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旗 王召明
按地域、类型配置草种,研发不同退化类型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与模式,在草原、矿山、废弃地、沿黄流域生态修复治理等规模化生态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提升了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质量和稳定性。
草、草原、草产业,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与食物安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草公司)是一家以草为业、以驯化乡土植物进行生态修复为主营业务的科技型企业,在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重要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蒙草公司联合草学界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创建产学研用合作技术创新平台,本着“一方乡土植物,修复一方生态”的理念,在草种业发展方面,构建了乡土植物收、选、研、育、繁、推一体化经营模式,为保障生态修复有种可用、有种适用打基础。在草原生态修复方面,按地域、类型配置草种,研发不同退化类型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与模式,在草原、矿山、废弃地、沿黄流域生态修复治理等规模化生态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提升了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质量和稳定性。
一、构建乡土草种“保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
草原生态修复和荒漠化治理急需大量抗旱、耐寒、耐瘠薄、耐放牧、耐生存竞争的生态草种,针对当前我国生态修复所用草种大部分依赖进口,草种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蒙草公司及相关合作单位在草种质资源收集评价、驯化选育、草品种创新、草种扩繁、草种生产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
针对乡土草种利用率低,适宜生态修复用的草种资源不足的现实,建成库体面积8168平方米的植物种质资源库(包括长期库、中期库、短期库、化验室等),开发了野生植物收集“小蜜蜂”App,收集保存了内蒙古、西藏、新疆等不同生境分布、完整地理信息的乡土植物种子、标本和土壤样品。截至目前,共收集有地理标记的植物标本4000多种,15万份;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样本近40万份;入库储存乡土植物种质资源2200余种,60000余份,其中包括优质抗寒牧草种质资源1500份,为草原生态修复用种及产业化开发奠定了物质基础。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已成为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内蒙古分库的组成部分。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呼和浩特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和陕西省渭南市、西安市、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等地,建立了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圃、评价圃共10处2110亩,对主要草种的植物学特征、抗性等生态生物学特性进行评价,筛选出可驯化利用的优异材料223个。
(二)新品种选育及草种扩繁
基于丰富的草种质资源,以选育抗旱、耐寒、耐盐碱、高产新品种为目标,利用野生栽培驯化、混合选择、集团选择等育种方法进行新品种选育。通过品比试验、生产和区域试验,审定认定草品种32个,其中3个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获得植物新品种权6个;对抗性强、产量、品质好的草种质资源,利用杂交育种、航空诱变、重离子束诱变等技术,创制不同生态、生物性状的优异新种质20余份。
经审定的三河偃麦草、巴尔虎草木樨状黄芪、呼伦贝尔羊草、呼伦湖斜茎黄芪、海拉爾山野豌豆、锡林郭勒型华北驼绒藜、蒙农1号加拿大披碱草等大多为生态修复和饲草兼用型草种。如三河偃麦草是根茎型禾草,耐寒抗旱,叶量大,既是优良牧草,又是典型草原区域沙地治理、矿山修复的首选品种;巴尔虎草木樨状黄芪是耐寒抗旱的豆科植物,是内蒙古中东部地区退化草原补播的优良草品种;锡林郭勒型华北驼绒藜抗旱性强,适合用于荒漠草原生态修复。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乌拉盖管理区、土默特左旗、乌拉特中旗等地建成良种繁育田3.11万亩,包括苜蓿、羊草、冰草、偃麦草、新麦草、缘毛雀麦等28种草品种,制定了10余项草种栽培技术规程,为解决生态修复“有种可用、有种适用”发挥了一定作用。
二、草原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
针对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存在自然生态本底脆弱,修复技术模式与标准缺乏,规模化工程实施、效果评价等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蒙草公司与多家单位组成研发团队,联合承担国家、内蒙古自治区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在不同类型退化草地开展理论研究、技术创新、模式探索、规模化应用及试验示范,总结了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退化草原修复生物与工程措施组装配套的技术模式,为大面积退化草原修复工程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一)草原生态修复技术研发与集成
蒙草公司开展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分布及程度调查,准确掌握草原退化类型、程度与分布,根据不同生态条件及退化状况制定适宜的生态修复方案。公司研发了6项草原生态修复核心技术:对不同草原类型采用不同的施肥种类、施肥时间和施肥量,研发最适的补肥措施;研究了天然植物群落主要植物配比,采用近自然修复方式选择补播合的草种搭配;研究了根茎型禾草草原松耙、切根的技术要求及机械匹配;对荒漠草原修复选用抗旱性强的饲用灌木、半灌木进行带状种植结合补水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了严重风蚀沙化草原流沙固定方法、补播植物种类及组合等技术;对中、重度盐渍化草地治理研究了低成本、见效快的土壤改良及植物补播技术。
在技术集成方面,轻度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原以自然恢复为主,蒙草公司主要采取短期封育、春季休牧、生长季轮牧等集成技术;中度、重度退化草原采用施肥、免耕补播、补植、围封等集成技术(中度退化的根茎型植物占优势的草原可采用切根措施);中度、重度沙化草原采取地形整理、设置沙障、施肥、补播灌草组合、围封等集成技术;中度、重度盐渍化草原采取松耙、补播耐盐植物组合、施肥或施土壤改良剂、铺设覆盖物、封育等集成技术。
(二)草原生态修复技术模式推广及示范案例
蒙草公司通过项目研究与草原生态工程相结合,构建了23个适合不同退化草原的生态保护修复模式,利用各项修复技术模式近五年在内蒙古不同区域应用推广面积447.48万亩。其中,在内蒙古12个盟市累计修复退化草原和损毁草原植被重建面积381.62万亩;在呼伦贝尔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等地累计修复沙化草原59.9万亩;在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呼和浩特市、巴彦淖尔市等地累计修复盐渍化草原5.96万亩。通过项目试验示范,蒙草公司因地制宜推广修复轻、中、重度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原各项修复技术模式,辐射推广面积近千万亩,项目辐射区工程质量和数量达到国家验收标准,为大面积退化草原修复工程实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和方法。修复3年后,植被恢复趋势明显,草群盖度、产草量、多年生优良牧草占比都明显提高。
示范案例:扎鲁特旗道老杜苏木胡鲁斯台嘎查3000亩重度退化草场,实施封育+施肥+补播(羊草、冰草、花苜蓿、达乌里胡枝子等组合),3年后草群盖度增加57%~80%,优良牧草干重增加1.3倍。西乌旗白音花镇额尔敦宝利格嘎查应用封育+网格沙障+补播小叶锦鸡儿、羊柴、羊草、冰草、花苜蓿等治理面积2000亩,5年后裸沙面积减少了95%,产草量达到80~120公斤/亩。通辽市扎鲁特旗道老杜苏木南皋力图嘎查重度盐化草原,面积500亩,采用土壤疏松、施肥、补播耐盐碱牧草、覆盖草帘等技术,修复3年后土壤pH值显著降低,有机质含量增加65.04%。
三、草原生态修复技术推广效果与前景
通过“产学研”相结合,蒙草公司的合作单位在资源收集评价、新品种选育、扩繁技术体系和生态修复技术模式研发、规模化应用方面发挥各自优势,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在近几年国家下达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草原生态修复工程中得到大面积应用推广。其中6项重度退化草原修复技术模式,被中国林学会遴选,收入《退化草原生态修复主要技术模式》专著,并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案例在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平台向全国推广;锡林浩特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国家试点项目入选自然资源部《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并在世界第十五届生物多样性大会上展示,推动了相关成果的国内外交流。
此外,蒙草公司主持编制《退化草地修复技术规范》国家标准1项,《草原生态修复技术规程》等行业标准3项,《沙化草地治理技术规范》《盐渍化草地治理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6项。同时,牵头组建的“国家林草局草原生态修复国家创新联盟”和“国家林业草原风蚀沙化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提升了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的科研创新能力。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4篇;培养研究生和青年科技骨干33人,培训农牧民1000余人次,打造了一支创新意识强的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团队。
蒙草公司“应用乡土草种、精准修复生态”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有效助力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增强了当地农牧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推动了草牧业发展,在国家大面积草原生态修复和国土绿化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王召明为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科研总负责人]
责任编辑:李嘉瑞 尚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