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园文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中国陶瓷有着1万多年的延绵发展历史 堪称世界工艺史上的一大奇迹 深深影响着世界陶瓷的发展方向和审美标准。紫砂是中国陶瓷的一个特殊分支 既不完全属于陶 也不能完全归类于瓷 而是兼容了两者的精华 自成一派 拥有独立的工艺流程和艺术体系。
追溯宜兴紫砂的发展历史 其始于明朝 彼时手艺人利用简单练制的砂泥制作水壶、茶壶等生活器具 作品多以古拙见长。清朝乾隆、嘉庆年间 随着审美风格的改变 紫砂壶的装饰逐渐丰富 砂泥的冶炼技术也有所进步 造型也逐渐形成一定的类别特征。上世纪五十年代紫砂壶在建国后重新整合起来 至八九十年代更是打破传统形制 开拓创新思路 赢得了广大的发展前景与全新的辉煌局面。现在的紫砂艺术已经通过六百多年的发展成为了一门成熟完善的茶具艺术体系 拥有着丰富的造型、风格迥异的装饰技艺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
圆器一直是紫砂造型中的大类 市场上绝大多数紫砂壶都是圆形的。这一几何类型之所以受到壶友的喜爱与欢迎 一是与它独特的圆形设计与相关的形体美感有关 二是与它所象征的团圆、圆满等国人喜闻乐见的主题息息相关。圆器的几何形状本身就给人一种完整、和谐、流畅、柔和的舒适感和稳定性 用它来制作茶壶的造型更是满足了人们对紫砂茶壶平衡、舒适和安定的要求。所以圆器壶在市场上格外受到欢迎。
紫砂作品《祥瑞壶》是一件造型简洁大方的紫砂圆器 壶中以如意纹饰进行外观点缀 从而呈现出了传统吉祥文化的深厚底蕴。其造型布局充满古韵 简约又耐看 点、线、面的构成恰到好处 形成整器一气呵成的顺畅感。周身线条饱满、挺括有力 质朴而不单调 素面朝天却光洁动人 让人在简约的器型中窥见了紫砂器皿的独特神韵。
此壶的壶身饱满圆润 呈扁圆造型 挺匀有型 古朴典雅 壶腹处极尽外挺 曲线强劲有力 充满了张蕴。这样浑厚的造型创作灵感源自古代炉鼎。炉鼎是古代道士炼丹专用器皿 “金鼎近泥丸 黄帝铸九鼎。”在古代 炉鼎多以青铜器制作 呈现出雄厚大气的风格。因此作品《祥瑞壶》模仿古代炉鼎制作 有着古代青铜器的庄重威仪。壶底三足呈三足鼎立之势 稳健而牢固 与敦厚的壶身相比更加衬托其端庄典雅之特征。在几何学中 三角形是最牢固的形状 因此三足设计也是为了茶壶使用时的方便、坚固。壶流造型为三弯设计 但是根部明显较为粗壮 镶接于壶身中腹处 壶流向前延伸 根管逐渐收缩 嘴头处纤细内收 呈现蓄势待发之势 出水爽利。壶把是简洁大方的圈耳 简明清晰 执握有力。流、把线条过渡如行云流水 观之给人一种十分惬意的美学感受。壶颈线向上舒缓伸展 至口沿处设置一似丹炉的圆口 置茶倒水都十分方便。壶盖与壶口严丝合缝 且盖面隆起形成半球状 与扁圆的壶身在大小、形状、比例上都形成了应和。盖面上的如意形壶钮是全壶的中心 也是点睛之笔 可以说小小的一个如意既实现了拿捏壶盖的作用 也将吉祥如意的壶风佳韵完全体现了出来。
如意 顾名思义 万事如意的意思 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吉祥之物 最早出现在玉雕和木雕制品中 作为民族精神的图腾 承载了人们对如意吉祥生活的向往之情。紫砂作品《祥瑞壶》将壶钮设置为如意形状 并将如意纹饰作为点缀装饰在壶口下端。因此如意元素布满了全壶 显得整壶更加秀气精致。如意纹饰 可以表达事事如意 也可以喻指万事如意、吉祥美好。虽然日常生活中万事终究是古今难全 但也因此更加体现出《祥瑞壶》的美好祝福。
欣赏紫砂作品 首先是从整体造型开始的。《祥瑞壶》形似炉鼎 憨实、富态、吉祥 代表真挚的祝福 虽是传统的紫砂光素圆器风格 但十分耐看。优质的紫泥赋予了作品深沉内敛的色泽 点点粒粒的砂感隐含其中 让人从中欣赏到了独属于紫砂壶的那一份古拙。壶身的如意纹饰更是将祥瑞之气萦绕全壶 带给人满满的吉祥之韵 让人感受到舒适、愉悦、惬意、满足。
欣赏紫砂作品 尤其是茶具 还需要从它的功能入手。《祥瑞壶》作为一件圆器 底部稳定 重心均衡 给人一种稳定和牢固的感受。壶底三足的设计为人们在斟茶倒水这一过程中提供了满满的安全感。作为茶具 造型框架一定要符合使用需求 利用口盖要便于置茶倒水、壶流要倾泻如注、耳把要便于执握等等。因此《祥瑞壶》除了造型美观 更是在实用方面和功能方面做到了极致 无论是大口盖设计 还是粗壮的壶流等 都给壶友提供了良好的使用体验。
因此 紫砂作品《祥瑞壶》造型美观而稳健 手艺人在制作过程中将线条艺术运用到了极致 使得整壶充满光整、流畅、柔和的视感和触感 同时手艺人也充分将如意所代表的吉祥文化注入到了壶艺造型中 简约的纹饰让作品一改光素器的朴实 而变得更加典雅、丰盈、充实。
紫砂壶艺创作的目的 是为了让陶瓷文化的生命得以延续 其造型和功能都可以更好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是为了让紫砂历史以更好的姿态呈现它所承载的那一段璀璨辉煌的历史和文明。重要的是 紫砂壶艺创作使宜兴紫砂得以绽放它原本的自然原始之美。作为在幕后默默创作的手艺人来说 只需要将经典延续、将文明传承 方才不负岁月如歌 不负这盛世繁华。所以从艺之路漫漫 唯有坚持自我 坚持朴素的艺术创作道路 才能更好地推进紫砂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