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是很多女性每个月都要经历的过程,严重时甚至疼到全身冒冷汗。“早点结婚生孩子吧,生完孩子就不痛了。”不少痛经的女性可能都听过这种劝慰的话。实际上,这句话有对有错。
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在激素的作用下,周期性剥脱形成月经。月经前后,女性体内会分泌大量前列腺素,导致子宫收缩剧烈,进而引发痛经。此外,经期子宫内膜通常呈碎片式剥脱,再随经血流出。如果剥脱的内膜较大,且宫颈口较紧,就会因排出困难引起子宫剧烈收缩,导致痛经。
以上情况均属于生理性痛经范畴。部分女性之所以在生育后痛经好转,是由于阴道分娩使宫颈得到一定程度扩张,子宫局部在分娩后也对前列腺素反应降低,痛经便会有所缓解,甚至消失。
病理性痛经与许多妇科疾病有关,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盆腔感染及宫腔粘连等。绝大多数只有解除病因,痛经才会彻底缓解。但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痛经可能在怀孕或生育后减轻,也可能更严重。
简单来说,子宫内膜异位症,就是脱落的子宫内膜长在了不该长的部位,比如长到了卵巢、膀胱、输卵管、腹股沟、肺、鼻腔黏膜等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三大危害:痛经、囊肿、不孕。异位的内膜病灶会在经期出血,引起腹痛;囊肿不断增长,还可能导致囊腔破裂。
有痛经症状的女性,最好及时就医,排除病理性原因。
如果是生理性原因所致,比如子宫过强收缩,可通过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调整生活方式缓解。
一般建议在月经期前1~2天开始服用,或刚感到疼痛就立即服用。有些女性担心吃止疼药会上瘾,事实是,痛经时吃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没有成瘾性。遵医嘱或按说明书服用,如果服药后5天症状仍没有好转,就应马上就医。
1.热敷。热敷能放松肌肉,促进血液流动,从而减轻疼痛。
2.少吃甜食。甜食中糖分较高,能抑制维生素和矿物质吸收,而这两种营养素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
3.适当活动。避免久坐,有利于经血和内膜碎片顺利排出。
4.穿宽松的衣服。不要把腹部勒得太紧。有些女性会弯下腰用手使劲挤压肚子,这种动作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