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演奏中心理音色的探究

2023-12-11 09:12:04□李
艺术家 2023年8期
关键词:扬琴演奏者音色

□李 清

音色美是由人的内心升起,源头取决于人的内心对外部事件的体验。先得于心之后形于手,得心之后才能弹奏出美妙的乐音。因此,要想达到高水准的演奏效果,心理音色的构建是不可或缺的。

扬琴具有清脆灵动的音色,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在扬琴演奏和教学的过程中,笔者认识到心理音色对演奏能力的重要影响。因此,本文简述演奏者应该如何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音色,希望心理音色的研究与应用能对扬琴演奏艺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心理音色概述

心理音色是基于感知音色积累的经验,通过联想成像所产生的刺激来定义音色。它包括客观性上的自然音色和个人感受的心理音色。心理音色的本质是指人类在长期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对某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在频率、幅度、波形、高低、强弱及明亮、暗淡、浑燥、净润等方面获得的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不是一次或几次就能够获得,而是要经过无数次的重复和音响对感觉器官的一再刺激,经过数个感受器联合工作,并将接收到的音色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的信息库(大脑)分析、综合、编码,形成固定的音色感知表象,如此心理音色才能建立,即在对音色感知的经验基础上联想成象的音色标准,与内心听觉一样,是鉴别客观实践音色的无声尺度。它先于客观实际音色而存于个体思维神经系统之中,是诸多感受器官复杂活动后,对音色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概念定式。只有让耳、心沉浸在音乐中,大脑才能从中获得信息、情感,形成稳定的音色知觉表征,形成心理音色。

心理音色包含了生理、情感及艺术三个层次上的内容,良好的心理音色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好地演绎音乐作品。

二、心理音色是扬琴演奏的关键因素

心理音色往往是在音乐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的,心理音色的实质为演奏者在实践的过程中对音色的多次感觉并形成理性认识。演奏者通过不断聆听和练习获得感觉信息,将这份信息集中在大脑,并进行再分析、再创作,最后形成固定的音色感知表象。这种音色感知表象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理音色。演奏人是否具备优秀的心理音色会极大地影响到实际演奏效果。若是想要演奏出动人的音乐,演奏者要在心中先有旋律与音色的雏形,若心中无象,则只是机械化的演奏,无法直达观众的内心,不能打动人心。因此,优秀的心理音色是考查演奏者演奏效果的重要指标。

演奏者在聆听和练习中获得的感觉信息往往在他们的大脑中留下了音色印记。演奏者通过这份印记可以掌握辨别美和不美的音色的方式。演奏者的辨别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演奏过程中的不足,从而调整自己的演奏。所以,演奏者要先学会鉴别音色,如此才可以展现音色的魅力。想要“得心应手”,演奏者需要建立一套优秀的心理音色机制,从而推动演奏的顺利进行。

总之,心理音色存在于演奏者心中,无影无形,却能推动演奏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去创造相应的音色。它对音色的选择是积极主动并且有创造性的,是实践音色美的先导。只有先有了美的心理音色,才会形成优美的实际演奏音色。

三、塑造心理音色的措施

(一)在扬琴演奏技巧中获得不同的音色体验

扬琴的音色和技巧类型息息相关,扬琴的主要演奏技巧有泛音、压揉弦、轮竹、顿音、拨弦、反竹、颤竹等。不同的演奏技巧会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和音色特点。例如,(1)拨弦技法。在演奏中,演奏者翻转琴竹,以琴竹的尾尖部分来拨动琴弦,从而产生清脆明亮的音色效果。(2)轮竹技巧。和琵琶的“轮指”效果相当,演奏者双手或单手快速、连续且密集地击打琴弦,使点状的单音混为一体,呈现出一串线状的类似于弦乐长弓的音响效果。(3)泛音。在击弦的同时,演奏者的另一只手用指尖浮点轻触所击琴弦的不同位置以获得弹奏音高的倍频,发出纯净空灵的声音。(4)压揉技巧。此技巧主要模仿古筝的演奏技巧,在所击琴弦的另一侧压颤琴弦,使发音的琴弦呈现出余音的波形振动,呈现出类似古筝的音色效果,这种音色是体现扬琴演奏风格韵味的重要特征之一,有利于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使“外来的”扬琴乐器更加民族化,更具东方音乐之美。

(二)在音乐情境中构建心理音色基础

在音乐中,每个音符、每段音乐、每首乐曲都有独特的情境。音乐的情境是创作者为作品所营造的独特氛围,引导听众进入特定的情感状态。例如,扬琴独奏曲《古道行》的引子部分是以抓弦与泛音技巧为根本,结合平缓柔和的旋律,演奏出纯净空灵的音色,营造出宁静而庄重的氛围,使人沉浸在平静又带有惆怅的情感中。扬琴另一经典作品《金翎思·满乡随想》以快速而激烈的琶音开头,表现出雄壮与豪迈,引发听众兴奋和激动的情绪,紧接着利用慢板轮竹技法展现婉转优美且带有叙事性的旋律,仿佛一位老人在娓娓道来一段古老的故事。快板运用充满活力与激情的旋律和滑颤、顿音等演奏技法,使听众置身于满族人民在节日中狩猎的欢快、热闹的场景中。在深受扬琴演奏者和教学工作者青睐的乐曲《林冲夜奔》中,最令笔者难忘的是乐曲第三部分的“风雪段”。它采用了滑抹摇拨的技法拨出一浪高过一浪的音效,令听众的情绪紧张激动,仿佛感受到林冲在狂风暴雪中挣扎的情景以及林冲愤慨到极致的心境。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心理音色的感受能力是建立在对音乐情景的感受能力基础上的。所以,感知音乐情境是构建心理音色的基础。

(三)在对比鉴赏中提高对心理音色的敏感能力

在演奏中,有意识地对比鉴赏各种音色能够提高演奏者对心理音色的敏感能力。对于扬琴演奏者来说,首先要能听出自己演奏的音色美与不美。掌握这种判断和鉴别的能力需要演奏者鉴赏大量的优秀音乐演奏作品,在耳中、心中建立起不同音色类型与美的音色标准,同时还要对比同一首乐曲不同演奏者或是不同乐器的演奏特点。反复地进行鉴赏、对比、反思、练习活动会逐步提高演奏者的鉴别能力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形成优秀的心理音色。扬琴演奏者应多听、多琢磨,分析不同演奏者的音色类型与音乐表达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优秀的心理音色。

以扬琴独奏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为例,这首乐曲的原版演奏是小提琴,在乐曲的慢板中,有非常鲜明的线性旋律,小提琴使用长弓演奏出悠扬且富有歌唱性的旋律效果。而扬琴是“点状”乐器,为了更好地演绎线性旋律,作者使用了密集的轮音技法。演奏者若想把这段旋律演奏出“线性”的效果,需要用轮音技法模仿出小提琴长弓的旋律效果。这就要求演奏者不仅要具备“以点成线”的轮音演奏能力,还要多聆听小提琴演奏的版本,形成相应的心理音色,再运用心理音色指导自己的演奏,以达到模仿小提琴长弓的演奏效果。

再对扬琴独奏曲《苏武牧羊》赵殿学先生版本和项祖华先生版本进行比较。该曲是赵殿学先生通过歌曲《苏武牧羊》改编的扬琴传统乐曲。在音乐处理和艺术特色上,赵殿学先生版本的《苏武牧羊》从曲式结构到调性布局都是一气呵成的,演奏效果听起来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给人一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苍凉古朴的感觉;项祖华先生的版本则是在吸取了东北扬琴演奏特点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泛音和滑抹的技巧,使乐曲多了一丝委婉、细腻。主题音调的变奏和衍生,使乐曲富有一定的层次,听起来有山峦起伏之感。演奏者在演奏这首乐曲时,可以通过对两个版本的对比分析来丰富心理音色。

如前所述,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同一乐曲的不同演奏版本,或是不同乐器对同一乐曲的诠释,边欣赏,边琢磨,通过不断地比较和思考,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构建初期的心理音色机制,指导自己的演奏。

在此基础上,由于演奏者对某种或数种音色的偏爱,大脑中枢里的兴奋点每受到偏爱音色的刺激后便异常活跃,其他音色的兴奋区则处于相对抑制的状态。这样,久而久之,在心理方面便形成对某种音色独特的感应敏锐性,这便形成了我们经常看到的很多选择学习乐器的人们的心理基础。与其说某人爱好某种乐器,不如说是因为爱好它的音色而产生的“爱屋及乌”的具体行为。

(四)在想象中创造心理音色

演奏者要学会在聆听的过程中获得新意和感悟,通过这份新意和感悟进行想象和创新。在想象的过程中,扬琴演奏者需要在内心建立起具备清晰音色的旋律,如此才可以发挥出想象的作用。演奏者还要结合自身实际水平、弹奏习惯进行想象与创造,这种创造需要在满足音乐情境的前提下。演奏者只有契合作品情境,并对适合自己演奏的部分进行加工处理,使演奏更加生动又不乏新颖,才能更好地展现作品的魅力。

(五)在训练与实践中培养心理音色

扬琴演奏者不仅要通过鉴赏和对比培养心理音色,还应在实践中培养心理音色。在扬琴的初学阶段,通常都是进行基本功训练。在这个阶段,初学者通过固定的持竹方法、击弦方法以及击弦位置的练习建立起基础。在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演奏者就要开始注意心理音色的培养,通过琴竹与琴弦不同位置的击弦点的变化和不同的击弦力度,区分辨别扬琴的音色效果,从而初步建立扬琴演奏的心理音色。例如,用琴竹头部二分之一的位置击弦,会产生饱满圆润的音色;用琴竹头部四分之一的位置击弦,就会出现尖锐干瘪的音色。演奏者在练习基本功时,应该通过辨别音色,找准自己的击弦点,从而形成准确的肌肉记忆。如果单纯地重复练习击弦动作却没用心体会音色效果,很难形成好的心理音色,更不会用心理音色要求自己的击弦角度与击弦位置。很多演奏者在基本功训练时就没有形成最佳击弦点的肌肉记忆,原因就是如此。

笔者在教学中始终强调:“弹对”不等于“弹好”。如果在练习的过程中只是完成谱面的音符与节奏,没有用心体会内心听觉,便不会对扬琴音色形成认识,演奏就只能停留在“弹对”的层面,即使练习遍数已经达到惊人的数量,也不能实现质变。如果演奏者能在积累演奏技巧的同时勤于思考,根据不同的曲目调整心理音色,并在练习中不断寻求心理音色与实际音色的统一,就会获得更高的艺术成就。

然而,演奏者仅靠台下的练习是不够的,还要通过舞台实践去完善演奏技巧和心理音色。心理音色对舞台实践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舞台实践又能完善心理音色。面对舞台上的灯光和观众,演奏者往往会产生心理压力,可能会出现因紧张造成的肢体僵硬或者出现忘谱的现象,此时可以把心理音色转换成心理语言去提示演奏技术要领,填补大脑的空白。例如,手腕的运动角度、力度、琴竹与琴弦的击弦点等基础演奏动作与把握音乐要素涉及的节奏时值、音准、音色、强弱变化等客观展现,是需要心理思维指导的,而心理音色就是思维指导的组成要素。用心理音色指导自己演奏的过程便是消除舞台上紧张感的过程,而实现舞台演奏与心理音色统一的过程便是提高演奏能力的过程。

为了获得优秀的心理音色,扬琴演奏者需要在学习扬琴演奏的过程中,学会在扬琴演奏技巧的练习中获得不同的音色体验,懂得在音乐情境中构建心理音色基础,在对比鉴赏中提高对心理音色的敏感能力,在不断想象和反思中实现心理音色与客观演奏的统一;同时还需要走上舞台,把心理音色转换成心里语言来缓解舞台上的心理压力,用心理音色指导舞台实践,用舞台实践丰富心理音色,由此获得对心理音色与实际音色更深层次的体会和感悟,进而塑造和建立健全出色的心理音色机制,达到演奏技巧与心理音色的高度融合。

猜你喜欢
扬琴演奏者音色
应用于合重奏的扬琴音域介绍
乐器(2022年9期)2022-09-26 08:20:44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艺术品鉴(2021年18期)2021-12-01 10:36:52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心声歌刊(2018年1期)2018-04-17 07:23:00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扬琴的传入与流变探析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10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10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
学与玩(2017年6期)2017-02-16 07:07:16
浅析钢琴演奏过程中如何放松
黄河之声(2016年22期)2016-02-03 07:59:25
器乐演奏者艺术修养的重要性探析
北方音乐(2015年19期)2015-07-04 0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