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
——从“六个思想(观)”和“六个观”逻辑关联来探析

2023-12-13 07:00方世南黄雪梅
观察与思考 2023年9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中国式现代化

方世南 黄雪梅

提 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高度总结和理论概括,凝聚了历代党的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环境条件下探索、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智慧,是指引我们乘胜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论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这“六个思想(观)”,为我国政治、军事、经济、生态、外交、法治等领域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具有很强现实针对性的理论指导,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理论视野和实践进程来看,“六个思想(观)”与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这“六个观”存在紧密联系,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辩证互动的双向同构关系。系统梳理“六个思想(观)”和“六个观”的内在逻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价值意蕴,及其所具有的整体性、开放性、包容性、世界性等基本特征,对于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在新时代的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 年10 月26 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开展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实践的主线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包括总体国家安全观、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内的这“六个思想(观)”是这一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六个思想(观)”回应和解答了新时代我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生态、外交、法治等领域推进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国在内外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引,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②习近平:《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 年2 月8 日。这“六个观”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理论内核和价值诉求,表达了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守的立场观点和目标追求。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理论视野和实践进程来看,“六个思想(观)”和“六个观”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辩证互动的双向同构关系。认识和把握“六个思想(观)”和“六个观”的内在逻辑,对于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价值意蕴,及其具有的整体性、开放性、包容性和世界性等基本特征具有重大意义。

一、“六个思想(观)”和“六个观”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于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土壤之中,为丰富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总体国家安全观、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这“六个思想(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针对具体领域重点阐述的思想理论,所指向的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特定的具体领域和对象。而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这“六个观”,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当中具有一般性、普遍性、共性的抽象层面的价值诉求,所表达的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立场观点和目标追求。“六个思想(观)”的形成和发展具体演绎和生动诠释了“六个观”的精神内核,并在新时代条件下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六个观”的具体内涵;而“六个观”的丰富发展又反过来为“六个思想(观)”的践行和发展提供了价值遵循,促使我国政治、军事、经济、生态、外交、法治等领域现代化建设突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一)“六个思想(观)”是“六个观”的具体诠释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是单一领域的变革,而是涉及社会各领域方方面面的变革。总体国家安全观、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这“六个思想(观)”,具体回应和解答了政治、军事、经济、生态、外交、法治等领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凸显出我国坚持以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稳定为总目的,为推动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构建法治社会等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并以各领域的稳健发展筑牢总体国家安全的各个支柱的现代化战略部署。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价值诉求,这“六个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整体性、全局性的精神内核的提炼和概括,具有一般的、抽象的特性,表达了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胸怀天下的世界观、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观、尊重文明多样性的文明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主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等。在“六个观”的深刻影响下,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呈现出不可或缺的基本特征,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些基本特征既是“六个观”的价值导向,也是在“六个思想(观)”理论引领下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外交等领域取得的整体性、协调性发展的显著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本国实际国情和历史发展潮流探索创造的,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外交等各领域建设的方向目标。而“六个思想(观)”是指导我国各领域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具体思想理论,是基于新时代我国所面临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将“六个观”付诸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方法策略。因此,“六个思想(观)”可以看作是对“六个观”进行的具体的理论阐释,通过指引社会主义各领域现代化建设完成了理论从一般到个别的跳跃。

(二)“六个观”是“六个思想(观)”的价值表达

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这“六个观”,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和理论体系的一般的、抽象的概括和表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开展和理论的发展提供精神向导。而总体国家安全观、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这“六个思想(观)”,是对新时代我国具体领域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的准确把握和对现代化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包含了个别的、具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内容。因此,“六个观”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六个思想(观)”价值指向的凝练表达。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全人类谋大同作为肩上的重任,新中国的成立为开启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建设探索奠定了政治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建立近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孜孜以求,带领人民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①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年版,第6 页。。尽管“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概念是改革开放后提出来的,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在改革开放前就已经开展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是不可分割的,是一脉相承的动态演进式的历史过程。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内容囊括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独特“六个观”也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生成和发展的,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全过程,既是对过去和当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凝练,也是对未来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价值指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 年10 月26 日。这里突出强调以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安全稳健发展,在总体上统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五位一体”建设,并奋力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迈进,以此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这既是对“六个观”价值指向的具体阐释,也是“六个思想(观)”包含的实践内容。因此,“六个思想(观)”也可以看作是“六个观”在新时代引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领域现代化建设所产生的具体的科学理论,“六个观”包含了“六个思想(观)”所坚持的立场观点和价值追求。

(三)“六个思想(观)”与“六个观”辩证互动

“六个思想(观)”与“六个观”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为中介建立起能量交换的桥梁,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辩证互动的双向同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时代条件下,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团结带领下,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了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创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总体国家安全观、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解答中国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人类之问的过程中形成的,这“六个思想(观)”深刻思考和回答了政治、军事、经济、生态、外交、法治等领域的一系列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六个观”,即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形成和发展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及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进程中,既坚守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延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是指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丰富、发展的价值导向。在新时代的时空范围内,“六个思想(观)”和“六个观”的发展是同一个历史过程,“六个思想(观)”的形成和发展是紧紧围绕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问题展开的,其内含的科学理论和方法策略始终遵循“六个观”的精神内核,并在指导实践中不断充实和丰富“六个观”的思想内涵,换言之,“六个观”在融入“六个思想(观)”当中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完善,并促使“六个思想(观)”在站稳正确立场的基础上得到不断创新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双向同构是“六个思想(观)”和“六个观”的内在逻辑关系,二者在理论内容、精神内核、价值追求和发展方向上具有共通的属性。

二、逻辑关联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重大价值

从“六个思想(观)”和“六个观”内在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深厚价值主要表现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导和引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践、维护和推动人类现代化文明多样性发展等方面。

(一)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六个思想(观)”和“六个观”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指引我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生态、外交、法治等领域开展现代化建设的行动遵循,深刻回答了各领域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客观趋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时已经展现了许多现代化思想。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使用过“现代化”这一词语,但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中,多次使用了“现代”“现代的”“当代的”“现代国家”等词语来表示资本主义现代化,并在深入剖析由资本逻辑所引发的现代性问题的基础上,试图寻找一种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包含“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新型现代化形态。马克思指出:“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82 页。资本的产生和流动将促使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既造成了人类传统社会的崩塌,又为其他国家树立了现代化的样板。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人类社会发展一般来说要经历“五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类正式开启了现代化历史征程,这是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蕴含的重要规律。但是,正如恩格斯所强调的,历史受无数个互相交错的力量的影响和作用,不同社会形态的现代化受政治制度、经济水平、传统习俗、价值理念等影响也会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不能用单线的思维方式来考察历史发展进程。因此,在社会发展所要经历的具体的、普遍的“五形态”的理论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考虑社会发展的特殊性的基础上又将社会发展进程抽象化为“三形态”,即“人的依赖性”“物的依赖性”和“自由个性”,前资本主义对应的是“人的依赖性”、资本主义对应的是“物的依赖性”、共产主义对应的是“自由个性”。“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论”表明人类社会发展存在现代化一般与现代化个别的关系范畴。现代化一般强调的是共性,现代化个别强调的是个性,不同社会形态的现代化既存在普遍性,又具备各自的特殊性。马克思晚年的时候还将现代化的目光投放到了东方社会,提出不经历资本主义现代化直接进入更高形态的现代化社会的可能性,“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8 页。。东方社会的革命将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走出一条新型现代化道路,并反过来对资本主义现代化产生深刻影响。由此可见,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生动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一般与现代化个别的思想理论,并以巨大的实践成就证明了可以在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以外,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实际国情的新型现代化道路。“六个思想(观)”和“六个观”都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将其与中国现代化各领域建设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不断强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本身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体,既遵循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趋势,也注重考虑中国国情的实际情况,以成功实践充分印证了人类社会现代化是“一元多线”的发展进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一元的,但同一生产力与不同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社会习俗等相结合又会使现代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基本内核,并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取得的新进展、新突破不断提出新观点、作出新论断,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和行动遵循,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理论。

(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理论指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 年10 月26 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涵特征、目标任务、本质要求、战略安排等,回答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怎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开启各领域现代化建设和完成党的中心任务提供了方向指引。

与西方传统现代化“串联式”的相对单一的发展模式相反,中国式现代化采取的是“并联式”的多任务叠加的发展模式,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现代化进程,这也决定了各领域实践都呼唤具有针对性的科学理论的指导。总体国家安全观、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这“六个思想(观)”回答了“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强大人民军队、怎样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为什么建设法治国家、怎样建设法治国家”等各领域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始终坚持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军事等领域建设的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中,丰富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的“六个观”的时代内容,并以各领域现代化建设行动和成就来彰显“六个观”价值指向。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 年10 月26 日。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根本的政治属性,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最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外交等领域建设的任务和目标,围绕如何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如何丰富人民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形成了一系列独具中国特色的原创性理论,在如何处理好活力与秩序、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等问题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坚持以“六个观”,即胸怀天下的世界观、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观、尊重文明多样性的文明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主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引领各领域现代化建设方向。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理论成果,既包含了对以往实践经验成果的总结,也包含了对未来现代化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为中国乘胜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三)维护和推动人类现代化文明多样性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全面总结和高度概括,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现代化迷思,证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是多样性而非单一性的,推动和引领了人类现代化文明多样性发展。

西方最先开启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征程,但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方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但另一方面又给社会带来了许多风险危机,资本逻辑主导下的西方现代化模式受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的影响,表现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在持续性、快速性、剧烈性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国家或将面临利益冲突、价值观变迁、阶层分化、民众期望值、经济增长等远超出政治体制的承受能力的风险危机。历史已经证明,伴随西方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是金融危机、社会动乱、政治失序、生态危机等一系列复杂的弊病,大多数人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承受来自经济、政治、生态等领域的多重痛苦。如果世界各国照搬照抄、亦步亦趋地依附于西方现代化模式,除了可能造成“水土不服”的问题,还要面临更多严峻的现代性风险的挑战。如何破解活力与秩序之间的矛盾、发展与安全之间的矛盾等是推进社会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客观问题。

中国批判反思了西方现代化理论,坚持以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创造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对西方现代化亦步亦趋的依附性,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渐进式改革协调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六个思想(观)”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政治、军事、经济、生态、外交、法治等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整体性、协调性发展的理论依据,并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独特“六观”以更多的理论内涵,逐步破解了西方现代化片面性、失衡性、单一性的现代化发展问题,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更为安全地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参考方案。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蕴含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独立自主地探索和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经验和智慧,坚持在充分考虑中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和遵循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对我国各领域现代化建设进行战略规划部署,事实证明,中国不仅能够在国内外复杂严峻的形势中统筹发展和安全,如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并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以自身的发展为其他国家发展创造更多机遇,用事实有力回击了“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驳斥了“文明冲突论”,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强有力地维护和推动了人类社会现代文明多样性发展的历史潮流。

三、从逻辑关联中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包容性、世界性

从“六个思想(观)”和“六个观”的内在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包容性、世界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能够经得起实践检验,并能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的重要保障。

(一)开放性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并随着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发展而不断完善,在推动我国各领域建设实践中不断吸收人类现代化优秀文明成果以满足实践发展的现实需求,跳出了中西方文化非此即彼的思维窠臼,延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放性的鲜明特点。从“六个思想(观)”和“六个观”的内在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开放性,一方面表现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借鉴。中国式现代化是属于“后发型”的现代化,在开始的时间上远晚于西方现代化,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很注重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化的先进成果。邓小平在认识和把握西方现代化问题上就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373 页。。他突出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勇于跳出意识形态的狭隘框架,以“为我所用”作为评价标准来学习、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化先进的思想理论和技术方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既包含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和规律的高度总结,也包含了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深刻认识与借鉴。另一方面表现在以自身的成功经验和理论成果为世界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启示。中国以积极的行动融入经济全球化、世界现代化的历史潮流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积极为周边国家建设现代化提供机遇和帮助,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现代化成果辐射周边沿线地区和人民。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全球治理难题,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治理方案,主张世界各国共同肩负起化解各类全球性风险危机的责任,平等协商与和平解决全球发展争议和国家间的矛盾冲突,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各方努力。中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主张的和平共处、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合作共赢、求同存异等发展理念,突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以“和合属性”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对抗属性”,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和科学方法为世界各国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启示。

(二)包容性

“六个思想(观)”和“六个观”在看待不同的现代化文明的立场上具有一致性,主张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既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的内容,也包含了世界现代化先进的文明成果,因此,其本质属性上具有包容性特点。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就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如何看待和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上,西方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基本范式是传统和现代的二元论,认为传统与现代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二者非此即彼,不能共存于一个时空当中,现代化就是用“先进的东西”彻底取代“落后的东西”,传统必然阻碍现代化,推进现代化就要否定、削弱、抛弃传统。在制定现代化标准问题上,更是具有浓厚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他们习惯于从西方现代化当中抽取出一般的属性,然后将其定性为人类现代化的通用标准,并以此作为评判非西方国家现代化的依据,把非西方国家与西方国家的差别视作传统与现代、落后与先进、愚昧与文明之间的关系,认为非西方国家只有用西方现代元素来彻底取代自身原有的传统元素,社会才算是步入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则坚持传统和现代并非对立、割裂的关系,而是相互作用、交织渗透的,传统并非一无是处,现代也并非完美无缺,现代化并非简单地以现代元素取代传统元素的过程,人类现代文明不应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改造优秀的传统元素使之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是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既保留世界现代化共性又保留民族自身个性的重要策略。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服务,在对外交往中尊重不同文明的差异性,坚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积极学习、借鉴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世界文明成果,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将世界现代化的普遍性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相结合,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创设更多有利条件。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强调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文明共存而非文明冲突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有力驳斥了现代化必须与传统割裂的二元论,同时解构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单线进化论,并为人类文明的延续性和多样性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论据。

(三)世界性

“六个思想(观)”和“六个观”都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内在要素,一致地指向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取得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创新性理论成果,是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否认,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促使西方现代化模式对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35 页。,西方现代化所具有的强迫性质,给世人营造了一种看似不容置疑的“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现代化标准。西方现代化的世界性意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存在的难以解决的矛盾决定的,这一弊病必须通过对外侵略扩张和资本的全球性流转来转嫁和分解危机才能得到暂时的缓解。不同于西方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人民利益和全人类共同价值去探索和创造的、一条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充分尊重了人民是现代化历史的创造者的主体地位,人在现代化探索和建设进程当中是处于主动地位而非仿制西方现代化模式下亦步亦趋的被动地位。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发展的时代特征紧密相连,遵循世界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正确把握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潮流趋势,不仅具有中国现代化的特殊性,更具有世界现代化的一般性,是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中国以显著的现代化成就,证明了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也能开创出一条成功的现代化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年版,第340 页。。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既是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蕴含了宏大的历史视野和深厚的人类情怀,注重将中国人民的利益和世界人民的愿望相统一,将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和人类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相统一,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进程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及其伟大实践,打破了“强国必霸”“文明冲突论”的历史铁律。事实证明,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平等交流、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站在历史的正确的一边,并没有如西方资本主义般借着自身实力优势而恃强凌弱。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为21 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彻底宣告了“西方中心论”“历史终结论”的破灭,展现了一幅有别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符合全人类共同价值和有助于共同福祉的人类社会现代化图景。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中国式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文学语用理论体系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