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丽娴,李 樾,卢益婧(.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省丝绸与时尚文化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浙江理工大学国际时装技术学院)
自1851 年万国工业博览会始,欧美各国相继举办国际性展览,世博会成为国家间经济、艺术、文化交流与展示的重要媒介之一。从《国际展览会公约》的缔结、世博会国际展览局(BIE)的设立到国家设计政策的陆续出台,逐步确立了一套举办世界性博览会的组织框架与运行机制。以1851 年英国万国工业博览会为例,处于产业化进程与设计政策萌芽阶段的英国以此次国际性展览为契机,积极展示本国科技进步、艺术文化与工业文明成果。在国家设计政策的引领下,英国陶瓷品牌纷纷参展世博会以拓展全球市场。其中,以乔塞亚·韦奇伍德(Josiah Wedgwood)为代表的英国陶瓷品牌,成为英国艺术与文化全球传播的参与者,欧洲陶瓷的设计与生产中心遂于19 世纪逐步由欧洲中部区域向英国转移[1]。首先,通过频繁参展世博会有效提升了英国陶瓷的世界性影响;此外,博览会视角下的国家设计政策、英国陶瓷产业发展的历史线索跃然眼前[2]。
18 世纪以来,英国将陶瓷产业视为促进国家经济、艺术与文化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但受17 至18 世纪欧洲盛行的“中国风”影响,加之当时英国在陶瓷制作技艺与生产流程等方面尚未成熟,仍以进口或仿制中国陶瓷为主。为塑造具备国家与区域文化特色的陶瓷品牌,英国政府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推动陶瓷产业发展。以相关法令的制定为例,英国政府早在1624 年就通过了一项名为《垄断条例(Statute of Monopolies)》的提案,通过法律保护包括陶瓷在内产品的合法权益,推动陶瓷生产材料、制作技艺及美学形式等各个方面的创新。譬如,斯塔福德郡的陶瓷设计师塞缪尔·贝尔(Samuel Bell)以“英国红陶土混合矿土烧制出的瓷器呈现红宝石般光泽”获得专利保护。沃波尔当政时期,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改革关税制度,对英国手工工场所需部分原材料免除或降低进口税。英国政府先后于1719 年通过了禁止技术工人移民及陶瓷生产器械出口的法令,提高进口产品的关税,对法国进口瓷器征收150%的关税,推动了英国本土陶瓷产品创新;于1786 年英法商业协定中降低了英国陶瓷的关税,鼓励产品出口;于1864 年颁布 《陶器法》,为英国陶瓷产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制度化的章程与法律保护(见表1)。
表1 1864年以前英国陶瓷相关政策整理
1754 年,英国“艺术、制造和商业激励协会(Royal Society for the encouragement of Arts,Manufactures and Commerce)”成立,旨在通过举办艺术展览、设立奖励机制等方式提升设计水准、鼓励企业发展、促进科学进步、改善制造业并扩大商业,并于1758年提交了一份关于改进“陶瓷及其他制造行业的应用设计图纸”的优质名单。以1851 年英国万国工业博览会为例,在英国政府与艺术协会的筹划下,英国陶艺家以设计师集群的方式陆续参展各届国际博览会,积极塑造高端且有内涵的英国陶瓷品牌,得益于18 世纪晚期至19 世纪下半叶英国陶瓷产业的崛起及国家设计形象的构建,相继出现韦奇伍德(Wedgwood)、伍斯特(Worcester)、明顿(Minton)、道尔顿(Doulton)等国际性陶瓷品牌,迎来英国陶瓷史上的新纪元。据资料记载,至18 世纪末,英国陶瓷行业不仅在国内独占鳌头,同时行销世界,其海外市场份额于1785 年至1800 年间增长了两倍。回望历史,1851 年万国工业博览会成为英国陶瓷产业全球化征程的起点,而世界博览会作为英国陶瓷产业全球化征程中的战略布局,逐步被纳入国家设计政策范畴领域。
英国陶瓷品牌频繁参加世界性展览肇始于19 世纪中期,在国家政策的驱动下,藉由博览会开拓海外市场,提升英国陶瓷的世界话语权。19 世纪下半叶,以韦奇伍德为代表的一众英国艺术家与设计师集体活跃于各大世界博览会,将陶瓷作为传播国家艺术与文化形象的载体,塑造具有英国区域文化特色的陶瓷品牌。
据1851 年《The Art Journal Illustrated catalogue:The Industry of All Nations》资料显示,韦奇伍德、明顿、伍斯特等英国陶瓷制造商集体亮相1851年万国工业博览会,展示英国陶瓷产业国家工业层面的形象(见图1),进而促进海外贸易。韦奇伍德在展会期间展示了以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为图案题材的系列创意雕像及陶瓷作品,并荣获一等奖章;明顿陶瓷公司则展出了采用低浮雕形成的错视感设计,辅之以鲜艳明亮色彩的马略尔卡(Majolica)陶器,其因“设计的审美品味与独创性”获铜牌理事会奖章[3]。其后,英国陶瓷品牌又相继亮相于巴黎世界博览会(1855,1867,1878)[4],维也纳世界博览会(1873)、费城百年博览会(1876)、墨尔本国际博览会(1880)、芝加哥世界博览会(1893)等世博会(见表2),借助世界性的展会推进品牌传播,将市场拓展至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等其他欧洲国家[1]。
图1 水晶宫博览会上的部分英国陶瓷品牌
考诸相关史料,在政府部门的筹划下,以国家展馆为参展单元(见图2),英国28 个陶瓷品牌集体参展第三届巴黎世博会。展览期间,多个陶瓷品牌代表英国斯塔福德郡斯托克(Staffordshire Stoke-on-Trent)地区展出了精美的产品:韦奇伍德推出了波特兰花瓶(Portlang Vase);明顿展示了帕利西瓷器(Palissy ware)、萨摩瓷器(Satsuma ware)、印度瓷器(Indian ware)、亨利德克斯瓷器(Henri-Deux ware)及波斯瓷器(Persian ware)(见图3);斯波德(Copelan Spode)则陈列了珠宝系列及帕里安瓷器(Parian ware),斯托克遂逐步成为欧洲陶瓷的生产中心[5]。自此,以博览会为展示的重要平台,在世界范围塑造了英国陶瓷的高端品牌形象。
图3 1878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的英国陶瓷品牌
自乔治三世以来,陶瓷被视为英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政府出台了系列相关政策以推动陶瓷产业创新发展,构建品牌的国家与区域文化属性,促进区域陶瓷产业聚集,英国遂逐步成为19 世纪欧洲陶瓷的设计与生产中心,出口欧美乃至全球市场。韦奇伍德作为英国陶瓷产业国际市场拓展进程中的典型历史样本,其设计、运营及推广方式实则为19 世纪下半叶英国陶瓷艺术家、设计师与制造商的集体决策,开辟了艺术与商业并举的发展模式,并以世博会为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基于融合英国新古典主义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各国民族艺术与历史文化,推动陶瓷品牌设计风格、运营模式、推广渠道的国际化。可见,世博会视角下的国家设计政策为英国陶瓷品牌形象与商业模式转型提供了重要动力[6]。
以万国工业博览会为起点,以韦奇伍德为代表的陶艺家与设计师群体纷纷响应时代精神转变,活跃于19 世纪下半叶的各大国际性博览会,不断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逐步确立了“英国高端陶瓷”的品牌形象。1786 年,韦奇伍德因在陶瓷上的创新成就成为了英国“艺术、制造和商业激励协会”的会员,并参加了该协会于1851 年筹办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展览期间,韦奇伍德凭借古希腊、古罗马风格的陶瓷花瓶及雕像等作品被授予铜牌奖章,由此开启了以世博会作为全球市场拓展契机的征程,先后参加了巴黎世界博览会(1855,1867,1878),维也纳世界博览会(1873)、墨尔本国际博览会(1880)、芝加哥世界博览会(1893),陆续研发推出了“黑玄武”炻器、碧玉陶、奶油陶等产品(见表3)[7]。考诸相关史料发现,韦奇伍德于各届博览会期间均强调其所属国家及区域,斯托克遂以英国陶瓷之都扬名海外。
表3 韦奇伍德世博会参展情况的资料整理
在国家设计政策的引领下,借助世博会的契机塑造品牌形象,韦奇伍德遂逐步实现了由“仿”至“创”的转型进程。17 至18 世纪,欧洲盛行“中国风”,陶瓷作为东方艺术与文化的载体遂畅销海外,以韦奇伍德为代表的一众英国陶瓷品牌纷纷仿制中国陶瓷,包括模仿中国宜兴紫砂的造型结构、魏晋南北朝炻器的浮雕工艺、东方花朵图案及鸟类纹样的装饰风格等[8]。基于构建国家与区域文化特征的陶瓷产业诉求背景下,英国政府络续出台《垄断条例》《陶瓷法》 等法令文件以激励陶瓷品牌的设计创新,加之政治体制、社会生产方式及审美趣味变化引发消费群体转变,韦奇伍德遂以国际博览会作为其与世界各国艺术与文化交流的纽带,在吸收巴洛克、洛可可艺术的基础上,广泛应用仙鹤、白鹭、鲤鱼、松竹、牡丹、扇面、织纹等元素,或模仿东方书画作品留白,或从日本的漆器、壁纸、织物图案中寻求灵感,将东方美学与西方审美情趣融为一体,呈现融汇中西的折衷主义风格。如1867 年第二届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展出的韦奇伍德花瓶吸收了哥特式、日本式、中国式、秘鲁式和埃及式风格的历史文化元素,在图案上从鸟类翼骨以及鱼鳍中汲取灵感,复杂重叠的图案效果与简洁的造型形成对比(见图4)。
图4 韦奇伍德陶瓷参展作品
据1867 年巴黎世界博览会官方资料记载,为促进海外贸易,韦奇伍德注重生产轻质且耐用的陶瓷,以出口至按重量征收关税的国家,凭借新颖的图案、色彩及款式,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此次展览中,韦奇伍德展示了珐琅装饰系列餐具、帕里安(Parian)雕像及碧玉陶(Jasper Ware)花瓶等。自此,韦奇伍德凭借世博会开辟了国际化的视野,陆续在材料、工艺、图案等方面进行产品创新,以极具先进性的推广模式,不断开拓海外市场。韦奇伍德于1765 年收到夏洛特皇后奶油陶餐具的订制委托,获得生产王室专用瓷的特权,后又于1773 年为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Catherine II)制作了952 件带有英国风景和花园图案的王后瓷器,并于1878 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第三届)及1880 年墨尔本国际博览会期间展出,在世界范围内塑造韦奇伍德“王后御用陶”的品牌形象,因此强势占据英国市场份额的同时,热销海外市场。此外,世博会进一步加速了韦奇伍德产品差异化发展,据 《Report on the Vienna Universal Exhibition of 1873》资料显示,为迎合法国市场审美需求,韦奇伍德展出了法式风格奶油陶,此外还包括碧玉陶、珐琅装饰花瓶、餐具等产品[9]。“博览会”视角下的品牌运营与推广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韦奇伍德将市场延伸至欧美大陆,进而带动英国乃至欧洲陶瓷产业水平的提升。
自1851 年万国工业博览会始,英国政府、展览局、艺术协会与陶瓷艺术家、设计师、制造商合力塑造英国陶瓷产业的国家与区域文化特征,国家层面陆续颁布设计法令、出台系列国家政策、举办艺术展览以鼓励陶瓷产业发展,以韦奇伍德为代表的陶瓷品牌则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以世博会为平台,构建英国陶瓷的世界话语权。其一,以世界博览会为线索溯源英国陶瓷产业的历史进程,其中韦奇伍德所采用的参展世博会以开拓全球市场方式是19 世纪下半叶英国艺术家与设计师的共同选择,进而推动了陶瓷产业艺术与商业并举的发展模式,对于英国乃至欧洲陶瓷产业的本土化、全球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二,基于国家设计政策视角审视18 至19 世纪英国陶瓷品牌的转型进程,在国家意志的驱动下,英国各陶瓷品牌积极参展世博会,实现了由模仿借鉴至自主创新的转型发展,塑造了英国高端陶瓷产业的形象,进而贡献于国家设计与文化形象的构建。其三,从个案解读的视角下,韦奇伍德作为18 至19世纪英国陶瓷产业崛起进程中的历史样本,其以世博会为契机的设计、运营、推广模式实则为英国陶瓷品牌的共识,更是国家设计政策引导下的英国陶瓷产业发展概况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