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今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了那些人,他们的笑容和幸福构成了我们快乐的源泉;同时,还为了另外无数个不相识的生命,怜悯之心将我们与他们密切结合在一起。——爱因斯坦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写作指导
两则哲理名言都侧重谈行为意义,所以考生行文时要着重分析“为别人”的意义所在,而不应过多触及如何为别人,或为别人的表现。这道文题还有如下特点:首先这道题题旨暗扣时代背景,今年是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60周年。其次,文题意旨与课内教学内容也进行了勾连,如林觉民的《与妻书》等。此外,如果思路开阔一些,爱因斯坦的话语似乎还有些《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的味道,也有《论语》中体现的儒家有亲疏远近层次的“爱人”思想。如果考生能在行文中与此有一些勾连思索,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存在问题
1.不谈意义,只说方法。如“为他人活着需要我们有责任担当……为他人活着需要我们有奉献精神……为他人活着需要我们有家国情怀……”这是在论述“为他人活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不是谈重要意义,属于明显的跑题。
解决路径:尝试转换论说角度,比如懂得为他人活着的人无不是有担当意识的人、有奉献精神的人、有家国情怀的人……而责任担当、奉献精神、家国情怀是我们获得人生成功必不可少的精神底色。
2.抓住一词,转移套作。如抓住“怜悯”一词,然后大谈“怜悯”是什么,我们要有“怜悯心”……
解决路径:尝试在文中融入“我”,“我”对他人保有怜悯之心的原因是什么,我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对我有什么好处……
3.罗列现象,浅表思维。最典型的行文思路是“为他人而生存最重要……屈原一心为楚国……范仲淹一心为苍生……袁隆平一心为世界人民的温饱……所以有志气者都要多为他人想”。
解决路径:压缩事例,提炼出他们“为他人而生存”的意义所在,然后去讨论他们的“为他人而生存”是不是只是一种单向奉献,于己全无助益?我们要使自己的人生意义升华,是不是也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什么?
推荐素材
1.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各国纷纷摆脱了殖民枷锁。获得独立后的非洲百废待兴,急需各种援助,但来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帮助无一不附加有政治、军事、外交等条件。在这时,同样是百废待举的新中国,不忍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再次沦为殖民地的命运,毅然决定大举援非,使得非洲新兴国家在不牺牲主权、尊严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获得了生存发展亟需的基建、医疗与文教科技的帮扶。由于中国对非援助从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是真心把非洲的事当做自己的事,赢得了非洲国家的真诚拥戴,在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历程中,非洲国家起了重要作用。
2.著名画家黄永玉一直关心家乡人民生活和家乡的建设,把大量资产用于家乡文教建设。2010年春节,年近九旬的黄永玉听说家乡的孩子们上学要过沱江,非常不方便,他又开始了捐资建桥的义举,从那时起,他为自己的湘西家乡前后捐赠了10座桥,不仅出资,还亲自设计,亲自去检查建筑质量。这些既具实用性又具艺术性的桥梁不仅方便了当地人民的出行,也提高了家乡的文化影响力。黄永玉不仅助贫兴教,修桥补路,还把自己一生收藏的二百多件珍贵文物和全部文稿画稿无偿捐赠给了吉首大学。他说这些只是“羞涩行囊里的一点点对家乡的奉献而已”。
例文
為别人而生
□北师大二附中 吕易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却逐渐忽视了身旁的“别人”。人们从残疾人身旁漠不关心地走过,奉献他人的初心变质为对金钱无止境的追求,新闻中的灾难已无法唤起行色匆匆的人们的同情……每每看到这些,我总不禁问,这世界到底怎么了?人已病,天知否?我想大喊,我们更应为别人而生存。
有一首歌唱道:“汲汲营营,忘记身边的人需要爱和关心。”这何尝不是很多现代人的真实而可悲的写照?快跳出这个泥淖吧,尝试下为别人而生,首先为我们的亲友们,“他们的笑容和幸福构成了我们快乐的源泉。”身旁的亲朋好友需要我们的关心,古有老莱彩衣娱亲、有潘岳弃官奉亲……可今朝多少学子精细地制订着学习计划,精确到每分每秒,却从不肯留出片刻时间给自己的双亲;更有多少职场精英焚膏继晷、绞尽脑汁去谋划成为人生赢家,却在与好友对话时吝啬得连听完的耐心都没有。这不是我们生活该有的模样,更不应放任其成为人与人交往的常态。
也许有人对我的话心有戚戚,拿出了些时间去关注家人,关心朋友,因为他们被关注理解的幸福对自身多少也是一种看得见的回报。但这就够了吗?我想如果你是个真正爱自己的人,真正对自己负责的人,真正想使自己的人生意义升华,这肯定还不够。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罗素认为自己的生命中有三个最重要的主题,“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便赫然在列。我们不妨让目光跳出自己周围的小圈子,投射到更广阔的天地。“清华博士”曹丰泽远赴坦桑尼亚,在异国他乡日夜劳碌,帮助当地人修筑水电站,使当地迈开了通向现代文明的一大步。他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经历,并坚定地指出:“理想主义的路是走得通的!”这是一种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他在关注无尽的远方这一伟大的事业中使自己的生命价值熠熠生辉。“为别人而生存”,本质上又何尝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我们让他人过得更好,让社会变得更好,反过来我们自己不也就生活得更好吗?
也许有人说,非洲太遥远了,我也没有高深的技术储备。其实去非洲援建只是事物的一种外在形式,只要你有“为别人而生存”的意识,“为别人而生存”就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我们可以在点滴小事中展现自己对他人的关心,对人类的关切。比如济南桥头菜馆老板侯明亮,为遇到经济困难的人免费提供“A套餐”,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让人们看到人间自有真情在。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别人”,比如我们可以帮助素不相识的残疾人,为他们推开一扇门, 可以对处在不幸中的陌生人表示一份同情和悲伤……只要我们这么做了,我们的人生价值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叠加。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帮助别人终究是在帮助自己啊!
评点:文章开篇点明题旨,内涵明确,语义也丰厚。行文中层层推进,由呼吁关注亲近的人到呼吁关注无尽的远方,论述有明显梯度,但又没有显出程式化的行文结构。引述的论据既有事实论据,也有道理论据;而且古今中外,颇得信手拈来之妙。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