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溱
印象里,苏陵同志既是记者,又是作家,一生勤奋好学,现在虽已退休,但仍笔耕不辍。苏陵出书并不意外,据我了解,在20 多年的时间里,他曾创作、组织出版过新闻、文史、文学30 多本书籍。意外的是他最近的新作《薪火黎侯》却让我来作序。
说实话,近年来由于身体原因,很少提笔写东西了,但唯有此次之序难以推辞。
二十三年前,经省委组织部安排,我到地处太行山腹地的黎城县挂职,任该县县委副书记,分管宣传文化、旅游开发等工作。当时,苏陵为县新闻中心主任兼《黎城报》社社长、总编辑,那时候黎城是一个贫穷小县,他所在的单位更是经费与人才严重短缺,但是他能克服种种困难,凭借自身的人格魅力,经多方努力得到了领导与社会的支持,对外发稿量在全市名列前茅,《黎城报》不仅按时出版,还创出“新闻性质,晚报风格”的特色,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该单位连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集体”,其本人也被授予“山西省优秀总编辑”及“长治市劳动模范”称号。那时候,在组织上我俩是上下级关系,而在生活中我俩却是挚友关系。苏陵同志尊敬领导,团结同志,勤奋工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便后来我返回省作家协会工作,但多少年来,我俩仍交往不断,友情也就有增无减。
后来他先调在县委宣传部任副部长,再后来在县文化局任局长,这一干就是13年。十多年来,他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发挥优势,让县里的文化工作风生水起。细品《薪火黎侯》这本书,窥斑见豹,知道他在文化局还真干出一番可圈可点的事业来。先说该书的上篇“走进黎侯,探寻追究”,黎城是一个古老的县邑,境内有大量的旧石器与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地上文物遍布全县,他通过典籍和文物,经过田野考古和民间调查,挖掘整理出有分量的学术报告和文史资料,如《黎城炎帝寻踪》 《解密飞地宇庄沟》《揭秘五美里,亲情薪火传》《白岩遗珠耀千秋》等,为黎城的历史文化增加了深度与厚度。再看该书的中篇“拥抱黎氏,倾情放歌”,他从参与发掘西周黎侯墓开始,到国务院公布其为黎国墓地;从十几年潜心研究黎氏文化,到全国各地甚至到海外去寻找黎氏后裔;从华夏黎氏来黎城认祖归宗,到黎氏后裔捐款上千万元建成“黎侯王陵”祭祀广场,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然而自称为“守墓人”的苏陵,在县领导的支持下,做到了!
后谈该书的下篇“丹青黎侯,薪火永恒”。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走文化强国、强省、强县是必经之路,一篇《春雷一声花满园,改革开放新时代》不仅全面介绍了解放以来全县70 多年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变化,更让人明白了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全县文化建设的成果,并催人奋进,同时也了解到在王苏陵主政文化局工作十几年间所做出的成绩是大家所公认和肯定的。如通过整理申报,新上了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增加了一批国家级和省市级“非遗”保护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新建县文化活动中心、乡镇文化站、维修革命文物、古建筑等;打造了一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千年古县” “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等国字号的文化名片。同时苏陵在工作之余还成立了文化研究会,主编有《黎城文化研究》《黎氏文化》两种期刊,出版了几十本书籍。
在书中一篇《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文稿中得知,苏陵同志因年龄偏大,在县委老干部局局长岗位上干了3 年后,主动向组织辞呈离岗,给年轻干部让位。在临办退休手续还有两年时间里,他仍发挥特长,积极请缨,主编出版了《黎城县老干部志》,为全省前茅,全市首家。
这就是我认识的王苏陵,其不仅爱工作、会工作,而且勤学习、爱写作。故为这样的朋友作序我感到高兴而自豪!
是为序!
春风拂面,阳光明媚,在这美好的时光里,郭成群“画意摄影”个人展正式开展了。走进展览大厅,一幅幅光彩夺目的作品如同春风中的百花之园。郭成群,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摄影家会员,是长治市资深老摄影者。他从事摄影工作已四十多年,从十几年前他开始专注“画意摄影”的探索与专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摄影界内获得了一致认同与赞誉。这次他的展览作品共一百幅,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从花鸟鱼虫,到翰墨山水,再到工笔写意,亦影亦画,惟妙惟肖。究其“画意摄影”就是把摄影的写真元素,通过现代PS 技术根据中国绘画的原理,加入作者的思想情感,制作岀具有绘画效果的摄影作品。
画意摄影,顾名思义,就是摄影作品具有诗情画意。它是摄影的一种表达方式,在把题材如实摄入镜头的基础上,更加强调摄影人主观感受和情感注入。作品的构图、影调都要经过一定的考虑和控制,从而凸显出摄影人本身的情感、意趣,以及照片本身的魅力。郭成群展览的一百幅作品中,有的似国画,有的如油画,意趣盎然,具有文学和美学的创新高度!
——金色的南瓜,丰硕的丝瓜,红橙橙的柿子,垂吊于架上的葫芦。从这一幅幅充满田园风光的作品中,不难看岀作者扎根于田野沃土,体验于生活自然,吟唱岀时代的新曲。
——他的四君子图:梅,兰,竹,菊,从真实的照片入手做岀了具有国画韵味的图像。有形有意,高贵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再看他的金鱼,虾米,螃蟹,蝌蚪,仿佛能听溪流的声响,能嗅到池水清香,从这些作品中不难看岀作者观察认真细微,思想情感专注。
——松与鹤,在古人的观念里,皆是吉祥长寿之物。松乃“百木之长”,长青不朽,是长寿和高洁的象征。鹤为“百羽之宗”,祥和优雅,是瑞寿和高贵的象征。松鹤是传统国画中寓意吉祥长寿的通俗题材,是历代画家钟情的创作题材,观看郭成群的这一组松鹤作品,松鹤呈祥,瑞雪映日,有鹤引颈高歌,有鹤傲立尨松,物象毕真,情调高雅,布势得体,俨然一派具有中国传统画风又有摄影之写真元素的“福寿延年”之寓意大美大雅之图。
当今,在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时代,艺术形态已经不是单一形式的呈现。艺术跨界融合是新的发展方向,求新求变是永恒的主题。“画意摄影”正是摄影、绘画、书法互相渗透、融合的结果。影、画、书、印融为一体,诗情画意,中国画风贯穿其中,以新的形式呈现岀新的美。
我与成群兄从相识到相知,已经近四十年了,他写新闻,拍照片,办报纸到后来做县科技局局长,工作上敬业勤奋,获得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在摄影艺术上也是孜孜不倦地追求。尤其是他在退休之后,醉心于山野之间,翻山越岭,从大自然中寻找美感和快乐,制作成一幅幅的优美作品,如今奉献给摄影爱好者和广大群众。可喜可贺!
祝郭成群“画意摄影”之路越走越宽阔,越走越远,攀登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