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爱惠 李范坤
大学生是年轻人的代表,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较高,多数的大学生日常通过网络途径进行沟通交流,资料的查询,新闻的阅读等几乎也是通过网络。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大学生知识面的拓展有着积极的帮助,但同时也存在弊端。因为大学生社会经验相对不足,且掌握情况不够全面,极易在一定的互联网公共空间里对社情舆论(社区中一些热门话题、聚焦话题)发出较有吸引力、流动性的议论或看法,为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推波助澜,甚至沦为网络舆情问题的牺牲品。国家对高校在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也明确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必须根据互联网宣传优势和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认真做好学生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网上风险识别能力,以保证学校网络环境的安定。
大学生的网络舆情,主要指的是当高校内发生了突发性重大事件时,大学生对于该热点事件的观点,或个人看法及其情感表现的综合体现。它主要是指在互联网中大量流传的,由所有师生对学校内的某一热点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的议论和个人见解,甚至包括学校与本校的专业关系的网络观点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陈出新,使网络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打破了学校以往的传媒局面,形形色色的社交软件不断涌现,越来越得到大学生的青睐和追求。这将使得学校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更加频繁,同时大学校园中出现的各类热门新闻的传播速度也很快,这就使得消息迅速扩散并很有可能引发网络舆情的大爆炸。而如果学校没有进行有效沟通,及时安抚学生情绪,很可能会失去理智,让事态更加失控。当然,这种热情会严重干扰教学秩序,破坏学校风气,其至到不可控阶段时引发暴力事件,并产生极其不好的社会影响。这就需要学校随时密切关注舆论动向,让舆论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并准备好应对措施,以做好合理的舆情引导。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事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传播途径多样化、传播内容复杂化、“意见领袖”作用突出三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4G 网络的成熟使用以及5G 网络的出现使新媒体交互式、及时性、资源共享性、海对量的特征越来越突出。大学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微博、微信、知乎、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兴的传媒软件上轻易获得即时信息,可以随时随地任意地发布对某一热门事情的观点,既可采用照片、文本、短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又可实现网上直播,人人都可作为宣传主体,使网络舆情可以在极短时期内迅速形成和广泛流传。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学习力较强,容易接受和吸纳新事物,更加扩大了其相互交流的途径,这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网络舆情的发展。
尽管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是校园,但是大学生关心的事情并不仅仅限于校内信息,社会热点现象、国内外突发信息、娱乐八卦等一系列事情也成为大学生关心的话题。新兴媒介给大学生带来更加丰富而快捷的信息,让互联网的信息内容更为复杂,类型更为丰富,覆盖面更为广阔。而且虚拟互联网的信息具备匿名性,加之当代大学阶段正是一个人意气风发的阶段,在对某种问题进行议论的时候很容易碰撞出火花,增加了互联网信息的复杂度。
对部分高校网络舆情形成案例的调查总结显示,舆情初期往往仅在小范围内个别人群提出代表性观点并形成巨大影响,而其中个别人群的看法往往能够指导事态的舆论方向,而这些人正是我国大学生中的互联网“意见领袖”。尽管很多年轻人对互联网事物也有独特的看法,只不过一开始就更愿意持观察立场或是私下讨论,即便他们觉得互联网某些评论过分偏激甚至与自我价值理念相悖,依然会保持独立看法。但当“意见领袖”的看法渐渐被更多人赞成和转载后,一般年轻人由于对事态本质并不能精准地掌握和自我的从众心态,也会选择性站队“意见领袖”。所以,互联网“意见领袖”们一定要为自已的行为负责任,正确引导网络舆情。
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了一些不足,学校、社会网络舆论监管体系的不完善,大学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制度的不完善,部分大学生网络素养较低等问题都阻碍了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健康发展。
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它最大的优势便是社会变革迅速,所以对互联网监管也有迅速迭代。目前,在网络管理上,部分高校尚有若干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比如“安全制度”等问题有待健全等。
首先,随着近十年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移动终端软件层出不穷,主要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手机的普及下大学生与互联网的联系更加紧密。学生可运用网络对信息进行全面的掌握。但在这一过程中,网络舆情的实际监管体系中存在很多遗漏之处。其次,也有些不法分子利用学校网络管理体制落后和教育法律制度不完善的缺陷,通过网络大肆宣扬负面消息,造成大学生遭遇欺骗、遭受错误思想误导,严重危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是非混淆的互联网内容,很多大学生没有辨别是非的意识,极易引起负面影响,进而在网络发酵,互联网的管理也应当在无形之中加大管理力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对高校提出了新要求,需要高校在灵活运用新媒介的基础上全面做好正确舆论导向。因此,多数高校通过融合校内外教学资源来搭建网上传播平台,在网络舆情引导上已获得阶段性胜利,但也要注重适时弥补漏洞。部分学校管理者本身对互联网的使用率不高,资讯的传递大多依靠电话、报刊等传统媒体。互联网作为日常休闲和娱乐的工具,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政工作的意识虽然已经形成,但在创新能力方面仍显欠缺。部分课程中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教育方式方法也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其思维理念也自然得不到正确引导,容易形成某些负面网络舆情,学校在处理负面网络舆情时会采取封堵、处罚等简单粗暴且无法切实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最后处理结果反而不能令人满意。
大学生对世界具有好奇与求知欲,这一阶段的学生世界观初步形成,但缺乏实践经验,对世界的一切事情都存在较强的好奇心。针对互联网上的各种资讯,往往仅着眼于事物的表面现象,未进行认真思索和仔细求证,便贸然做出判断,盲目跟风,对互联网道德的根本内容认识模糊不清,极易利用网络做出各类过激的、不理智的行为。网络的广泛应用为大学生信息资料的获得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渠道。由于网络本身拥有随意性、隐蔽性的特点,有些大学生易脱离现实社会道德与我国规章制度的束缚。一方面,极个别大学生通过方位色情网站、非法网页,使用网络进行违法犯罪的活动;另一方面,受网络的影响,会产生崇洋媚外、肆意宣传色情、暴力等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内容,破坏了互联网社会秩序。
在新时代下不断发展前进,就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舆情行为的引导。从建立“五位一体”的网络舆情防控预警机制,来不断完善预警监测系统,将主要环节集中到全过程学习反馈上,不断拓宽沟通渠道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对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
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必须从五个方面着手,包括建设与健全网络舆情监测的管理体系、科技社会保障体系、法制保证体系、道德规范体系和培训社会保障体系这五个子系统,这五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又彼此交叉整合、推进与交流协调,缺一不可。大学生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是特殊的群体,处于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心理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加强法治及相关管理体系的构建和优化,实现“五位一体”的网络舆情防控预警机制,才能有效地对网络舆情引导的优化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五位一体”的网络舆情防控预警机制是其他措施运用的基础,也是前提和保障,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对后续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基础性作用。
及时发现存在严重不良倾向的信息内容,并及时对信息加以合理引导。积极培养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意识,进一步健全网络舆情监控与分析体系,对大学生的网络舆情活动进行风险评估与价值甄别,及时正确地掌握舆情的源头、走向和特性等,明确舆情热点,及时分析舆情发展的动态变化趋势,提出适当的网络舆情应对举措,及时进行科学决策,以防患于未然。在网络舆情问题出现时期,及时制定合理的政策导向目标,搞清楚为何而导及要达到什么样的政策目标,对上述问题才能够有清晰、确切的解释。制定网络舆情事件具体引导方法,即政府如何指导和各个职能部门如何具体分工负责等,明确指定了在舆情事件发展的各个阶段所要采用的相应操作策略和方式等,并要便于掌握、容易运用。同时高校各主管部门也要完善有关网络舆情研究、分析、预警工作的联合协调制度,力求可以合力有效减少互联网事件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大学生的法制与维权意识一般较为淡漠,当出现了某些情况后常常不明白怎样保护学生自身的合法权益。所以,从某种意义上,大学生在网络舆情的大量出现正是与因为大学生利益受到了损害,且不知怎样进行维权活动有关。因此,高校应主动采取有效手段,更全面、深层次地提高大学生的法制、维权能力。其一,法制进教室。由教师在讲课的内容中,适当增加有关思政知识与法制培训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在无形中逐渐提高了应用法制维权的意识。其二,法制入会。在平时的班会与各种集会中,学校辅导员以及学生会干事们应利用有关的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事例,向同学们传授有关的法制学习、维权方式和手段。其三,法制入行。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都需要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并结合学校提供的多种机会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可利用这一环节,将法制宣传工作在学生实习和实践中进行开展,将专业知识与法制意识充分地提升,实现全面提升法治意识的目的。
高校要建设好与学校沟通的舆情传播导向网络平台,建设好推动大学生自由获得资讯、与大学生相互沟通、掌握专业知识的主流网络舆情传播导向网络平台,建设好融合认知性、实用性、兴趣、服务型于一身的校内网络舆情传播导向权威性网络平台,进一步增加在校生获得权威性资讯的正规途径,为大学生进行思维引导、情感引导、问答解惑的准确咨询服务,使平台作为在网络舆情时代调节毕业生与院校联系、与社会联系的主要依托,作为缓解冲突、转换角度、聚集正能量、聚集合作伙伴的权威性网络平台。高校要加大对官方信息平台的运行投入,系统维护、完善,合理设定热点话题时评、政策与法规分析、表彰获奖、学生交流答题、个案分析、心理树洞等板块,将舆论导向的权威性信息平台变成大学生学习沟通、互动互助、成长成才的主要舞台,让学生想说的话有地方说,想法有地方进行交流。同时,还需要注意加强平台的有序性维护,保证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学校要强化管理服务团队的培养,形成一批网络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强、善于与大学生平等交流的网络舆情治理团队。队伍建设要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培育网上骨干成为网上言论领导者为重点,以打造大学生网上评论员团队为宗旨,在大学网络平台上深入开展互联网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对网络舆情的采集回应体系,并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和主动性,引领他们在互联网上自主宣传、自主治理、自我发展、自我监管。同时学校还要做好学生网络管理专业团队的专业技能训练、议程问题研究、网络舆情调查、网络舆情正面指导,进一步增强学生团队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处理网上突发事件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