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黎胜 浙江省人民医院
“医生医生,快救救孩子!”几天前,一对夫妇抱着神志不清的6岁孩子,气喘吁吁地跑进浙江省人民医院的急诊室。患儿到达诊室时,体温高达40℃,变得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对父母焦急的呼唤一直没有回应。
据悉,孩子在家里还发生了一次抽搐,持续5 分钟就自行缓解了。送医院途中,孩子突然出现了言语不清、精神错乱。医生给患儿进行了降温、止惊、补液等处理后,孩子终于安静入睡了。
“儿童高热引起抽搐是比较常见的,但绝大部分孩子在抽搐发作后,都能安静入睡或者神志逐渐转清,但这位患儿惊厥停止后出现的情况比较少见。”蹊跷的病情,让医生在脑中打了问号。
在给患儿进行体格检查时,一个细节引起了医生的注意,孩子全身皮肤发红。这时,患儿妈妈才补充了一个情况,孩子在送医院途中,身上一直很烫,她就用酒精一路不断地给孩子擦身,试图给孩子降温,直至大半瓶75%的酒精棉球全部用完……
听了患儿妈妈的描述,医生顿时明白,患儿奇怪的表现可能为急性酒精中毒。而接下来的动脉血气分析提示酸中毒和低钾血症,患儿符合急性酒精中毒的表现。
所幸,孩子送医及时,也很快发现了原因,及时补液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等处理后,患儿很快恢复了意识。
“很多家长认为,酒精挥发会带走热量,能起到退热作用,却忽视了未挥发的酒精会被孩子皮肤吸收。由于小孩的皮肤比较娇嫩,血液循环旺盛,加上发热时全身毛孔处于张开状态,皮肤表面的酒精更加容易被吸收。”医生表示,大量的酒精在孩子体内来不及代谢就会导致急性酒精中毒,并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如兴奋、喜怒异常、精神错乱,重者会出现昏迷、抽搐,甚至死亡。同时,也可能会导致医生混淆抽搐引发的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延误病情的诊断和治疗。
那么,当孩子发热时,家长该怎么做呢?
物理降温。当孩子出现发热时,家长应避免采取捂汗、药物灌肠、捏痧刮痧、酒精擦身等土方法,可以在送诊前采取科学的家庭物理降温,比如减少衣被或降低环境温度;冷敷头部或大血管部位,水温最好比体温低1℃~2℃。
使用退热药。体温超过38.5℃(有热性惊厥史的孩子为38℃),伴有精神状态不好的孩子可以使用药物降温。目前,儿童推荐口服退热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两种,两种任选其一,不主张同时或在短时间内服用多种退热药。3 个月以下的宝宝发热,不建议家长自行为宝宝服用退热药,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