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会民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河南 扶沟 461300)
2023 年5 月25 日,周口市扶沟县一养殖户饲养的500 只50~60 日龄的雏鸡发病,在送至本县动物疫控中心就诊后,通过对发病情况与临床表现、剖检结果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该病为鸡异刺线虫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在采取对鸡舍全面消杀、丙硫苯咪唑片和硫酸粘菌素治疗鸡异刺线虫病、大肠杆菌病5 日后,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现将鸡异刺线虫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2023 年5 月25 日,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某乡一养殖户平养的500 只50~60 日龄的蛋雏鸡发病,排稀状粪便,且陆续有鸡只死亡。该养殖户依靠以往经验诊断为肠炎,在投喂的饲料中添加痢菌净、土霉素,持续投药7 d,但病情并未缓解。于是该养殖户带着10 余羽病死雏鸡就诊。经询问了解进该批雏鸡7 日龄时进行了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活苗饮水加倍量免疫,13 日龄时进行了鸡传染性法氏囊活疫苗饮水加倍量免疫。
病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羽毛无光泽度、较为蓬乱,双侧翅膀下垂,有缩颈现象;身体消瘦明显,下痢,排出的粪便较稀。
选取3 只病死鸡以及1 只濒死鸡剖检进一步观察,濒死鸡的心脏呈现心包炎,心包膜厚度有所增加,心包内有较多的淡黄色积液;气囊表面有半透明灰白色的纤维素渗出物;腹膜厚度增加,肠系膜上覆盖黄白色、干酪样物质,肠管增厚、明显充血;盲肠单侧或双侧肿胀、变硬,肠壁菲薄且充血明显,黏膜上有大小不一的结节,从盲肠尖端发现纤细白色虫体,测量长度在0.5 cm 左右,镜下观察虫体尾部尖细,食道发达,有两根不等长的交合刺,疑似为鸡异刺线虫。
粪便检查:可用水洗沉淀法或漂浮集卵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镜检结果显示有多量、灰褐色的椭圆形虫卵。
病料涂片、镜检:采集病死鸡的肝脏组织,涂片后进行革兰氏染色处理,应用显微镜进一步观察,镜检结果为革兰氏阴性、分散排列的两端钝圆的红色杆菌。
细菌分离培养:将病死鸡心、肝病料分区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37 ℃恒温培养24 h,生长出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圆形隆起的粉红色菌落,挑取疑似典型菌落再划线接种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培养,连续培养2 代,得到的纯培养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发现有大量散在排列、形态均一、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红色短杆菌。符合大肠杆菌的形态特征。后经生化试验鉴定该分离菌为大肠杆菌。
根据临床和剖解变化以及虫卵检查、细菌分离鉴定结果进行综合诊断,确定此次雏鸡发病是由鸡异刺线虫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引起的。
彻底清除鸡舍内的粪便和垫料,用1%的聚维酮碘溶液配成1:300 稀释液,每天在鸡舍内进行1 次喷洒消毒,连续消毒7 d;鸡舍周边的场地用二氯异脲酸钠粉制备的溶液喷雾消毒,经常走动和出入的道路和门口也要重点消毒。对无治疗价值的病鸡和死鸡,不能随意丢弃,进行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挑出患病鸡隔离治疗。选用丙硫苯咪唑片碾碎拌料,每千克体重用药20 mg,一次性投药;间隔10 日后再进行1 次投药,能够避免鸡异刺线虫病复发[1]。
按0.6 g 10%的硫酸粘菌素可溶性粉与1 kg饮用水、杆菌净5 g 拌料1 kg 的方法进行投药,每日早晚各一次,连续投药5 d。个别病程较长且发病严重的病鸡,可颈部皮下注射头孢噻呋钠,每羽0.3 mg[2]。
通过持续5 d 的治疗,同栏鸡群内并未新增患病鸡,该病基本得到控制。
在鸡苗进入鸡舍前,提前对鸡舍、笼具、饲养用具等进行彻底清扫、冲刷和4 次消毒;雏鸡脱温转入地面平养期间,地面保持干燥,注意做好鸡舍保温和通风的矛盾关系处理;不断改善饲养环境,避免不同日龄的鸡并养和交叉进鸡,平养鸡更要做好粪便的清理和防污染处理,提高垫料的更换频率;养殖过程中可全群预防性给药,选择敏感药物或选用本场过去少用的药物。临床上常用的大肠杆菌氢氧化铝疫苗和油佐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较好。一旦发现有雏鸡患病,需要尽早送诊治疗,避免产生更为严重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