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鼎
公元589年,隋文帝终结南北朝分治格局,完成南北统一。政治上的统一促进了南北方文化艺术上的快速融合。隋代楷书既直接继承北朝书风的朴茂,又融汇了南朝书风的绮丽特质,并由融合而崇尚规范,“唐人尚法”先河由此开启。
隋代楷书著名者有《龙藏寺碑》《董美人墓志》《苏慈墓志》等。《龙藏寺碑》被誉为“隋碑第一”,用笔遒劲多姿,点画瘦劲,外方而内圆;风格婉丽清通,又不失刚健古拙,意韵幽远高古。《董美人墓志》是隋墓志之上品,用笔秀朗劲挺,刚柔并济,结构淳和中寓灵动,舒妙妍放,尽脱北朝旧风。《苏慈墓志》是书法初学者的极佳范本,书风秀丽雄劲,点画挺利,结体谨严,平和中时透刚劲,字里行间隐约能窥见欧楷之先韵。
隋代国祚虽短,但对楷书发展有融合南北、承前启后之功,隋楷表现出了鲜明的书法风格和艺术特色,为唐代书法达到楷书巅峰奠定了基石。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唐自立国就极为重视书法,官家设立书学和弘文馆教学制度,“楷法遒美”成为选举士人的一个必要条件。这都为唐楷技巧高度发展提供了支撑,涌现出了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楷书大家。
欧阳询(557—641),其书风以平正中寓险绝著称,后人称为“欧体”。楷书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所写《化度寺碑》《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虞世南(558—638),自幼跟智永学习书法,“深得山阴真传”。刘熙载《书概》评曰:“永兴书出于智永,故不外耀锋芒而内涵筋骨。”其书笔致圆融丰腴,外柔内刚。楷书代表作有《孔子庙堂碑》《破邪论》。虞世南逝后,唐太宗叹曰:“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
褚遂良(596—658),因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楷书代表作有《孟法师碑》《伊阙佛龛碑》《雁塔圣教序》。同时传为褚遂良楷书墨迹的还有《倪宽赞》《阴符经》,其真伪仍有争议,但对我们理解褚遂良楷书笔法提供了参考依据。
颜真卿(709—785),世称“颜鲁公”,其楷书端庄雄伟、雍容大气,史称“颜体”。楷书作品颇多,如早期作品《多宝塔碑》,中期作品《臧怀恪碑》,晚期作品《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等。颜真卿的出现,一改时风,赋予了书法大唐盛世的时代精神,追随者众多,成为继王羲之后又一位书法史的领军人物。
柳公权(778—865),其书以颜体为本,以瘦劲著称,与颜真卿并称“颜筋柳骨”。其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楷书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
唐朝楷书的兴盛,既是由汉到隋的不断积淀,同时也是唐人对书法的高度自觉而形成。历代帝王好书法者众多,汉章帝、魏武帝、晋元帝、梁武帝、陈后主等,但像唐太宗这样身体力行推行王羲之书法、开一代书风者,寥寥无几。帝王的推崇,在封建社会无疑是最好的推动力。
唐朝楷书重视书法結体和用笔方面的规范化和精微化,由此逐渐形成了极为完备的唐楷法度。唐太宗《笔法诀》、欧阳询《三十六法》、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等均是唐楷法度的体现。唐楷法度的出现既是楷书发展极则的需要,也是书法艺术高度凝练的产物。
唐朝繁荣昌盛,盛唐气象也对楷书风貌产生影响,楷书由此在唐代达到顶峰。如果说钟繇、王羲之是他们所处时代的代言人,那么唐代则是群星闪耀、互为映衬。唐楷的鼎盛,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大背景下,无数书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星汉灿烂,照耀千古。
(作者系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