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杰华 陈赋明
很多人知道老乡鸡是从那个“老乡鸡董事长手撕员工联名信”视频开始的。
视频发布时间是2020年2月8日,当时新冠疫情开始已近2个月,很多企业被迫停厂关店。老乡鸡保守估计将至少损失5亿元,员工们于是自发地向董事长请愿,表示疫情期间都不要工资。在视频中,束从轩董事长当场将这封摁满红手印的请愿书撕毁,并表态“哪怕卖房子,卖车子,也会千方百计确保你们有饭吃,有班上”。视频一经发布,引起广泛轰动,网友们纷纷点赞,称束从轩董事长是“中国好老板”“硬核老板”。
其实,2003年创立的老乡鸡,早在2018年就已经是国内营收排名第一的直营中式快餐品牌,2019年又成为国内门店数量最多的直营中式快餐品牌。截至目前,老乡鸡已在安徽、上海、湖北、江苏、浙江、广东、北京等地,开出了1,000多家门店,一年服务超1亿人次。只不过,老乡鸡和束从轩董事长一直很低调,他每天想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养好鸡,做好产品,服务好顾客。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别想那么多,就把店开好,把顾客服务好,这就是我的使命,也是我最大的价值。”
当面对消费者时,作为一个企业,作为一个企业家,束从轩董事长建议,千万不能演,因为消费者的眼光是锐利的。所以,面对消费者,要“说真的,做实的,关键问题听消费者”。
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上,束从轩董事长也很朴实,他不希望来虚的。在他的办公室门口,在“董事长”门牌旁,还挂着一块牌子,上面白底黑字、醒目地写着“讲理由、讲借口、马屁精,莫进”。
2023年11月2日,本刊主编颜杰华和栏目主编陈赋明前往合肥老乡鸡总部,约访了束从轩董事长。束从轩董事长个子不高、身板硬朗、精神矍铄,说话慢条斯理,但不乏幽默。从行业洞察、经营实践,到数字化转型、家族传承、创业感悟,围绕诸多话题,束从轩董事长给大家娓娓道来。
中国人口众多,中式快餐是一个体量庞大的赛道,但全国性连锁品牌并不多。老乡鸡在这个赛道已经经营20年,你怎么看待这个赛道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中国整个餐饮行业的规模有4.7万亿元。其中,快餐赛道占比是比较高的,接近2万亿元,所以,它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赛道。相比正餐、休闲餐、烧烤等其他中餐类别,快餐也相对更容易标准化。另外,快餐适合所有消费層级,覆盖人群最宽。我们看到,现在有人均消费达到一两千元的非常精致的正餐,但它只是金字塔尖的极小一部分,就像是劳斯莱斯汽车。而老乡鸡这样的快餐好比大众汽车,更符合大多数人的需求。
同时,我们也看到,跟餐饮相配套的支持性资源在不断进步,包括越来越成熟的物流供应链,以及大数据、AI等新技术。整体来看,现在的物流供应链跟20年前相比要进步得多了,这中间既包括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包括冷链运输系统的建设,还有各种餐饮食材开始实现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所有这些,对于快餐行业未来规模化连锁经营都是利好的。
还有就是,中国素有八大菜系之说,但是,随着全国人口大流动、城镇化推进,各种区域化口味正在逐步被弱化、融合。可以说,现在所有城市都是既有南方人又有北方人,既有东方人又有西方人。这一点对我们餐饮行业也是有利的。
但是,快餐赛道至今没有出现龙头品牌,我们老乡鸡也只能算是暂时领先,并没有跟同行品牌拉开多大的距离。快餐赛道的集中化程度还没那么高,这可以算是一个机遇,但这个赛道也确实存在标准化问题,毕竟它没有西式快餐那么容易标准化。不过,这并不代表中式快餐就不能标准化。我觉得有很多技术还没有在餐饮行业得到应用,比如,数据化技术是否能支撑品牌开更多的店?在AI的加持下,快餐标准化程度是否能更进一步?最近,我去考察了一些市场,比如香港市场,它比大陆市场更成熟,快餐产品的精细程度比我们高。这也是需要我们努力的地方。
要想把中式快餐连锁做好,你认为企业最应该关注什么?
我觉得,不管是在互联网时代还是在数字化时代,总有一些不变的东西。这些不变的东西,就是我们最应关注的问题。
就做餐饮来说,无非就是那几个方面。第一,做的菜品要好吃。第二,菜品的分量要实惠。第三,价格公道。然后才是服务热情周到、干净卫生。只要做餐饮,就跑不了这些。
你讲到了做餐饮的核心点,那么,又是什么制约了全国性中式快餐连锁品牌的出现?
我觉得还不能单纯地去看,这中间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第一,中国餐饮连锁发展才多长时间?从大多数企业来讲,真正开展连锁化是2000年以后的事情,不过一二十年的时间。第二,中国很多餐饮企业都是从个体户、小公司开始的,往往资金能力有限。第三,从管理上来讲,连锁化经营思维需要一点一点学习、总结,得有一个过程。就拿国外快餐行业来讲,肯德基、麦当劳等都已经经营多少年了?把时间线拉长,再给我们二三十年时间,我们也就差不多了。
我举一个跟我们行业相关的例子——孵小鸡。你甭管用什么设备,像过去使用的老方法也好,现在最先进的电脑孵化也好,孵出小鸡必须21天,提前1天、延后1天都不行。所以,很多事情还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除了上述提到的原因,还有人才的问题。中国餐饮行业的专业化人才,也是这一二十年才培养出来的,但是跟真正的国际化水准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老乡鸡走的是全产业链路线,全国有三大养殖基地,年出栏1,000多万羽老母鸡,又有三大中央加工厂,年产值约14亿元。这种模式保证了稳定的原料供应、可靠的产品质量,但也可能让门店的全国快速扩张受到一定的掣肘。老乡鸡如何化解这个问题?
应该说,我们做了一些产业链的事情,但也不是说产业链所有事情我们都做,我们也没那个本事。我们不能因为门店需要桌椅,就开一个专业的桌椅生产公司,需要纸质餐盘,就开个印刷公司。我们只是做了我们最核心的原料产品——老母鸡,这是其一。其二,这也只是在一个特定情况下我们走的一条路。如果我们用白羽鸡作为原料,就完全不用自己养殖,因为有很多白羽鸡养殖场。我们使用的是肥西老母鸡,这种鸡养殖时间特别长,需要180天,市场上很少供应。我们自己正好有这个能力,同时也想把品质做好,就把养殖这块保留下来了。
当然,这种模式也会引发一个问题。门店规模增加,覆盖区域扩大后,怎么办?我想我们还是能够化解的。第一,我们已经做了这么长时间,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会一步一步把它们总结整理出来。第二,随着未来规模不断扩大,有了一定的需求量后,我们也有可能实行本地化,跟外部供应商合作。但是,在之前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那么做,我们需要打造并保持品牌和品质。
你们这样做是非常务实的,它跟老乡鸡的发展历程、阶段、战略是相关的。谈到连锁化扩张,还有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就是直营还是加盟。老乡鸡在2020年开放加盟,这会是今后的主要扩张模式吗?老乡鸡如何保证加盟店拥有直营店一样的用户体验和经营水平?
对于特许加盟,我们目前已经走过一段时间了,现在的100多家加盟店还是蛮好的,成功率也很高。后面,我们会再跑一段时间看看,如果他们在顾客体验、经营能力、执行能力上不差,甚至好于直营店,我们就进一步扩大加盟。如果他们不如直营店,我们就会有所控制,甚至取缔。
一说到加盟,人们的印象往往是,加盟店的体验不如直营店,他们会偷工减料,经营不积极等。当然,这样的事情确实有。但是,从人性角度来讲,直营店是老板投资的,公司投资的,如果经营不好,对店长来说,最坏的结果就是走人。而加盟商开加盟店,是需要自己投钱进去的,经营不好,亏的是他自己。所以,你们想想,哪个人会对店更加负责任?这是我讲的第一个因素。
第二个因素在于你自己的品牌、企业价值观、文化熏陶。我们是自己经营了1,000家店之后,才开放加盟的。而且,有60%的加盟店店长都是我们直营店过去的,他们在老乡鸡已经接受了长达十年甚至更长时間的文化熏陶,经营不好加盟店的可能性就更小。
还有,开放加盟的企业本身价值观一定要正。从我们自己来讲,我们并不仅仅把它看作加盟,而是把它当作扶持跟了我们这么多年的一些老店长去创业。随着加盟越来越多,肯定会出现大部分人挣钱、小部分人不挣钱的情况。对于不挣钱的加盟店,我们要分析背后的原因。是没有好好经营,还是门店选址不合理?然后,我们提供一些最优惠的条件,使他们能够活过来,能够挣到钱,甚至做成自己的事业,传给下一代。所以,我觉得,开放加盟的底层逻辑还是由品牌企业的价值观所决定的。企业要是奔着割韭菜去的,加盟店肯定做不好。
总之,品牌企业做加盟,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第一,一定是成就他人,不具备这个,你就不要搞加盟。第二,你的品牌足够优秀,否则加盟店就没有生意,挣不到钱。第三,你自己经营时间足够长。你自己没有足够的沉淀,没有踩过各种坑,就开放加盟,这本身就不靠谱。第四,你有供应链、数字化体系的支撑。如果你都没有,别人为什么要给你加盟费?
店长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门店经营的健康水平。听说老乡鸡的店长流失率是同行的二分之一甚至是三分之一,他们愿意安心地跟着老乡鸡,甚至愿意出去开加盟店,一起把老乡鸡做大。这么好的店长、员工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能讲出来很多条,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店长的薪水。别人全薪给1万,我们底薪就是1万。你不给钱,员工怎么有资本生活?现在,年轻人生活在城市里,要生孩子,要买房子,都很不容易。我们收入最高的店长,一年能有30多万。超过20万的也有蛮多的。
第二条是,要真心对待他们,并在公司里打造这样的文化。在我们公司,你可以看到很多以店长为核心的标语,像“不讲职务讲服务,业绩增长靠店长”“团队是保证,店长是关键”“优秀店长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等等。他们是在最一线干活的人,所有后面的人包括我在内,都要真正地支持、服务好他们。今年是老乡鸡20周年,我们问店长们,你们这次回来参加庆典,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大家的回答基本上一致:我们感觉我们在公司受到了尊重。企业就应该树立这种“干活的人为大”的文化。
第三条是,员工是不是真正幸福。在我们办公楼里,有健身房,还专门请了健身教练。我们公司女同胞比较多,我们就专门设置了一个儿童区,员工来上班可以把孩子交给专人看护。接下来我们要打造“幸福型企业”,提高员工的幸福度,而不是像过去一样把追求效率作为重点。
你刚才也提到,要让店长们感受到尊重。但是,店长们都分散在各个店里,不是每天来公司总部上班,你怎么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受到尊重的?
这个讲起来容易,干起来难。容易的是什么?我这么讲讲很容易,而且我对他们好,我很容易控制我自己的行为。但是,你让整个公司自上而下都做到,是不容易的。我们尊重店长、尊重一线员工,这么做不是一天两天了,好长时间里,在很多场合下,我们好多人都这么去做。
比如,早些年,很多员工在这里辛苦工作一年,春节的时候买不到票回家,我们就自己组织运力,把员工们送回家,让他们跟家人团聚。又比如,我们开大会,不请别人,就请员工父母亲、家属来参加,让员工们感觉到自己在老乡鸡的存在感。还有,逢年过节,我们会采购国内最好的特产,像无锡阳山水蜜桃、砀山梨、徐香猕猴桃等,送给员工们。我们现在还搞了一个首问责任制,员工来办事,第一个问到你,你就要负责带着他把事情办好。总之,你得有切实的举措,光说、光强调是没有用的。
老乡鸡主打鸡汤等鸡类菜品,这种聚焦策略会不会对菜品创新构成一定的挑战?老乡鸡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的?
我是这么想的。我们不能主观臆断,说我们老乡鸡就只有鸡,其他什么都没有。这样的话,菜品再好吃,对于经常来光顾的客人来说,也会吃腻的。而且,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就把创新的路子也给断了。
所以,我们的做法是,在坚守鸡类菜品的同时,每年会研发200多道新菜,坚持做到不是好食材,坚决不上桌,最后讓市场来选择。顾客用钱投票的结果,是最真实的。到目前为止,我们有几类菜品一直占据前列,这样无疑更好。由此,我们也确定了哪些是我们的品牌产品,哪些是拳头产品,哪些是常规产品。对于品牌产品,我们一定要把它做绝。对于拳头产品,一定要把它做精。对于常规产品,则要变,以适合不同的口味。我觉得让市场来选择,对我们来讲更好。
今天,数字化转型是所有企业的一道必答题。老乡鸡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做得比较深入,也很有成效。在做数字化这件事上,你认为企业到底该秉持怎样的态度?你会给其他企业什么样的建议?
首先,从认识上讲,这个不是你想不想做的事情,因为消费者已经变了,已经从普通的消费者变成了数字化的消费者,你还不做数字化,能行吗?
第二,有的人可能认为,做数字化,成立一个数字化部门,把技术搞好,就行了。数字化部门是要有,但如果他们不能跟业务部门很好地配合,做出来的技术产品不好用,就等于白做。或者,技术产品做出来了,但没有人愿意用,也等于没有价值。怎么能够让用户感兴趣,让用户相信用这个技术产品能够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这是一个难点。我们老乡鸡有2万多人,为了让大家能够用数字化技术,我到处给他们讲,一场又一场地讲,到最后都把自己给讲皮了。
第三,做数字化,是不是真正对准业务?有很多企业把数字化当摆设,是为了展示给别人看的。这个是没有用的。企业应该根据业务需求,让数字化长出来。哪些东西该自己做,哪些可以引入成熟的外部方案,并不是什么都要自己做,也不是什么都用外面的,这中间可能还要进行一些区分。
第四,企业有没有数字化文化?数字化人才是不是能得到其他部门的尊重?现在,数字化人才还是紧缺,你给钱都很难留住,更不要说如果得不到尊重。
你认为老乡鸡的数字化转型结束了吗?你觉得数字化还能在哪些领域发挥价值?
没有结束,还在路上,早着呢。
我认为,数字化也是一个没有终点的事情。比如说,我们现在正在做跟供应商数据打通的事,估计再过一段时间就能真正打通。到那时候,他就能在自己的手机上实时了解到,他供应给我们的产品在我们店面的存货有多少,在仓库的存货有多少,在运送途中的有多少,他应该到什么时候再进行生产,到什么时候再发货。这样,效率就会很高。
是的,数字化可能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就目前来说,你觉得数字化转型给老乡鸡带来了哪些变化和价值?
变化还是蛮多的。
最典型之一就是财务这一块。我们财务要是不搞数字化,整个部门估计得三四百人,现在我们只有30多人,节省了90%,是指数级降低。而且,这10%的人干得可能比原来几百人还好,这就是效率、效益。这是一个很直接很实在的案例。
我们现在所有运营数据都是实时的,可以在手机上直接呈现出来,像店面实时营业额、营业额的具体构成、网上收集的顾客评价、店面经营分析,等等。自从数字化后,不是人找数字了,而是数字找人了。比如,每天一早,就会有人给我手机上推送截至当前的主要经营数据。
你知道我们的工资是怎么发的吗?是日结。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每天得多少工资,当然,不是每天直接支付给他,还是常规的月付。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从运营来讲,员工知道自己每一天有多少钱,到月底的时候就不会跟店长扯皮。第二,可以实时知道在岗和在编人数。不要说上万人的企业,就是上千人的企业,可能也不清楚当前实际在岗、在编的人数,但是我们就可以。
再比如,员工考核。考核应该是客观的,但要做到这一点,往往很难。有了数字化,就可以做到。在我们这个办公楼,进出是需要刷脸的。这样,你什么时候到的,什么时候走的,都有数字记录,不需要人工考勤。另外,员工上班后,通过手机、电脑接手工作任务,什么时候接手的,完成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完成的,也都有记录。到月底考核的时候,工作绩效一清二楚,考核就会比较客观。
老乡鸡在市场营销上独树一帜,无论是拉家常式的“严拒员工请愿”短视频,还是充满乡土气息的“战略发布小会”,都赢得了无数关注。尤其是,你作为董事长,在这些营销活动中挑大梁、担主角。你如何看待这种接地气的营销模式,以及你在其中的角色参与?
我觉得外面人可能看得不准,或者对我们有一些误解。比如,有的人说我是被耽误了的演员。我要告诉你,第一,我是“被逼”的,都说老板是最好的代言人,我不做怎么办?第二,如果我们是做B端生意的,就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但我们是面向消费者的,老板就得出来面对消费者,消费者对老板做出的表态是最信任的。
当然,这么一来,我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就要注意了,因为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我经常出差,也经常被别人认出来,我就得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不过,我并没有什么形象设计师帮我设计打理,我又不是演员,用不着。我们小伙伴觉得我平时穿着蓝褂子很精神,就要我在很多场合都穿。我们20周年庆典期间,我就一连穿了好几天。
至于老板什么时候出来面对消费者,还得看消费者喜不喜欢你出来讲话。如果他们喜欢,你就得出来,如果不喜欢,你讲了也白讲,甚至讲了反倒多余。
对于我自己,我觉得至少消费者不反感我,算是比较喜欢我的。今天我特别开心,因为有一个网友特意给我寄来了两箱涌泉蜜橘。为什么给我寄橘子呢?去年,这位网友的妈妈因病住院期间,在老乡鸡喝了鸡汤,很开心。过了几天,网友给我发私信,建议老乡鸡是否可以多开发一些汤品,比如鸽子汤、乌鸡汤、排骨汤等。我给她回复说,很感谢你妈妈喜欢喝我們的鸡汤,其他品种的汤我们也试过,但口味差点意思,不能把不成熟的产品带给你们。这位网友觉得我们老乡鸡很本真,做不好的事情不胡说,所以就一直跟我们保持比较好的关系。这一次,她亲手摘了一些蜜橘给我寄过来。这个就说明用户觉得我们做事情很靠谱。
所以,作为一个企业,特别是像我这个角色,应该是“说真的,做实的,关键问题听消费者”。面对消费者,千万不能演,你是演不出来的。你就两个字:真诚。只要真诚,你就能打动别人,别人就会认可你。
你刚才提到“关键问题听消费者”,老乡鸡跟消费者之间有哪些互动和沟通的渠道?
我们有很多,像微博、微信、小红书、抖音,等等。
我们真诚地跟消费者沟通,定期发布自查自纠报告,告诉消费者我们存在什么问题、我们做了哪些改进,让消费者监督我们。你别看这么一个动作,背后会牵扯很多事情。各个部门会说,老板,我们哪能这么干,这不是揭自己的短吗?监管部门会不会找上门来?我跟他们说,你们不能这么想,我们没发布过,怎么知道结果怎么样?我们发布后,让大众来监督,我们是不是更安全?监管部门是不是更支持?结果,事实就是这样。
比如,在全国,我们是最早做透明厨房的。刚开始,店面都不干,说我们都暴露无遗了,还怎么干事情?我说,你们就是做餐饮的,难道你们要做什么违规的事情?如果没有违规的,有什么不敢公开的?你们觉得是有人监督好,还是等到捅了大娄子好?
你的儿子束小龙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公司工作,目前出任公司的副董事长。在家族传承、二代接班这件事上,你是怎么思考的?你认为企业传承最重要的是什么?
关于企业传承,首先要讨论的问题是,是传给你的后代,还是传给职业经理人?有的人可能认为,传给职业经理人也不错。我不是说职业经理人不行,但那可能得碰运气。我们需要想清楚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谁最终会对公司负责?之所以会出现安然事件,就是因为它的上层都是职业经理人,他们不是真正从心底里对这个公司负责。
那么,在传给后代这件事上,我们该怎么做呢?首先,要给他树立目标。他只要有这个目标了,后面就容易了。他要是没这个目标,就不可能一心扑在公司上,可能想着出去自己干一个公司,树立自己的一个目标。这样的话,还怎么能够传呢?更谈不上接了。
就拿束小龙来说。从高中开始,每个寒暑假他都到店里做临时工,让他对生意有所了解。他进公司上班后,我的历次办公会议都会带他一起参加,让他对公司有更多的了解。他进公司从饲养员做起,到普通店员、副店长、店长,一路往上走,把基础打好。
在传承这件事上,很多人的理解有偏差,认为传承就是把财富传给后代,这是大错特错。我认为传的应该是精神、文化,而不是财富。
束小龙自己对接班这件事有过迟疑吗?你是怎么跟他谈的,怎么去影响他的?
有,一定是有的。迟疑、不想接了、跟我意见不一致,都出现过。
那怎么办呢?你用“影响”这个词,很好。跟他谈,有时行,有时不行。在某些事情上,他有自己的看法,你要尊重他。你要跟他平等相处,不能像过去那样,我叫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有时候,你甚至要放低你的姿态。
他2012年进公司,总的来说,工作还是比较扎实的,不急于求成,能够跟员工打成一片。尤其难得的是,在某些问题上,他能坚持自己的看法,而不是你有什么看法,一定跟你保持一致。
回首2003年至今的创业和经营历程,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选择了一条道路,要坚持往下走,这是我最大的一个感悟。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因为哪座山都不容易。
在企业经营上,我觉得最好的一种类型是,坚守自己的核心价值。你要清楚自己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然后着力去培养这个核心能力。人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极其有限的,面对一个市场、一个国家,更不要说全球,你都是很渺小的,你能够坚守,就很好了。第二种类型是追求规模扩大。一心想着要把企业做大,结果很可能把企业送上绝路。第三种是追求多元化。这个也想干,那个也想干,最后让企业陷入困境。第四种是追求资本扩大。自认为自己的融资能力很强,但难保哪一天兜不过来,出现资金链断裂。
综合上述四种,还是第一种“着力打造核心能力”为上。比如华为,当初它有一个机会做房地产,而且那个地块也确实能挣到钱。但是,任正非很坚决:你们不能干,你们要干的话,我就行使一票否决权。
很多企业家都希望把自己的价值观融入到企业中,成为商业成功和价值观取胜的企业。在这方面,你有什么体会可以分享?
我们最初创业,是为了生存、挣钱。现在有一定收入了,不需要为生活犯愁了,但还是要干点事情,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企业,而不是就此躺平,停步不前了。我觉得,绝大多数企业家随着自身财富的增加,都会走上这一条路,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企业。
当然,我也不觉得自己有多么高大上。我就是帮大家解决了一个方便就餐的问题,我只要能把这个事情做好了,就是我最大的一个价值。而且,我也能帮助一部分人就业,让一些跟随我多年的店长出去做加盟,开创他们自己的事业。
面对当前的经济低迷和国内企业普遍的成长瓶颈,在你看来,中国企业家应该秉持怎样的企业家精神?投射到老乡鸡身上,你是怎么践行的?
首先,我们要有这样一个认识:经济低迷已经成为现实。经过之前的高速增长之后,经济必然要回到低增长的时代,低增长会是常态,而且不可逆转。同时,我们原来的很多红利,像政策红利、人口红利、经营红利等,也都没有了。
有了这个认识,我们就能放平心态,回过身来,扎扎实实地贴近消费者,把事情做得更深、更透、更出色,把消费者服务得更好,这样,即使在低增长时代,我们也能活得很好。就是这个道理,对每一个企业都一样。
其实,像我这样做企业的,哪能称得上“家”,我就是一个开店的。所以,别想那么多,就把店开好,把顾客服务好,这样就会有信任,有前途,有未来,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