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消费的进展、挑战与路径研究

2023-12-10 17:49于娟代晓霞
中国国情国力 2023年8期
关键词:公众消费绿色

于娟 代晓霞

绿色消费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率先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绿色消费体系,在促进绿色消费和循环经济方面建立了指导性与强制性并重的政策法规制度体系,主要通过立法规制、政策激励、行政监管及质量标准等手段,引导和规范绿色消费,在绿色产品标识方面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绿色消费,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在健全法规政策、扩大绿色产品供给及营造绿色消费环境等方面发力,推动全社会践行绿色消费。

一、推进绿色消费对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意义

(一)推动消费侧绿色化升级是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然选择

消费领域的碳排放既包括居民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直接碳排放,也包括所消费的产品和服务在购买、使用、后端处置过程中产生的间接碳排放,涵盖居民衣、食、住、行、用、游、娱乐等多个方面。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端碳排放会逐渐增加,成为国家碳排放的主要增长点。以美国为例,仅居民家庭生活和旅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排放总量的比例已经高达41%。在我国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大背景下,随着“双循环”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内消费需求将进一步激发,消费领域碳排放也将快速增长。中国科学院在2021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占总量的53%。推动消费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对于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

(二)绿色消费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全链条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消费要求消费品从原材料选用、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和回收处理的全生命周期都以低碳为标准。中信银行发布的《2022低碳生活绿皮书》调查数据显示,95%受访者认可低碳生活方式,并积极践行绿色消费行动。随着全民绿色消费习惯的逐渐养成,消费偏好将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企业战略决策,推动企业在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产业链供应链各个环节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和创新。培养绿色消费意识,扩大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消费端绿色转型拉动生产端绿色变革,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营造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氛围,对于“双碳”目标的实现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我国推进绿色消费的进展

(一)绿色消费需求逐步激发和释放

近年来,绿色消费理念正逐步普及,绿色低碳成为消费升级的主流方式。随着“双碳”目标推动落实,绿色消费潜力持续释放,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主动选购绿色产品,如绿色家电家具、新能源汽车等成为当前绿色消费的重要增长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低能耗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速超过20%;中国汽车协会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74.7万辆,同比增长44.1%,市场占有率达到28.3%以上。此外,绿色消费不断向服务场景延伸,以旧换新、光盘行动、无需餐具、共享出行等绿色消费行为普及度日益加速,例如,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1-5月,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额同比增长83.7%,以旧换新成为家电绿色消费的主流选择;又如,据饿了么平台统计,截至2023年5月,平台“无需餐具”的订单已超过14亿单。

(二)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丰富

近年来,我国工业领域绿色设计与制造稳步推进,企业绿色创新设计投入不断加强,绿色产品和服务品类更加多元化,市场有效供给不断强化,绿色消费市场发展迅速。从绿色产品看,有机产品、绿色食品、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市场供给和规模稳健增长,截至2022年底,全国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有效用标单位总数27246家,产品总数60254个,同比分别增长10%、8.3%;家电类绿色设计产品累计发布600余项;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共颁发有效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证书5059张,较2022年底增长47%,获证企业2703家,较2022年底增长45%。从绿色服务看,二手商品、以旧换新、共享服务等循环经济、共享经济服务型市场也已渐成规模,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显示,2022年,我国二手电商交易规模达4802.0亿元,同比增长20%,二手电商渗透率为33.3%;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约38320亿元,同比增长约3.9%。

(三)绿色消费市场和环境日渐完善

目前,我国绿色产品标准认证体系和政府绿色采购机制正逐步完善,绿色营销渠道和环境不断完善。聚焦绿色属性突出、消费量大的工业产品,已创建四批344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明确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标准体系建设路径,分行业已制定绿色设计评价标准100余项,发布3000余种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产品认证体系初步建立,已覆盖建材、快递包装、电器电子、塑料制品、洗涤用品等近90种产品;支持绿色设计平台建设、筛选绿色设计供应商,推动绿色采购。同时,在绿色低碳理念加快传递下,越来越多的传统商场改造升级成绿色商场,已创建500多家绿色商场;越来越多线上平台商家主动使用可回收外卖餐盒,并推出“一人食”“小份餐”,以减少一次性塑料和木材制品的消耗和食物浪费。

三、我国推进绿色消费面临的挑战

(一)绿色消费法规政策管理体系尚需完善

近年来,尽管我国已出台了不少有关促进绿色消费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但可操作性、相互间配套性不够完善并缺乏有效监管。从政策体系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促进绿色消费的政策多数为管理办法、通知、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缺乏有力的激励性和强制性的政策法规,相关政策及管理碎片化问题较突出。如日本的《绿色消费法》《家用电器循环法》,德国的《可再生能源优先法》等。从标准规范体系看,绿色产品标准不一、种类繁多,缺乏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体系和标识体系,导致公众无法准确识别绿色产品。如德国的“蓝天天使”标志是目前世界上最严格、最成功的绿色标志制度之一,对产品性能和环境绩效均有较高要求;新加坡将耗电量较大的电冰箱和空调强制纳入“能源标签计划”;日本的“生态标志”要求在商品的全生命周期内使用该产品带来的环境负荷必须小于同类商品。从市场监管体系看,国内绿色产品市场监管制度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管和强有力的惩罚约束,存在绿色产品性能虚标现象,产品质量缺乏保证。

(二)产业绿色发展水平与绿色消费需求匹配度不足

目前,国内绿色消费市场对公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还不能有效满足,无论是衣、食、用还是住、行领域绿色产业规模都需扩大,尚不能有效应对绿色消费增长的态势。一方面,国内企业在关键绿色技术、生产工艺和管理方面核心竞争力不强,绿色产品研发生产成本较高,企业研发投入动力和意愿不足导致产业发展滞后,中高端优质绿色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绿色消费市场供需存在结构性不匹配现象。另一方面,虽然部分企业自身注重绿色设计、生产,但未形成类似国际大企业的全供应链绿色管理体系,影响了绿色产品质量。此外,部分企业单纯炒作“绿色”概念,资金投入主要用于绿色营销而非产品研发、设计和制造,绿色产品的价格和价值相背离。

(三)公众绿色消费的践行度有待提高

近年来,绿色消费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但公众践行绿色消费的程度不高,绿色消费群体的比重仍然较低,过度型、浪费型等不合理消费方式仍普遍存在。《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93.3%的受访公众认可绿色消费的重要性,但只有57.6%的受访公众能践行绿色消费,公众绿色消费意识和行为存在较大差距,且在具体绿色消费实践中,公众各类绿色消费行为均不太理想,其中减少一次性用品购买在践行绿色消费行为中公众表现相对较好,而愿意为绿色产品和服务支付溢价的公众相对较少。

近年来,随着绿色低碳理念的推广,《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22)》显示,我国公众普遍具备较强环境行为意愿,约八成以上受访者愿意践行各类绿色生活行为,但践行绿色消费方面表现一般。此外,公众绿色消费多以购买绿色食品、节能家电、绿色建材等实物产品,而践行循环型生活方式程度较低。

四、推行绿色消费的路径

(一)完善政策激励和法规约束机制,挖掘和刺激绿色消费市场和潜力

一是建议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上优先向绿色产业和促进绿色消费方面倾斜,对研发、采用和推广绿色材料、绿色生产技术的企业给予奖励和金融扶持,对践行绿色消费的公众给予一定的消费补贴。

二是加快建立健全促进绿色消费的相关法律法规,优先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修订,要求在政府采购中推广使用绿色产品;建议尽快启动促进绿色消费专项法律法规的基础研究工作。

三是加快完善绿色产品标准体系,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制定全品类绿色产品的绿色评价与认证机制,加大相关标识认证制度实施力度。

四是规范绿色产品市场,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和通畅的信息公开平台,依托互联网技术披露绿色产品生产企业信用和绿色产品质量信息,实现监督管理网络化、公开化。

(二)提升绿色产品有效供给,精准对接多层次市场需求

一是积极应对当前国际环境,加强绿色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回收、再生原料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确保产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绿色和健康,强化绿色产品自主供给的基础和实力。

二是鼓励企业向中高端绿色产品方向发力,多元化布局开拓绿色消费市场,辐射多元化消费群体。重视多领域全产业链绿色产品品质管控网建设,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过程到终端全产业链保障绿色产品品质。

三是引导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洞察公众的深层次绿色消费需求,实现所生产和提供的绿色产品与绿色消费需求有效匹配。

(三)优化绿色消费环境,引导公众践行绿色消费

一是推进绿色产品生产、物流、品牌等信息的数字化建设,强化区块链、大数据、5G、射频识别等技术在绿色产品信息采集、传输、处理技术与设备中的推广与应用,加快建立完善的绿色产品信息追溯体系,并通过扫码等便民化追溯系统,全面准确查看绿色产品从源头到终端的相关信息,提升公众对绿色产品品质的认可度。

二是加强绿色产品品牌培育、评价、服务与引导,明确绿色产品的品牌定位,打造一批市场信誉度高、国内外影响力大的绿色产品品牌。

三是合理制定各领域绿色产品定价机制和价格监管机制,防范绿色产品价格虚高,抑制公众消费意愿。

猜你喜欢
公众消费绿色
绿色低碳
公众号3月热榜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40年消费流变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