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昱亮:“深海一号”工艺主操,技术攻关挖深海宝藏

2023-12-10 19:34胡承辰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海油深海油气

胡承辰

近年来,随着油气资源的逐渐开发,能源行业开始向深海开发转移。然而,深海作为一个未知的领域,给油气勘探与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深海开发中实现安全稳定生产,已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在海南陵水海域,蔚蓝的海面上矗立着一个明黄色的钢铁“巨人”,这是全球首座十万吨级超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第一个由中国人自主研发、设计、建造的自营深水大气田。

有多深?水下1500米。

“这是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从未到达过的深度。”第二十九届“海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29岁的“深海一号”工艺主操刘昱亮感慨道。

缘起,坚定地走下去

刘昱亮的父亲是河南人,父亲入伍后在南海舰队服役,退伍后在广东湛江工作。姥爷与许许多多的石油人一样,参加了全国石油大会战,从重庆的大山一路走过了半个中国,最后从渤海之滨走到了南海之滨。参与了中国在南海永兴岛上的第一口井。随后,一家人在湛江定居,刘昱亮从小就在油田的环境下长大,对海油越来越熟悉,心中种下了海油的“种子”。

从上高中以后刘昱亮就坚定地想从事石油专业的工作。本科期间就读于长江大学,石油工程专业;研究生就读于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毕业之后加入到海油湛江分公司,先后在文昌油气田群工作,后因为“深海一号”建设调到“深海一号”项目组。为响应国家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湛江分公司分为湛江分公司和海南分公司,“深海一号”隶属海南分公司,刘昱亮便加入到海南分公司,开始开启他所坚定的事业。

其实,让刘昱亮更加坚定到海上从事这项工作和他在读研究生时的一些经历有关。

在研究生期间,因为刘昱亮的研究方向原因,他参加了很多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但是渐渐地他开始意识到,石油工程这个工作更多的还是应该注重到现场的工作中来。“毕竟我们是工科的专业,强调的还是一个现场的实际应用情况,作为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说,我所认知的石油还是太局限了。”刘昱亮说。再加上他的老师郭小阳教授和李早元教授都是我国固井工程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从他们两位的言传身教中,刘昱亮逐渐意识到要干好石油,还是要到现场中去。

刘昱亮所在的实验室是国内顶尖的固井实验室,平时解决的都是固井工程领域在国内遇到的行业难题。因此,他们实验室的项目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项目组经常要到新疆、天津、内蒙古和四川等地出差。这也让刘昱亮认识到,光学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体现理论知识。

刘昱亮的导师李早元教授时常说:“你来到学校学习,一定是要学习到一套正确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论,而不是学习具体的某一个解决办法。”他时常叮嘱刘昱亮,“你以后一定要把在学校学习到的这套解决问题的方法,带到油田的现场中去。”正是导师们的教诲和自己深刻的体会,让他决定放弃继续读博,走到油田现场实践中来。“我还是想实践一下我在研究生阶段学习到的这套方法论能不能真的解决现场的实际问题。抱着这样的心态,我来到了海油。”

逢缘,加入“深海一号”

20世纪60年代,刘昱亮的姥爷参与开采的正是中国海上第一井,水深15米,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诞生。

从15米到几十米,再到几百米,再到现在的几千米……过去半个世纪,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向更深更蓝处进发,背后凝结着的正是一代代海油人对“卡脖子”技术的接力攻关。

“深海一号”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在深海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进展。它的出现意味着我国已经正式具备水深超过1500米油气资源的开采能力,中国海油突破了“水面-水中-水下-井下”全链条技术难题,打破了深海工程领域的技术垄断;并且还实现了3项世界级创新、13项国内首创技术、13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引领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全面进入“超深水时代”。

2020年6月,当刘昱亮得知被选上加入“深海一号”团队时,第一反应是“興奋”。“当时在文昌油田群内部的竞争十分激烈,听说报名的有十几个人,而名额只有两个。由于原气田的工作交接的问题,一直到11月底我才到烟台,是工艺部门最后一个到的。”刘昱亮告诉我们。

兴奋劲儿还没过去就已经被泼“冷水”了。

11月份的烟台已经非常冷了,刘昱亮作为从小在南方长大的孩子,还没有在冬天到过北方,所以一开始不是很适应天气。再加上因为在码头,“深海一号”几乎全部在水面之上,每天上下平台都需要爬40多米的楼梯。不适应的环境加上上下楼梯一冷一热的,一周后刘昱亮就感冒了。这算是给兴奋的他泼了一盆冷水,“这让我知道,想要让这个庞然大物顺利投产,我需要克服的困难还有很多。”

紧随而来的还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比如,安装在海底的管线能不能扛住深海的巨大压力,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深海一号”团队用了许“笨方法”——

为确保管线不发生泄漏,一支18人的青年气密突击队靠着一把把大锤,将一千多个法兰面、上万颗螺栓,逐个装卸固定确认,最终耗时32天,整改漏点10000余个,顺利完成“深海一号”高压气密工作。

为解决超深水低温高压造成的可燃冰堵塞问题,一个24人的攻坚小组迅速成立,仅用48小时便翻译整理外文资料5万余字,独立完成国内首例MRU全脱盐技术投产调试,并摸索出一套更加高效的操作流程。

从突击队到攻坚小组,每一次,刘昱亮都冲在了最前面。

缘续,一直坚守在岗位上

刘昱亮工作踏实尽责,圆满完成深海一号建造、投产、平稳生产工作。他历经了“深海一号”工程建造期,投产试运行期以及平稳生产期,做到了对“深海一号”开发生产全流程的生产管理跟踪。在工程建造期刘昱亮与团队完成了多项设备设施验收工作,并先后参与了“深海一号”在山东烟台与陵水的两气密试压作业,该项工作也被集团公司与海南省团委作为主要宣传内容,得到了广泛的报道。

“深海一号”团队在2021年6月25日顺利完成“深海一号”投产工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上一份厚重的生日礼物:实现3项世界级创新、13项国内首创技术的历史性领跑。“深海一号”投产后仍有部分设备设施与工艺流程需要完成,作为生产工艺部门负责人刘昱亮主导了“深海一号”适应性改造项目的完成。试运行到现在已经累计外输天然气接近60亿方。

当深埋地层的天然气喷涌而出,经能源站处理达标,顺着海底管线“游”向千家万户时,他依旧一圈又一圈地穿梭在“深海一号”能源站生产甲板上密密麻麻的管廊間。

在“深海一号”开发生产过程中,生产工艺班组圆满出色的完成了各项“急,难,险,重”工作,以刘昱亮为代表的“深海一号”生产工艺班组获得了集团公司金牌班组的荣誉称号。刘昱亮工作入职8年以来共获得5次先进个人,1次绩效优秀员工,在今年亦获得了第二十九届“海南青年五四奖章”。

在刘昱亮看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姥爷那一代的年轻人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而我们要做的则是继续奋斗,让我国深海油气开发向更深更蓝处挺进。”

对话:

现代青年:“深海一号”工艺主操在生产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刘昱亮:“深海一号”的工艺主操,相当于是大脑中的大脑,工艺生产流程上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有预判性,比较类似一架飞机的飞行员。但是和飞行员不太一样的是我们除了要会开飞机还要会修飞机,会改造飞机。

现代青年:对于初入职场的青年人来说,您有什么建议或者是在岗位上需要注意的事项?

刘昱亮:对于初入职场年轻,一定要扎实做好眼前的基础工作,并且要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的工作计划。总而言之,既要抬头仰望星空,又要低头脚踏实地。

现代青年:您个人认为,中国海油在未来的发展中会面临哪些挑战?

刘昱亮:中国海油未来将会不断地在深远海和老油气田开发上持续发力,所需要面临的挑战都将是以往不曾面临的,从常规油气资源向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本身就意味着困难重重。

猜你喜欢
海油深海油气
海油华南谱新篇
向深海进发
中国海油助力乌干达首个油田建设
平凉,油气双破2万吨
“峰中”提前 油气转舵
践行低碳战略的海油路径
通过终端打造海油品牌——专访中国海油华南销售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彭红斌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深海特“潜”队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