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矿工》杂志 朱晓莉 韩瑜
2023 年10 月16 日,第三十一届、三十二届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颁奖大会在北京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隆重召开。会上,宣读了第三十一届和第三十二届获奖名单,并为获奖代表进行颁奖。
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设有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包括“ 孙越崎能源大奖”“ 孙越崎青年科技奖”及煤炭、石油等院校优秀学生和家乡教育奖。2001 年根据《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由科技部批准登记备案,每年评审、颁奖一次。
该奖是为了纪念孙越崎为中国工矿事业做出贡献而设立的,其目的是支持和资助能源、教育活动,培养人才,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促进中国能源科技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后备人才的成长。
颁奖典礼
第三十一届孙越崎能源大奖
李亚林 从事油气山地地震技术创新与工业化应用工作30 余年,组织完成了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20 余项,是油气山地地震理论技术与工程实现的探索者、实践者和引领者,主持多项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实现了我国油气山地地震技术的重大创新突破。
蒋官澄 首次将仿生学引入钻井液领域,创建了仿生钻井液理论与技术,国内外规模应用效果显著,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 项;建立了水平井储层损害评价新方法,入编美国大学教材;先后最早创建了第二代、第三代及最前沿的第四代保护储层钻完井液技术,使保护储层效果逐代提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和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 项等,并得到国际著名专家的肯定;发明了双疏纳微米封堵钻井液,在超深层与非常规油气井得到规模化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 项等,并得到国际著名专家的认可。2023 年推荐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部候选人。
涂兴子 40 年来奋战在煤炭生产一线,带领团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矿山超大功率提升机全系列变频智能控制系统,性能超越国外同类产品;主持的煤矿大功率永磁直驱芳纶胶带输送系统研究,省去减速机、液力耦合器等传动环节,率先将芳纶芯输送带用于煤矿井下,实现输送系统节能近30%;主持平顶山矿区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及稳定控制关键技术研究,有效解决了巷道失稳变形难题。
潘一山 围绕冲击地压灾害防控持续攻关39 年,提出冲击地压扰动响应失稳理论,发明6500kN 液压冲击试验机;提出地面智能微震监测方法,研发高精度低频三分量速度型地面微震传感器及无线地面微震智能监测装备,开发矿山地面微震智能监测预警系统;研发煤岩动力灾害电荷监测技术与装备,得出煤岩变形破裂电荷感应规律,提高了煤岩动力灾害监测预警水平。
第三十二届孙越崎能源大奖
李全生 长期从事煤炭绿色开发技术与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针对煤炭安全高效开采与生态修复相协调的工程技术难题,提出“源头减损—过程控制—末端修复—自然演替”全生命周期生态减损型煤炭开采理念,将矿区生态保护修复与煤炭开采岩层运动控制结合起来,围绕煤炭开采岩层运动、损伤传导、减损开采、生态修复等开展系统理论与技术研究;主持完成煤矿生态监测与数字孪生平台建设、我国北方防沙带东部草原区大型煤电基地生态修复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与示范工程10 余项。
刘志强 致力于大直径井筒钻井技术研究,针对井筒钻爆施工安全、效率和职业伤害问题,变革了工人必须在危险艰苦的井筒内作业的生产方式;发展形成“一扩成井”钻井法凿井新工艺;研发反井钻进导井工艺,研制出井下条件用LM 系列反井钻机、国内最大反井钻机、国内首台矿山竖井掘进机,实现井筒机械破岩全断面掘进;针对机械破岩刀具能耗高、寿命短、成本高等难题,研发系列破岩刀具。
支东明 长期致力于新疆地区油气勘探研究和工程实践,以准噶尔、吐哈、三塘湖等含油气盆地为研究与实践对象,带领研究团队创新发展了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复杂前陆深大构造勘探等理论技术,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李中 主持创立了海上高温高压钻完井和深水优快钻完井两大关键技术体系,创新发展了复杂断块油田高效开发钻完井技术,主导完成了我国首个海上高温高压气田(东方13-2 气田,获评2020 年央企十大超级工程)以及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深海一号”气田勘探开发钻完井工程,使得我国在海洋高温高压钻完井领域抢占了世界技术制高点,深水钻完井技术水平跻身世界第一梯队,显著推动了我国海洋油气领域技术进步,引领了全球海洋钻完井技术发展方向,关键技术已在海外成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