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柠
俗话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翻阅古代诗集,读到杨万里的一首首充满趣味的诗,着实让我迷上了他有趣的灵魂。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其一)体现了清新活脱的童趣:“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此乃暮春之际,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枝头新叶尚未成阴,追蝶儿童在一片金黄中分不清哪是黄蝶、哪是花。此时,六十多岁的杨万里暂时放下了忧国忧民的心绪,犹如一位可爱的老顽童,将自己融入儿童的童真与轻松之中,以敏锐的观察、清新灵动的笔触描绘出了“诚斋”体诗风特有的活脱之趣。
《午热登多稼亭五首》(其一)则写出了鸣蝉食风的幽默风趣:“矮屋炎天不可居,高亭爽气亦元无。小风不被蝉餐却,合有些凉到老夫。”诗人自觉矮屋闷热难耐,登高亭寻觅清凉,不想此处竟无凉爽之气,诗人不由得猜测,这里的风定是被众多的夏蝉吃了。诗人的幽默诙谐,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不禁让人捧腹大笑。能有此联想,并能通俗易懂地描绘出这样的画面,该是一位多么有趣的老人啊!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新柳》中写出了古往今来少有的关于柳条长度的意趣。柳条为何有百尺之长?只因柳枝去够水中的柳影,柳条与影子衔接在一起,似乎有“百尺”的感觉。诗人采用夸张手法,彰显了诗句独特的意趣。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鳴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读完《夏夜追凉》,让人回味无穷,深感妙趣横生。尤其末句“时有微凉不是风”,出其不意,发人深思:夏夜凉爽的来源是什么?原来是竹林深幽与虫鸣。诗人在深深的夜色中与静谧的环境共鸣,感受到了“微凉”。短短几句诗,信息量却很丰富,需要读者细细体悟、揣摩。
读诗时,整个人若能沉浸其中,便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中不同寻常的趣味。《湖天暮景五首》(其二):“坐看西日落湖滨,不是山衔不是云。寸寸低来忽全没,分明入水只无痕。”大意是:夕阳贴着湖面冲刺,诗人眼见夕阳落水,再看湖面却了无痕迹可循。这种不符合生活常理的景观描写,却符合诗人在某个特定场景的心境。这种感觉其实是诗人将自己的内心与外在世界融为一体,达到了身心合一的境界。
合上诗卷,杨万里诗中的各种奇趣已刻在我的脑海,我不由得折服于诗人的那份“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