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明亮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贵阳 550000)
森林康养是通过与自然环境中的森林进行有意识的互动来增进身心健康和福祉的健康理念和实践。它将人们引入自然环境中,通过参与各种森林活动和体验,以改善身体、情绪和认知功能,从而提高整体的健康水平。研究表明,森林中的空气富含活性氧和负离子,有助于提升人体免疫功能、调节机能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1],良好的森林资源通过开发可以对神经系统疾病、慢性病、高血压以及呼吸道疾病等产生较好的疗养康复作用[2],同时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也具有更加积极的作用[3]。贵州省赤水市重视生态建设,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依托“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竹业强市”推进生态康养产业的发展[4]。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深入访谈的方式从赤水市资源本底、森林康养特色、发展现状、问题等方面,梳理和分析赤水市森林康养发展思路,以期为赤水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意见。
赤水市是贵州遵义下辖的县级市,位于贵州遵义西北边陲,赤水河流域中下游,毗邻四川泸州、重庆江津。交通水陆空兼备,沪蓉高速南北贯通,与泸州云龙机场、贵州茅台机场、重庆江北机场距离较近,水运方面赤水河是贵州最大的通江港口,单船最高通航能力达800 t。赤水是黔北通往川渝的第一门户,是黔川渝三省的物资集散地和贵州实施“北上”战略的重要窗口,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
赤水市是一个以行政区名称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厚重。中低纬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使得赤水常年气候凉爽、雨露充沛。赤水市有“丹霞之冠”“竹子之乡”“中国竹都”“千瀑之市”“森林氧吧”“革命圣地”的美誉,现有各类景区43 处。其中赤水丹霞地貌面积达12 万hm²,全境宽度3 m 以上的瀑布有3 000 余条,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9%,位居贵州第一。同时作为四渡赤水战役的重要发生地,留下了一系列红色遗址。全域旅游资源与康养产业的结合为赤水旅游的发展提质增效,5A级景区的创建完成使得赤水成为黔川渝地区知名旅游胜地。
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下,森林康养产业得到了重视,森林康养理念得到了公众普遍接受。赤水市在《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康养产业,召开了全域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专题会,形成了《赤水市全域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0)》。投资建设了赤水市森林康养中心、赤水市人民医院康养中心;规划了桫椤湾国际森林康养旅游综合体项目、官渡镇康养综合体项目、田园休闲康养度假区项目;建造了葫市镇天岛湖、天鹅堡高山旅游康养度假区。直接解决周边村及毗邻乡镇就业岗位8 000多个,户均年增收5万余元。2019年天岛湖获得了“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的荣誉。
赤水市发展康养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围绕森林康养产业形成了不同模式,避免了市内同质化发展。以全域旅游为基础,通过传统的旅游模式吸引游客游玩赤水,在此过程中穿插森林康养的宣传,逐渐提高知名度和客流量,这种模式是通过康养依附旅游最终实现融合发展。由于康养产业本身是涵盖养老、医疗、教育、运动、旅游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新型产业[5]。赤水市围绕森林康养的功能衍生了健动模式、医养模式和研学模式。
1.4.1 健动模式健动模式是森林康养基地必备的基层设施,但主要服务的人群是有运动需求年轻人。通过在森林中跑步,聆听森林中的流水声、虫鸣鸟叫声,给跑者带来更加放松的体验感,并且提高整体情绪状态[6]。赤水市景区空气负氧离子1 cm³含3.6 万个,湿度常年在7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1 145.2 h,属于一级康养旅游适宜区[7]。赤水市通过打造特色健康步道、森养塑胶跑道、星级草场滑道,将健身房搬到了森林,迎合了年轻人的健身需求。赤水市天鹅堡森林康养基地修建了2 km竹林栈道、2.7 km滑草场登山步道、5 km环湖亲水跑道、4.5 km临崖骑游步道,并在道路两旁安置音响,播放舒缓的音乐,能够让跑者获得更愉悦与舒适的运动体验。
1.4.2 医养模式医养模式是将基础医疗设施修建到森林康养基地并配备一定比例的专业康养师,主要服务的人群是退休老年人。通过建设森林养老中心、疗养院、休闲会所等场所,结合利用林下产品,例如野生药材、森林食品、康养型花卉和树种,通过森林食疗、药疗、芳香疗养等方法达到养生。赤水市融入森林康养理念的生态养老,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创新形式[8]。2021 年与西南医科大学在医、教、研、产方面达成进一步合作,将其附属中医院开到了天岛湖康养基地,将优秀的医学教师、学生输送到赤水,通过与学校、医院的合作,有效推动了赤水市森林康养城市的建设。此外,2022年赤水市林下种植金钗石斛中药材约0.66万hm²,年产量5 046 t,产值20 184万元,不仅实现了有效的内部供给,而且占据了全国90%的市场,为森林医养提供了药疗支持。
1.4.3 研学模式研学旅行是针对中小学生开展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是课堂内教育教学的一种补充,能够提高中小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实践能力[9],是一种将“游”与“学”结合、寓教于乐的新模式[10]。研学旅行是赤水旅游发展规划的重要着力点,自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以来,赤水市打造了国家级赤水独竹漂、赤水晒醋非遗研学游,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天岛湖森林康养生态研学游,四渡赤水丙安古镇红色研游学基地。赤水市汇集了红色教育、地质地貌、非遗传承、森林康养等多种的研学资源类型,凭借这些独特、厚重、多元的研学资源,让赤水市成为全国研学旅游的典型代表。
赤水市没有一味地模仿其他地区发展重工业,而是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结合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积极引导旅游业和大健康服务业的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康养旅游之路。近年来,赤水市已建成公共健身器材场所38 个,体育场54 个,城市园林绿化面积达550 hm²。规划构建了“一心一带三圈九镇九大景区”的全域旅游空间发展格局,以旅游要素聚集和游客集散中心修建旅游公路、高速公路,串联9大生态康养旅游景点、9个特色旅游古镇、13 个户外运动基地,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在森林面积达12万hm²的葫市镇重点打造了以天岛湖、天鹅堡为核心的康养旅游综合体度假社区,社区内基础设施齐全,配备有派出所、消防、商超、康养医院,为游客和居民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无顾虑的康养服务。同时立足贵州大数据发展优势,积极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赋能康养产业,打造智慧康养[11]。通过微信小程序、短信通知等服务模式,建立了特色的康养旅游气象服务模式,给予游客精细化、针对性的康养出行服务[12]。未来赤水市将进一步培育康养旅游新模式、新业态,实现生态资源保护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路[13]。
森林康养是一个商业综合服务体,能够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需求[14],但构建一个庞大、高质量的区域康养名片需要吸纳不同行业的人才。由于从业人员薪资水平、福利待遇并不稳定,康养产业对高素质人才吸引力明显不足,人员流动性大。康养产业以优质的自然资源为依托,与自然环境属于共生关系,自然环境的养护、管理需要专业的养护人员;康养人群的饮食、医疗、安全更需要专业的营养师、医生、执业护士、健身教练、安保等专业技术人员。赤水市康养产业发展起步晚、康养知识处在学习阶段,虽然政府组织开展了相关的专题培训班,但是参与培训的人员少,留下来在赤水工作的人更少,而短期的培训难以使得培训人员掌握充足的康养技术,且培训专班仅仅涉及护理领域,难以满足康养产业多元化的人员需求。
康养产业是涵盖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研学、饮食等多业态的高价值复合产业,由于远离市区、贴近村镇,还可以带动周边村镇发展,带动村民就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若合理利用,打通产业链条,便可走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之路。目前赤水市正积极做好“竹文章”,实现“竹+康养”融合发展。通过使用竹子代替伐木,并将竹子加工成竹家具、竹艺产品、竹浆纸,每年可减少赤水河泥浆500 万t,保护了康养所需的生态环境;通过采挖楠竹笋打开农产品销路,为康养社区提供生态农产品,实现了农户增收。虽然赤水在产业融合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但仅在农业与康养业融合方面有一定的成效,其他产业融合深度不够,并没有主动进行可行性分析,不同产业之间的产业链没有打通,资源未实现共享,产业间协同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赤水市作为一个人口流出大于人口流入的县级市,由于没有支柱产业的支持,仅靠“赤天化”竹材加工企业和“红赤水”鲜竹笋加工企业2家龙头企业难以支撑整个城市的发展。康养产业由于短期内看不见成效且收入不稳定,难以吸引年轻人和社会资本的进入。
赤水市是国储林、营造林的重点市县,规划生态保护红线约8.89万hm²,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8.02%,但康养产业的建设、发展需要占据耕地、森林面积,如何合理使用土地资源,以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赤水部分康养企业违规违建,部分百姓偷伐滥伐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违规行为侵占了保护区划内的土地和森林资源,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忽视的破坏。而康养社区人口增加,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加。如何高效处理和回收利用这些垃圾,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又是一道难题。生态环境的破坏会减少植被覆盖率、生物多样性,改变局部气候,增加地质灾害的发生率,最终影响康养产业的发展。如何解决处理康养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两难问题是赤水市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赤水市可与高等教育机构和职业培训中心合作,设立专业课程和培训项目,涵盖康养产业各领域(如环境养护、饮食营养、医疗护理等),通过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可以提高人才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建立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紧密合作平台,促进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同时,康养企业应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职业规划,以激励人才留住并提升行业知名度,通过成功案例和专业发展机会的宣传,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康养产业,形成人才流动的正向循环。
赤水市作为一个有着康养产业发展潜力的地区,可以采取综合策略来实现康养产业的融合发展。首先,制定综合发展规划,明确康养产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同时鼓励不同领域的产业与康养产业进行融合。其次,打通产业链条,通过与教育、医养、研学、运动的横向融合来丰富森林康养的产品种类,通过与一二三产业的纵向融合来实现不同产业间的有机衔接。此外,鼓励康养产业的创新和科技应用,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究项目和技术创新,促进知识转化和技术应用,提高康养产业的发展水平,引入智能化、数字化等先进技术,提供高品质的康养服务和个性化医疗护理。同时,加强政策支持和产业协同,出台相关政策以支持融合发展,促进不同产业间的合作与协调。
为了增加赤水市康养产业的多元主体参与度,应采取综合对策。首先,加强宣传和教育,向百姓、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普及康养产业的潜力和发展前景。其次,提供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的参与。再次,搭建合作平台和机制,促进康养产业与社会资本、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同时,建立信任和透明机制,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最后,鼓励持续创新和发展,支持创新型康养企业和项目,吸引更多参与者投身康养产业并分享创新成果。通过这些对策的综合实施,赤水市能够提升多元主体参与康养产业的积极性,推动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赤水市解决保护和发展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规划管理、监管执法等多种手段。只有在平衡发展与保护的前提下,赤水市才能实现康养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首先,要加强土地使用规划和监管:确立明确的康养产业发展区域,与生态保护区划做好划分,并明确耕地和森林面积的占用上限。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执法体系,加强对违规建设和滥伐行为的处罚力度,以确保合规性和法律遵从性。其次,要推动可持续发展:鼓励康养企业采用绿色建设和经营方式,积极采用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环保技术。与当地政府和环保组织合作,参与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项目,为当地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支持。最后,要加强康养社区垃圾处理:引入先进的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建立高效的康养社区垃圾处理系统,实现废弃物的最大程度减量化、资源化和环境友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