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的31 条措施,到人民银行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研究加强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工作举措,再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提出28 条具体举措以及国家税务总局优化第五批“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一系列政策打出“组合拳”,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不断壮大,截至今年5 月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达5092.76 万户,在企业中的占比提升至92.4%。同时,民营企业迎来更大舞台,在多个领域实现“零”的突破——在油气进出口领域,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家获得成品油非国营贸易出口资格的民营企业;在铁路投资领域,我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台高铁顺利通车;在核电领域,今年我国首个民营资本参股的浙江三澳核电项目加紧建设。我国民营经济具有“56789”特征,对国内生产总值、税收、技术创新、城镇就业等多个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民营经济整体向好,但民营企业内生动力还不强,尤其是民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合格抵押品不足以及重市场、轻管理的特点,导致企业在融资、经营治理、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少困难。同时,当前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给民营经济提出更多挑战。在此背景下,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需进一步发挥政策合力,多措并举、整体统筹,为民营经济稳健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首先,要用好总量政策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金融力量为民营经济发展赋能。总量政策方面,近年来,我国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健货币政策精准有力,贷款总量稳定增长,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力度不断稳固。为满足民营企业更多元金融需求,接下来要保持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民营主体,实现民营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价降。
除总量政策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发挥“精准滴灌”作用。下一步要继续发挥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等政策工具作用,使资金定向直达普惠小微、科技创新、交通物流等企业主体,实现银企供需精准对接。
其次,要实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同向发力。间接融资方面,作为信贷融资的主力军,银行应建立和完善“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在“敢贷”方面,要增强对民营企业发展信心,适度提高民营企业不良容忍度,建立尽职免责机制,提高支持民营企业积极性;在“愿贷”方面,要实施差异化授信考核,提升民营企业考核权重占比,同时加大小微企业无贷户拓展力度,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在“能贷”方面,加强对民营企业信用信息的挖掘运用,降低对担保等第二还款来源的依赖,增加信贷可得性,同时主动对接专精特新、绿色低碳等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民营企业,根据客群特征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提高服务定价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在直接融资方面,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需协同发力,包括推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扩容增量,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功能,强化科创板、创业板股权融资功能,推动产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投向成长型民营企业等,多层次满足民营企业融资需求。
再次,要推动财政政策和税费政策协同发力,为民营企业减负担增信心。各地要落实好财政贴息和奖励奖补政策,持续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同时,延续优化一批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继续将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作为减税降费支持重点,落实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退税缓费政策,实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等,确保税费红利及时送达民营企业。
民营经济兴则全局兴,民营经济强则中国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要久久为功、长期推进。相信在政策协同发力、积极推动下,我国民营经济融资环境将不断优化,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将稳中有降,民营企业获得感将持续增强。民营企业也一定会拿出“拼”的精神、“闯”的勇气、“干”的定力,在做大做优做强的道路上迈出铿锵步伐。
(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