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芳
(山东省莒南县十字路畜牧兽医站 山东临沂 276600)
鸡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食材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鸡蛋的需求量呈逐渐增加态势,直接促进了我国蛋鸡产业的发展。在蛋鸡生产中,蛋鸡是否能迎来产蛋高峰决定着整个产蛋期的产蛋量。走访调查发现,蛋鸡产蛋高峰期持续时间不稳定,产蛋高峰期上不去,甚至无产蛋高峰期的现象是时有发生的,严重影响了养殖场户的产蛋率,导致产蛋总量低,蛋料比不合理,直接制约了蛋鸡养殖的经济效益。目前的研究表明,造成蛋鸡无产蛋高峰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鸡苗质量、饲料营养、日常管理、疾病因素等几个方面[1]。随着蛋鸡养殖不断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提高蛋鸡产蛋率、产蛋总量和蛋料比,通过科学饲养技术保证蛋鸡的产蛋高峰和产蛋鸡期维持较高且稳定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全面准确、因地制宜地分析蛋鸡无产蛋高峰期的原因,并采取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促进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是非常有必要的。
雏鸡质量的好坏对其成年后的生产性能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有些养殖场户为节约饲养成本,只考虑价格因素而在不了解雏鸡其他情况下进行购买,廉价的雏鸡质量较差,个体均匀度参差不齐且有些个体受母源疾病的影响抗病性差,在进入产蛋期后生产性能会发生明显下降[2]。在规模化养殖中,蛋鸡的体重是否标准对其产蛋高峰期的长短有着决定性作用。蛋鸡体型瘦小或过于肥胖均会导致蛋鸡出现无产蛋高峰期的问题,尤其是8 周龄前的体重尤为重要,如果8 周龄前的体重不达标则会直接影响产蛋高峰期的有无。
市面上销售的饲料种类齐全但质量也参差不齐,若购买质量差或是劣质的饲料,鸡摄入的营养物质不全,或是营养元素比例不均衡,会直接影响蛋鸡体内的营养代谢,诱发蛋鸡出现无产蛋高峰期或高峰期不稳定而使产蛋率下降。除饲料质量外,饲料营养的科学搭配也直接影响到蛋鸡产蛋期和产蛋高峰的关键性因素。相关研究表明,蛋鸡处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需求也各不相同,若不按照科学搭配饲料营养,营养供给过高或不足都会给蛋鸡造成较大的应激反应或是诱发营养代谢性疾病。如果饲喂的饲料中营养成分过高,蛋鸡采食后会造成体内脂肪堆积,影响卵泡发育和诱发脂肪肝,高蛋白还会影响肾脏代谢;若饲料中的能量、蛋白质物质配比失调,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不足,直接诱发蛋鸡发生营养代谢性疾病,直接延迟了蛋鸡的产蛋高峰,降低产蛋量。
1)饲养密度过大。如果在雏鸡期间的饲养密度过大,就会导致蛋鸡在生长发育期间出现生长速度参差不齐,个体体重差异较大,影响了鸡群的整齐度,从而影响产蛋高峰期的到来。另外,饲养密度过大导致每只鸡的活动空间较小,笼养鸡空气流通质量差,导致鸡群的抗病性减弱,也会使蛋鸡达不到高峰期。
2)鸡舍环境卫生条件差。鸡舍内通风条件差,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含量高以及温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蛋鸡生长发育以及产蛋期和产蛋高峰时长。通风不良,蛋鸡所排粪便中的有害气体造成蓄积不能及时的排出舍内,当鸡舍内氧气含量低于16%时,会影响鸡发生呼吸系统疾病,从而使蛋鸡无产蛋高峰期。鸡舍内光照管理不科学,若是存在光照时间过长或过短,光照较强或较弱,会严重引起鸡的生殖系统发生紊乱,会使鸡发生脱肛、产血蛋等问题,势必会影响产蛋高峰期的到来以及产蛋量的下降。
3)未建立生物安全防护体系。消毒是蛋鸡养殖中最为重要的生产环节之一,养殖场消毒工作做不到位,就会为各类细菌、病毒、寄生虫的滋生提供便利条件。定期、有效的消毒是建立生物安全体系的重要举措。鸡舍不按时消毒,或是长期使用某一种消毒药物,就会存在消毒不彻底,不能将病原菌完全杀死,为病原入侵蛋鸡体内提供了可乘之机,导致蛋鸡抗病免疫性能下降,容易诱发各类疾病,势必导致蛋鸡无产蛋高峰期。
随着蛋鸡饲养规模不断壮大,蛋鸡的存栏数量也越来越多,蛋鸡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上升。蛋鸡12~18 周龄时正是生殖系统快速发育期,若这段时间发生了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痘等疾病时,会严重导致鸡肝脏和生殖系统严重受损,造成鸡群产蛋高峰推迟或高峰较短。蛋鸡在开产后若是感染了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降低鸡群生殖系统功能,导致蛋鸡产蛋无高峰或高峰持续时间短。绦虫、球虫等寄生虫感染蛋鸡后,会直接或间接造成鸡群营养不良、体重下降,导致产蛋鸡无产蛋高峰。
目前,养殖生产中用药分为治疗和预防用药,只有科学合理用药才能达到预防和治疗效果。走访调研发现,大多数养殖场户在药物种类选择、药量确定、使用方法等方面普遍存在用药不科学等问题,尤其是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导致多种病原和寄生虫产生严重的耐药性,磺胺类、呋喃类等药物的则不但会使鸡群的产蛋率下降,还会引起蛋鸡中毒,严重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
重视雏鸡的选育和选择是保证日后蛋鸡能否正常发育的关键因素。首先,雏鸡苗要从正规的种鸡场购买,若要引进外国品种必须索要留种证明,并充分了解该场的情况,以确保雏鸡品质。接着,选择蛋鸡品种时,一定要根据当地环境、气候等自然资源条件以及人们的饮食习惯和养殖场的生产方向,并做好相关市场调研,选择适应能力强、抗病性强、产蛋多、料蛋比适宜的品种。最后,要选择优质个体,所选鸡苗体重整齐度较为一致,外貌体型要符合该品种特征,按时接种疫苗且无发病。
采用全价饲料的养殖场户,要选购品质好、营养全面且搭配科学的全价饲料;自制蛋鸡饲料的场户必须严格按照蛋鸡所处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科学配比,尤其是能量、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等原料要选择上乘品质;并且抓好饲料原材料的运输、储存保管及生产操作环节的各项工作[3]。技术人员要定期或适时监测所使用的饲料品质,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对做出相应调整。另外,对产蛋鸡要实行限制饲养,控制体重、提高饲料转化率,以节省饲料、降低养殖成本。或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益生菌、酶制剂、益生元等,有利于改善蛋鸡肠道有益菌数量,增加机体免疫力。
一是蛋鸡对饲养环境要求高,在饲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温湿度和通风的环境有较大变化,这些均会引起鸡群发生应激反应,对鸡群的生产性能造成不可逆影响。二是为鸡群提供一个清洁舒适的饲养环境,制定相关消毒制度,加强对圈舍的清洁和消毒,消毒药物要轮换使用并保证有效浓度,减少人员、车辆流动,以降低鸡群患病风险。其次,加强圈舍温湿度和通风管理,有效降低鸡群产生环境应激风险,防止鸡群由于温湿度高造成脱水现象,影响鸡群的生长发育,或者由于通风不良导致鸡群发生应激现象,进而造成蛋鸡鸡群无产蛋高峰等疾病产生。另外,保持充足的光照,可有效提高雏鸡的骨骼发育和鸡群的影响吸收,有助于蛋鸡的生长发育。三是做好蛋鸡的光照管理,保证蛋鸡在产蛋期全天保持16~17 h 的光照,且不可随意改变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开关灯的时间也要有规律,尽量避免出现停电的现象发生。
一是要定期做好鸡群疫病的监测工作,了解五年以内该地区或养殖场户内所发生疾病的流行病学、致病特点、发病规律、病理变化以及治疗措施。二是对病鸡开展科学诊断,及时做好病死鸡的处理工作。当发现病鸡后要立即做单独饲养的隔离处理,若不具有治疗价值的病鸡要及时淘汰。
在蛋鸡饲养过程中采取用药时,对于某些细菌性疾病,一定要进行药敏试验,选择绿色、低残、高效的药物开展治疗,严格按照休药期,避免抗生素滥用问题。在使用药物开展治疗时,养殖场户必须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中规定的剂量和给药途径进行治疗,不可随意增加剂量或给药次数,这样不仅不利于疾病的好转,还会引发一系列的毒副作用,诱发其他疾病的发生。在治疗鸡病时,可采用中兽医辨证论治,采用中兽药方式进行给药治疗,或是中西医药结合的方式更能缩短治疗周期,有利于机体的恢复。
在蛋鸡的饲养过程中,若要保证蛋鸡有正常的产蛋周期和出现产蛋高峰期,就要保证有清洁舒适的饲养环境、合适的温湿度、良好的通风、合理的光照以及科学的免疫程序,只有这些生产环节,才能从根本上防止蛋鸡产蛋率下降和无产蛋高峰期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