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法律援助弱势群体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2023-12-09 15:19刘波平韩宇凡
经济师 2023年10期
关键词:法律援助社工群体

刘波平 韩宇凡 丁 烨

一、引言

随着国家的相关政策不断出台,法律援助作为司法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人民群众关注。2015 年6 月,《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指出:“提高法律援助质量,需要延伸服务领域,注重对受援人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升服务效果。2016 年12 月,《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可以依托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对弱势群体及经历重大生活变故群体等高危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服务,重视特殊人群心理需求,提高其承受挫折、适应环境能力,预防和减少极端案(事)件的发生[1]。2021年8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出台以保障更加规范科学地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作为保障社会公正的重要方式,服务领域逐渐扩大,呈现出更加专业化多元化的趋势。社会工作的专业能力、工作理念等方面在介入法律援助提供延伸服务,提高寻求法援群体生活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有着突出优势。探索这一创新路径对于开展人性化法律援助和提高法律援助质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二、法律援助的含义、作用及寻求法律援助弱势群体的类型

(一)法律援助的含义与作用

法律援助是以国家为责任主体,由政府组织建立的法律援助机构实施,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相关群体无偿提供如调解、诉讼代理、法律咨询等法律服务,从而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法律保障制度。帮助弱势群体不受个人社会地位及物质条件的限制平等地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2]。

法律援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保障弱势群体公平地享有法律程序上的权利;二是帮助弱势群体受损的合法权益得到应有补偿。法律援助制度帮助弱势群体通过正当和平的方式尽快解决社会矛盾纠纷,从而缓和冲突,消解矛盾,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3]。

(二)寻求法律援助弱势群体的类型

法律援助受助群体分为被动指定与主动寻求两类。前者主要包括刑事案件及强制医疗案件,本文研究主动寻求法律援助弱势群体(以下简称寻求法援群体)。寻求法援助群体按照所涉及范围来分类,主要包括以下五种:人身损害赔偿寻求法援群体,包括在生命或健康遭受伤害时索赔的相关案件。例如因他人恶意伤人导致个人致残在达到相关标准后,可通过法律援助索要赔偿;婚姻家庭寻求法援群体,包括离婚、子女抚养及老人赡养纠纷等案件,例如离婚后另一方父母不向监护父母支付抚养费在达到标准后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劳动争议寻求法援群体,包括讨薪、工伤赔偿等案件,例如农民工可以向当地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通过法律程序讨薪;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损害赔偿寻求法援群体,例如由工业污水泄漏导致的农田被淹、房屋受损、难以进行农业生产,农户可以通过法律援助寻求赔偿;社会保险待遇或者社会救助寻求法援群体,如用人单位没有履行缴纳社会保险义务,可以通过法律援助保障个人权益。

三、寻求法律援助弱势群体面临的困境

寻求法援群体通常希望通过法律援助满足个人维权需求以保障生活,但现实情境中单凭法律援助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案件纠纷通常引发多个方面的实际需求,反映出多种现实困境。

(一)心理困境

研究表明,寻求法援群体受其弱势地位和法律案件的双重困境, 极易成为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调查发现,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法援受援人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这一研究结果反映出大多数法援受助群体很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首先寻求法援群体心理压力更大,负面影响更强。研究表明,个体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越多, 其心理健康水平可能越低。[1]大部分寻求法援群体经济压力较大,心理情况受工作变动、收入减少等负性事件严重影响。其次,寻求法援群体卷入突发性的司法案件这一负性生活事件后心理压力骤增,产生大量负面情绪如愤恨,抑郁与焦虑。此外特殊案件,例如长期家暴、永久性伤残等特殊案件寻求法援群体因长期承受负性生活事件,带来的心理压力更大。除抑郁焦虑等情绪外伴随着强烈的无助感和绝望感。最后,在不当归因影响下,会产生更多负面情绪。寻求法援群体通常采用悲观的归因方式将案件归因为自身能力不足,社会不公正等。一方面助长自身的失控感、无助感等消极情绪。另一方面,寻求法律援助群体认为权利受到剥夺,对社会及政府表现出强烈的不满情绪。就劳动争议寻求法援群体中失业员工追讨经济补偿金为例,寻求法援群体认为自己工作生存的权利被原单位及社会剥夺,带来强烈的相对剥夺感。群体将自身的弱势处境归因于现有制度的不公正和社会强势群体的存在,甚至可能做出越轨行为或采取极端行为达成诉求或发泄情绪,对社会的良性运转造成负面影响。

(二)社会支持困境

社会支持包括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社会支持,正式社会支持主要是由政府或社会组织以及用人单位所提供的[4]。事实上,正式组织提供的政策性倾斜和物质帮助非常有限,同时法律援助机构及社会公共服务几乎没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服务,并不能提供有效正式社会支持。非正式社会支持是由家庭、亲戚朋友、邻里、同事所提供的。寻求法援群体通常生活压力较大,在人际交往中投入的时间与金钱较少,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同质性,即弱势者与弱势者的交往。人际关系集中在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及业缘关系,而业缘关系又是在血缘及地缘关系基础上建立的,因工作技能、学历等因素的限制而并不稳定。所以寻求法援群体表现出了与社会地位、物质条件、专业水平较高的人关系疏离,与处境大致相同的家人、老乡、同事关系亲密的社会关系特点[5]。在卷入法律纠纷时,无论正式还是非正式社会支持对于解决案件和纾解心理压力都难以提供有效的物质支持和专业支持。

(三)现实生活困境

寻求法律援助群体运用法律手段以希望满足物质、安全、医疗等多种需求。但存在维权后依旧生活困难的情况,以寻求赡养的法援群体为例,老人希望通过法律援助让子女提供赡养费用,但存在老人虽胜诉却因子女不执行依旧无法获得赡养费的情况。当事人的需求是通过法律援助获得经济赔偿以保障基本生活,在此情况下,即使机构提供专业法律援助,当事人需要,也会因为对方无力承担相关费用或拒绝执行而没有满足。由经济问题造成的法律纠纷看似通过诉讼解决了,获得了法律上公正的审判,但事实上寻求法援群体的现实困境并未改变。现实案件中,法律纠纷通常引发其他问题,如在家中遭受虐待的老人有医疗、住宿,人身安全等多种需求。寻求法援群体寻求帮助本身是为了改变现实困境,这些需求具有特殊性和迫切性,但这些需求并不能够通过法律援助诉讼满足。而寻求法援群体由于自身的生理弱势或社会弱势地位难以独立解决,同时简单的经济补偿也同样杯水车薪,在维护法律权益时需要同时满足迫切的其他需要以解决现实困境。这不仅需要法律援助机构的努力,更需要多个机构的合作配合, 但事实上法援及相关机构在此方面较少涉及。

四、社会工作及介入优势

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着重于通过个案访谈、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方法为案主提供心理疏导与社会支持,运用专业技巧发掘个人资源本着助人自助观念进行赋权和增能从而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工作在介入寻求法援群体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一)目标与价值与法律援助相符

社会工作与法律援助均是为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而努力的社会事业。两者理念有相似与重叠的地方,法律援助的公益性与社会工作的助人观念是相同的,在维护社会稳定,解决社会问题的目标取向及以公平正义、人人平等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同时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价值观帮助寻求法援群体增强个人能力更有利于未来发展。

(二)服务对象与法律援助具有一致性

社会工作者狭义上的工作对象与法律援助相同,均是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社会工作学科起源于贫民救济及慈善事业,对于弱势群体有更加深入科学的研究,了解相关群体的心理与人际关系特征,与弱势群体交流的相关经验也更丰富,可以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协助解决寻求法援群体的相关问题。

(三)专业能力更加契合寻求法律援助群体的需要

社会工作教育包括社会学、社会保障学、法律、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具有多学科融合的专业特性。社工具有复合专业能力,一方面看待社会问题的视角更加多元,有助于用多种方法解决多层次多方面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与其他专业进行合作互补解决多领域相关问题。

五、社会工作对寻求法律援助弱势群体的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寻求法援群体尝试依托法律援助机构,其工作内容包括提供心理健康辅导、丰富社会支持网络及解决现实问题几个方面。

(一)社会工作帮助寻求法援群体解决心理问题

社会工作通过个案工作方法,针对寻求法援群体开展情绪疏导、改变错误认知、增强抗压能力等服务从而帮助其解决心理困境。社工可以在同律师搭档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对受较严重心理问题影响的寻求法援群体进行跟随式的定期服务,通过长期有规划地个案介入。首先运用同感,鼓励等个案会谈技巧,帮助寻求法援群体通过倾诉减轻心理压力。其次,针对寻求法援群体的压力来源进行分析,改变其采取的错误认知及归因方式,在此基础上建立并巩固积极的归因方式,帮助减轻或释放错误归因造成的心理压力。例如劳动纠纷案件中的工伤事故法援群体,改变其对于个人无能的错误认知和事故发生是因为个人问题的错误归因方式,建立自强乐观的心态。最后通过提升寻求法援群体个体抗压能力,帮助其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抵御未来负面生活事件。

(二)社会工作帮助寻求法援群体丰富社会支持网络

首先,社工本身就是社会支持网络的重要部分,可以在通过个案方法为寻求法援群体提供心理支持的同时,帮助提升其构筑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一方面通过鼓励、肯定等语言技巧帮助寻求法援群体更好地发掘个人社会支持资源。另一方面针对寻求法援群体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问题提供指导与建议,增强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能力。例如社工可以为受家暴的寻求法援妇女提供心理支持,鼓励其主动社交并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以排解个人心理压力,解决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因家庭不睦带来的自卑,焦虑等问题。其次,社工通过小组工作方法帮助寻求法援群体增强维持,拓展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更好地维系家庭、同乡、工会等社会关系。寻求法援群体可以通过支持性小组在和有相似问题成员互动之间获得心理支持和解决现实问题的经验,帮助减轻案件带来的压力并获得归属感与高自我效能感。最后,现有法律援助案件中婚姻矛盾、老人赡养、子女抚养等问题占重要部分,社工可以运用家庭社会工作相关方法改善家庭关系,建立有效的家庭支持网络。例如老人通过法律援助起诉子女要求赡养又撤诉这一类案件,如果在援助过程中进行较为专业的家庭干预,相对于诉讼可以更好地解决群体的困境。另外,针对受到家庭相关案件负面影响的未成年人也可以进行压力疏导、情绪发泄,以保障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健康,有益于未来长久发展。

(三)社会工作帮助寻求法援群体解决现实问题

一方面社工可以提供转介服务满足寻求法援群体除法律援助外其他的需求,即将非法律援助工作范围和需要其他援助的上访群众进行转介。针对妇女可以转介至妇联获得物质帮助或素质培训这类非物质帮助。除此之外还包括共青团、青联等相关部门的青少年服务,以及红十字会、扶贫基金会等社会慈善组织的物质帮助等等,采取陪同、回访等方式确保寻求法援群体获得实质帮助[6]。

另一方面针对残疾人、妇女等有一定生活能力的寻求法援群体,社会工作者可以链接其他社会资源进行生活或职业技能培养,帮助其增强个人能力。社工可以依托法援相关机构协助建立完善社会援助系统,为寻求法援群体提供多方面多层次的帮助,完善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社会救助工作衔接机制,提升服务效果。

六、结语

现有社会工作介入法律援助受到人才素质、经济基础等方面的限制而方法比较单一。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号召,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援助延伸服务,社会工作不仅需要进行多方位高质量的创新,还需要对法律援助工作的实际参与, 并结合弱势群体实际需求与其对法律援助的看法,从而更准确有效地发挥现实作用。

猜你喜欢
法律援助社工群体
江西在全国首推法律援助“全省通办”服务
青春社工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法律援助是农民工的刚需
社工
论有效辩护在法律援助中的实现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做大做强做优法律援助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