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创造高品质生活重要论述的重要意义、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

2023-12-13 07:00黄新华刘军萍
观察与思考 2023年9期
关键词:高品质现代化生活

黄新华 刘军萍

提 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高品质生活是人民美好生活更高层次的体现,创造高品质生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社情、国情和世界发展大势,围绕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开创性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创造高品质生活、什么是高品质生活以及怎样创造高品质生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深刻思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活品质的论述,形成了中国特色高品质生活的理论体系和实践道路,提供了新时代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为人类创造高品质生活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 年10 月26 日。。高品质生活是人民美好生活更高层次的体现,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创造高品质生活作出过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一系列论述结合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等方面,深刻透彻地阐明了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和指导性。这一系列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活品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阐明了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科学内涵,揭示了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实践要求,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蓄积了强劲动力。①2018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的审议时第一次提出,要“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2021 年3 月在福建考察时再次强调要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深刻学习、把握习近平关于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论述,对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习近平关于创造高品质生活重要论述的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造高品质生活成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习近平关于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创造高品质生活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年版,第4 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品质生活成为中国人民美好生活的具体样式。③参见贾旭东:《高品质生活视域下的文化消费——基于居民消费支出的考察》,《山东社会科学》,2022 年第2 期。马克思指出:“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531 页。但是人的需要具有多样性,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包括衣、食、住、行等物质需要,还涉及诸如保障安全,获得爱、归属和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发展需要。创造高品质生活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要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基础,更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⑤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 年10 月28 日。物质富足、精神富有越来越成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新目标、新方向,人民更加注重文化生活,更加关注物质文化生活内部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换言之,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逐渐成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需要。

(二)创造高品质生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⑥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 年10 月26 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包括国家实现繁荣富强的现代化,也包括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现代化。⑦参见马纯红:《论实现美好生活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关联》,《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 年第1 期。创造高品质生活既要为个体发展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创造更丰富的精神生活,也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以及美好生活的现代化。这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指向、价值诉求不谋而合,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追求的更高文明的生活状态。①参见项敬尧:《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 年第2 期。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具体实践,要依据现代化的步骤和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作出新的调整和尝试,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实现充分且相对均衡的发展,②参见项敬尧:《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 年第2 期。要以经济富足、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美好为目标,在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经济结构优化,民主法治建设、科技创新、生态改善、民生保障等领域作出新的更大突破中增进民生福祉,实现人民共享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三)创造高品质生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年版,第56 页。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④《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545、147 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各项事业的发展,最终都要落实到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社会生活和生态生活的改善上,呈现为人民生活水准和品质的显著提升。⑤参见刘志洪、郭湛:《中华民族复兴的美好生活意涵》,《江海学刊》,2020 年第1 期。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过程就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落脚点,就是使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实现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伟大飞跃。必须“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⑥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 年10 月26 日。。只有将创造高品质生活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的和归宿,民族兴盛方能彰显出意义与价值。

二、习近平关于创造高品质生活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社情、国情和世界发展大势,在洞察百年变局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论断。围绕精神生活富裕、教育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正义、提升健康福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习近平关于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论述,形成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理论成果。

(一)创造高品质生活必须满足精神生活追求

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是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内涵。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⑦《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545、147 页。。因此,“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第337 页。。实现精神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年版,第310 页。。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 年10 月26 日。,要在以文化人中释放道德和信仰的力量,满足人民对精神富足的追求,充分践行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道德培育对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性,以道德品质涵养精神世界,塑造精神品格,为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内生动力。“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③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年版,第7 页。

(二)创造高品质生活必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也即不断提高生活品质的过程。社会公平正义体现在人民群众生活的各方面,涉及经济、民主法治、文化、民生保障、安全、生态等各领域,处理好人民群众生活中各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力回应,也是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环节。“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④《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140、450、598、172 页。为此,必须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利用高质量发展弥补地区间、城乡间、群体间发展的不平衡,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奠定物质基础。必须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⑤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 年10 月26 日。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围绕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等目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140、450、598、172 页。,“把尊重和保障人权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⑦《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140、450、598、172 页。,不断满足与高品质生活相适应的权利需求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⑧《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34 页。。

(三)创造高品质生活必须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⑨习近平:《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 年4 月23 日。,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⑩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 年10 月26 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中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因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⑪《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140、450、598、172 页。。只有更好地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好地发挥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总价值,才能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在感受生活富裕的同时切实享受到绿水青山,体悟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和生活之美。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满足和保障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需要,要以精准、科学、法治为根本原则,全方位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将制度的刚性作为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重要约束力量。要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将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全球治理的高度,因为“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第375 页。。

(四)创造高品质生活必须提升人民健康福祉

健康是人民的基本权利,是高品质生活的普遍维度和重要指标。“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 年10 月26 日。,要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年版,第467 页。,必须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随着“健康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民生福祉问题”④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年版,第9、10 页。,创造高品质生活要“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⑤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年版,第9、10 页。。必须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⑥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 年10 月28 日。。不仅关注个体生理健康,还包括“社会转型、竞争压力导致的心理关怀和关爱”⑦参见余达淮、王世泰:《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内涵、实践价值与世界意义》,《南京社会科学》,2020 年第12 期。。因此,要“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解决好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年版,第334、417 页。。要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年版,第334、417 页。,在国际社会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高全人类的生活质量。

(五)创造高品质生活必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高质量教育托起高品质生活。创造高品质生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⑩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 年10 月26 日。。高质量教育体系意味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适配以及扩大教育对外开放。这其中义务教育是重中之重,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切断贫困代际传递。⑪参见《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时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人民日报》2020 年4 月24 日。高等教育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⑫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年版,第4 页。,要使人才培育、科技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现代化强国建设。要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和未来市场需求办好职业教育,科学设置学科,提高层次和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⑬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 年9 月23 日。,实现技能型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相适配。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⑭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 年9 月23 日。,“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⑮《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日报》2018 年9 月11 日。,在国际层面加强教育交流互鉴,提升教育层次与水平,推动教育福祉惠及全体人民乃至全人类的生活。

三、习近平关于创造高品质生活重要论述的实践路径

创造高品质生活具有强烈的实践能动性和现实指向性。①参见马纯红:《“美好生活”的理论基础、价值意蕴及其实践向度》,《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6 期。习近平总书记从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人民当家做主、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阐明了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实践路径,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了科学指引。

(一)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创造高品质生活

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政治保障。创造高品质生活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是党践行初心和使命,贯彻落实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举措。②参见孟东方、孙嘉勃:《习近平创造高品质生活观初探》,《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年第4 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执政党使命所在。”③《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169、184 页。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创造高品质生活,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④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版,第20 页。只有完善和发展党内制度,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才能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基层组织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教育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把精力和心思用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上,用在破难题、克难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⑤《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169、184 页。,真正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转化为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强劲动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⑥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 年10 月26 日。。

(二)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创造高品质生活

新发展理念是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指导原则。“新发展理念五大方面既有各自内涵,更是一个整体。”⑦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334、477 页。具体而言,“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⑧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334、477 页。。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创造高品质生活,必须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动力、平衡性、可持续性、内外联动以及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才能“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⑨习近平:《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光明日报》2021 年3 月8 日。。既要在创新发展中夯实高品质生活的物质基础,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国家财富不断积累,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也要在协调发展中增强高品质生活的平衡性,补齐发展短板弱项,满足高品质生活对于区域平衡、群体平衡、城乡平衡的要求,还要在绿色发展中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可持续性,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人民日报》2021 年11 月8 日。。更要在开放发展中构建高品质生活合作共赢的格局,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蓄积动力。最重要的是,要在共享发展中实现高品质生活的社会公平与正义,在国际社会“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②习近平:《携手共命运,同心促发展——在2018 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年版,第6 页。,坚持与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地区,为创造高品质生活奠定公平与正义的价值基础。

(三)在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中创造高品质生活

人民当家作主是创造高品质生活的价值取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创造高品质生活必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确立人民主体地位,最大程度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价值。“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③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 年10 月26 日。在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中创造高品质生活,必须把人民群众视为创造高品质生活的主体,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第138 页。,把人民对于品质生活的需求作为党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人民发展能力。必须把人民群众作为高品质生活的检验者和评判者,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把人民群众对于生活品质,包括物质、精神、心理等多维度的综合评价,作为衡量高品质生活创造程度的根本标准,对高品质生活的创造进程进行调整、修正和推进。必须把高品质生活的价值目标定位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更好增进人民福祉,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⑤习近平:《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求是》,2019 年第22 期。,引导人民在劳动中实现自由、在自然界中重获自由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创造自由,⑥参见马纯红:《“美好生活”的理论基础、价值意蕴及其实践向度》,《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6 期。让人民充分体验高品质生活的内在价值,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推动社会发展。

(四)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

共同富裕是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前提。“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⑦《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500、500 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⑧《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500、500 页。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总的思路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503、501、224 页。。为此必须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因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②《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503、501、224 页。。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发展更平衡、更协调、更包容。因此“我们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③《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503、501、224 页。。必须抓紧制定促进共同富裕的行动纲要,提出科学可行、符合国情的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估办法,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因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④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 年10 月26 日。。实现共同富裕,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

(五)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

城乡融合发展是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实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⑤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 年10 月26 日。,以乡村振兴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农村农民富裕富足,是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趋势。但是“振兴乡村,不能就乡村论乡村,还是要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⑥习近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求是》,2022 年第7 期。。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要坚决打破城乡分治的二元体制,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与平等交换,“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⑦《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扎实做好“三农”工作》,《资源导刊》,2019 年第3 期。,实现城乡居民享受等值的生活水准和生活品质。⑧参见魏后凯:《新常态下中国城乡一体化格局及推进战略》,《中国农村经济》,2016 年第1 期。要充分发挥城镇的协同带动作用,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落实振兴要求,通过推进城乡要素融合、区域融合、生活方式融合,协调城乡产业结构,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缩小城市和农村的各方面发展差距,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激活乡村振兴的内在能动性。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⑨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 年10 月28 日。。因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通过乡风文明建设发挥文化育人的内在价值,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升农民精神境界,推动实现“人”的现代化,实现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现代化成果,真正维护农民生存乃至全面发展的权利,实现人的全面发展。⑩参见罗兴奇、孙菲:《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保障机制及协同策略》,《农村经济》,2016 年第1 期。

四、习近平关于创造高品质生活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关于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活品质论述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创性地回答了什么是高品质生活、为什么要创造高品质生活、怎样创造高品质生活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高品质生活的理论体系和实践道路,提供了新时代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根本遵循,为人类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活品质的论述

任何理论都根植于深厚的思想和文化土壤。习近平关于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论述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活品质的论述,但又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简单赓续,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对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认识深化和升华的必然结果”①马纯红:《“美好生活”的理论基础、价值意蕴及其实践向度》,《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6 期。。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具备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只有在生产力获得高度发展时,才能创造更加丰富的生存资料以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进而充分释放和运用人的体力与智力以满足物质性的生存和精神性的发展需要,因此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蕴含着提高生活品质的本质规定和内在要求。但是人的需要是无限的,是可以不断被超越的。“一旦满足了某一范围的需要,又会游离出、创造出新的需要。”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第223 页。习近平关于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为高品质生活的终极目标,实现了人民生活需要从“单一性”到“整体性”、从“整体性”到“多样性”的转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活品质论述中国化的最新表达。

(二)形成了中国特色高品质生活的理论体系和实践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③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4 页。习近平关于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探索、变革、创新符合时代要求生活方式实践经验的总结,阐明了创造高品质生活实践道路,体现了中国生活方式的发展性和高质量指向性,是对美好生活内涵和本质的深化,构建了中国特色高品质生活的理论体系,使创造高品质生活更加清晰和更加科学,赋予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内容,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④参见齐卫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创新成果及其实践意义》,《光明日报》2023 年4 月4 日。既有各国变革创新生活方式的共同特征,更有彰显创造高品质生活的中国特色。伟大的实践呼唤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⑤参见孟庆艳:《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实践基础》,《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 年第17 期。中国特色高品质生活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高品质生活实践道路是实现途径,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三)提供了新时代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

习近平关于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出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朝着开放性、层次性渐趋增长和扩展,“标志着人民有限的、较单一的生活状态的结束和全面的、高质量的生活状态的开始”①田菁、田鹏颖:《论物质文化需要向美好生活需要演进的三重逻辑——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出发》,《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 年第3 期。,对未来中国生活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将会产生全局性的深刻影响。高品质生活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提出的新要求,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生活样式发展方向和重点,必须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推动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②参见袁家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人民日报》2022 年3 月6 日。习近平关于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通过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必须秉持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专注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动力,不断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消除一切制约社会文明发展的因素、积极营造自由和谐的社会关系,③参见杨仁忠、李宗省:《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理论内涵、逻辑依据及实践要求》,《理论探讨》,2022 年第4 期。奠定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社会环境基础,锚定治国理政的新目标与新蓝图。

(四)贡献了人类创造高品质生活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创造高品质生活具有人民性和世界性,是人民立场和世界胸怀的辩证统一。④参见喻文德:《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意蕴》,《湖湘论坛》,2021 年第3 期。人民性体现在高品质生活的创造主体、享受主体和评价主体均为人民,创造高品质生活反映人民意愿,坚持人民至上,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充分体现了高品质生活以中国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诉求。世界性是指创造高品质生活不仅是为了满足本国人民的需要,也是顺应世界各国人民对更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帮助他们实现对高品质生活的期盼。⑤参见田鹏颖、田菁:《动态演进视角下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特征、新要义》,《学习论坛》,2020 年第6 期。世界各国人民都有追求优质美好生活的资格和权利。习近平关于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论述,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遵循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合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充分考虑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心声,尊重各国人民的普遍价值诉求,积极在国际范围内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最大程度强化中国创造高品质生活实践的“外溢效应”,⑥参见项久雨:《创造美好生活的中国道路》,《理论与改革》,2022 年第4 期。为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了新路径和新选择。

猜你喜欢
高品质现代化生活
边疆治理现代化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高品质的忠实还原 FIBBR Ultra Pro2 HDMI光纤线
光伏扶贫如何保证高品质
跟着明星感受高品质的吃喝玩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