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任宏
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可以让我们领略自然以及人文之美,拓宽视野,增长学识。但是,看过风景,走过山水,应怎样把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感留在心底,或分享给朋友呢?今天就学习写游记的小技巧。
写作指导
一、开篇简洁,点明题旨
写旅游经历的时候,开篇容易出现几个问题:首先是开篇会运用大量排比抒情的句子引出话题,例如:
我去过风景优美的西湖,到过如诗如画的丽江,爬过雄伟壮观的华山,但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波澜壮阔的壶口瀑布。
这种形式的开头,不能说不好,但因为经常使用,就显得老套,没有新意。
很多同学习惯把一家人去目的地前的准备和行程写得很详细,比如,知道要出游自己心里是如何兴奋,难以入眠;第二天早早起床、梳洗出发,做了多久的交通工具,凡此种种,洋洋洒洒地罗列出来。这样写虽然能把自己对旅行的期待表现出来,但是冲淡了主题,反而在真正写游玩经历时叙写不到位,详略失当。
俗话说,“凤头、猪肚、豹尾”,写游记要突出记忆犹新的景点、难以忘怀的体会,而凝练简洁的开篇,简短有力的语言,既有利于突出主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有利于后面對重点内容的叙写。例如:
暑假末期,虽已消暑,山水间还依稀存有夏日的印记,正是外出游玩,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好时节。我们来到西湖游玩,在如画的山水间放飞自我。
——曹雅岚《走过西湖》
盼望着,盼望着,暑期长假到了。我迫不及待地拉着家人的手,去游览家乡的著名胜景之一—— 梅花湾。
——童煜哲《畅游梅花湾》
两位小作者的语言各有特色,风格不尽相同,但是他们既能根据“游记”的文体特点,交代旅游的时间、地点、人物,又能清晰地让读者了解目的地,把对旅行的欣喜之情展现出来。
二、路线清晰,描写有序
出去旅游无论怎么走、怎么看,总有一定的路线,如果事先没有做好攻略,或者不按景区的游览导图走,就会迷路,或者走冤枉路。写游记也是如此,需要用一定的顺序把游览的过程串联起来。写游记的顺序很多:从晨起到傍晚的时间顺序,走一步看一景的移步换景,从远到近、从东到西等方位顺序,还可以按先整体后局部、先写面后写点的顺序……有序叙写才能清晰地展现游览过程,才能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如:
休息了一会儿,便直奔目的地。跨过门槛,入眼,是灰白古朴的矮墙,黛瓦点缀,古韵顿时油然而生。穿过曲折蜿蜒的长廊,便见小亭立于尽头,坐于亭中,极目远眺,远处有一座假山,嶙峋参差的身躯与树木形成错落有致的风景。山体高大,树木繁茂,浓荫蔽日,似有似无的亭台楼阁隐于后方,金碧辉煌与玲珑精致兼具,与苍翠欲滴的植被交相辉映,美丽宜人。
休整过后,我们一行人便穿过小亭,向更远处走去。
——胡芮涵《仲夏江南惹人醉》
作者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每段开头都有表示顺序的提示语,使文章层次清晰,让读者随着她游览的节奏和路线,走一程、歇一程,走一程、看一程,惬意极了。
三、主题突出,情感充沛
走出家门,踏上行程,总会有所收获:爬过高山,才会懂得何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冲过激流,才能体会“浪遏飞舟,激流勇进”的畅快;走进博物馆,才能领略中华五千年,壮阔灿烂的文明;走近名胜古迹,才能体会先人砥砺前行、开拓创新的精神;奔驰在草原上,才知道天地的开阔;遨游在大海里,才明白生命的渺小……旅游如果只得到过眼云烟的短暂快乐,那就失去了用脚丈量土地的意义;走出去,应该是一次带着五感的心灵之旅。无论是喜悦、震撼、 舒畅,还是感慨、领悟、思考,都应成为旅途的收获,写进作文里,让它们在记忆里熠熠生辉。
所以,游记不能是浮于表面的记一次行程、写一处风景,也应该有明确立意,也应该围绕一定的中心思想展开,任何没有主题的游记都容易成为絮絮叨叨的流水账。就游记的主题看,可以有很多种:可以讴歌风景的美丽,可以感慨历史的沧桑,更可以由景生情,由景悟理,由景言志,写出思考和收获……例如:
立于山巅,大美临沂尽收眼底,不禁想:不坚持,就看不尽这壮阔风景,享受不了此时的满心愉悦。人生亦是如此,如果不坚持,哪得梅花扑鼻香?如果不磨炼,怎能立根原在破岩中?如果不坚持,怎能吹尽狂沙始到金?
人生如登山,为了心中的目标,无论经历多少磨难,多少挫折,都要心向阳光,攀、攀、攀!
——陈品妍《登一座山,得一念悟》
小作者站在山巅,俯瞰大地时,万物都在眼底,自然会荡胸生层云,感觉到登临的快乐、征服的喜悦;也自然明白坚持的重要,知道人生如登山,唯有持之以恒,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这样思考,使游玩不限于感官的享受上,更是心灵的洗礼、思想的升华。
四、手法多样,达意生动
山水各有特点,但在同学们的笔下往往“千人一面”:山,无非就是高耸入云、悬崖峭壁、雄伟壮观;水,无非就是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水平如镜;物,无非就是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美不胜收;情,无非就是赞不绝口、叹为观止、目不暇接……怎么让景物有自己的特点,让读者读出它的美,产生独特的体验呢?一方面是遣词造句要准确、精美,注意用细腻的描写代替概括词语,使描写更丰富,更有层次。其次,注意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让描写的对象生动形象,有形有态、有声有色。还有一种方法是,把自己的活动或感受和景物描写融合在一起,让作文更为动人。例如:
在湖滨小道漫步,晨光、柳丝、湖水、夏荷……怎么都看不腻。晓风拂过耳畔,低吟、浅唱、柔软……是在别处从未感受过的。湖水清清,忍不住用手撩一下,清凉、温润、柔滑……是必须用手触碰才能感受到的。
——陈婧彤《西湖晨景》
对于晨光、柳丝、湖水、夏荷、晓风这些景物,作者没有用过多的词语去描绘,但是我们能在“怎么都看不腻,是在别处从未感受过的舒服,是必须用手触碰才能感受到的”的切身体会中,领会那种用语言也描绘不出的西湖之美。也能明白,万事万物,唯有走近它,触碰它,才能明白其中的美。言虽简,而意无穷。再如:
海水是冷冷的青蓝色,透明干净。在水下睁开眼,能看见金黄的沙和零星的贝壳。沙子很细,脚在水中踩,一定会埋在沙里;飞起一脚,那沙就会在水中散开,水也混浊起来。但很快,沙又沉下去,水又清澈了。
——董书瑶《沙海天》
作者对海的描写朴实自然,透过文字,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她在清透的海水里搅动细沙,仿佛可以看到沙粒漂浮、沉落的过程,仿佛可以感受到瞬间的混浊又归于澄净的过程。由此可见,写作文,有时候不需要过于华丽的辞藻,不需要刻意的排兵布阵,只要把自己一时一地的所见、所闻写出来,所感就能透过文字表达出来了。
佳作展示
觅水寻山,游仙居
盐城市新都路小学六年级 李思彤
穿过上海外滩的喧嚣,驰骋过呼伦贝尔的旷野,抓着暑假的尾巴,我又来了一次觅水寻山之旅,畅游了心驰神往的浙江仙居山。
首先体验仙人谷漂流。我们坐着小艇,一边感受河水的清爽,一边观赏宜人的景致。河水清凉而不刺骨,流过手背,如凉玉沁人,好舒服。俯瞰,淙淙河水冲过岩石上的青苔,洗去污渍,青苔愈发娇小玲珑;青石缝间,星星点点的几抹绿,是山中的野草,修长的叶片上滚动着几滴晶莹的水珠,玲珑剔透;顺着野草丛生的山石仰望,青灰中带着翠绿与墨绿的山峦,如屏似障,遮阳蔽日。此时的风光,没有斑斓的色彩,只此青绿,但并不单一,随着阳光与清风变换,百看不厌。
漂流结束,我们坐缆车上山,索道很长,整座山的风采在我们眼前展开,尽收眼底:山明朗且清秀,湛蓝的天衬着青绿的山,山峰并不像杭州的旖旎,也不像泰山险峻,而是或险或平,忽急忽缓。突然,云遮雾罩,微雨纷飞,透过被打湿的窗,山脉的线条模糊了,满山的绿飘渺了,如丝如雾的雨帘中一切都朦朦胧胧,越发变化多端。
下了缆车,雨也停了,拾级而上,信马由缰,突然,哗啦啦,轻盈的水流声吸引了我。回望,原来是一处小瀑布,不像壶口瀑布那般巨幅横阔,也没有庐山瀑布的一泻千里,玲珑可爱,如锦缎般飘在青石上,丝丝缕缕,柔柔软软。
山泉潺潺,山峦延绵,山与水,刚柔并济,果然是神仙居所,不负其名,不负远客,我很是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