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理解,叫换位

2023-12-12 16:47石川长沙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3年9期
关键词:处境活法立场

◆石川(长沙)

与人交道,只要心智正常,谁都希望拥有睿智和理解的状态,既希望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能够被广泛理解,也希望能读懂和看懂他人的存在。因为只有这样,人才拥有称之为人的价值和尊严。

只是,在实现这种美好愿望过程中,有些人似乎如鱼得水,他们确实可以轻而易举地随心所愿,并受到一片的羡慕与赞扬;有些人不好不坏,中不溜秋,总有美中不足,不是这方面欠缺,就是那方面遗憾;有些人却是弄巧成拙,不是自己的言行常常被人误解,就是看不明白别人对自己的反应与表现,甚至看不惯周边的一切,把人际关系弄得一地鸡毛。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异,原因肯定很多,但其中有一条特别重要,那就是在后天的为人处世中是否重视和善于换位思维的运用。那些注重换位的人,说起话来往往容易被人接受,做起事来也往往容易顺顺利利,也特别讨人喜欢和尊重;而那些只从自身出发、不重视或不屑于换位的人,定义别人却从不被别人买账,推销自己却始终不受社会待见。

换位,最直白的意思,就是调换位置,是将此位换成彼位,把彼位调到此位。而这里主要是指一种思维方式,在与人打交道中,实行心理位置互换,把对方设想为自己,将自己设想成对方,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去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体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找见感同身受和情感共鸣。在人生的打理中,它不仅是一种好韬略、好方法,也是一种亲近人、打动人的好姿态,反映着人之为人的能力与水平,体现着一个人的心胸与格局,折射着人的修为与境界。谁重视并运用得好,谁就一定会赢取人生的主动。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诸如此类式的埋怨:“关于这个道理,我已讲了不下十次八次,可他就是听不懂,简直就是个猪脑袋!”“我是为他好才这么说,他居然把好心当作驴肝肺!”“我哪里是这个意思嘛,他偏要那样理解,真让我无语!”“我是做好不得好呀!他不仅不记我的恩,反而把我当仇人对着干,我劝其上山他下水,我叫其下水他上山!”……这种种的吐槽,当事人充满着委屈与无奈,但听者却不一定能共情,反而认为当事人是活该。因为,在听者的心目中,当事人肯定也有问题,至少工作方法简单,不注意与沟通方的互相换位,只有“我说你听”“我讲你通”“我令你行”的简单粗暴,人家不予领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有一对夫妻化解争吵的做法,倒是很能给人启示。丈夫对妻子的唠叨已有一段时间的不爽,但他并没有与妻子当面锣对面鼓地针锋相对,而是瞅准妻子在厨房炒菜的时机予以换位式地指出。丈夫站在妻子的旁边,一会儿说要少放些油,一会儿说火太大了,一会儿说要加点水,一会儿说盐放少了,一会儿说要放点味精……妻子于是忍无可忍大喊道:“烦不烦呀,你给我站开!我知道怎么做,用不着你指手画脚!”丈夫听罢,狡黠而冷静地说道:“我只是想让你明白,我开车时,你在副驾位一直唠叨,我那时的感觉也和你现在的感觉一样呀!”丈夫这句看似不经心的话,却直抵妻子的心田。从此之后,妻子对丈夫的行为不再指指点点,夫妻双方既互相尊重、互相鼓励,又各得其所、各安其好。

还有这样一个给人启迪的故事。说的是,有个人请一位盲人朋友吃饭,结束时天黑了,盲人和朋友道别后准备起身要走,朋友喊住他,给他点了一盏灯笼,请其拿着。盲人很生气,埋怨道:“我本来就看不见,你还给我一个灯笼,你是不是在嘲笑我呀?”朋友笑着回他:“就是因为你看不见,我很在乎你,才给你点个灯笼,你看不见,别人通过灯笼却能看得见你,这样你在黑夜里走就不会有别人撞到你了。”朋友这番设身处地的举动与言语,让这位盲人感动不已,他连忙不好意思地道歉。

这世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人和人从来就是有区别的,要么人种不同,要么起点不同,要么成长环境不同,要么接受的教育不一样,要么经历和见识有别,要么先天禀赋有异,对同一件事的认知也就不尽相同。因此,与这样的世界相处,最好的办法就是尊重再尊重,认识再认识,理解再理解,求大同,存小异,找准结合点,求出公约数,画出同心圆,求得最大的共识,赢得最大的支持。而所有这些,最有效、最可靠的途径,就是要通过换位来获取。

所以,与不同身份的人打交道,就要注意身份的换位。父母遇见子女,就多想想子女对父母的期盼,子女遇见父母,就多想想父母的一片好心;丈夫遇见妻子,就要想到妻子需要丈夫的爱怜,妻子遇见丈夫,就要想到丈夫最需要妻子的包容;老板遇见员工,就多想想如何提高员工的薪酬,员工遇见老板,就多想想如何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领导遇见部下,就多想想如何让部下取得进步,部下遇见领导,就多想想怎样才让领导更放心、更赏识;师傅遇见徒弟,就多想想徒弟怎样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徒弟遇见师傅,就想想如何让师傅对自己更信任……身份不同、角色不一,其心理轨迹和关注点就必有区别,只有把握准了,与不同身份者相处,就会如沐春风。注意不同身份的置换,也有利于我们保持头脑的清醒,始终知道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我又该如何做好谁。

所以,与不同处境的人打交道,就要注意处境的换位。把自己放在对方的处境里,看看别人的生活,你才能看到人间百态,理解他人的难处。生而为人,谁都有软肋,谁都有缺点,谁都有不好提及的难堪,谁都有不愿意被刨根问底的隐私,要注意不随便去戳别人的痛处,不说刀刀见血的话语。他人伤心时不随意追问,他人脆弱时不随意小瞧,他人痛苦时不随意评价,他人失败时不随意指责,他人窘迫时不随意耻笑。通过处境的换位,做到既不错位越位,又不麻木不仁,对方成功你高兴,对方有喜你捧场,对方不幸你抚慰,对方有错你点醒,对方有难你帮忙,对方残缺你接纳,争做对方雨中的伞,多为对方遮遮风、挡挡雨。

所以,与不同立场的人相处,就要注意立场的换位。一个人立场不同,他捍卫的利益也就不同,世上很多矛盾也往往由此而产生。你有一个女儿,多半希望婆家多给彩礼;你有一个儿子,多半期望亲家别要太多。你是员工,多半觉得老板抠门;你是老板,多半担心员工敷衍。你是顾客,多半认为商家暴利;你是商人,多半觉得顾客挑剔。这种对立的类比,听起来扎心,却道破了“位置决定思维,屁股决定脑袋”的人性。一个人如果总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到的全是利益得失,也永远得不出满意的结论。只有适时换到对方的立场来掂量掂量,许多纠结便不是纠结,许多疙瘩不再是疙瘩,许多问题也不再是问题,就既能理解别人的心思,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既包容着他人,也成全着自己。

所以,与不同想法的人相处,就要注意想法的换位。本应广为畅想,却碰见死钻牛角尖;本应意见一致,却碰见极力反对;本应集中注意,却碰见忽东忽西;本应具体具象,却碰见云里雾里;本应从大局出发,却碰见死守一隅;本应着眼长远,却碰见短视……你的想法与他人为什么凑不到一块?到底是自己思维短了路,还是他人脑子有问题?如果只用自己的标尺去量别人的想法,你不仅难得其解,而且还会怒火中烧,把别人推向自己的对立面。可一旦你做出了想法换位,你就会除了站在自己的角度想想,还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忖。有了这种换位,你就不会得出非黑即白、非对即错、非好即坏的简单认知,也不会轻易地把不同想法者看成不可接受的异类,从而收获更多的朋友。

所以,与活法不同的人相处,就要注意活法的换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有人喜欢热闹,有人喜欢安静;有人想法复杂,有人想法单纯;有人善于交际,有人善于独处;有人在乎名利,有人在乎实在;有人看重物质,有人看重精神;有人崇尚形式,有人崇尚内容;有人总是利他,有人总是利己;有人追求外观,有人追求内在;有人活得入世,有人活得超然……有多少种人就有多少种活法,更何况还有更多的人是活在不左也不右、不上也不下、不正也不反、不黑也不白、不亮也不暗的中间地带。遇到活法不同的人,不可简单地用不可思议、不可理喻、不敢苟同去歧视、去排斥、去批判,而是要试着用活法的换位去体悟、去感受、去理解,做到看得惯、容得下、处得来,实现各美其美和美美与共。

所以,与心情不同的人相处,就要注意心情的换位。遭遇不同,心情往往不同。碰见肯定、表扬、赞美、鼓励,心情多半振奋;碰见歧视、不公、欺负、背叛,心情多半愤慨;碰见欺骗、戏弄、辜负、怀疑,心情多半失望;碰见心爱的事物不再,心情多半悲痛……不同的心情,总有其不同的缘由,也总有其转化的规律。尤其是遇见那些负面的、消极的、幽暗的情绪,就要提醒自己,不要轻易去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不要针尖对麦芒和火上加油,而是要适时地开展心情的换位,找准频道、找准感觉,找对逻辑、找对话题,该同情的同情,该抚慰的抚慰,该开导的开导,实施有的放矢的交流。同时,还要管控好自己,不和愤怒对抗,不被悲观传导,不被消极污染,既让自己也引导着对方,心情始终朝着正向、积极、健康和阳光。

看来,与人交道,要获取理解与配合,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但弄清了对方的身份、处境、立场、想法、活法和心情,并与之进行适当的心理换位,所有看似复杂的事情都会变得简单起来。有了如此的认识与境界,你的人生也必结一路的好人缘。

猜你喜欢
处境活法立场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换一种活法活吧
画与理
把孤独变成一种活法(组诗)
活法好,才活得好
换个想法,换个活法——评《人生是拆不完的礼物》
女性的处境及出路
现代雕塑的处境
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