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意
高铁纵横驰骋,展现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如果把信号控制系统比作高铁的“中枢神经”,那应用于铁路数以千万计的继电器则是支撑这个中枢系统有效工作的“神经元”,是高铁安全高效运行的“守护神”。20年来,柯晓宾默默坚守在平凡岗位上,呕心沥血守护中国高铁“神经元”,在京张高铁、京沪高铁、青藏铁路、哈大高铁、雅万高铁等多条高铁上作出了杰出贡献!被业内誉为“守护中国高铁安全运行第一人”。
党的二十大代表柯晓宾是中国最大的铁路信号继电器生产基地——中国通号西安工业集团沈信公司电器中心调整三班班长。沈信公司每年生产约60万台继电器,覆盖中国铁路运行的75%,而这其中,柯晓宾班组承担着一半以上的继电器调整工作。
1983年,柯晓宾出生于山东,那时身为煤炭工人的父亲远在沈阳工作。待她稍大一些后,母亲就带她坐着绿皮火车辗转两地。柯晓宾记得,那时候火车上人挤人,常常是水泄不通。
后来,按照父亲的建议,成绩优异的柯晓宾报考了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原沈阳铁路机械学院)机电工程一体化专业。
2003年,20岁的柯晓宾走出校门,成为沈信公司的一名继电器调整工人。继电器是铁路系统控制装置的“神经元”,大到车站的控制中心,小到一个信号灯,每个电路的切换都离不开它。看似小小的继电器,想让它安全稳定运行,需要调整人员无数次用心调试。调整的误差需要控制在0.05~0.1毫米之间,稍有瑕疵就会直接影响性能指标。作为世界通行做法,手工调整比机器调整精准度更高。
本文主人公柯晓宾
“每一臺继电器在每次调整时,都会有细微变化,需要调整者将脑力、手力、眼力相结合,不断解决遇到的问题。”柯晓宾说,她刚开始工作时,是从钳法练起,扁嘴钳非常硬,操作久了,手上很容易磨出水泡。不过时间长了,水泡变成老茧就好了。“为了训练手的灵敏度,反复用测力计练习必不可少。说到底,还是要勤学苦练。”
刚接触继电器时,柯晓宾没少吃苦。每天重复一样的动作,忍受着一次次检测被退回的打击。有一次内部考试,柯晓宾调整的继电器一台都没有通过检测,她得了倒数第二。柯晓宾感叹,那时心里也很纠结,曾打过退堂鼓,可凭着一股倔强劲儿最终没有放弃……按照当年的生产任务,每人每天通常要调试二三十台继电器,柯晓宾给自己定了高标准完成调整40台继电器的目标。每天一早她提前到岗,晚上什么时候完成任务什么时候走。她还专门买了握力器,反复练习手腕力度,有时甚至把模具背回家练,她经常练得手掌的虎口发麻。经过长时间训练,她的食指比另外几个手指要粗很多,甚至有些变形。日复一日的积累,仅半年时间,柯晓宾就成为岗位上数一数二的技术能手。“练就本领的路上,没有捷径,只有坐冷板凳、下苦功夫。”
然而,随着工作的深入,责任与压力也随之而来。一次,面对汹涌而严苛的质量压力,工作不到3年的柯晓宾感到有些承受不住。正巧这时其他工序正在招人,看着招工通知,柯晓宾找到车间主任,提出换岗的想法。车间主任并不同意,而是鼓励她说:“你肯定能把现在的工作做好,我相信你!”回到车间后,柯晓宾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当时我是冲动了,得到领导的认可后,我便踏实了,从此一心想着把这份工作做得更好。”回溯这些年的跋涉与付出时,柯晓宾的内心就有一种愉悦感。
2010年,柯晓宾第一次报名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既然参与了,就要全力以赴。”为此,柯晓宾要求自己每天必须背一定数量的理论题。当时,她的孩子才3岁。每天晚上,只有把孩子哄睡后,柯晓宾才能开始背题。每天下班后,柯晓宾还要“缠”着指导她实操的师父再教教她。最终,柯晓宾在这次比赛上获得了“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称号。2012 年,柯晓宾再次参加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通过推荐评选,她摘取了“全国技术能手”的桂冠。
从第一条城际铁路,到“和谐号”“复兴号”的飞速发展,柯晓宾班组所调试的继电器在“八纵八横”铁路网许多运行控制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意味着对工艺水准的要求更高。
在同事眼中,柯晓宾很好地诠释了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过去,班组成员手中的工作表密密麻麻好几页,涉及60多项内容,使用起来非常不便,柯晓宾便主动对表格进行了改造,将其划分成多个独立表格,并把调整工作所需的资料整理归类,就此解决了班组多年来的一个困境。柯晓宾曾经的师傅、党的十八大代表崔宝华赞叹道:“柯晓宾的成功都源于精益求精的态度与品质,柯晓宾让大家知晓了新时代劳模的成长密码。”
“没有完美的产品,但我们要努力去追求完美。”对于质量和数量这一矛盾关系的再度衡量,柯晓宾果断地选择了前者。她调整了自己的数量目标,用近乎一倍的时间精心调整每一台继电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连续两年抽检,车间只有柯晓宾一人达到了 96%以上的合格率。
柯晓宾在查看继电器
“要求别人做到的,我首先要做到。希望别人做好的,我要做到更好。”2012年,29岁的柯晓宾担任调整三班班长,她迎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让大家工作更有劲头,柯晓宾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她提出了“AB岗”班组建设措施,当自己或者某个员工不在,班组其他成员按照AB岗的设置迅速补位,形成了一个人人都是班组长、人人都是主人翁的工作氛围。徒弟牛菲菲有一次在参加全国技能大赛时因成绩没达到预想目标,一度压力很大。柯晓宾在电话里对牛菲菲说:“人人都想得第一名,但是第一名只有一个,名次固然重要,但过程对你来说更重要。”在柯晓宾的言传身教中,牛菲菲不仅学会了技能,也学到了师父身上的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
十几年里,柯晓宾在调整手法上日臻完善,成为调整线上的“大师级”领头雁。不仅如此,柯晓宾还爱挑战。凭借刻苦钻研的精神,成功研制出大幅提高调整精度和生产效率的工具。柯晓宾还与哈尔滨工程大学的专家配合完成了优化后的S系列继电器(欧洲标准)特性调整与测试工作。由她主创的调整方法和操作步骤被纳入4种继电器作业指导卡,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这些成果为我国生产符合欧洲制式的继电器、参与“一带一路”铁路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铁路沈信公司电器中心继电器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忙碌。一名女工手持调整钳,上抬下压、里扳外掰,时而摘下衔铁用木槌敲击,时而用简易硬塑料板齐一齐接点座。很快,继电器调整完毕。她就是沈信公司电器中心调整三班班长柯晓宾。每天清晨,她换上整洁的灰色工服,穿过“风淋房”除尘,来到工位拿起扁嘴钳,调整继电器上每个微小零件……这是柯晓宾20年来日复一日的工作常态。“一想到我调试的继电器,能用到中国高铁的控制系统上,我就很兴奋。”柯晓宾说,正是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才给她的职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柯晓宾在接受采访
“坚持做一件事情,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做到最好。”这是柯晓宾的座右铭。继电器手工调整工作在全世界都是难题,随着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继电器出口检验标准对人工调整有了更严格的要求。为调整好继电器,柯晓宾一遍遍练习。她在工作台放上秒表,调整一台继电器的时间,从一个月缩短一分钟,到半个月缩短一分钟,最后变为一周缩短一分钟。世界知名继电器生产企业西屋公司的专家来厂参观时,他们看到柯晓宾的调整手法后连声赞叹!
为适应铁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通号需自主研制一款继电器。面对难题,柯晓宾一头扎进一大堆图纸和测量数据里,有时吃饭时会扔下筷子开始画图纸,下班途中又返回车间测数据,缠着机加师傅搞试制……凭着这股执拗劲儿,她“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2017年,“柯晓宾创新工作室”成立,汇集了不同工序的高级技师,工作室既成为创新解决生产问题的重要机制,也成为跨工序协作交融的平台。“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标,就是把我们整个继电器的产品生产链联系起来,更好地解决问题,做出中国铁路最优质的继电器。”
一次,一款新型继电器的一处项点返修率颇高。一时间,生产线的职工们犯了难:为什么这个产品这么不容易合格呢?柯晓宾便组织QC小组进行“降低继电器接点压力返修比率”课题攻关,经过工艺改进等一系列试验和调试,这项难题成功被解决。柯晓宾等人也获评“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其班组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
由高级技师和16名一线职工组成的“柯晓宾创新工作室”,现已成长为 “中国火车头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及“辽宁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不足 3 年的时间里,工作室攻克生产疑难问题29个,取得创新成果46项,申请国家专利10项。
柯晓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柯晓宾深知工匠精神需要传承和培育,她也将练就的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同事,带动大家共同成长。近年来,她先后带出60名徒弟,培养的青年职工中已经涌现出全国技术能手5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10人。她本人先后获得 “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中国火车头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等诸多荣誉。2017年她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2022年她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目前,手工调试继电器仍是一项世界级难题。柯晓宾认为,不能因为是世界级难题,就满足于当下水准,而是应始终保持思考、迎难而上。“赶上中国高铁飞速发展的时代,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中国高铁尽一份力,我感到特别荣幸,也深感责任重大。我不仅要把自己的本领练就得更加娴熟,还要传授给更多人,用汗水和努力建功新时代。”柯晓宾信心满满地说。
责编/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