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锦
(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 100022)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广播市场不断萎缩,寻求转型迫在眉睫。广播和播客同属音频产业,播客的快速发展也进入广播转型视野。本文以北京广播电视台音频客户端听听FM 发展播客业务的探索为例,探究传播广播发展播客业务的策略。
“播客”这个词产生于 2004 年,由 BBC 记者Ben Hammersley 提出,其英文名称“podcast”是由“iPod”(苹果公司产品)和“Broadcast”两个单词组合而成,被分发的内容是音频格式,有时也包括视频、PDF 等其他格式[1]。如今随着多种类型内容渠道的涌现,其内涵、外延均有所扩大,自身技术色彩日趋淡化,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一种多元的按需的数字化音频媒介形态。本文所指的播客是分发内容为音频格式的音频播客,是基于个人化表达,且输出某一类价值观的网络音频内容。
国内播客首次出现在2004 年一档叫作“糖蒜广播”的节目中,很长一段时间,播客都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发展。其爆发式增长始于2020 年。这一年,国内诞生了小宇宙、快艇等独立播客平台,音频平台荔枝、喜马拉雅、蜻蜓FM 以及QQ 音乐、网易云音乐等音乐流媒体平台也先后推出了自己的播客业务。国内播客业务呈现以下特点。
艾瑞咨询《2021 年中国网络音频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0 年国内新增中文播客数量7 869 个,同比增长412%;2021 年新增中文播客数量达到5 068 个。用户规模维持高速增长,2020 年用户规模接近7 000 万,到2022 年突破1 亿人[2]。
随着5G、IoT(车联网)技术的进步,以及智能音箱、智能家居及智能穿戴设备等终端场景的拓展,使得播客发展获得了强大的驱动力。
2021 年美国播客广告的支出达到12.8 亿美元,首次跨过10 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41.0%,播客广告继续引领数字音频广告总支出的份额,国内品牌商也开始密集与播客合作,包括三顿半、MINI 汽车等多个品牌都选择了在播客渠道投放营销广告[3]。
《2021 播客听众调研报告》显示,30.2%的播客听众首选的播客平台是喜马拉雅,其次是小宇宙(25.6%)和网易云(14.1%),加到一起超过70%,QQ 音乐、懒人听书等平台加到一起不超过1%,中心化趋势显著[4]。
易观分析发布的《中国音频市场年度综合分析2022》显示,我国在线音频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2022 年将超过500 亿元。[5]但除了头部的几家播客公司开始自负盈亏外,主流播客都没有盈利。与视频相比,播客属于小众媒体,难以聚集足够的流量和体量,不足以吸引广告主。此外,缺乏播客广告效果监测、价值量化的技术与数据支持,国内播客的广告营收尚未形成规模。有学者认为,播客行业能否取得长足发展,取决于三个维度:一是听众数量和收入是否能持续增长,二是收入流能否多元化,三是行业生态是否会修正内容发现、数据监测和商业变现等方面的无效率状态。[6]
播客与传统广播同属音频产业,有很多相同点,但也还是有一些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传统广播属于大众传媒,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大众化,因此在选题上要考虑听众的最大公约数。此外,广播节目强调内容的权威性,由国家公信力为背书,也有很强的社会舆论监督作用。播客节目的生产,首先表现为突出播客主播的主体性和内容风格的个性化,因而也是网络上众多内容的一家之言。
广播节目都是顺着时间线进行编排,因而听众收听时也必须受到时间线的限制,属于被动收听,因此在节目内容设计时要考虑不同时间节点的场景特征。例如,早间节目,考虑听众是在上班途中收听,内容就要设计得轻松有朝气。播客是适应非线性收听,以录播为主,以节目主题和风格吸引听众“检索”收听,听众有很强的自主性,而且节目时间长短可以根据内容自由调整。
广播分直播和录播两种形式,但最大的特色还是直播,这也与它线性播出的特点有关,通过直播能与听众进行有效互动。播客往往采用录播的方式,因为播客主要靠话题及内容本身吸引人,所以对话题的设置、内容深度的要求更高。
CSM 的数据显示,听众对于广播直播流的接触呈现逐渐走低的趋势,相反,对于非广播内容的有声APP 的使用在波动中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这充分表明广播在与音频APP争夺听众(用户)上渐落下风[7]。随着智能音箱普及率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在新产品中不再搭载FM 系统,广播在家中和车上两大收听时长的渠道优势在加速丧失。
传统广播与播客同属音频产业,播客的快速发展也进入广播转型视野。2020 年中央广播电台的音频客户端“云听”新增上线播客功能,2021 年9 月湖南广电上线了全国首个播客电台,将旗下湖南旅游广播FM106.9 进行了改版,24小时轮播入驻的播客节目。
“听听FM”是北京广播电视台的官方音频客户端,累计下载量已超2 000 万,在全国广电媒体音频客户端中位于头部[8]。2022 年3 月,听听FM 正式启动播客业务,并在播客业务上做了很多探索和尝试。
听听号是听听FM 针对主持人、优秀主播推出的一款产品,具备音视频、图文、活动发布,点赞、留言、转发,积累粉丝等功能,类似于“微博”产品,便于主持人、主播累积私域流量。听听号现有200 多位主持人、主播入驻,他们借助听听号与粉丝实现了传统媒体不能实现的互动,有效提升了主持人个人的知名度和节目的影响力。
播客具有强烈的私域属性,听听号可以助力播客主播累积个人的私域流量,加强粉丝互动、增强粉丝黏性,强化平台“音频社交”的定位。
不同于一些播客平台走UGC(用户生产内容)的路线,听听FM 偏向采用PGC(专业生产者生产内容)的发展路径。音频相对图文和视频,筛选优质内容的成本更高,因为图文或视频受众可以一眼判断内容喜欢与否。但音频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进入收听,因此内容的优质性比丰富性更为重要。
听听FM 在鼓励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转型播客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引进其他平台上一些知名的播客主。例如“燕赵甄人”“花皮饺子电台”“大龙大声说”等多位喜马拉雅和抖音播放量超千万的播客。这些资源在为听听FM 带来更丰富内容的同时,持续提升了听听FM 在音频领域的影响力和品牌认可度。
听听FM 作为北京广播电视台音频客户端,本身带有鲜明的地域属性,因而在发展播客业务时注意打造“京味儿”特色,内容侧重本地生活。2022 年11 月,听听FM 举办“‘声’机盎然,播客派对”活动,活动围绕“爱上北京城”“吃喝玩乐在北京”“‘我’的北京故事”“在北京看世界杯”四大主题,招募播客爱好者为听听FM 贡献内容。从活动主题上,我们就能看出听听FM 倾向让主播们生产“京味儿”内容。
截至2023 年3 月27 日,笔者统计听听FM 平台上的播客数量为208 个,其中“京味儿”播客40 个,占比19.2%。听听FM 还为“京味儿”播客设置了专区,并将其放在客户端首页较显眼的位置。
“京味儿”特色能让听听FM 在众多播客品牌中被迅速识别,也可以借助北京广播电视台本身累计的北京本地资源,向广播擅长的垂直化、本地化做延伸拓展。
音频直播是广播节目的特色,听听FM 将其运用到播客业务中,提高了平台的参与度和活跃度。2022 年12 月1 日至30 日“播客派对”的活动期间,超过60 名主播围绕活动主题进行直播,利用直播间下红包雨、有奖竞猜等形式,增加平台的互动量。截至2022 年12 月30 日,平台直播场次1 000+,直播间进场用户数共计约90 万人[9]。
播客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最初的“冷启动”环节如何让听众在众多播客中被识别。而通过音频直播,特别是附加了一些互动方式,是让听众接触了解播客的有效手段。
2022 年11 月20 日,听听FM 举办“‘声’机盎然,播客派对”,推出百万现金奖励,招募优秀播客,并提供签约机会。活动共招募主播160 位,多家MCN 机构参加。整个活动通过直播间活动、微博话题引流等形式,吸引13 万粉丝参与活动,带来了4 万余名新增下载用户[9]。2023 年7 月,听听FM 举办了“你好,大主播”活动。通过播客大赛或主播大赛,平台吸引了优秀的内容生产者,提升了平台的粉丝参与度,同时增强了平台的品牌影响力。
广播媒体进军播客业优势明显,内容可以与播客形成优劣势的互补,相当于产业链的延伸,但是如果不能抓住转型窗口期,就可能会失去音频市场。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发展播客业务。
播客以话题为主导,听友对播客内容的兴趣、认可是收听的先决条件。高质量的内容是吸引用户、留住用户的必然要求。2014 年一档名为《Serial》的播客节目中,主播 Sarah Koenig 分享了自己调查一起 15 年前谋杀案的真相,精彩的故事内容让单集平均播放量超过了100 万次[3],这是美国播客史上的代表性节目。国内还没有出现现象级的播客节目,需要我们从主题和表现形式上再做探索和创新。
大IP 指的是优秀的广播节目或者知名主持人,子IP 指的是依据优秀节目或主持人开发的衍生播客节目。例如,广播节目因为时间关系,话题不能展开得很充分,那么子IP 的播客节目,就可以延续原有节目话题,更深入地探讨。主持人在做广播节目时更多要为节目本身服务,而播客节目可以更多展现主持人的鲜明个性。总之,大IP 节目和子IP 播客间可以形成面和点的相互补充。IP 就是流量,这样可以缓解或避免一档新节目需要的“冷启动”环节。此外,IP 的孵化也可以逆向运作。先从播客节目试水,对内容进行探索和革新,获得一定成效后再把节目内容改造后放在广播频率中。
大频指的是广播频率,小屏指的是音频客户端,两者相互配合、相互导流,满足不同需求。广播频率是大众媒体,服务最大公约数,受众属于公域流量。而播客内容往往更加垂直和窄众,音频客户端可以做垂直社区建设,属于私域流量。单做私域,没有各平台的公域新流量引入,社区活跃度、复购成问题;单做公域,没有私域的精细化运营,用户资产沉淀成问题。不过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平台相互导流,而是需要从全盘的角度对内容进行规划和重构。
大频和小屏打通之后,公域扩大收听,私域精细运营,实现全域增长才算是实现正向循环。这意味着生产方式从“内容生产”转向“内容+服务”。播客因为内容更加细分和窄众,有利于用户分类,可以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挖掘用户价值。用户被音频节目吸引,主要是基于信息需求或陪伴需求。在满足这些需求的同时,用户还会有别的需求,如社交、购物等,而商业化目标只有在满足需求的时候才能实现。
因此,播客平台一方面要靠好的内容吸引用户、留住用户,另一方面是对用户提供精准服务。进一步完善商业化变现体系,挖掘播客的多元潜在商业价值。包括周边产品、线下活动(购票)、产品种草、节目付费等。
前文也提到,播客平台集中度很高,这意味着传统广播音频客户端流量有限。尽管还有广播频率这一公域流量来源,但收听用户数却在逐渐萎缩。因此,广播播客要推广、宣传、渠道和运营多管齐下,以全覆盖的方式增加品牌曝光,提升获取受众、留存受众的效率,增强用户收听意愿。既可以将一些节目上线到头部播客平台,也要搭建自己的矩阵宣传平台,还要加强和智能家居、智能车载系统等未来收听场景设备的合作,多管齐下抢占收听入口。
播客的兴起,对传统广播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不论媒介形式如何变化,人们对于声音的需求始终存在,而声音这个赛道,传播广播又有很多的累积优势。但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特别是用户收听渠道和收听习惯的改变,也存在被弯道超车的威胁。传统广播只有顺应新媒体技术发展,从更全面系统的角度对音频内容进行规划和重构,形成大频小屏联动,大IP 到小IP 的孵化迁移,集中优势资源打造“爆款”,并将营销活动转向围绕人的服务,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