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利 宋 晗 许 珊
目前我国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构建中,将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必修课加入到教学计划中,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在日常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高校配置辅导员作为主要师资力量,并进行教学管理[1]。辅导员作为授课主体,教授形势与政策课具有一定的优势,充分发挥其特有优势有助于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但目前形势与政策课在许多高校的实际教学效果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探索辅导员讲授形势与政策课的优化路径,扬长避短提升课堂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助力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目前高校各级部门对形势与政策课的作用十分关注,但在课程管理方面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目前课程的教学与管理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而教授的教师为辅导员,其人事管理多在各学院,这就导致师资分散,为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的开展造成了不便。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是提升教学路径,丰富教学手段的重要路径,教学手段得不到更新,这就导致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与手段单一,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涉及面广、更新快的课程,但目前课程缺乏固定的教材,授课方式以单纯的讲授为主,各课程之间采取模块化管理,各模块之间相对独立,缺乏相互沟通,导致课程缺乏整体关联性[2]。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降低了课堂的整体性,加上缺乏科学的教学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这导致教师的积极性降低,随之带来学生存在出勤率不高的问题。
形势与政策课成为辅导员落实课程教学任务的重要渠道,成为辅导员发挥学生思政引领作用的重要路径。同时也对辅导员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课程的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以讲述为主,课堂氛围枯燥,缺乏吸引力[3]。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授课能力不足,缺乏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缺乏教育学专业背景[4]。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思政专业背景弱其教学中自信度不佳,担心在教学过程中“举错例子说错话”“担心学生提问回答不上来”。缺乏教育学相关背景使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只能采取讲解的形式进行讲授,呈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使教学流于形式,从而弱化甚至丧失了其应有的育人效应。而且大部分高校辅导员还有从事学生管理相关的行政工作,会使精力更加分散,导致授课质量较低。
学生面对形势与政策课,初期大学生对课程具有较高的期望值,但是课程的效果评价不高,一部分学生关心时事政治,但课堂讲授内容过于官方,教师讲得“不够精彩”,学生觉得“还没网上讲得好”,课程内容的匮乏也导致了学生们积极性进一步下降;另外一部分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重视不足,认为课程不实用,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没有影响,课程虽然是必修课,但是其考核简单,不需要花费过多的精力,将课程定义为“水课”。造成课堂积极性不足的关键在于教师,上课内容枯燥,老师只是单方面的讲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空洞的理论,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失去对课程的兴趣。
目前,我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工作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如何提升课堂吸引力,提升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思政课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在有关思政课的重要讲话中,将思政课教育教学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特别是在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中提出了坚持“八个相统一”,这对指导提升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所在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形势与政策课课程建设方面,开展了一些有益尝试,对于形势与政策课课堂吸引力与课堂效果提升产生了有益作用。
学校高度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建设,由学校党委宣传部和思想政治教育部门根据党中央的要求确定选题,规范各教学环节,维护课程的严肃性。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构建模块教研室,各模块教研室主任首先进行集体说课,加强各模块间的连续性,制作基础讲稿与讲授材料,提高课程理论性与思想性。教研室主任牵头,通过各模块组开展推行集体备课和示范课,规范化课堂授课内容的同时提升辅导员教学水平。根据各学院特点,由各学院组织本学院辅导员的授课交流,分析本学院学生特点,制定本学院课程讲授的内容,提升内容针对性。
提高授课辅导员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是关键。通过“辅导员讲堂”“辅导员网络课程”等线上线下资源增加理论知识。同时搭建辅导员工作室,开展青年辅导员拜师活动,通过辅导员工作室活动的开展加强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同时依托辅导员工作室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增加多层面教师间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完善备课教学内容。并采取组织交叉听课,相互评价不足、课后交流反馈,不断总结的方法,组成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来更好地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水平[5]。
我校探索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形势与政策课分为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开展。
线上教学采取优质网络资源,通过“大学生MOOC”教学形式,依托专业化平台,加强课程的网络教学建设,通过网络化教学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提升教学的理论性,学生通过课后线上考试的形式检验学习效果。教师通过线上讨论答疑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线下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并结合线上教学中出现重点难点调整线下教学的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线下课程的讲授在线上课程后开展,线下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课堂教学教授内容以线上课程中的重点难点为基础,以集体备课内容为导向,课堂论题讨论为手段进行课程的开展,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进行课程教授。同时扩展课堂范围,结合团学活动开展实践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例如主题观影、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等。
通过线上教学的开展丰富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通过线下教学与实践巩固学习效果,提升课程吸引力。通过这一形式多维创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搭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平台,将理论课堂与实践、学生实际和网络课堂相结合,增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针对性、方法性。
我校辅导员通过“融合式案例”教学方式,将辅导员优势在形势与政策课课堂中发挥起来,案例资料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政策出台的理解[6]。
一是将课堂教学与日常管理相互融通。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相较于其他思政教师,辅导员更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这为其将教学工作与日常管理相融合提供了可能性。日常工作过程中各项政策出台都会及时反馈到学生们的身边,形势与政策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通过将身边的政策变化与课堂内容相结合,有助于教学引导可以立足实践,案例鲜活。同时,让学生了解政策出台的原因,让学生理解并贯彻执行相关政策。使课堂教学与日常管理相互融通,相互促进,提高教学内容的真实感。例如在学习“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相关章节时,介绍身边垃圾分类的开展情况,让学生们从自己做起,为“碳达峰与碳中和”贡献自身力量。
二是将课堂教学与时事热点相结合。国内外形势瞬息万变,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课“常讲常新”[7]。网络的信息良莠不齐对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的职业特性要求其了解国内外形势发展与党的政策方针,同时还需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关注焦点。将形势与政策与学生关注热点相互融合进行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被错误的言论误导,接受理解各项政策的出台。如美国对华展开贸易战,部分自媒体唱衰中国经济[8],部分学生就产生了恐慌情绪,这时我们应引导学生了解贸易战发生的背景是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日益艰难,中国“一带一路”优势的日益凸显,我们应该对中国经济持有信心,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同时我们更应该加强专业学习,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讲好形势与政策课对于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9],辅导员作为主讲,开展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虽然辅导员由于受专业与日常工作的限制,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但是辅导员的特有优势在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因此,辅导员应努力提升理论水平与教学水平,充分利用其优势,将思想教育与日常管理相融合,以专业为抓手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学生坚守政治立场、研判国际新形势、掌握国家政策[10],提升学生价值认同,树立报效祖国的人生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