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湾区艺术创新系统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美术高地 专访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范勃

2023-12-13 19:24黄家馨
中国美术报 2023年39期
关键词:广州美术学院湾区校区

黄家馨

中国美术报:广州美术学院将迎来建校70周年庆典,校庆的主题词为“七秩风华 惟实励新”。请简要介绍一下“惟实励新”具体展现在学校发展历程的哪些方面?

范勃:惟实励新,语出《礼记》。惟实,指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励新,指励志进取、锐意创新。

70年来,广州美术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需求,深度融入现当代中国文化体系和高等美术教育体系建设,培养了数量众多的美术家、设计师、史论家;学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了诸多在新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精品力作,为人民写真、为时代造像、为历史留影;学校坚持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为导向,积极参与区域经济文化建设和国家重大文化实践,从国家形象,到日用文创,从城市更新,到乡村振兴,不断擦亮产学研金字招牌……这些都是广美“惟实”一面的真实写照。

70年来,广州美术学院因应国家建设需求,不断深化改革,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术体系和教学模式;学校顺应改革开放潮流,在全国率先引进国外设计教育理念,成功开拓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为中国现代设计教育迅猛发展提供了“广美经验”;学校回应时代科技浪潮和“双区”战略,以“艺科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与“硬科技创业”为发展路径,建构艺术、科技与产业的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双向赋能的跨学科发展新模式……这些都展现了广美不断“励新”的前进步伐。

惟实励新,辩证统一,共同熔铸于广州美术学院70年的发展历程中,熔铸于学校“守正创新、开放包容、关注现实、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中。

站在建校7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广州美术学院将继续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血脉,根植于岭南地区兼容并包、求真务实、求变尚新的精神本色,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系统观念为指引,依托博士点和佛山校区的重要增长极,构建湾区艺术创新系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美术高地,为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引领带动区域发展活力。

中国美术报:您提到博士点、佛山校区建设是广州美术学院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未来学校将如何依托博士点更好地提升办学层次?

范勃: 2021年,学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填补了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华南地区美术学和设计学科博士点空白,这是学校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学校开始了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艺术院校的转变,形成了以博士为领头,硕士、学士多层次办学并进的广东美术人才培养新格局。从去年首届招收博士生开始,我们就以博士人才培养为切入点,积极推动学校的全面改革,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加强制度创新、知识创新、文化创新,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中凝练学科特色、打造高峰学科;加强和深化国家主题创作工程以及重大艺术类项目的科研攻关,不断提升美术学、设计学两大学科的建设水平,促进学科建设指标的全面提升;完善全学段和各层次人才培养的衔接与资源配置,稳步提升办学规模,探索实施本硕博一体化融合培养的新模式。

中国美术报:佛山新校区建设,对广州美术学院未来的发展又将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

范勃:目前,佛山校区已正式命名为湾区创新学院。从其命名可以看出佛山校区的历史定位,就是要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重点布局引领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新趋势的学科和专业方向,突出“科教融合、產教融合、艺科融合、跨界创新”等新时代办学特色,对标国际一流,创新办学机制体制,积极开展重大前沿项目政产学研用创新协同。

佛山校区(湾区创新学院)建成后,广州美术学院将以“一校三区”格局汇聚一流创新资源,各校区各有侧重、协调发展——大学城校区侧重基础教育学科体系建设;昌岗校区侧重艺术学科学术研究建设;佛山校区侧重采取以工作室为单元,跨专业、跨学科,代表新兴学科发展前沿的工作室集群阵地建设;共同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中国美术报:学校提出构建湾区艺术创新系统是基于什么样的考量?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具体内容,又将如何落实推进?

范勃: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实施、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动力,推动广州美术学院开启新思路、开辟新领域、开发新赛道。基于社会创新体系建设,我们提出构建“湾区艺术创新系统”,探索学校艺术设计教育与国家区域经济文化社会高度同频、深度对接的创新发展路径,力求为中国高等美术教育贡献新的“广美经验”。目前已形成六大动态创新集群——

社会技术创新集群聚焦国家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将从观念思维层面,研究、阐释艺术与设计教育领域新形势,提供方法论指引。基于此,学校成立了“设计思维与社会技术系统设计研究院”新型平台机构,探索一条社会参与办学和高校服务新模式。

艺术科技产业集群聚焦大湾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需求,将立足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探索建立艺术、科技和产业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双向赋能新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在智能产品与服务系统、数字艺术创新、智能与信息交互等领域的潜力。2022年,学校联合李泽湘教授和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率先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创建了以培养“硬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的“广州美术学院达·芬奇创新学院”,全力打造从“设计人才培养”到“项目孵化”再到“创新创业”的全模式改革的“试验田”。

艺术城乡建设集群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多元同构为路径,持续赋能美丽乡村和城市更新建设。像学校成立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东莞广州美院文化创意研究院,最近担任广东省“双百行动”乡村建设规划高校联盟盟主单位等,都在持续为乡村振兴和社会美育贡献广美力量。

文化遗产保护集群聚焦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依托学校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和国内高等美术院校首个“艺术品保护修复与材料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推动文化遗产利用提质增效,在构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体系中探索“中国方案”。

文化创意生活集群围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紧扣艺术与设计生态链,拓展丰富“艺术+生活”的内涵与外延,打造湾区文化能量场。目前,学校组建了以广州美术学院家具研究院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型平台,孵化出了设计之春、岩设计等一系列文创新IP与新势力,高质量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视觉文化传播集群则聚焦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创新思维、跨学科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艺术人才,并充分发掘当代艺术超国界的连接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艺术的叙述方式和独特魅力。以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为代表,学校将进一步发挥好广美特色的视觉形象输出,继续为国家和社会区域文化提升贡献力量。

今年以来,学校紧紧围绕湾区艺术创新系统的构建,通过召开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大会、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科研创新工作会议、人才工作会议四个专题会议,系统推进改革,打通学科专业建设的堵点难点,努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中国美术报:为迎接70周年校庆,广州美术学院用了一年多时间打造了校史馆。校史馆体现了怎样的广美特色?有哪些亮点?

范勃:新建的广美校史馆集合了博物馆、美术馆和纪念馆的规划建设理念于一体,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和庄重的历史感,在空间设计与视觉语言上又具有艺术性与当代感,充分运用了声光电等现代化的展示手段,是一个可生长可延展的展览空间。

在校史馆建设过程中,工作团队对史料进行深入征集、挖掘、梳理,六易其稿,反复打磨,筛选出不同时期具有价值的历史文献。举个例子:广州美术学院前身是1953年经高等教育部批准组建于湖北武汉的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本次校史梳理过程中,就对组建中南美专的两广一湖三所学校进行了深入溯源——广美的学术根脉最早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的武昌美术学校和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积淀绵长且深厚。

校史馆既是我们70周年校庆的一大亮点,更是构建广美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支点,必将极大地增强全体师生和校友们的归属感和价值认同感,进一步彰显广美的精神气质。

猜你喜欢
广州美术学院湾区校区
广州美术学院作品精选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吕学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