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国
2023年9月6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共同宣布:地球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3个月(6—8月),全球海面温度连续第三个月处于前所未有的高位,南极海冰范围在同期保持在历史最低水平。其中8月每天的温度都超过了之前的纪录,整体气温比1850—1900年工业化前的平均水平高1.5°C左右,这也是科学家长期以来警告的一个关键临界点。
一、飓风“丹尼尔”带给利比亚的致命洪灾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极端天气灾害频发。2023年9月10日,地中海飓风“丹尼尔”在利比亚班加西东部沿海登陆,班加西以东地区从中到大雨转为暴雨到大暴雨,利比亚东北部山区普降特大暴雨。在这个常年干旱的国家,飓风带来了一系列灾难式连锁反应。受降雨影响,平时无水的德尔纳河出现径流且水位猛涨,11日2时前后德尔纳河上游的两座水库被灌满,导致阿布·曼苏尔大坝、比拉德大坝崩溃垮塌,相当于两个西湖的巨量洪水裹挟着沙土、石块、树枝,越过德尔纳市南侧的峡谷,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德尔纳市区,许多人在睡梦中被洪水冲走。据世界卫生组织17日公布数据显示,利比亚洪灾导致的死亡人数为3958人,另有超过9000人失踪。这是利比亚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气象灾害,也是非洲最大的气象灾害之一。利比亚大部分区域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有气象记录以来,利比亚从未记录过24小时100毫米以上的降水。然而,今年夏天欧洲遭遇了创纪录的高温天气,地中海海水的温度很高,希腊上空的风暴在南下穿越地中海的过程中,吸收了大量温暖的水汽,导致形成的地中海飓风“丹尼尔”异常凶猛。
二、气候变化到底是什么
气候变化是当今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那么气候变化到底是什么,和全球变暖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我们先从天气和气候说起。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例如下雨、刮风、下雪、大雾等。而气候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光照、气温和降水等,反映了这个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而气候变化则是指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通常用不同时期的温度和降水等气候要素统计量的差异来反映,离差值越大表明气候变化的幅度越大,气候状态越不稳定。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等方面,其中气候变暖是目前最受关注的问题。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以及森林砍伐焚烧,导致大量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等)的排放而形成的“温室效应”,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而乱砍滥伐、土地过度开垦和城市化等人类活动减少了植被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同时,也导致土地的脆弱性增加,加之全球变暖引发极端天气灾害频发,使得地球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负面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包括冰川消融,高温、干旱、暴雨等极端事件增多,粮食减产,海平面上升,甚至会导致一些物种的灭绝等。
据统计,30年来(1990—2019年),全球91.6%的重大自然災害、67.6%的因灾死亡、83.7%的经济损失和92.4%的保险损失是由气象及其次生和衍生灾害引起的。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更大,造成的影响更重。根据世界气象组织追踪多年来气候系统的变化显示,当前温室气体浓度、温度、海洋热量、海洋酸化、冰川融化、海冰损失和海平面上升等关键的气候变化指标都处于观测到的创纪录高点。《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2015—2022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8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达到创纪录的水平,并且这一趋势还将持续。
三、气候变化带来的灾害可能远超想象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六次评估综合报告《气候变化2023》指出,全球气温上升加大了气候系统达到临界点的风险。全球温升加剧将会带来更严重的热浪、更强烈的降雨和其他极端天气,会加剧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面临的风险,因气候导致的粮食和水安全问题将进一步加剧。当这些风险与饥饿、流行病、地缘冲突事件等其他不利因素合并发生时,会造成更加难以控制的复合型事件。
该报告基于气候系统多个圈层变量的综合评估明确指出:人类活动——主要是通过排放温室气体——明确导致了全球变暖。2011—2020年全球地表温度比1850—1900年升高了1.1℃;1901—2018年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0.2米;自1961年以来非洲的农作物生产缩减了1/3;自2008年以来,极端洪水和风暴每年迫使超过 2000 万人背井离乡;2010—2020年间,在高度脆弱的地区,洪水、干旱和风暴造成的死亡人数比低脆弱地区高出15倍,而全球几乎一半的人口生活在极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
导致此次利比亚创纪录洪灾的直接原因是风暴带来的超强降雨,背后隐藏的原因依然是气候变化。在利比亚洪水前,地中海地区就已经极端天气频发。7—8月地中海海温超过了30℃,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9月欧洲西风带剧烈振荡,激发出异常的地中海飓风“丹尼尔”,也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夏季登陆利比亚的唯一地中海飓风。在夏季常年极为干燥的背景下,24小时414毫米降雨量远超出当地人经验。当超过上游两个水库总库容5倍的降水,碰上因战乱和经济原因而欠缺维护的大坝,垮塌在所难免。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导致2023年夏季极端高温事件,美国、加拿大、希腊等国家的森林大火,多国暴雨和龙卷风等灾害频发重发。
四、未来气候变化风险更趋复杂严峻
2023年5月17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报告指出,在温室气体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共同推动下,约有98%的概率,在未来五年中的至少一个年份,全球年平均气温可能会飙升至创纪录的水平。
“全球变暖时代已经结束,全球沸腾时代到来。”7月27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7月全球气温创下新高发表声明,用“沸腾时代”这个新名词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出了新的警告。
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杂志《地球的未来》最新研究发现,即使在2040年二氧化碳排放到峰值的温和情景下,到2050年,全球平均每9~15年就将经历百年一遇的洪水,到21世纪末,大多数沿海地区极有可能每年都会经历百年一遇的洪水。历史趋势将不再为未来的洪水提供准确的预测,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平均每百年气象数据将超过现有阈值,直到这些气象事件不再被视为百年事件。
照此趋势,全球变暖将导致气候系统极不稳定,会引发更频繁和更剧烈的极端天气事件,给人类和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破坏和人道主义危机。冰川和极地冰盖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人类居住区和经济基础设施构成了严重威胁,如果引发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异常或崩溃,将影响全球的气候格局、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气候变化加剧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许多物种失去适宜的栖息地,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从而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崩溃。
五、应对气候变化要重点聚焦两个方面问题
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发,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农业、能源和水资源产生重大影响,这是关乎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必须加紧采取气候适应和减缓行动,保护人类减少或免受极端天气的影响。
笔者认为,应对气候变化要重点聚焦两个方面:一是防灾减灾,二是可持续发展。
(一)早预警、早行动,是防灾减灾的关键环节
在极端天气事件日益增多的情况下,预警系统是一项经过验证的、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气候适应措施,可以挽救生命并提供至少10倍回报。1970—2019年期间,由于全球变暖导致自然灾害数量增加了5倍,经济损失增加了7倍。然而,由于早期预警的改进和减少灾害风险战略的强化,自1970年以来死亡人数逐十年下降:从20世纪70年代的5万多人降至21世纪10年代的2万人。因此,联合国发起《全民预警行动计划》倡议,以确保在2023—2027年,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受到预警系统的保护,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传播和应急响应是支撑全民早期预警倡议的“四大支柱”。
我国在2015年就成立了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成“一纵四横、一通四达”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业务体系,即前端横向连通各政府部门,纵向连通国家、省、市、县,后端建立直通各级应急责任人的信息专用通道和面向公众的预警传播矩阵,预警信息覆盖率和及时性得到大幅提升,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氣象组织盛赞“中国为世界各国预警工作树立了标杆”。2018年应急管理部的成立,对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防灾减灾救灾具有重要意义,这种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在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减缓和适应,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9月16日,世界气象组织与国际社会一起,在国际臭氧层保护日庆祝《蒙特利尔议定书》在修复臭氧层和减少气候变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各国在逐步淘汰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方面取得非凡进展。科学评估小组证实,目前臭氧层恢复已步入正轨,预计到 2066 年左右,南极上空的臭氧水平将恢复到 1980 年的水平。
由此可见,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虽然困难重重,但并非没有希望。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超过地球承受范围,原本的平衡被打破,人类将面临更艰难的生存境地,不采取行动的风险是巨大的,未来的道路需要进行前所未有的变革。
减缓是指通过经济、技术、生物等各种政策、措施和手段,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温室气体汇,这需要全人类共同采取行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适应是自然或人类系统在实际或预期的气候变化刺激下做出的一种调整反应,这种调整能够使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得到减缓,或能够充分利用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
有效应对气候危机需要全球合作和落实行动。当前全球气候治理已经从规则制定转向落实行动,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产业革命和技术变革正在发生。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气候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派,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大国家战略,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立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1+N”政策体系,取得了积极进展和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注入中国力量。
后记:2023年10月5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在经历了创纪录的夏季(6—8月)之后,地球刚刚又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9月(16.38℃),并且以创纪录的幅度增长,与工业化前的1850—1900年期间相比高出约1.75℃。
(作者为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副首席,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九三学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气象科学传播专家)
责任编辑:李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