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真
提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五位一体”建设中就文化布局、文化工作和文化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我国长足推进文化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南和基本遵循。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新的里程碑意义。未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文化建设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必将谱写崭新篇章。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文化建设中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的总括,是我国新时代继续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指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于2023 年10 月在北京召开,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次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建设领域的具体展开和集中体现,深化了新时代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科学认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使之与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等一道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对于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和历史担当,就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怎样建设这样的文化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曾几何时,思想文化领域问题突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巨大挑战。针对这些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有力有效举措,实现了思想文化领域的拨乱反正,带来了思想文化生态的河清海晏。
新时代以来,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党中央召开的会议之密集、作出的决策部署之全面,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之丰富系统、深刻厚重,在党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就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传承发展等主持召开会议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一系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改革发展方面的规划和方案,在各地考察各类文化传承发展项目并提出一系列要求,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阐明对全球文化、文明发展和交流互鉴的一系列中国立场、中国方案。在2018 年8 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九个坚持”高度概括了我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在2023 年6 月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了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鲜明提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深刻理解“两个结合”、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等重大创新观点,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任务;2023 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又作出重要指示,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为我们未来继续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和实践总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对新时代文化建设规律逐步深入探索、认识日益加深,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团结统一、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和创造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深刻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和时代特点,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宏阔的历史视野、深远的战略考量,就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2013 年8 月,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147 页。,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②《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年版,第78 页。。2017 年10 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新的文化使命”这一重大命题,要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版,第40 页。2018 年8 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以“九个坚持”概括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第311页。2021 年7 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两个结合”重大论断首次正式提出,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⑤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3 页。。2022 年10 月,党的二十大从五个方面重点部署文化建设工作,要求“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⑥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42-43 页。2023 年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总结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对于“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进行了深刻阐述,鲜明提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深刻理解“两个结合”、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等重大创新观点,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任务。2023 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又作出重要指示。这一系列重要论述长足推动了新时代文化建设。
随着我们党对新时代文化建设规律的探索逐步深入、认识日益加深,形成了新的理论结晶,这一理论结晶就是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此同时,习近平文化思想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从理论层面看,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
从特征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中国传统哲学智慧,也具有丰富的现代意义。“体”指本体,即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价值观念、优秀文化,亦指科学的思想理论;“用”指实践。这八个字旨在将经义与治事有机结合,深刻阐明了理论指导实践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①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年版,第2 页。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继续推进文化建设、建设文化强国指明方向,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文化动力作出的战略指引。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它推动中国文化建设在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②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年版,第2 页。对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坚持与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紧紧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一刻也不能离开党的领导。如果离开了党的全面领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就会偏离正确方向、脱离正确轨道。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日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再次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确保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③《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中国日报》2023 年10 月9 日。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历史使命。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各个时期,我们党总是根据自己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从全局上、战略上赋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应当肩负起的使命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明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④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国际在线,2023 年8 月31 日。并对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出明确要求: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①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年版,第20 页。这就为我们具体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行动指南与具体指导。
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队伍建设。要落实政治责任,勇于改革创新,强化法治保障,建强干部人才队伍,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优秀工作队伍是实现使命任务的关键所在,要不断增强工作能力本领,提高工作质量效能,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和实践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强化政治担当,勇于改革创新,敢于善于斗争,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43、20 页。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充分认识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长期性,增强阵地意识,加强阵地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③《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年版,第30、25、24、45 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所有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所有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党员、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④《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年版,第30、25、24、45 页。,“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年版,第30、25、24、45 页。,“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当战士、不当绅士,不做‘骑墙派’和‘看风派’,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履行好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以战斗的姿态、战士的担当,积极投身宣传思想领域斗争一线”⑥《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年版,第30、25、24、45 页。。这就为新时代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遵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⑦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43、20 页。。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年版,第13 页。这是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提出的重大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年版,第66 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立足文化大局,把握时代脉搏,做到守正创新,不断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
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有机衔接。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朝气、正气和锐气,赓续中华历史文脉、谱写当代中国华章。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我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真正体现了守正与创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③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国际在线,2023 年8 月31 日。“‘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④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国际在线,2023 年8 月31 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以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现代力量,以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深厚底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和重要经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前所未有的崭新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2021 年3 月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朱熹园考察时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年版,第315 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文化中朴素的社会主义元素也提供了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⑥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国际在线,2023 年8 月31 日。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灿烂辉煌与博大精深并存,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中华“大一统”为中华文化的兴盛创造了条件,连续不是停滞、更不是僵化,而是以创新为支撑的历史进步过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最繁荣、最强大的文明体屹立于世。“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①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国际在线,2023 年8 月31 日。
“结合”是一种创造,“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出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把先进的思想理论带到中国,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引领中国走进现代世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显示出日益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②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国际在线,2023 年8 月31 日。。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五个方面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意义、重要内涵,强调“‘第二个结合’……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③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国际在线,2023 年8 月31 日。“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④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国际在线,2023 年8 月31 日。这一系列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⑤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43 页。制度建设具有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历史和实践表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撑,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本质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力保障。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党和人民事业的理论基础,也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根本指针。只有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固本开新、永葆生机,否则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我国文化建设长期实践表明,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得好、把握得牢,就能形成文化繁荣兴盛的生动局面,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坚持得不好,发生动摇和偏差,就必然造成思想文化上的混乱,给党和人民事业带来损害。当下,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社会文化生态更加复杂,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同时存在,先进的和落后的相互交织,积极的和消极的相互影响,民族的和外来的相互碰撞,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统领多样化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新时代,确保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体现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发挥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需要有力的制度支撑和可靠的制度保障。《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明确提出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这对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哲学社会科学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创造、文化繁荣和文明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紧密贴合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的迫切需要。当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之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在变局新局中增强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把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勇于在研究解决涉及人类社会的根本性、长远性问题上贡献更多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强调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并将之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 年10 月28 日。提出并强调坚定文化自信,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2019 年12 月,澳门回归祖国20 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来到濠江中学,与同学们谈古论今时谈道:“5000 年的历史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认清了5000 年,我们就会自然地形成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自信的底蕴、底气也是这么形成的。”②转引自《一堂面向未来的历史课》,新华社,2019 年12 月20 日。对于发展文化的时代重任,他还曾感叹道:“今天,我们踏着来自历史的河流,受着一方百姓的期许,理应负起使命,至诚奉献,让我们的文化绵延不绝,让我们的创造生生不息。”③习近平:《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转引自《这场发布会上,浙江文化建设亮点纷呈》,《浙江日报》2023 年5 月30 日。
习近平总书记科学阐释了文化的本质,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年版,第13 页。,深刻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及其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指明了新时代文化建设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文化使命。
意识形态工作确实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②《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36 页。,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多方面发力,采取多种方法,有力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风险,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在变幻莫测的形势下应对“灰犀牛”“黑天鹅”,还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都必须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始终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敬畏戒惧,始终保持见微知著、一失万无的谨小慎微,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把工作时时放在心头,对各项工作都做到极端负责,打好主动仗,掌握主动权,确保安全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③《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年版,第112、106 页。“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④《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年版,第112、106 页。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彰显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都必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来抓,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基础,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⑤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国际在线,2023 年8 月31 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理念,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⑥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42-43、25 页。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建成文化强国是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之一,并明确把“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⑦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42-43、25 页。列为未来五年这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要完成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的地位不可替代,文化的作用更加凸显。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本途径。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自强,发挥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作用,紧紧围绕新使命新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努力创作优秀文艺作品、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聚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①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 年版,第289 页。他很早就深刻洞察了文化的力量,始终不渝地推动着文化的发展,使我国坚定不移地朝着文化强国的目标迈进。
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具体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发展战略和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形式万千却无所作为,确实很“软”,其实质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年版,第160 页。。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其中之一是“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新时代,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前所未有,但我国发展优势并没有有效转化为话语优势。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大力提升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在世界上更多更好发出中国好声音,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当下,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这对我们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提出了新的使命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从而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未来,推进我国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有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锐利思想武器的指引,必将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迈上新台阶、创造新辉煌。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引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战略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在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加强理论思维,总结好、运用好党关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思想理论成果,更好指引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把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而其中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特别是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来指导文化建设新的伟大实践。做好“两个结合”,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定“四个自信”,深入研究、大力宣传我们党的光辉历史、伟大成就、优良传统、宝贵经验,从而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从实践层面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对文化总体布局、文化建设、文化工作、文化发展等各个方面都作出了详细的部署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学以致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我们要持续推进与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
从现实层面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体现我国更加重视文化发展,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国之大者”。“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迈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钱包越来越鼓、饭碗越来越稳,具备了文化自信的物质基础,追求更高水平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成为现实需求,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完善机制、全员参与。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习近平文化思想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觉、深沉的文化自信、勇毅的文化担当,为我们新时代探索文化建设新路径、认识文化建设新规律的强大思想武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还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放到这个大背景下来认识”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年版,第31-32 页。。
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引领伟大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②《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282 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已经展现出巨大的现实解释力和实践引领力,充分彰显出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实践伟力。未来,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中必将进一步丰富发展,在推动新实践、指导新实践中必将进一步成熟完善。
从理论层面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习近平文化思想站在时代前沿、把握时代脉搏,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在开放中博采众长,探索时代课题、回应时代挑战,充分彰显出鲜明的时代性和开放性。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③《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110 页。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必将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共同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