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向东
(潜山市林业局,安徽 潜山 246300)
营造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可以提供木材和其他工业原料,还具有空气净化,水源保护以及其他重要的生态功能。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破坏和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造林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水土流失和风沙问题相当严峻。尽管政府已经在这些地区进行了一些林业建设项目,从而使得该地区的森林覆盖范围逐渐增加,但是,还是存在着营林质量不高等问题,这表明林业管理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在未来的营林任务中,林业管理者和技术专家应该基于我国现阶段营造林质量提升中所遇到的挑战,改进关键技术,制定实际可行的质量管理策略,以提升营造林项目的运营管理水平。
如果森林植物的数量减少,那么水土流失的风险就会显著提高。树木可以通过吸收水分并将其释放至空气中,降低地表径流的速度。此外,树木还能够阻止土壤侵蚀,因为树根会形成一个强大的网状结构,防止土壤被冲刷或滑动。因此,为了减少水土流失的影响,提高植被覆盖率是非常必要的。在我国推行“退耕还林”政策后,许多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已经开始种植绿色植物。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侵蚀风险,同时改善水质和气候条件。造林有助于土壤的稳固,提升其肥力,避免水土流失。此外,造林还能降低河流的污染,显著改善水质。
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沙漠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为了遏制这一趋势,必须加强植被的恢复和维护。植树造林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有效阻挡风沙运动,防止沙尘暴的发生。因此,造林对于预防沙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沙化问题严重,这里的农作物由于气候条件的影响生长速度较慢。这样的恶劣天气下,无论是在附近的城镇还是农田,都可能遭受大风带来的沙尘暴的困扰。然而,造林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些沙漠在造林的过程中直接变成了绿洲。对于沙漠化问题相当突出的地方,植树造林能够有效改善该地的土质情况,同时也能够有效抑制土壤的沙化现象。
林木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还能释放出氧气。因此,造林可以起到缓解温室效应的作用。另外,造林也能够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空气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种植绿色植物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很多植物能吸收有害气体,并生成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氧气。森林作为一种自然的过滤器,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例如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因此,当森林面积不断扩大时,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含量会相应下降。
虽然人们普遍认为造林是有益的,但实际上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它的真正价值。由于我国实施森林建设的历程较短,人们对森林在防止风沙侵蚀以及防止土壤退化方面的影响了解甚少。很多人仅把营造林建设活动简单地视为获取经济收益的途径,忽视了其在治理风沙、防治水土流失方面的作用。相关部门由于对环境保护认知不足,通常把重点放在经济发展上,而不重视环境保护,所以在设立管理策略、普及重要科技成果、实施森林生产监督策略等方面往往存在一些误区,即仅关心眼前的收益,而忽视未来的投入,导致营造林建设无法发挥出它在环境保护和防止水土流失方面的本质价值,从而削弱了森林的效能。
在进行造林工作之前,要先做好充分的研究工作,才能确保造林工作的效果最大化。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单位缺乏足够的热情和动力,没有考虑到长期效益,只注重短期的利益,这种情况下,造林的效果就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一些单位执行造林管理任务仅仅是为了迎合高层的审查,这样简单的应对方式可能导致管理不力、政策无法精确执行等问题。尽管当前的相关政府机构已经为林业项目的建设出台了对农民和林业发展有益的政策,但许多政策与现实状况存在较大的偏差,缺乏实施的可行性,因此只能被搁置在理论层面,难以执行。此外,造林项目需要持续的投入,加上森林的成长周期长的原因,林农在短时间内不能取得真正的经济回报,这就削弱了他们的工作热情,进一步阻碍了森林的管理和造林任务的顺利完成。
目前,我国各地区都有着不同的造林计划。这些计划涉及到的区域非常广泛,而且每个地方的情况都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证整个造林工程的顺利开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需要明确各个地区各自的目标和规划。按照我国的森林建设技术和政策规定,各个林场需要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近些年,国有林场一直坚持的原则是以森林为主、多元化经营,相关人员误解为以森林生产为主,而对于森林建设和种植环节的重视程度不足,即使在执行任务时采用了多种专业技术,也难以提升工作效能。由于劳动体系、人力资源管理、财务分配以及薪酬待遇等方面的不健全,引进人才的任务更加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造林建设工作带来了压力,人力资源短缺导致造林任务的难度增加。
培育优质的幼苗是提升森林建设品质的根本保证。因此,需要引进高质量的树种,以扩大优质种子基地的建设范围。由于传统的育苗方法是一见到种子就采集、一有种子就培育,这种长期形成的习惯妨碍了育苗工作的进行。因此,需要集中研究关键技术,统一收集来自优质种子基地的种子,并制定相应的价格补贴政策。通常,这些种子的价格会低于同类种子的5%~10%,以便生产基地在种植后能够获得收益。同时,虽然种子价格较低,但是质量不佳的种子将无法被用于造林工程,因此,从育苗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对种子的质量和整个营造林的质量进行管理。
造林和整地工作是为了创造更有利的环境来种植苗木,以提升苗木的存活率。目前,对于造林地的整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局部整地,另一种是全方位的土地改良。而应该采取何种方式,则取决于土质的基础属性和种植环境。所谓的局部整地,就是对一些土地进行重新开发,以便让建设森林的块状或者带状区域的土壤环境变得更加优越。全方位的土地改良意味着对该地区进行森林覆盖,通过采取耕种方式,完全清除所有的杂草和灌木,这样可以为林木种植的机械化操作创建出高品质的土地环境。在各种林业建设环境中,种植和整地工作可以同时进行。然而,根据目前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的森林建设情况,大约需要在播种前的两周内完成造林地的整理,这样可以减少外界环境的干扰,增加土壤的含水量,分离出植物的残骸,为其提供必要的营养,最终确保树木的存活率。
正确的栽培方式应该包括对气候、地形和树木品种的全面评估,以便进行适宜的森林建设。在执行相关的造林任务之前,相关人员需要了解区域内的地理状况、气温、气候特性、植物特征、土壤水分、营养元素以及种植过程中的降雨量等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确定造林地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性。鉴于这些自然属性经过长时间的演化形成,相对稳定,无需频繁地观察。因此,在选择适宜的地方种植树木时,必须以这些稳定的属性为基础,将播种、分栽和造林等方式应用到各类森林建设项目中。树木的种植主要采取三种方式:苗圃移栽、分殖造林以及播种。其中,苗圃移栽的步骤是首先在苗圃内培育各类树木,然后等待它们生长到适宜的大小后,再利用移栽技术将其种植在预定的区域内。此方式的益处体现在:当树苗在苗圃里生长至足够的高度时,其根部完整、树干健壮,从而具备了更好的适应性,并且它对环境的需求也比较少,无论是在干燥或者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都可以展现其最大的效益。采取分殖造林的策略时,主要针对的是植物的可复原区域,例如枝条、主干和根系。此项造林手段具有经济效益高、操作便捷以及存活率高的优点,所产出的幼苗总的特征相对稳定。然而,这种方法对土壤条件的要求相当高。虽然播种造林是一种相对简便的手段,其基本原理是在森林地带进行种子的播种,使得它们能够在自然环境中自由发展,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大规模种植。但是,这种方法也受到了如对幼树抚育和造林条件要求严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导致森林遭受破坏。还需确保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植树,最佳的时机是傍晚或清晨,这段时间的阳光照射并不明显,因而对植物的伤害相对较轻。
对于南方的干燥环境,必须挑选合适的季节来执行植树造林的任务。为了确保植树的存活率,建议在春天执行植树造林的任务,并且把植树的幼苗深深地埋入到约20 cm深的地下,再通过填土、压实等手段来完成植树。通常会把植树的时间安排在3 月20 日至4 月15 日之间,如果超出了这个期限,那么随着气温的上升,植物的水分就会被大幅度地蒸发掉,从而导致土壤的水分减少,还需要重新进行人工灌溉,这会增加人力和财力的消耗。在春季进行造林时,成功率难以保证,应该采用在秋季或雨季补植的方式,如果利用容器苗补植,将其种植时间定在8 月至9月中旬。根据裸根苗在秋季的补植时间,应该采取在及时截干的操作方法,以确保植株在大地冻结前仍能保持一定的水分。
为了确保营造林质量,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营造林质量不佳的一大原因是相关部门对其职责理解不透彻,导致了工作时出现相互推诿的问题。在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或单位之后,应该首先确定各个主体的管理职责,以便各个部门能够各尽其职地进行林业管理工作。
对部门及机构的工作人员来说,执行全面的森林管理任务需要依赖于监督和控制的系统。这需要他们根据管理规定来执行,并通过定期的抽查来了解其执行状态。同时,也需要监督相关部门如何优化执行方案,并将奖励和处罚制度作为评估员工能力和工作成果的重要依据。
目前,在林业建设中使用的技术具备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显著的影响力,然而,仍存在造林工人对技术掌握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相关机构积极推动林业技术培训,以提升造林工人的技术能力,使他们不能只依靠经验造林,而是根据科学理论和技术进行造林,从而提高造林效果。
综上所述,构建营造林是一种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策略。在具体造林实践工作中要注重对各项问题的发掘和解决,本文针对营造林质量提升技术提出多项建议,基层种植工作人员要在管理、技术、人才等多个领域进行全面提升,实现适时造林、适地种植、造林整地、科学育苗的全面发展,为国家自然生态环境提升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