤,遇冷就容易呕吐,吐出物气味不明显,粪便稀薄,粪渣粗糙,鼻眼浮肿,口色淡白夹黄。
3.2.3 治疗方法
可采用的基础治疗处方为:藿香70 g、半夏70 g、苍术80 g、白术70 g、厚朴60 g、陈皮70 g、青皮60 g、木香60 g、茴香70 g、附片60 g、肉桂70 g、甘草25 g、生姜120 g、补骨脂 60 g,将上药煎水,1剂/d,连服2 d。服药期间,停止使役,舍内保持干燥,饮以温水,防寒保暖。
3.2.4 病例
2020年11月30日,福海县解特阿热勒镇萨尔塔合塔依村某村民饲养1头5岁牛,体质量300 kg左右,营养水平中等,前来求诊。主述,该牛长期卧湿地,重度使役几天,10月24日发现呕吐,程度日渐加剧,多在反刍时发作,呕吐物清稀,气味淡酸,尿量少,排尿频繁。经临床检查,该患病牛只体温39.3 ℃,精神状态尚佳,食欲正常,心率整齐,呼吸频率为15次/min,瘤胃蠕动2次/min,瘤胃蠕动高峰不明显,反刍时呕吐,吐物淡酸,粪软,粪渣稍粗,口色淡白,舌津液少而微黏稠,脉象沉迟。
对病牛采用基础治疗处方进行治疗,2020年12月8日进行复诊,症状缓解,由原来每天呕吐多次减为8 d呕吐3次。依据症状调理中药处方为:肉桂60 g、茴香60 g、苍术75 g、陈皮65 g、甘草 25 g、白术75 g、厚朴60 g、藿香75 g、干姜55 g、补骨脂60 g,将上述药煎水,1剂/d,连服3 d。
2020年12月13日再次复诊,牛只停止呕吐,只是鼻镜少汗,故调整中药处方为:益智仁55 g、肉桂55 g、白术55 g、砂仁40 g、肉豆蔻55 g、细辛7 g、白芷45 g、白芍60 g、鸡血藤60 g、藿香75 g、川芎45 g、生姜60 g,将上述药煎水,每日分3次内服,服药2~3 d。
3.3.1 病因
温热呕吐多见于气候炎热,患病牛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内侵,食物积于胃腑,难以腐熟,刺激胃脘,从而发生呕吐。
3.3.2 临床症状
病牛出现体热,精神萎靡,食后即吐,吐速快,呕吐物呈淡黄色,吐物酸臭,喜阴凉、冷水,恶热,口色红黄,少津液,舌苔黄腻,尿少色黄,脉象洪数而濡的症状。
3.3.3 治疗方法
可采用的基础治疗处方为:藿香40 g、厚朴40 g、茵陈30 g、桔梗30 g、半夏30 g、陈皮30 g、茯苓30 g、芦根60 g、香薷20 g、白豆蔻20 g、黄连(姜汁炒)30 g,上述药物煎汁去渣,候温灌服,1剂/d,连用2 d。
3.3.4 病例
福海县解特阿热勒镇萨尔塔合塔依村于某饲养的1头年龄为7岁的黄牛,2017年7月9日前来求诊。主述:病牛上午放牧时吃草就吐,呕吐物酸臭,口渴,烦躁。病牛精神萎靡,结膜呈红色,尿黄赤且短少,口腔温度高,舌津黏稠,舌苔黄腻,脉象濡数,体温39.1 ℃。
对病牛采用基础治疗处方治疗,于7月12日进行复诊,观察其基本状况为:食草安静,未见呕吐,尿液偏黄,故调整中药处方为藿香40 g、厚朴40 g、茵陈30 g、桔梗35 g、半夏30 g、陈皮35 g、茯苓30 g、芦根55 g、香薷20 g、山栀子30 g、白豆蔻20 g、黄连(姜汁炒)20 g,上述药同煎,1剂/d,连用5 d,患牛于7月18日痊愈。
在养牛生产中牛容易发生胃肠疾病,科学有效的治疗对于牛的健康和养殖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作者临床上采用的中兽医疗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几种常见的牛胃肠病的治疗方法进行具体介绍,以期为生产中相关病例的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