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所见宋元临川历史名人述论

2023-12-12 03:03:46飞,董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金溪历史名人建昌

费 飞,董 明

(南昌师范学院江右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江西南昌 330032)

江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诞生了许多历史名人。尤其是宋元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艺术的繁荣,更是人才辈出,声名远播。其中抚州(1)江西抚州,古亦称临川郡,今辖临川区、东乡区、南丰县、南城县、广昌县、金溪县、资溪县、乐安县、黎川县、崇仁县、宜黄县等2区11县。宋元时期,其地理区域相当于宋代抚州(辖临川、崇仁、宜黄、金溪、乐安5县)、建昌军(辖南城、南丰、新城、广昌4县)以及元代的抚州路(辖临川、崇仁、宜黄、金溪、乐安5县)、建昌路(辖南城、新城、广昌3县)、南丰州(元至元十九年升州)范围。本文所指临川历史名人,是按照目前行政区划进行倒推,即历史名人所属县域为今之抚州地域,均列为抚州之历史名人。(古称临川)尤为出名,众所周知的王安石、欧阳修、晏殊、曾巩、吴澄等历史文化名人均来自该郡。学界对临川历史文化名人多有研究,成果也颇为丰硕。但从现有研究现状来看,还存在偏重名人个案研究、本籍人物研究、文化名人研究等现象,而在临川历史名人整体研究、客籍人物研究和其他类型名人研究上尚没有引起学界的关注,有鉴于此,笔者拟以《宋史》《元史》《新元史》三部正史文献所载宋元时期的临川历史名人为研究对象,对宋元时期临川历史名人作初步整体探讨,以期有益于学界对临川历史名人研究的纵深发展。

一、《宋史》《元史》《新元史》所载临川历史名人概况

宋元时期,临川历史名人荟萃,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艺术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大多数历史名人只是在其他相关文献资料中有所记载,如《宋元学案》《宋元学案补遗》《文献通考》《文苑英华》等,而在正史文献中被列为专门记载对象的并不多。正史作为国家统治阶级层面主持修撰的史书,具有正统性和官方性等特征,其文献所体现的地位和价值也与其他文献有明显不同。就某个历史人物来说,在浩瀚的正史文献资料中,如果能有零星的文字记载,也足以证明他(她)在当时产生的影响(积极的或消极的)。笔者通过检索《宋史》《元史》《新元史》,发现这三部正史列传中所载临川历史名人较同一时期江西其他州郡明显多出不少,这种现象说明宋元时期临川历史名人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明显优势。现依据《宋史》《元史》《新元史》列传所载,将宋元时期临川历史名人按县域、本客籍等信息附表1如下:

表1 正史所见宋元临川历史名人县域分布表

由表1可知,宋元时期,正史列传所载临川历史名人共计98人,其中本籍73人、客籍25人,宋人67人、元人31人。除不详县域的12人外,其他86人按人数多少依次分布于临川、金溪、崇仁、乐安、南丰、南城、宜黄和新城(黎川)等8县之中。

临川县分布23人,其中本籍21人、客籍2人,是正史列传所载历史名人最多的县。出现了王安石、晏殊、危稹等多个文化家族,家族成员中有多人被正史所载。

金溪县分布14人,其中本籍11人、客籍3人。宋开宝五年(972)升金溪四场为金溪县,虽建置时间不长,但是经济较为发达,为望县。金溪理学陆氏家族为主要记载对象,即陆贺及其子陆九龄、陆九韶和陆九渊。

崇仁县分布13人,其中本籍10人、客籍3人。从本籍名人时代分布来看,元时较宋时多,尤其是虞集、吴澄家族的兴起,让崇仁县名声大震。其中虞集家族4人,曾冲子家族3人、吴澄家族2人。

乐安县分布11人,本籍9人、客籍2人。乐安于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割抚州崇仁与吉州吉水之地而置。其中何氏家族之何时、何中有单独传记,何天声信息附于何中传记之中。

南丰县分布11人,其中本籍10人、客籍1人,均为宋人。历史时期,南丰时有废置,多属抚州,宋淳化二年(991),置建昌军,南丰隶之。曾巩家族兴于南丰,成员中有8人为正史文献所载。

南城县分布6人,均为宋时本籍名人。南城县为建昌军治所,淳化二年(991)自抚州来隶,南城“人繁土沃,桑耕有秋。学富文清,取舍无误。既状周道,兼贯鲁风。万户鱼鳞,实谓名邑。”[1]陈彭年、李觏、吕南公等人均入正史列传。

宜黄县分布6人,本籍5人、客籍1人。宜黄为宋开宝三年(970)置县,乐史家族有5人为正史所载。

黎川县(新城县)分布2人,本籍、客籍各1人。新城县为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析南城县五乡置。1914年,新城更名为黎川。

不详县域者有11人,以客籍名人居多。本籍名人仅有宋时陈元桂和元时黄云,其他客籍名人中张孝祥、黄震等出名,他们在抚州境内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为抚州名人。

二、《宋史》《元史》《新元史》所载临川历史名人类型

从正史所载宋元临川历史名人类型来看,主要包括文化名家、官宦能吏、政客幕僚三个领域(2)本文历史名人类型分类依据两点:一是本籍名人,主要遵循主要贡献和影响,如王安石既是政治家、改革家,也是文学家,但是很明显,学术界对其文学成就关注更高,所以,王安石归入文化名家之列。二是客籍名人,主要看其在抚州境内的主要历史贡献,如黄震既是官宦能吏,在抚州境内有所作为,同时他也是文化名家,此处则将其归入官宦能吏范畴。。

从表2可知,正史所载宋元临川历史名人中,文化名家数量最多,有47人;其次是官宦能吏,有37人;居于第三位的是政客幕僚,有14人。

表2 正史所见宋元临川历史名人类型分布表

宋元是江西文化发展和崛起的重要历史时期。有学者对《全宋词》《全元诗》《全元文》三部大型文集作者籍贯分别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有具体省级行政区域可考的作者中,江西籍作者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排名第一的浙江,远超同期经济文化相对比较发达的江苏、山东等地(3)参见徐永明、黄鹏程《〈全元文〉作者地理分布及其原因分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徐永明、唐云芝《〈全元诗〉作者地理分布的可视化分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娄欣星《〈全宋词〉作者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台州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在众多江西籍文化名人中,临川籍文化名人所占比重较高。例如,有关宋代江西进士家族地理分布,有研究就整个宋代而言,进士家族主要集中在吉州、抚州两地,具体来说,北宋时期主要集中在吉州、饶州、抚州和洪州;南北之交时期主要集中在抚州、建昌军、吉州和临江军;南宋时期主要集中在吉州、抚州、建昌军和临江军(4)参见夏汉宁、黎清:《文化地理视域下的宋代江西籍进士家族》,《江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11期,第96-103页。③。按现今的行政区划来看,抚州与建昌军就是今天的抚州境地。由此可见,抚州是宋元时期江西文化名人的主要诞生地,仅正史所载就有47人。在众多文化名人中,除了个别名人外,抚州还出现了文化家族频出的盛况,如王安石家族、曾巩家族、晏殊家族、危稹家族、乐史家族、虞集家族、吴澄家族、陆九渊家族等,这种现象为其他州郡所不及。

宋元时期出现了许多名垂青史的清官廉吏,“官僚队伍更强调清正廉洁”[2],其中江西抚州也不乏其人。从正史所载宋元临川官宦能吏来看,以客籍人员居多。像黄幹、黄震、谢谔、王博文、张孝祥、赵炳等,他们在抚州任上都能够勤政爱民,造福一方,深受地方百姓的爱戴和敬仰。还有崔纵、李浩、聂昌、何异等本籍人员,在家乡也是有口皆碑,留下了千古美名。当然,上述官宦能吏很多人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也非常深厚,在品德修养方面也超出常人,既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也具有治理地方的综合能力。如黄震在抚州任上的赈灾举措就体现出了他深谙地方治理之道[3],史载张孝祥为“蚤负才俊,莅政扬声”[4](P11944),李浩“天资质直,涵养浑厚,不以利害动其心”[4](P11920),等等。

宋元之交,国家动荡,朝廷易主,催生出了一些忠贞不二的政客幕僚,他们以忠君报国为志向,不愿归属新朝,或死或隐姓埋名,被正史文献所载。其中江西抚州就有14人,除2名客籍人员外,其余均为本籍人员。作为抗元名将,文天祥周围聚集了一大批忠宋抗元之士,他们或有文采,或有武功,为了抗元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乃至整个家庭,被正史所载,何时、何天声兄弟皆如此。还有不愿投降新朝的志士,以死明志,如肖雷龙等。有学者探讨宋末江西抗元斗争的风起云涌和异常激烈,认为与书院教育的价值目标有重要关联,文章指出,书院教育“士子要立志成圣成贤;强调‘为己之学’,注重道德培养,尤其突出‘忠节’教育;强调践履躬行,反对空谈,使书院教育出来的士子勇于投身抗元斗争,面对困境能够从容淡定,百折不回,甚至舍身取义。”[5]这种分析不无道理,从抚州涌现的政客幕僚具体实际行动可以管窥一二。

三、宋元众多抚州历史名人入正史文献记载原因蠡测

为何宋元时期抚州有众多历史名人进入正史文献记载?笔者以为,除了与宋元时期江南尤其是江西区域的大环境有关外,还与抚州地方小环境有紧密联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根植于抚州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首先是抚州建置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期抚州就有人类活动。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始设临川郡。隋开皇九年(589),设抚州,抚州之名始现。大业三年(607),改抚州为临川郡。自始,抚州与临川郡相互代称。从临川之名出现时间推算,距离元末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其次是抚州建置较为稳定。自隋始,抚州临川郡基本上辖有临川、崇仁、南丰、南城、宜黄5县,唐宋时又新增建昌军以及金溪、乐安、新城等县,后时有废置析合,但州军县数和县域大致不变,稳定的行政建置为抚州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条件。第三,抚州自古就是人才辈出之地。抚州自魏晋以来就凸显出其人才优势,王羲之、周迪、邓通、谢灵运、黄法氍、元德昭、颜真卿等历史名人尽显风流。名人的文化传承效应为抚州后辈人才的发展与崛起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底蕴。

二是奠基于宋元抚州较为发达的社会经济。首先,从人口数量来看,据《宋史·地理志》载,抚州崇宁户数为161480[4](P2190),虽然比不上洪州、赣州、吉州这样的人口大郡,但是却胜于江州、信州等经济发达州郡。建昌军虽为新置州军,但是发展速度也较快,崇宁户数达112887[4](P2190)。至元时,抚州户数已上升至218455[6],较宋时多出了近6万户。建昌军户数也有所增长。虽然上述数据精确性有待商榷,但是宋元抚州、建昌军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确为事实,这就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其次从州县等级来看,宋时抚州为上郡,临川、崇仁、宜黄为望县,金溪为紧县;建昌军所辖南城和南丰也均为望县。元时抚州路所辖临川、崇仁、金溪均为上县,宜黄、乐安为中县;建昌路所辖南城县为上县,新城县、广昌县为中县,境内无下县。由此可见,宋元时期的抚州与建昌二州的等级都较高,一定程度上表明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第三,从土贡产品来看。江西地处江南,属经济富庶的江南路,具有丰富的特产,抚州与建昌承担着土贡的重要任务。宋时,抚州土贡葛,建昌军土贡绢,表明二州的纺织业发展水平有较快发展。如《萍州可谈》卷二“抚州莲花纱”条载:“抚州莲花纱,都人以为暑衣,甚珍重。莲花寺尼凡四院造此纱,燃织之妙,外人不可传。一岁每院才织近百瑞,市供尚局并数当路,计之已不足用。”[7]抚州的丝织业水平之高超可见一斑。

三是得益于众多文化家族的发展与带动。从前人研究可知,江西多文学家族和进士家族,而其中抚州则是文化家族重要诞生地。仅从宋元时期正史所载来看,抚州就有临川蔡居厚家族、王安石家族、危稹家族、晏殊家族,金溪陆九渊家族、曾冲子家族,乐安何时家族,南丰曾巩家族、南丰朱京家族,宜黄乐史家族,崇仁吴澄家族、虞集家族等12个家族,而载于其他历史文献的文化家族则更多,如据《宋元学案》《宋元学案补遗》记载,临川还有丁应桂、娄建、饶应龙、谢逸等家族,崇仁还有吴沆家族,金溪还有吴可、吴渐、傅斯正等家族,南城县还有包约、陈汉公、程钜夫、傅子野、曾渐等家族,南丰还有黄文晟、刘炎等家族。众多文化家族的产生与发展势必会提升抚州的知名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抚州优秀人才的成长、培育与选拔,而优秀人才基数的增加也为抚州名人进入正史文献提供了更多机会。

猜你喜欢
金溪历史名人建昌
从戴金溪说开去
前线(2024年5期)2024-05-20 14:51:32
从戴金溪说开去
学习与研究(2024年5期)2024-05-18 10:42:51
“V”字形‘早金酥’梨在辽宁建昌的引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走向世界(2022年18期)2022-05-17 23:03:14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论李氏朝鲜王朝末期文人李建昌对杜甫诗歌的接受
抢注历史名人故里行为的法律效力研究
历史名人身份大起底
学生天地(2016年34期)2016-05-17 05:47:53
嘉陵江金溪航电枢纽大坝钢筋计监测资料分析
宋代金溪邓、傅二社义兵与谢叠山乞师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