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A不B”构式条件义辨析

2023-12-08 00:54刘板林峰
关键词:复句逻辑

刘板 林峰

[摘要]逻辑条件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之分;复句条件分有条件和无条件两类,有条件又分為充足条件和必要条件。逻辑条件和复句条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逻辑角度看,“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是必要条件;从复句的角度看,“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既是假设复句也是条件复句。正确认识“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就要从逻辑角度明确其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不是充要条件;无论从逻辑角度还是复句角度,其都不是因果关系。

[关键词]无A不B;逻辑;复句;必要条件

[中图分类号]H109.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0292(2023)05-0106-05

[收稿日期]2023-05-28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朱熹诗歌意象及其理学思想的表达”(SKHS202119);黄山学院徽文化项目“朱熹诗歌意象与其理学思想初探”(2021xhwh015)

[作者简介]刘板,黄山学院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林峰,江苏省宝应县教育局高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无A不B”(有的研究者写为“无X不Y”)构式可表达条件义,比如“无风不起浪”、“无奸不商”等,都表达条件义。但是大家对条件义的认识却各不相同。白烨(2008)认为有“因果与条件”、“充分与充要”之分[1](P47-49);周熙运(2011)认为有假设义和条件义两层意义[2](P21);高芳芳(2014)认为有因果义和条件义之分[3](P32),渠丹丹(2016)则认为“无X不Y”构式中的“无X”与“不Y”构成因果条件[4](P194-195)。随着“无A不B”构式流行用法的兴起,研究者也对其条件义展开研究,马海利(2012)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5](P29-30);张伟(2015)认为“前分句是后分句的必要条件”[6](P10-12);姚瑞瑞(2018)认为表达两种条件关系:一是充分条件关系,二是必要条件关系[7](P32);蔺伟(2019)认为主要有X是Y的必要条件、X是Y的重要部分、X是Y的核心特征这三种[8](P91-95);董淑慧(2022)认为有条件结果义和属性判断义[9](P36-39)。以上对“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的认识可谓是五花八门,而且一个短小到甚至只有四个字的“无A不B”构式,其条件义是怎样形成的,也都没有分析。因此,有必要对“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进行分析论证,以正确认识和把握“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我们将主要以BCC语料库检索结果开展分析,并不再注明出处,现有研究中的语料随文注明。

一、逻辑条件和复句条件

(一)逻辑条件

从逻辑的角度看,条件关系又叫蕴含关系(符号:→)。如果分别用A和B表示两个命题,形如“A→B”的,A与B之间是充分条件关系,可以读作“如果A,那么B”,也可以读作“A是B的充分条件”,还可以读作“A蕴含B”。形如“B→A”或“?A→? B”(“?”表示对命题的否定)的,A与B之间是必要条件关系,可以读作“只有A,才B”,也可以读作“A是B的必要条件”,还可以读作“如果非A,那么非B”、“非A蕴含非B”、“A反蕴含B”等。如“只有春天到了,才能见到这种鲜花”,这句话的意思是“春天到了”是“见到这种鲜花”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如果“见到这种鲜花”,那么必定是“春天到了”;如果“春天没有到”,那么“就不能见到这种鲜花”。据此可以看出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关系:如果A是B的充分条件,那么B是A的必要条件;反过来,如果A是B的必要条件,那么B是A的充分条件。如果A既是B的充分条件,也是B的必要条件,可说A是B的充要条件。

(二)复句条件

复句条件分有条件和无条件两类,有条件又分为充足条件和必要条件。复句条件用关联词来表达,充足条件合用“只要(只需、一旦)A,就(都、便、总)B”,单用“便”、“就”等关联词语来表达;必要条件合用“只有(唯有、除非)A,才(否则、不)B”,单用“才”、“要不然”等关联词语来表达;无条件合用“无论(不论、不管、任、任凭)A,都(总、总是、也、还)B”来表达。如:“只要再听到那种歌声,那声音的影片便一幕幕放映出来”、“多读多写,作文就会有进步”等都是充足条件;“只有春天到了,才能见到这种鲜花”、“除非各方面都有合作的愿望,否则不能达成协议”、“能看懂印度文学原著,才谈得上对中印文学作真正的比较研究”等都是必要条件;“无论什么时候到站,都有人热情接待”、“不管谁来,他都要按制度办事”等是无条件。充足条件不排斥其它条件,实现结果的条件有很多,偏句表示的条件只是其中的一种;但是,有这个条件就会有正句的结果。“只有A才B”从正面强调必要条件,“除非A,否则B”从反面突出结果来强调必要条件,表示“要是没有A,就不能B”。无条件的偏句排除一切条件,正句表示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

(三)逻辑条件和复句条件的关系

逻辑条件和复句条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

(1)类别不同

如上所述,逻辑条件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之分;复句条件分有条件和无条件两类,有条件又分为充足条件和必要条件两类。

(2)手段不同

逻辑条件可以用逻辑术语表达,如:“A→B”、“B→A”、“?A→?B”、“A蕴含B”、“非A蕴含非B”、“A反蕴含B”;也可以用复句条件表达,如:“只要A,就B”、“只有A,才B”、“除非A,否则B”等。复句条件一般都用关联词来表达,关联词可以作为识别复句条件的标志,如上所述,各复句条件都有专用的关联词语。

2.联系

(1)复句条件可表达逻辑条件

复句条件可表达逻辑条件,不同的复句条件可表达不同的逻辑条件。充足条件复句可表达逻辑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复句可表达逻辑必要条件。无条件复句表达不止一个逻辑条件,而是无穷多个。如:“不管谁来,都是可以的”,它可以表达“如果你来,那么是可以的”、“如果他来,那么是可以的”、“如果张三来,那么是可以的”、“如果李四来,那么是可以的”等无穷多个充分条件。

(2)逻辑条件不止用条件复句表达

条件复句可表达逻辑条件,但逻辑条件的表达不限于条件复句,比如假设复句“如果A,那么B”表达充分条件、“如果非A,那么非B”表达必要条件等。同时,除了条件复句和假设复句外,还有别的复句比如让步复句表达逻辑条件;也有一些别的语言结构,比如本文讨论的“无A不B”构式,也可表达逻辑条件。

二、“无A不B”构式条件义的逻辑分析

(一)“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是必要条件

“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是必要条件“?A→?B”。请看下例。

例1.到了该大呼“无学不立”的时候了。

例2.敢说重庆的女娃儿没几个不是好吃嘴儿,特别是无辣不欢。

例3.广东人过年有个习俗:“无花不成年”。

例4.他变得似一个老妇,嗜苏怨怼,责骂我已成为他每日之消遣,无此不欢。

例5.表面很绝情,心理其实很软,喜欢被在乎,希望对方无你不可,也喜欢被对方管着。

例6.仵作查验,太医评断,死者只是一个普通女子,说她身有奇述,能把皇帝迷得无她不欢,似无可能!

例1-6中“无A不B”构式的意义分别是:如果不学习,那么不能自立;如果没有花,那么不能称为真正的年;如果不辣,那么不能吃得欢;如果没有这个情况,那么不欢乐;如果没有你,那么不可以;如果没有她,那么不欢乐。它们都是逻辑必要条件“?A→?B”。

(二)“无A不B”构式表达必要条件的形成

逻辑条件反应前后两个支命题之间的条件关系,一个简单到甚至只有四个字的“无A不B”构式,是怎么形成两个支命题并进而表达必要条件呢?

例1“无学不立”中,A项和B项均为动词,例2“无辣不欢”中,A项和B项均为形容词,动词和形容词都具有谓词性,“无A”和“不B”分别自成小句,表达?A和?B两个支命题,构式强势赋予?A和?B两个支命题以蕴含关系,从而表达?A→?B。换个说法,也就是“无A不B”构式中A项是B项的必要条件。

例3“无花不成年”中,B项是謂词性的,和例1一样,“不B”自成小句,表达?B这个支命题;而A项为名词,怎么表达的?A这个支命题呢?A项首先和“无”组合为“无A”,表达“没有A”,否定词“没”再独立出来,否定“有A”,“有A”可看作“谓词化A”,“谓词化A”再和“没”结合为小句,表达?(谓词化A)这个支命题。构式强势赋予?(谓词化A)和?B两个支命题以蕴含关系,从而表达﹁(谓词化A)→?B,也就是“谓词化A”是B的必要条件。简便起见,我们用A代表“谓词化A”,也就说“无A不B”构式中A项是B项的必要条件。

例4“无此不欢”、例5“无你不可”、例6“无她不欢”中A项“此”、“你”、“她”是代词,代词和名词一样都属于体词;B项“可”、“欢”为动词或形容词,是谓词性的,所以其条件义的形成和例3一样,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例句,B项都是谓词性的,当B项为名词时,会怎么样呢?如:

例7.无奸不商啊……人生能有几多愁啊!

例7中“无奸不商”,B项“商”是名词,和例3的A项为名词需要谓词化一样,B项名词“商”也要谓词化,表达?(谓词化B)这个支命题,从而与其前的?A这个支命题一起表达?A→?(谓词化B),也就是A是“谓词化B”的必要条件。简便起见,我们用B代表“谓词化B”,也就说“无A不B”构式中A项是B项的必要条件。

三、“无A不B”构式条件义的复句分析

从复句角度看,“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既是假设复句同时又是条件复句。

以上例1-6中的“无A不B”构式表达的必要条件,前文分析中用的都是假设复句形式:“如果非A,那么非B”。它们都可换成条件复句“只有A,才B”来表达为:只有学习,才能自立;只有辣,才能吃得欢;只有有花,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年;只有有这个情况,才欢乐;只有有你,才可以;只有有她,才欢乐。换句话说,从复句角度看“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既可以是假设复句“如果非A,那么非B”,也同时是条件复句“只有A,才B”。姚瑞瑞(2018)认为“无A不B”构式流行用法表达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两种条件关系[7](P32),其实都是必要条件关系,只是其误认为假设复句表达的是充分条件。四、从逻辑角度正确认识“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从逻辑角度看是必要条件。但由于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充要条件紧密相关,导致“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充分条件、充要条件。同时,条件往往和结果相互关联,一定的条件可能会造成某种结果,比如,下大雨可能会使得运动会不能如期举行;导致“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又可能会被误认为是逻辑因果关系。因此有必要从逻辑角度正确认识“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其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不是充要条件,也不是因果关系。下面分别论述。

(一)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以例1中“无学不立”为例,“不学习”就“不能自立”,这就是必要条件:无之必不然。蔺伟(2019)论述的构式中X是Y的重要部分、X是Y的核心特征 [8](P91-95),其实正是因为其“重要部分”和“核心特征”的关系,无之必不然,所以其实都是必要条件关系。同样,董淑慧(2022)论述的“属性判断义”[9](P36-39),也因其“属性判断”功能而“无之必不然”,所以其实也都是必要条件关系。不同于必要条件以“无之必不然”为特征,充分条件的特征是“有之必然”。以“骄傲使人落后”为例,如果“骄傲”则必然“落后”,这就是充分条件:有之必然。

我们在BCC语料库中搜索到这样的语例:

例8.天上无云不下雨,但又不等于说有云就注定下雨。

“无云不下雨”的意义是“如果没有云,那么就不下雨”,非“有云”必不“”下雨”,无之必不然,“有云”是“下雨”的必要条件;“有云就下雨”的意义是“如果有云,那么就下雨”,“有云”就一定“下雨”,有之必然,“有云”是“下雨”的充分条件;所以说“无云不下雨”和“有云就下雨”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明确断定“无云不下雨”不等于“有云就注定下雨”,可以说作者完全明了“无A不B”构式的逻辑意义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白烨(2008)认为“无A不B”构式可以表达充分条件,其以下面这句话为例进行分析:

例9.俗话说:“无葱不炒菜”,葱能去鱼腥,能增肉香,名菜佳肴中虽非主角,但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配角”。

判断其为充分条件的理由是“葱能去鱼腥,能增肉香”[1](P47-49)。以“葱能去鱼腥,能增肉香”来理解“葱”是“炒菜”的充分条件的理由,这完全误解了充分条件的含义。如果“葱”是“炒菜”的充分条件,有之必然,那么就得出这个充分条件蕴含命题:如果有葱,那么就能炒菜;而“无葱不炒菜”的意义是:“如果没有葱,那么就不能炒菜”,无之必不然,是必要条件。再说,句段本身已经说了,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配角”,也正是其不可或缺,无之不然,所以成为“炒菜”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二)是必要条件,不是充要条件

充要条件,既是充分条件又是必要条件,同时满足充分条件和必要的特征,即: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还以例1中“无学不立”为例,“如果不学习,那么不能自立”,满足“无之必不然”;但是构式不能阻止其即使“学习”也可能存在其他原因导致不能“自立”,是为“有之不一定必然”,不符合充要条件条件“有之必然”的特征。所以,“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

以“无官不贪”为例,白烨(2008)认为其表达充要条件[1](P47-49)。如果其表达充要条件的话,这个充要条件就是:“如果一个人做官,那么这个人就贪污”并且“如果一个人不做官,那么这个人就不贪污”。事实上,“无A不B”构式还可表达周遍义,“无官不贪”表达的正是周遍义:“没有官员不贪污”→“所有的官员都贪污”。就算從这个周遍义出发进一步推断得到“如果一个人做官,那么这个人就贪污”,它又何以能推断得出“如果一个人不做官,那么这个人就不贪污”呢?白烨认为正是因为其“充要条件”关系,才会又有“无贪不官”的说法[1](P47-49)。其实,“无官不贪”和“无贪不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构式,一个表达周遍义,一个表达必要条件。就算把“无官不贪”和“无贪不官”组合为“无官不贪,无贪不官”,其组合意义是:“所有官员都是贪污的,并且如果一个人不贪污,那么这个人就不能做官”,即表达的是周遍义和必要条件的联合,根本不存在充要条件之说;再进一步,由周遍义“所有官员都是贪污的”推断得出“如果一个人做官,那么这个人就贪污”,其组合意义则可替换为:“如果一个人做官,那么这个人就贪污,并且如果一个人不贪污,那么这个人就不能做官”,这也根本不是充要条件。

(三)是必要条件,不是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指的是由前提到结论的推出关系,比如:所有金属都导电,铜是金属;所以铜导电。这是个三段论推理,由“所有金属都导电”和“铜是金属”这两个前提推出“铜导电”这个结论。而“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仅仅是A项和B项之间的必要条件关系,是一个命题,除了这个命题外,不存在任何推理,哪里来的因果关系呢?

以“无事不登三宝殿”为例,白烨(2008)认为其表达因果关系[1](P47-49)。我们不能否认,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当人们说到无事不登三宝殿”的时候,“登三宝殿”已是不争的事实或已然事实,如下面这段话:

例10.我望着他,以讥讽的口气说:“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那么你今天突然来,一定是有所求喽?”[10](P46)

句段中已明确说明“你今天突然来(“登三宝殿”为已然事实)”,这可作为一个前提;“无事不登三宝殿”表达的条件义是:“只有有事才登三宝殿”,这可作为另一个前提;由这两个前提自然能够得出结论:“有事”。也就是这里其实是有一个推理过程:只有有事才登三宝殿,(现在)登三宝殿了,所以有事。再如:

例11.自古以来,有道无奸不成杀,陈林市之杀夫,必有奸夫在后指使,有待有关当局严查。

例11也可得到这样一个推理:“只有有奸情才会杀夫,陈林市杀夫,所以,有奸情”。同样这个推理也是在后文明确说明“陈林市之杀夫”为已然事实的前提下才成立的。不考虑语言环境,或者不存在不争的事实、已然事实,哪来的推理呢?就算存在不争的事实、已然事实,这个事实也是完全独立于“无A不B”构式之外的,和构式本身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从逻辑角度看,“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是必要条件,仅仅是一个命题,不是推理,所以也就不是因果关系。五、从复句角度正确认识“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如前所述,“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可以用假设复句表达,也可以用条件复句表达;,却绝不能用因果复句表达。以例1中“无学不立”为例,绝不能说:因为学习,所以自立;既然学习,那么能自立;这是因为这两个因果复句表达的都是推理:只要学习,就能自立;学习;所以能自立。“无A不B”构式表达的仅仅是必要条件,是一个命题,不存在推理,也就不能用因果复句表达。

[参考文献]

[1]白烨.“无X不Y”格式探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7).

[2]周熙运.“无X不Y”格式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高芳芳.“无A不B”格式的发展变化研究[D].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渠丹丹.浅析“无X不Y”的构式义[J].大众文艺,2016(22).

[5]马海利.浅析“无+N/V不+N”类词语[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7).

[6]张伟.“无X,不Y”格式新闻标题探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3).

[7]姚瑞瑞.网络标题中“无X不Y”构式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8]蔺伟.谈流行构式“无X不Y”[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9,39(3).

[9]董淑慧,初佳懿.“无X不Y”格式的创新用法[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1).

[10]张文静.现代汉语“无X不Y”构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Differentiate and Analyse the condition meaning of “Wu A Bu B”

LIUBan1,LINFeng2

(1.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uangshan University, Huangshan 245041,

China;2.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Baoying County, Yangzhou 225810,China)

Abstract:Logical condition has the sufficient condition,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and the sufficient/necessary condition. The condition of compound sentence can be divided by the  conditional  and the unconditional, the conditional can be divided by the sufficient condition and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There are links and also difference between logical condition and the condition of compound sentence. From a logic perspective, The condition meaning of “Wu A Bu B”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from a perspective of compound sentence, it is not only hypothetical compound sentence, but also conditional compound sentenc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ditional meaning of “Wu A Bu B” demands the ascertainment of its logical condition, that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not a sufficient condition, not a sufficient/necessary condition; meanwhile, it isnt causal relationship both in logic and in compound sentence.

Key words:Wu A Bu B;logic;compound sentence;necessary condition

[責任编辑薄刚]

猜你喜欢
复句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逻辑
创新的逻辑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民事推定适用的逻辑及其展开
韩国语复句结构的二分说
父母的神逻辑
越南留学生汉语递进复句习得研究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