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南Sara Kreek矿区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前景分析

2023-12-13 06:49范志勇
西部资源 2023年5期
关键词:硅化断裂带黄铁矿

范志勇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前景;Sara Kreek

Sara Kreek工作区位于南美洲苏里南共和国中东部布罗科蓬多湖南,区内淘金始于1879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已开采出金金属量近30 t,目前仍在大量开采中。Sara Kreek工作区位于南美洲圭亚拉地盾中段北缘绿岩带中。组成岩石主要为遭受低级区域变质的中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是北苏里南韧性剪切带(NSSZ)的组成部分。迄今已发现的岩金矿(化)体及几乎全部砂金和红土型金矿淘金点均产出于该韧性剪切带内。由于该矿区前期是为了采矿而不是找矿,所以思路不明确,对已有地质资料研究不够全面,对成矿规律认识不够深入等问题,本文总结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观察, 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 探讨矿床成因类型, 提出了今后的找矿方向。

1. 区域地质概况

Sara Kreek工作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南美洲圭亚拉地盾中段北缘,委内瑞拉-圭亚拉-苏里南-法属圭亚拉中央剪切带(CGSZ)与由其派生的北苏里南(次级)剪切带(NSSZ)之间,且更靠近后者。中央剪切带(CGSZ)呈NWW向延伸,北苏里南(次级)剪切带(NSSZ)自西向东由NWW 向转为NNW 向【1-3】,SaraKreek矿区则正处于近转折部位(图1)。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矿区地层

矿区地层为早元古代绿岩带【4】,属于亚马逊造山旋回第一阶段形成的中低变质火山岩系,以绿片岩相为主,部分为角闪岩相。主要有变质玄武岩、变质安山岩、变质辉长岩(苏长岩)、超镁铁质杂岩、角闪岩;局部出现千枚岩、硅质岩、硅化灰岩与石英岩。基本呈北-北西走向。

Sara Kreek矿区西南部为一套变质程度较高的混合岩化片麻岩及角闪岩,这套岩石以东是代表绿岩带的Marowijne超群,主要属于Paramaka组,是矿区出露面积最大的岩石地层。其西部更具镁铁质组分,为变玄武岩;向东转变为中性火山岩和长英质火山碎屑岩,表现为安山岩、变石英岩和千枚岩。且这套Para?maka组地层的年龄由西向东逐渐变年轻。

这些地层普遍含金,为砂金矿和岩金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套绿岩层序复杂,在苏里南、圭亚那和法属圭亚那均发现了大型和特大型金矿。

2.2 矿区构造

矿区最重要的构造主要表现为一条大型韧性剪切带,呈北北西向(345°±)斜贯全区,是北苏里南韧性剪切带(NSSZ)的组成部分,区内宽5~6 km,两侧边界均为断裂。野外观察,该带组成岩石主要为安山岩类岩石-(变)安山岩、变安山质凝灰岩,少量英安质凝灰岩。目前已发现的岩金矿(化)均产于该带内。

区内线性构造发育,主要有北北西向至北西向、近南北向、北东-北东东向及近东西向四组。

北北西向至北西向主要有F1、F2、F3、F4,其中F1、F2分别构成韧性剪切带(东、西两侧界线),斜贯整个矿区。F1系由多条断裂组成的一个断裂带,F1、F2、F4主要表现为高角度的压扭性断裂,且被辉绿岩墙充填。这些断裂有的破碎蚀变强,形成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有的则充填含金石英脉,形成石英脉型金矿床,故这些断裂成为区内金矿的导矿与储矿构造F1线性构造带:该线性构造规模巨大,它呈北北西向纵贯全区,是一条线性构造密集分布的断裂带,该断裂带可能为本区区域性的深大断裂带,结合其中的环状构造分布来看是对金矿成矿极为有利的断裂构造。

F2线性构造位于F1线性构造带的西侧,与F1线性构造平行,两个断裂构造为韧性剪切带两侧断裂,与矿区地质特征十分稳合。

F3为F1断裂带的次级构造,F3断裂性质不详。

F4线性构造带位于F1断裂带的东侧,也与F1大致呈平行关系,与F1断裂带相类似,也是由一系列线性构造组成的线性构造带,也是规模相对较大的断裂带。

除上述线性构造外,本区环状构造极为发育,主要分布于F1断裂带上,F2断裂也有一些环状构造分布,特别是F1断裂带、F2断裂与近东西向断裂的交汇部位,环状构造密集展布,特别是F1断裂带上,环状构造呈串珠状沿断裂带分布,说明这些环状构造极大可能与沿断裂带上的火山-次火山活动有关。

2.3 矿区岩浆岩亚马逊造山旋回的第二阶段,导致中酸性岩浆以及各类脉岩大量侵入,主要发育有云英闪长岩体、长英质斑岩体、闪长岩脉、辉绿岩脉粗玄岩墙及石英脉等。本区侵入岩不太发育,已知一个英云闪长岩体(γδο)。

英云闪长岩体(γδο)出露于矿区东北角,在区域上呈大面积出露,矿区内出露面积为6 km2左右。岩石为灰绿色,中-粗粒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50%~70%)、角闪石(15%~25%)、石英(8%~20%),副矿物见有磁铁矿、榍石等。岩石蚀变强烈,具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硅化等。岩体侵入到绿岩带中,在与绿岩的接触带中,使金活化、迁移、富集,与金矿床的形成关系密切。

2.4 围岩蚀变

区内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次闪石化、黑云母化、钾长石化、碳酸盐化和黄铁矿化。以硅化、黄铁矿化蚀变最强,分布最广,与成矿关系最密切。近地表褐铁矿化广泛发育,局部形成铁帽。

硅化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呈脉状充填于各类岩石中。单脉脉幅差别悬殊,脉宽0.1至数米,此类细脉往往以网脉状形式出现而构成不同规模的脉带。同时也有宽数厘米至数十厘米的石英脉,多以单脉出现(局部也可形成网脉),常见分支复合现象。脉幅较宽者,其延长一般也较大,最长可达100 m。硅化的另一種表现形式是围岩硅质增加,岩石变硬,呈带状或团块状分布,硅化范围0.5~5 m。硅化常伴有金属硫化物产出,特别是硅质细脉密集发育时,金品位往往变高。因此,硅化与金矿化关系最密切。

黄铁矿化:也有两种形式:一是呈细状、网脉或浸染状分布;二是呈单晶(五角十二面体)或胶状产出,伴有白铁矿、磁黄铁矿生成。黄铁矿化具有多阶段性,矿石中一般含黄铁矿为5%~10%,少量脉体中含量更高。

2.5 地球物理异常特征

2.5.1 航磁异常特征

航磁测量成果将本区的宏观地质特征和构造格架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图2)。高、中磁区大致与中基性火山岩(角闪岩、变玄武岩、变安山岩)对应,低磁异常(带)基本与大的断裂带对应,尤其是(图2)中的F1断裂带表现得最为清楚,矿区西部两条基性岩脉带也显示得十分清楚,负磁区可能主要为中酸性岩体的反映。

2.5.2 重力异常特征

重力异常与航磁异常一样,将本区的主体构造格架及大致界线表现得十分清楚,特别是3个脉岩带和韧性剪切带的大致范围。在韧性剪切带中,重力高和重力低多呈条带状相间出现,条带方向主要为北东向和北西向,少量近东西向,这与本区的次级断裂的展布特征相一致。

3. 矿体地质

3.1 矿体特征

工作区内的矿体呈单脉、网脉、复脉状,赋存在绿岩内的强挤压和剪切片理化带(糜棱岩带)中,多金属硫化物发育,以褐铁矿化、黄铁矿化为主,较黄铜矿化闪锌矿化、方铅矿化等次之;蚀变较发育,主要有硅化、钾长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以及碳酸盐化等。工作区内共圈出—条矿体,其中②号、⑧号、⑨号、⑩号矿体为区内主要矿体。具体叙述如下:

②号矿体:由7、0勘探线ZK704、ZK003、ZK004、ZK005、ZK006五个钻孔控制,呈层状板状产出,矿体长300 m,厚度0.71~6.04 m,平均厚度1.09 m,Au品位1.09~7.29 g/t,矿体平均品位Au4.82 g/t,矿体倾向245°,倾角27°~65°,矿体控制最大延深230 m,矿体呈单脉、网脉、复脉形式产于绿岩内的强挤压和剪切片理化带(糜棱岩带)中。

⑧号矿体:由4、3、0 三条勘探线上的ZK402、ZK304、ZK005、ZK006 四个钻孔控制,呈层状透镜状产出,矿体长300 m ,厚度0.79~4.83 m,平均厚度2.29 m, Au 品位1.02~3.42 g/t,矿体平均品位Au1.46 g/t,矿体倾向245°,倾角31°~35°,矿体控制最大延深163 m。矿体呈单脉、网脉、复脉形式产于绿岩内的强挤压和剪切片理化带(糜棱岩带)中。

⑨号矿体:由本区3、0、8三条勘探线上的ZK305、ZK006、ZK007、ZK803、ZK804五个钻孔控制,呈层状透镜状产出,矿体长400 m ,厚度0.70~4.80 m,平均厚度2.07 m,Au 品位1.02~5.14 g/t,矿体平均品位Au2.95 g/t,矿体倾向245°,倾角29°~37°,矿体控制最大延深158.50 m,矿体呈单脉、网脉、复脉形式产于绿岩内的强挤压和剪切片理化带(糜棱岩带)中,蚀变较发育,主要有硅化、钾长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以及碳酸盐化等。

⑩号矿体:由本区3、0、8三条勘探线上的ZK305、ZK006、ZK007、ZK008、ZK803、ZK804六个钻孔控制,呈层状透镜状产出,矿体长400 m ,厚度1.00~7.44 m,平均厚度2.66 m,Au品位1.40~3.14 g/t,矿体平均品位Au2.19 g/t,矿体倾向248°,倾角27°~37°,矿体控制最大延深271.00 m。矿体呈单脉、网脉、复脉形式产于绿岩内的强挤压和剪切片理化带(糜棱巖带)中。

3.2 矿石质量

岩金矿矿石中,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和银金矿。其他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白钨矿、辉钼矿以及碲化物。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和碳酸盐矿物,以及少量的绿泥石、绿帘石、钠长石、白云母。碳酸盐矿物为铁白云石、方解石和菱铁矿。工作区内金的存在形式主要是裂隙金,少量为包体金。矿石中黄铁矿含量较高,一般在5%~10%。矿石结构以碎裂结构、粒状结构、糜棱结构为主,少量为交代结构;矿石构造以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片理化构造为主,角砾状构造、块状构造次之。

3.3 矿床成因

矿区金矿床主要为绿岩带经韧性剪切作用形成的,金矿体受断裂构造和剪切带控制,与硅质脉、多金属硫化物脉关系十分密切。韧性剪切带本身并没有强烈矿化,含金矿脉多与其近垂直相交。即矿化产生于与剪切带共轭的一组次级张性脉中【5-6】。在变形更强烈的地区,褶皱翼和转折端可能是金矿富集的潜力区。金矿化与各类岩体和脉岩也有一定关系(提供热改造条件使金产生预富集),矿化矿脉主要为石英-碳酸盐脉或网脉,产于变质沉积-火山绿岩带,沿主要地壳断裂有英云闪长岩岩体、岩株和闪长岩脉侵入。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和其他硫化物。故研究认为,本矿区矿床成因类型为变质-沉积绿岩型金矿。

3.4 找矿前景分析

结合矿床成因及以往地物工作,分析矿区的找矿前景:

(1)成矿地质背景有利。Sara Kreek矿区位于苏里南中部,在工作区北部现已发现了罗色贝尔(Rosebel)、拿哨(Nassau)等一批特大型金矿【7】,中小型金矿则遍布花岗-绿岩区,从区域成矿环境看,一、要有金源(层体),Sara Kreek矿区岩性为一套变质程度较高的混合岩化片麻岩及角闪岩,主要代表绿岩带的Marowijne 超群。变质沉积-火山岩金含量较高;二、英云闪长岩体(γδο)侵入到绿岩带中,在其与绿岩的接触带中,使金活化、迁移、富集,与金矿床的形成关系密切。故推断本矿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2)遥感解译成果对矿体指导作用明显。通过遥感解译出的线形影像密集带与区内两条密集的金矿化带吻合,线环构造交汇部位有金矿脉产出,为有利的控矿部位。其中F1、F2分别构成韧性剪切带,东、西两侧界线,斜贯整个矿区,F1断裂带、F2断裂与近东西向断裂的交汇部位,环状构造密集展布,特别是F1断裂带上,环状构造呈串珠状沿断裂带分布,形成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有的则充填含金石英脉,形成石英脉型金矿床,故这些断裂成为区内金矿的导矿与储矿构造。

猜你喜欢
硅化断裂带黄铁矿
磁黄铁矿多型矿物学特征与分选行为差异
冷冻断裂带储层预测研究
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鲍坑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构造运动特征
黄铁矿的吸附性能研究现状及进展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山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
古木硅化处理对其物化性能的影响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夏断裂带构造特征新认识
郯庐断裂带及两侧地区强震异常特征分析
综合物探在找黄铁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