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伟同 祝磊
兵马俑是我国古代陶制文物的杰出代表,更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其年代久远、制作工艺精湛,记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那么,目前有哪些“黑科技”让兵马俑的保护更加科学化、精细化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如何用AI给兵马俑做“体检”吧。
三维激光扫描现场
三维激光扫描模型处理
兵马俑作为历史悠久的陶制文物,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自1974年兵马俑被发现以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一号坑原址已修复并展示陶俑1500余件。
兵马俑的重量和体积较大、形状复杂,传统的观察、拍照等方法很难精确地刻画出俑体的细节特征;而且陶俑质地脆,容易产生残断、酥粉、裂纹、结晶盐等多种病害;加之其所处环境复杂多变、不可控制,在传统的展示过程中,需要多次接触、搬运,这使得兵马俑的整体结构存在被二次伤害的风险。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三维激光扫描、有限元模拟、3D打印和人脸识别等技术使兵马俑整体结构保护有了突破。
兵马俑的有限元模拟
三维激光扫描,是一种利用激光测距原理,通过获取被测物体表面大量的点的三维坐标、反射率和纹理信息,对物体进行数字化复建的技术。高精度的三维扫描仪可实现0.1毫米分辨率级别,无须接触,就能准确测量兵马俑的每一个部位、每一处形状轮廓以及纹理细节。扫描后的信息被实时传输至计算机,最终形成兵马俑的“立体照”,从而有效反映出兵马俑的破损部位和破损程度。
三维激光扫描完成后,形成的初始数据是一系列“点”的集合,称为“点云”。初始的点云模型,点和点之间尚未形成联结,因此不能直接用于后续研究。此时,需要对点云模型进行实体化操作,即从“点”到“线”,再从“线”到“面”和“实体”,该实体化模型即可用于后续研究了。
有限元模拟,是一种利用数学方法对物体受力规律进行近似求解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形状复杂的物体。它将物体“切分”成若干个小块,计算出每个小块的受力后再合并,从而得到物体的整体受力情况。
兵马俑就像一个个站立的将士,但它们也有容易出现“伤病”的薄弱部位。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及处理后的兵马俑实体化模型,再通过有限元模拟软件计算,便可准确发现这些薄弱部位,从而“对症下药”,重点对薄弱部位进行保护。
3D打印是一种快速成型的技术,又称为“增材制造”。它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光敏树脂等可黏合的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
在兵马俑保护方面,研究人员借助前期三维激光扫描的模型,打印出形态逼真的“小号”兵马俑形象。将这些形象用于科普和展示,不仅减少了对兵马俑实物的直接接触,还能更好地推广兵马俑文化。
兵马俑人脸对比则是一个极具趣味性的小程序,它结合了人工智能的科技感和传统文化的艺术感。该程序应用人脸识别算法,通过提取人脸几个关键特征(包括脸部的长度和宽度,眼睛、鼻子、嘴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将这些关键特征和兵马俑的脸部数据库进行对比,找出和人脸“最像”的兵马俑。看着这些和自己相近的兵马俑,仿佛有一种穿越到古代的感觉。
给兵马俑“做体检”,就是给文物保护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在这个过程中,科技不再是一系列枯燥的模型和无味的公式,也可以变得如此有趣!
人脸对比
(责任编辑 / 高琳 美术编辑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