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志明
(云南省洱源县西山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组 云南大理 671212)
大肠杆菌病是由一些特殊血清型的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以初生和幼龄动物为主的肠道感染性传染病,其致病因素较为复杂,主要感染仔猪,并引起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等几种病型,其中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仔猪疾病之中占据首位,一旦发生疫情就会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损失。目前兽医人员可以采用中医或者西医治疗办法来提高治疗效果,养殖户自身在养殖过程中也要提高重视,做好该病的预防工作,从而降低该病对生猪养殖产业的不利影响。
大肠杆菌为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其存在较为广泛,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尤其是土壤中。再者大肠杆菌还存在于猪的肠道中,但是在一般条件下并不会发病,只有出现饲养环境变化、饲养管理不当问题才会引发该猪大肠杆菌病,主要是外界的刺激使得大肠杆菌的繁殖力增强,同时毒力也会增强。对其传播机制进行研究后发现,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猪、带菌猪,尤其是其排出的粪便中会存在大量的大肠杆菌,又在适合的环境下,这些病菌会不断发生繁殖,并会污染环境、饮水、饲料等,猪因采食、舔舐等经消化道感染,从而导致更多猪只感染。临床上猪大肠杆菌病主要有仔猪黄痢、白痢和水肿病。首先是仔猪黄痢,一般出生几小时至1 周龄的新生仔猪易发生该病,并发后的仔猪会出现明显的衰弱,腹泻症状严重,主要是会排出黄白色或者黄色的浆糊状稀便;其次是仔猪白痢,一般10~30 日龄的仔猪易发生该病,主要特征是下痢,排出灰白色或者乳白色的糊状稀粪,并散发腥臭味,大多数的病畜会持续腹泻,机体日渐消瘦,发育减缓,部分抵抗力强的病猪会自愈,大多数会形成僵猪或者死亡;最后是仔猪水肿病,一般断奶前后的仔猪易发生该病,大多数病猪呈现突然发病的特征,会出现头部水肿、惊厥以及麻痹的情况。
猪大肠杆菌病对仔猪的危害较大,导致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就是饲养管理因素:①母猪方面,怀孕母猪自身的体况对仔猪的机体发育情况影响较大,如果母猪在产前营养过剩或产后过肥等就会导致分泌乳汁过稠,使得出生后的仔猪采食后就容易发生消化不良的症状,再就是母猪在哺乳期如果管理不当患有乳腺炎等疾病也会导致乳汁发生变质,使得采食乳汁的仔猪出现消化不良或者腹泻的症状;②仔猪方面,仔猪自身的机体发育并不完善,在饲养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乳汁以及仔猪饲料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如果没有供给充足的饮用水就会造成仔猪误饮脏水和尿液而引起消化器官功能紊乱或感染细菌而发生下痢,或者是饲养密度过高、猪舍环境较为恶劣的情况下也会导致大肠杆菌病的发生;③环境方面,猪舍是猪群生活的主要场所,如果猪舍内卫生条件较差,通风不好或者保暖不好等就会导致仔猪发生各种应激反应,从而诱发大肠杆菌病,还有就是消毒工作没有做好,导致在猪舍内病原体大量滋生,增大了仔猪感染该病的几率。
从外地引种已经成为大多数养殖户提高生猪养殖水平的重要方式,但是有些养殖场在引种过程中没有做好调研工作,有可能会误从疫区引种,再就是长途运输过程中使得引种的猪群发生各种应激反应,从而诱发本病的发生。有些养殖户引种后也没有严格地进行隔离饲养,导致本地猪群也受到疾病的影响。
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重要举措,但是免疫接种不规范的话也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有些接种人员在进行相关工作的时候并没有及时了解母猪的健康状况,导致免疫程序的制定并不合理,再就是免疫操作和疫苗使用不按要求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最终影响到免疫接种的治疗,甚至无法发挥免疫效果,导致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概率也不断增加。
中兽医在兽病的治疗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针对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中,诸多研究表明。中草药中部分中药提取物及中药复方在治疗猪大肠杆菌病上有着较好的效果,如大黄单剂,将大黄用适量水浸润,加10 倍量水煮沸,后改文火煮1 h,反复煎煮两遍,然后将两次所得的药液进行过滤,离心沉淀,最后浓缩至含生药1 g/mL,病猪每次服用200 mL,3 次/d,其能够较好地抑制大肠杆菌。除此以外,中药方剂通过多种药物的配伍不仅具有治疗效果,还能够起到保健的作用。取茜草200 g,苦参150 g,穿心莲100 g,白头翁70 g,蒲公英、黄柏、地榆、黄芪各60 g、白术50 g、诃子肉40 g,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煮,候温后灌服,1 次/d,连续用药3 d,即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
1)抗生素和磺胺药疗法。①庆大霉素,病猪每次按体重肌内注射2~3 mg/kg·bw,1 次/d,连续用药3 d 左右;②恩诺沙星,病猪按体重肌内注射2.5~10 mg/kg·bw,1 次/d,连续用药3 d 左右;③硫酸新霉素,病猪按体重使用15~25 mg/kg·bw,将其分成两份,早晚口服即可,连续用药3 d 左右;④可以对7 日龄以上的仔猪使用20 mL 庆大霉素、10 mL 硫酸阿托品、5 mL 鱼腥草、10 mL VC 以及2 g 链霉素,将上述这些药品进行混合注射或者灌服;针对不超出7 日龄的仔猪,则可以利用止痢散与苍术香连散,使用喷洒的形式均匀洒在仔猪身上,以此治疗拉稀。利用综合治疗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微生态制剂疗法。常用于猪大肠杆菌病治疗的微生态制剂主要有促菌生、调痢生和乳康生,其主要作用就是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在具体的用药中应该按照以下用量:①促菌生,仔猪在吮乳前2~3 h 服用3 亿活菌,之后1 次/d,连续使用3 次;②调痢生,仔猪按体重服用0.1~0.15 g/kg·bw,1 次/d,连续使用3 d;③乳康生,仔猪产出后每天早晚都服用1 片(每片含量为0.5 g),连续使用2 d,之后每间隔1 周使用1 次,连续使用6 周。在微生态制剂疗法的应用过程中需注意严禁与抗菌药物共同使用。
3)补液疗法。补液疗法主要针对有严重脱水的病猪,主要就是向病猪腹腔内注射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0 mL,1~2 次/d,治疗期间还需要减少病猪吮乳量,等病情好转以后再缓慢恢复原样,养殖户还需要供给病猪充足的水分,避免病猪出现缺水的情况[2]。
对大肠杆菌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得知,饲养不当是导致大肠杆菌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饲养管理至关重要:①加强母猪管理,在日常饲养中应该严格按照母猪的生长阶段以及营养需求供给营养充足且均衡的饲料,避免出现营养过剩或者营养不良的问题,还要定时定量饲喂母猪,避免其出现产后过肥的问题,在怀孕母猪即将进行分娩的时候还要将其转入产仔舍,要注意保持产仔舍的干净、干燥、保暖等,还要用0.1%高锰酸钾擦洗母猪胸腹部、乳头、乳房和后部肢体,防止仔猪受到大肠杆菌的污染;②重视起仔猪的管理,在仔猪出生后帮助其尽快吸吮到足够的母乳,加强对仔猪的精细化管理,应该按照仔猪的需求给仔猪补充饲料,还要供给器充足的饮用水,由于仔猪自身体温调节能力不健全,必须提供舒适的环境温度,尤其是冬季必须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否则仔猪腹部容易受凉,发生感冒或腹泻症状;③加强环境卫生管理,要给猪群提供一个通风透光的猪舍环境,冬季做好保暖、夏季做好这样,有条件的养殖户还可以使用信息设备营造一个恒温恒湿的环境,要关注猪舍的卫生,及时清理猪舍中的垃圾污物,并使用清水冲洗猪舍的墙壁、地面等,还要使用消毒药物进行彻底的消毒,减少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概率,常管理中需要定期清洗或刷洗料槽或水槽,保持这些饲喂器具干净卫生,避免饲料或饮水受到大肠杆菌的污染。
规范引种工作也是降低猪大肠杆菌病发生的重要环节,养殖户在引种之前要做好调研工作,避免从疫区进行引种,引种过程中要加强运输管理,尽可能地减少应激反应。引种后需要先隔离饲养30 d 左右,做好猪群的建议工作,确保健康以后再换入原有的猪群当中。
猪大肠杆菌本身就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这需要养殖人员给予高效的防治工作,并定期为仔猪接种疫苗。免疫接种的主要对象从怀孕的母猪开始,从而保证猪大肠杆菌预防的效果。一般情况下都会使用仔猪大肠杆菌病(K88+K99+987P)、产气荚膜梭菌病(C 型)二联灭活疫苗等,或者是使用仔猪产气荚膜梭菌病A、C 型二价灭活疫苗全面展开防疫工作,从而获取良好的防疫效果。此外,针对14~18 日龄的猪只,适宜接种仔猪水肿病三价蜂胶灭活疫苗;小于21 日龄适宜口服免疫血清。
综上所述,猪大肠杆菌病对仔猪的危害较大,严重威胁着生猪养殖场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养殖户要明确该病的发病原因,并及时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该病的预防工作,在预防中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免疫接种等多种措施来提高预防效果,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猪大肠杆菌病对猪群的不利影响,这对保障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