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伶俐
文物源起
浏阳市博物馆近现代杰出人物展厅中藏有一本袖珍记事本,内容为张凯诗文、照片及中共1927年至1948年大事记手稿(以下简称“记事本”)。记事本长13.5厘米,宽10厘米,厚0.16厘米,重65克,封面与封底均用黄色牛皮纸包覆,记录了1927年至1948年国内政治、军事等重要信息989条,累计约20000字。记事本中有15首诗、1篇纪念文章和3张老照片,均附有文字说明。2020年5月28日,浏阳市博物馆文物征集小组与张凯的侄孙张世良一起专程赴北京,从张凯的二女儿张晓琪处征集到了这本记事本,经鉴定为国家三级文物。
忠诚是共产党人政治品质的本质与核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是共产党人一辈子的信仰与坚守。张凯的一生就彰显了一名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
张凯原名张运涵,出生在湖南浏阳高坪乡冷水塘村,父亲张葆三以中医为业,在乡间小有名气,母亲刘氏勤劳俭朴,深得乡邻尊敬,大哥张运鸿和二哥张运沂都是浏阳革命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在两位兄长的影响与教育下,张运涵13岁开始参加当地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查烟禁赌等活动,多次受到表彰。1927年,许克祥叛变革命在长沙制造了马日事变,张运涵全家遭受打击,父亲逃亡,母亲被抓进监狱,两位兄长被通缉,张运涵也只能流浪他乡,以乞讨为生。一年以后,二哥带领高坪游击队回到家乡,张运涵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立马回到家乡参加游击队,这才结束了流浪生活。在游击队,大哥将他的名字改为张凯,一是为了便于革命活动,二是寓意革命成功后的凯旋。
张凯正式踏上革命征程后,于192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两次攻打长沙战役和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作战等。由于张凯作战勇敢,表现突出,他逐渐从一名战士成长为优秀的指挥员。
红军主力长征后,张凯因在战斗中负伤未愈,奉命留在江西坚持斗争,任中央军区卫生部政治部主任,负责安置留在中央苏区的6000余名红军伤病员。张凯接受任务后,在中央分局项英、陈毅同志的领导下,立即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为稳定大家的情绪,他们召开了座谈会,实事求是地分析当前的形势,明确告诉大家:敌人大军压境,红军主力已转移到外线作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把困难想得多一些,作最坏的打算。伤病员同志要依靠群众,克服困难,养好伤病,要保持革命战士的光荣。
1935年2月,张凯奉调任独立三团政委,主要任务是带领独立三团突围,到井冈山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以配合主力红军的行动,争取时局好转。张凯带领独立三团行至江西安远县王家圩子附近的山区时,被当地民团发现,不幸被俘。由于张凯当时未暴露真实身份,腿上有伤,蒙蔽了敌人,8月底,他被转押回浏阳监狱。在狱中,张凯经受多次拷问,没有泄漏党的半点秘密,还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狱中有感》:“苦坐铁窗日彷徨,忧心国是实可伤。远观东北烽烟蔓,近看西南气氛瘴。江淮河汉成水泽,宁晋粤桂踞一方。天灾人祸无宁日,赤地千里一片荒。”
出狱后,张凯得知自己的两位兄长已为革命壮烈牺牲,他强忍悲痛与伤痛,怀着对党的坚定信仰,不断寻找党组织。经过多方努力,终于通过同乡李志民的叔父与当时已到达陕北的李志民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根据李志民提供的信息,张凯立即动身,通过一年的苦苦寻找,最后在江西南昌找到了陈毅等领导,重新回到了革命阵营。
“吾辈奋斗莫懈志,合力同心举红旗。”这是张凯在记事本中写下的名句,也是他做政治思想时勉励战友们的话。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张凯正是这样做的。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以精锐部队进攻中原解放区。为集中兵力更有力地打击敌人,张凯所在的华中主力部队转移到山东作战。但当时有六七个医院、4000余名伤病员和相当数量的军用物资、兵工器材滞留在苏北射阳一带,此时敌人已占领两淮地区,正快速向北推进,情况十分危急。张凯临危受命,由山东野战军调任华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持组织伤病员和物资的北撤工作。
时值雨季,连日大雨滂沱导致河水泛滥,道路被严重冲毁,水深没过膝盖,大队辎重人马在泥泞中行走得异常艰难。尤其是伤病员队伍中,很多同志的伤口因长期被雨水浸泡,逐渐溃烂。张凯一面组织医护人员精心照料各类伤病员,减轻病情恶化,减少人员伤亡;另一面身先士卒,带领民工们肩扛手推,运输物资和兵工器材。他们爬坡过坎,跨河涉水,在后有追兵、前无接应的情况下,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历经一个多月,终于顺利抵达山东解放区的临沂地区,分散隐蔽完毕。陈毅同志对此次北撤给予高度评价:“这次从淮海区到山东解放区的北撤,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没有丢失一名伤病员,确保物资的转移,是为我们的解放战争做出的杰出贡献。”
1947年,蒋介石在全面进攻失败后,选择了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张凯所在的华东野战军,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实行外线作战。此时山东解放区兵力空虚,庞大的军区后方机关人员、物资需要经胶东越黄河转移到渤海区。时值黄河大汛,前有黄河天险阻挡,后有敌人重兵压境,上有敌机轰炸,旁无友军掩护。危机重重下,张凯再次临危受命,他率领少数干部昼夜组织抢渡,历经险阻,终于将人员和大批物资安全北撤到惠民一带。任务完成后,张凯因劳累过度大病了一场,但他在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又投入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等战役中。
从入党之日起,七十多年来,张凯始终相信党、紧跟党,服从党的安排,听从党的召唤,圆满完成了党交办的任务,“鞠躬尽瘁战碧血,甘为人民孺子牛”是他一生革命的生动写照。
见证人的话
任伶俐(浏阳市博物馆副馆长):张晓琪女士在捐赠记事本时郑重地说:“几十年来,我父亲一直将这个记事本带在身边,他时常拿出来翻看,里面凝结的是他的心血和汗水。现在我们将它交给家乡博物馆,希望它能得到更好的保管与利用。”这本袖珍记事本弥足珍贵,它是研究中国革命斗争史的重要史料之一,是学习和研究革命精神与高尚品质的第一手资料,还是张凯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见证,它激励着我们当代青年为党、为国家矢志不渝、坚定不移地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