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雪松 欧阳陈鸿
摘 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培养时代新人的核心课程、实现科学育人的基础课程,在养成大学生科学思维上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新时代是中国加速民族复兴、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和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是彰显奋发有为与秉持全球思维的时代。因此,培养具有全球思维能力的时代新人日益迫切。按照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基本要求,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全球思维能力,关系到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实现科学育人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全球思维能力;育人;时代新人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5-0159-04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s the key course to implement morality and cultivate people, the core course to cultivate new people in the era, and the basic course to realize scientific education. It has a special educational function in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thinking. The new era is an era to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t is also an era when China is increasingly approaching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stage and making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mankind. The new era is an era of striving and global thinking. It is increasingly urgent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new people with global thinking 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basic principle that educators receive education first, improving the global thinking ability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is related to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o establish morality, cultivate new people in the era, and achieve scientific education.
Keywords: new era;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global thinking ability; education; the new people in the era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自信、战略耐心,坚持以全球思维谋篇布局”[1]。高校思政课作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课程、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具有全球思维能力的时代新人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努力提升全球思维能力,成为“思维要新”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
一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肩负铸魂育人的重大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坚持全球思维的战略谋划与理论创新,蕴含人类情怀、世界史观、国际视野与时代眼光的全球思维。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站在人类高度与秉持全球思维来思考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当今各国需要树立共同目标、实现共同安全、维护共同利益、践行共同价值与承担共同责任,提升学生关注人类进步与全球发展的格局,厚植学生胸怀天下与天下己任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从“办好自己的事情”“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坚持胸怀天下”的层层递进中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球思维,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办好自己的事情”的全球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世界作贡献”[4]。党和人民事业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马克思说:“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邓小平指出:“中国的问题也等于五分之一的世界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对人民负责,也是对人类尽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4]。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新时代中国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世界意义与人类贡献。以中国打赢脱贫攻堅战为例,新时代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施精准扶贫,中国提前十年实现减贫目标,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加速了全球减贫进程,打造全球减贫的中国样本、贡献全球减贫的中国方案、坚定全球减贫的信心、书写全球减贫的传奇。习近平总书记说:“这个成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5]!
(二)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深刻理解“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的全球思维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6]。全球化时代,各国高度关联命运与共,只有更好促进他国发展,才能更好实现自我发展,只有为他国创造有利条件,才能为自己赢得巨大机遇。中国发展是各国发展的重大利好,中国越发展越能给世界带来更多机遇。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坚持开放发展理念与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发展寓于世界发展潮流之中,也为各国共同发展注入更多活力與带来更多机遇,中国不搞零和博弈与排他竞争,倡导互利互惠与合作共赢,与各国一起分享发展机遇,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列车”“快车”“便车”。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将张开双臂,为各国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实现共同发展”[7]。
(三)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准确把握“坚持胸怀天下”的全球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胸怀天下”[6]。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学说为理论武装、以天下己任为文化熏陶、以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为历史使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百年来党坚持胸怀天下,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胸怀、大智慧和大担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中国方案是坚持胸怀天下的全球思维产物,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时代性、原创性与指导性方案,是站在世界历史高度与人类价值立场上心怀天下,以天下观天下,以天下为己任,关照各国共同发展、世界整体发展与人类普遍发展,思考人类包容共存之道、和平安宁之策与共荣繁荣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间的合作应该以服务全人类为宗旨,而不应以小集团政治谋求世界霸权”[5]。
二 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6]。落实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是教育的历史使命。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民族复兴与强国建设进入关键期,青年大学生拥有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承载着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历史使命,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现实的人”与“使命的人”的基本观点。青年是整个社会最富有朝气的力量、最富有梦想的群体,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民族复兴需要新时代青年接续奋斗与勇毅前行。当代大学生是同新时代共同进步的一代,民族复兴责任赋予青年大学生,时代新人荣光属于青年大学生。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站在民族大复兴与世界大变局的战略高度上讲好思政课,从理想信念、能力素质和精神状态上打造时代新人,以全球思维赋能学生坚定理想、增强本领与勇于担当。
(一)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全球思维深刻认识时代新人“有理想”的战略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7]。思政课引导大学生立鸿鹄之志,培养崇高远大的理想。理想既高于天,也关于天,是精神世界,也是世界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3]。我们党反复强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强调民族复兴与贡献人类的互促互进。“有理想”的时代新人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激励大学生把个人成长成才的个体梦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结合起来,与实现人类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世界梦联系起来,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实现“得其大者兼其小”。
(二)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全球思维深刻认识时代新人“有本领”的视野广度
毛泽东说:“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8]。”时代新人不仅要求理想坚定,也强调本领过硬。习近平总书记说:“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当今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与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民族大复兴和世界大变局的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期,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期,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与紧密的国际联动,时代新人需要增强分析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全球思维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中国与世界的互联互通与互促互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与分析内外部世界关系的本领,提升把握时代大势、胸怀战略大局与着眼共同大事的能力。
(三)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全球思维深刻认识时代新人“有担当”的价值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说:“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使命越崇高,担当越强烈。中华民族历来倡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审视自身发展与贡献人类的双重责任与使命担当。新时代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起来”,也是贡献人类发展的“大起来”。中国梦既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梦,也是促进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的良梦。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全球思维强化当代大学生“天下家国为”的使命担当,增强大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自觉意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与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新人,推动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推动人类进步与世界繁荣。
三 实现科学育人的基本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怎么讲,最终都要落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上来”[2]。思政课不仅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培养时代新人的核心课程,也是科学育人的基础课程,思政课教师在养成学生科学思维上具有特殊的育人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思政课教学目标体系包括知识传授、思维培养、情感共鸣、价值认同与能力提升。思维影响行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当代大学生思维培养尤其是高阶性思维的养成至关重要,影响高校科学育人的格局与境界,培育大学生科学思维方式是大学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与实现高校科学育人的基本目标。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培养大学生胸怀天下、放眼世界与面向未来的全球思维是高校科学育人的重要素养,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培养大学生高阶性全球思维的主干课程与主要渠道,高校思政课具有显性功能,高校思政课教师具有特殊责任。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把握好全球思维蕴含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坚持运用好贯穿全球思维的立场、观点、方法,培养大学生具有高阶性全球思维的核心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该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而应该是观察认识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立场、观点、方法”[2]。
(一)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全球思维厚植学生坚定人民至上与人类优先的价值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9]。思政课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为人民谋幸福与为人类求解放的鲜明价值立场,人民至上与人类优先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鲜明价值立场。新时代我们党站在民族复兴与贡献人类的鲜明立场上立论,思考中国繁荣与世界共荣,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各国应该坚持人类优先的理念,而不应把一己之利凌驾于人类利益之上”[7]。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各国在追求自身利益时,也要关注各国共同利益与维护人类整体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4],“大家发展才能发展大家”[4]。“从‘本国优先’的角度看,世界是狭小拥挤的,时时都是‘激烈竞争’。从命运与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宽广博大的,处处都有合作机遇”[5]。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新时代中国方案与中国倡议的基本立场。新时代中国坚持以人类整体利益为前提,以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抓住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与各国共同发展的基本规律,先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全球安全、全球文明倡议的中国方案,赢得世界人民的广泛认同与普遍赞誉。
(二)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全球思维强化大学生坚持求同存异与聚同化异的基本观点
恩格斯说:“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就没有过不去的坎”[4]。新时代我们党的全球思维蕴含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的基本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应该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4]。全球化时代,各国呈现利益交融、兴衰相伴、安危与共,世界格局多极化、各国利益多元化与人类文明多样化深入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越发需要发挥求同存异和聚同化异的正能量。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求同存异与聚同化异的基本观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当今世界需要“求同不趋同与存异不排异”的观点。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蕴含强化大学生求同聚同的观点。全球化时代,国际国内相互交织、互相影响,各国不能单枪匹马与独善其身,需要共商共建共享,需要追求共同目标、维护共同安全、实现共同利益、承担共同责任与凝聚共同价值。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意蕴,强化大学生存异化异的观点。中华民族历来倡导和则生物、同则不继,主张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强调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多样、多元、多彩的世界,呈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三)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全球思维引导大学生学会互联互通的方式方法
毛泽东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10]。新时代我们党以全球思维谋篇布局,强调以互联互通的实现方式打通各国开放包容与合作共赢的障碍,实现各国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和文化流的畅通,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促进全球交流对话与战略对接的顺畅。互联互通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机制与运行方式,是畅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血脉经络”。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互联互通的全球思维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当今人类命运与共的基本事实,学会用互联互通的方式思考当今国际关系的相处之道。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非偶然,既有丝路精神的历史积淀,也有互联互通的时代要求,“一带一路”是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互联互通”之路。习近平总书记说:“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以互联互通为着力点”[4]。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一带一路”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这是推动国际合作与多边主義的良策,也是应对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的良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7]。
综上所述,新时代要从战略高度审视高校思政课教师全球思维能力提升,更好推动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实现科学育人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3]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5-1(2).
[4] 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6]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 ntent_5721685.htm?eqid=b34506e000127b510000000664857e43.
[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8]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4.
[10]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