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语萱
“楚山青,湘水绿,春风澹荡看不足。草芊芊,花簇簇,渔艇棹歌相续。”一曲《渔歌子·楚山青》,道尽芦苇荡之景。
学校曾组织我们去高邮湖边的芦苇荡秋游,赏玩秋日。上午八点多,旭日已升至东边的高空,朱红的光辉洒满湖面,映照出芦苇瘦长的影子。我们撑船游在湖面上,似是漂在一幅“红日映荻花图”上!我们轻轻划动船桨,不愿惊动这湖水中的画,一路顺着芦苇丛向东游。两旁茂密拥挤的芦苇丛像是两堵墙,只留下这一小片天地供人欣赏。船旁芦苇的颜色似乎隔一段就变一种,刚进来时是枯黄,往前行,颜色逐渐加深,变为赤红,到了芦苇荡的尽头,便全是白花青秸的了。
又是一片芦苇横拦,挡住去路。同先前一样,我们找了个缝穿了过去——一群麻鸭!入眼的是密密麻麻的一大群麻鸭,吵吵嚷嚷,满是活力。我们一阵惊叹,惊得附近的鸭子都扑扇着翅膀飞向远处。老师示意我们噤声。我们刚打算调转船头,忽听得一阵吆喝声“嘿——呼”,回头看,只见一叶单薄的小舟上站着个后背斗笠、手持竹竿的赶鸭人。他光着膀子,正挥舞着竹竿吆喝鸭子们聚成群。
来到鸭滩,看到麻鸭相较湖面上的更多了。松软的土地上几乎遍布小坑洞,埋的是一个个鸭蛋,随手可拾。赶鸭的叔叔领着我们来到一个偌大的鸭场前,示意我们进去看看,体验下鸭窝掏鸭蛋。
午饭时,便在饭桌上见到了高邮出了名的咸鸭蛋。饭桌上的鸭蛋,一切两半,蛋白柔嫩质细,仿佛吹弹可破。我想起通常家里就着吃的都是整颗鸭蛋:敲开空壳,如探宝似的,将筷子直往下伸,直到“噗——”一声,红油汩汩冒出。再把蛋黄都掏出来,连油一起洒在米饭上。雪白的米粒沾着通红的黄,直勾人馋欲。难怪汪老评价“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芦苇,鲜艳茂盛富有生机;麻鸭,可爱繁多充满活力。那荻花深处,更别有一番人文情趣。
(指导教师:乔淼)
“三寺楼台烟雾里,一川芦苇画图中。”芦苇自古便略带朦胧凄落之感。而本文中的芦苇荡却一派生机盎然。荻花深处,更有活力满满、可爱俏皮的麻鸭与纯朴善良、热情好客的渔农。小作者用轻松活泼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芦苇荡的景色和淳朴的民风,表达了对家乡美景美食的熱爱和对家乡人文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