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2023-12-09 15:19何昕桁
文教资料 2023年14期
关键词:红色政治资源

何昕桁 王 飞

(陕西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群众在经过浴血奋战与长期革命实践活动中的红色基因积累、成长、传承而形成的价值观念,象征着我们党和国家的精神与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既可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又可以在教育方式和方法上进行创新,大大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并极大地拓宽红色文化宣传的覆盖面,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造性发展。

一、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的培养过程既关系到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又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高校培育出既拥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又敢于吃苦、甘于奉献的青年一代。大学时期,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成形,高校要承担起教育和引导的责任,即在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把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大学生在国际局势的变化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时代潮流所击倒,坚定“四个自信”,昂扬前行。

(一)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要想使红色文化更饱含吸引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就要充分发掘红色文化背后的内涵和时代意义。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定理想信念是其核心内容之一。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结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以绝对忠诚、绝对纯粹、绝对可靠的信念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奠定坚实的思想根基。

党和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当代青年应该虚心向前辈学习,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英勇顽强等优良品质和精神文化值得在每一个人心中扎根和传承。红色文化是培养当代大学生过程中的宝贵历史资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同时具有与时俱进、继承发展的价值和精神的延续。可以说,中国红色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优秀文化,是党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优势,将其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不断地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使一代代大学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得到锻炼。

红色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科学指导,集政治性、时代性和人民性为一体的先进文化。[2]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具体来说,红色文化的融入能够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时、枯燥、单调等弊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择。

(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的熏陶,可以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红色文化自身具有强大的教育引导功能,对人们的思维、情绪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目前,全国各高校均已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虽然我国十分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现行的教学方法却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实际教育效果距离预期有一定差距。大学思政教师在上课时多数是照本宣科,无法与学生有更深层次的交流与互动,这就造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容与本质上的把握不够准确。教师要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思想状态,才能更好地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变化,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学习效果。

革命遗址、英雄事迹等是构成红色文化的重要资源,其中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政治信仰、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优良的革命精神。[4]红色文化中孕育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对大学生起到导航作用,促使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始终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听党话、跟党走,永葆为党和人民不懈奋斗的初心使命。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能够将红色文化不断发扬光大,还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指明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大意义。

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引导作用,把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质上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有机结合,并通过对其进行深入诠释,让二者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广大青年学子树牢理想信念、涵养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鲜活的文化养分。运用红色文化的资源与精神,采用具有创造性的方法,能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吸引力,提高学生注意力,使教育工作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得以实现。各高等院校应努力为学生提供适合“红色实践”的场所,为他们创造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的良好环境。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猎奇带来的新鲜感更容易满足其心理需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式可以采用沉浸式手段,创新形式与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三)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

国家认同是个人或团体在对国家进行理性认知、情感皈依中的一种自我心理活动过程。民族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源,也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环节。即使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由于每个个体处于不同的环境和社会关系,进而会产生不同的文化认同与抉择。在全球化进程中,不同立场的文化冲突将愈演愈烈,文化认同的分歧、差异等问题接踵而至,文化多样性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红色文化是我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好的教科书,能够厚植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问题,红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缓冲和化解作用,有助于人民削弱和抵抗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袭,使我们能始终坚持自己民族和国家的思想阵地。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既能加强民族意识,又能向更多人传递我国的先进文化,使世界各国都认识、学习、热爱我国的文化。同时,红色文化进行推广的过程也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

二、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虽然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已初见端倪,但基于目前的社会背景,高校要把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还将面临诸多现实问题。我们要正确认识到把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的必要性并直面当前的难题,从而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和价值,继续发扬和传承下去。

(一)红色文化认同出现危机

新时代已经到来,大学生群体应该如何自觉地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如何让大学生自主学习红色文化、如何将红色文化的内涵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并使其根植在当代大学生的心中都是急需解决的难题。当前,红色文化认同的危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红色文化的崇高性被消解,红色文化的话语权缺失。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们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不再限于经济上的交往,也涉及文化思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在中西文化的全面碰撞下,文化认同的对峙自然而然地发生。大学生还处在青春期,缺乏坚定的信念和成熟的辨别能力,很容易在文化认同感的对抗中产生动摇,乃至完全否定我们本民族的红色信仰和本土文化,由此,也就导致了红色文化的认同危机。

同时,对红色文化内涵的理解过于理想化,以及当代红色文化信仰的缺乏,也使红色文化的认同危机进一步恶化。大学生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红色文化的形成背景有一定的历史隔阂,使得一些大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其精神内涵。在某些学生眼中,红色文化是革命时期的产物,与新时期的社会发展趋势不相适应,因而认为对红色文化的研究没有太大的意义。另外,不少大学生将自己的价值追求定格在物质上,将精神发展置于物质目标之后,在这类大学生眼里,物质目标比精神发展更实际,更容易触碰和获取。红色文化与他们的价值追求标准相违背,因此,他们不会将自己的热情与精力集中在红色文化的探究上,这就导致红色文化传播范围受限。

(二)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常重视发展红色文化,随着红色旅游的逐渐兴起,红色文化自身所具有的经济价值也日益显现。同时,红色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也得到了一定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从这个角度来看,坐拥红色文化资源的地区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能够运用好当地优势,大力推进地方经济的建设,促进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但也有不少地区只顾眼前的利益,致力于过度开发和使用红色文化资源,忽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最大承受度,仅仅从经济利益出发,以商业化、利益化、模式化的方式方法来发展和利用,完全摒弃了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他们着眼于经济价值,忽视社会价值,使红色文化难以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

相对于其他的旅游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弥足珍贵,是我国独特的精神财富,不能单纯地把它作为一种经济资源,而更应充分发挥其教育的作用,通过红色文化资源来培养和塑造人格,从而提升我国人民的整体精神面貌。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过度开发势必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只有适度地利用这些资源,才能让它源远流长,流传千年。

许多地方仅注重物质资源的开发,对精神资源的发掘不足。革命遗址、纪念馆、名人故居均是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这类红色文化资源发展起来相对容易,因为它们是以物质形式展现在大众眼前,可以看见和触摸到,但红色文化精神资源的开发过程则比较艰难。事实上,红色精神有许多可挖掘的地方,红色革命歌曲、红色革命诗词,无不体现了英雄们顽强抵抗、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伟大壮举和革命精神。我们要充分发挥红色精神的价值来塑造大学生的品格,教育他们从先辈身上学习先进的革命精神和文化,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高校红色文化氛围不浓厚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红色文化的传播与融入弥足珍贵。要顺利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充分利用好红色文化这一重点内容。要做好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务必要在一定程度上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

然而,当前我国高校的红色文化氛围还很薄弱,大学的校园文化活动多以文艺和娱乐为主。红色文化的教育活动通常都是在固定纪念日或节假日才会举办或宣传推广,且推广方式十分单一,大多都是通过海报、横幅等方式展现,缺乏创意,难以引起大学生的重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高校广播会播放当下热门的歌曲,却鲜有红色歌曲回荡在校园之中。不仅如此,高校少举办红色文化系列讲座,大学生很少有机会被学校统一组织观看红色经典影视剧,图书馆内红色书籍的收藏量也远少于专业书籍。在入党培训时,教师往往会忽略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理解程度不足的问题。总体而言,大学生所处的环境中红色文化氛围不浓。

三、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途径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文化的融入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基于此,下文将从全面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网络信息优势、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三个方面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全面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

首先,可以通过健全制度体系、健全相关法律保障制度、创新保护技术、拓宽资金来源等措施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其次,在对红色文化内涵的发掘和资源的整合上,可以对其加以完善和优化,整合红色文化资源、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资源。[5]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遍布全国,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在对其特点进行梳理的前提下,加强整合,统筹规划,使之更好地发挥价值功能。最后,要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上进行创新。“红色教育资源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到处可见红色的烙印,而红色的载体也是不同的。”为此,高校必须利用好红色资源,充分挖掘其内涵,不断开发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第一,要充分发掘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教育资源。高校要把当地特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挖掘内部的红色教育资源,把区域革命人物、重要历史事件的红色教育职能发挥到极致,对红色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全面的、系统的红色育人体系。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和省内的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到当地进行实地教学和实践。同时,还可以在本地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党史教育,使学生了解红色精神、继承红色基因、培育爱国主义情感。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红色文化的研究,更好地了解革命历史,从而激起他们对祖国、对党的热爱,以此加强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认同,发挥红色文化浸润心灵、磨砺意志、提升人格的功能。第二,要深入挖掘本校的红色教育资源。高校可结合学校发展历史与重大纪念日等特殊时间节点,开展独具特色的本校红色文化活动,在积极拓展学校的红色教育资源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和深入开展本校的红色文化建设,把红色教育资源系统化、特色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丰富的教育素材。

(二)充分发挥网络信息优势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社会信息不断丰富。网络信息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实现即时共享与跨时空互动,因此大学生群体能够通过网络这一媒介更加便利地接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网络信息的带来的变化,需要始终保持清醒认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将网络信息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全方位推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优势,把建设红色文化网络资源与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发展特征和现实状况相结合。“要想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的主动性,就必须丰富网络资源内容,创新利用方式,增强网络资源利用的兴趣。”例如,在学校网站上设立“红色文化”专题栏目,促进沉浸式、体验式活动的创新发展;以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对“互联网”资源的利用,并及时掌握当前时政热点,及时更新网站的相关资讯。同时,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互动,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资源,提高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新媒体如短视频、直播等,开创了发展红色文化的新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辨别力,在各种媒体中挑选出最适合大学生的、最易被大学生接受的红色文化,利用新媒体对其进行教育引导,促进简单、快捷、高效的红色文化教育氛围的形成,使严肃的红色文化教育更具趣味性,更容易为大学生所接纳和认同。

(三)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效果最明显的主要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6]。要想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价值取向的培养与指导,就离不开对红色文化功能的依托与挖掘,以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将红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有利于了解红色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与发展;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有助于大学生在学习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进而养成良好的法治素养;将红色文化融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有助于大学生对党的历史和中国化进程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好地了解党的历史;将红色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有助于大学生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在日常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的讲授中,教师需要摒弃单一、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将现代化元素融入思政课堂中。高校可以将红色文化作为主题开展教育工作,结合我们党和国家在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设置专题研讨环节,开展案例分析、互动交流、模拟探讨、沉浸体验、课后答疑等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宣讲”“歌舞”“演绎”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调动大学生深刻学习和理解中国共产党被人民和历史所选择的必然性,从多维度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综上所述,在思政课程中引入红色文化,既能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又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加强高校学生的红色文化素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种重要手段。“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并驾齐驱才能凝聚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大学生群体的学习中,帮助大学生多角度、全方位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意义。“课程思政”的阵地作用在于把红色文化渗透到每一门课中,利用每一门课程的传播作用,进一步发掘与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与各专业课程的具体结合,将红色文化辐射到各科教师的专业教学内容中。

四、结语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明的色彩。”红色文化作为我国特有的财富,能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中发挥巨大作用,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高校必须坚持在“培根”“塑心”“铸魂”“育人”等方面做好功课,着力于唤醒红色基因,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整合与交流,将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实践当中,秉承改革创新精神,注重思想引领作用,多措并举,传播红色文化,延续红色血脉,让莘莘学子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得到充分肯定与发扬,进而引导当代大学生群体努力创造出一份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猜你喜欢
红色政治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红色是什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红色在哪里?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追忆红色浪漫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