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课程思政教学在计算机科学导论中的应用研究

2023-12-07 12:11:40毛红梅于义科蔡虹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30期
关键词:导论计算机科学模块化

毛红梅,于义科,蔡虹

(南昌航空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63)

计算机科学导论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第一门学科专业基础课,在整个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课程肩负着学科专业知识引领基本教学任务,构建好这门课程的教学知识体系,为后续课程打好专业基础,并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积极实现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完成“立计算机思维,助专业学习,融当代生活”,对学生后续学习和职业生涯有重大的影响。因此,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思政融合教学,通过以点带线,线面结合,为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做好示范工作,并为其他课程系统化思政建设积累丰富的经验[1]。

1 引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1 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

全面完成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破解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是新时代中国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之一。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其根本任务必须落实到关键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思政课建设领导的不断加强,坚持创新和守正,激发思政课教师积极性、主动性、持续创造性,增强思政课程的思想性、亲和力、理论性和针对性,推动思政课建设迈上新征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连续的过程,要在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要结合教学方法,老师教学生悟,启迪心灵,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讲好思政课,不但要在课堂上讲,而且把思政课教学重点、理论难点、社会热点贯通起来,把思政小的课堂与社会大的课堂融会贯通,充分发挥“大思政课”铸魂作用。

1.2 已具备课堂思政的条件

通过多年的思政教学,在课堂经验、平台经验和效果评价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课堂经验:多年来,专业教育者和思政教育者共同打造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课堂的模式,教学效果很好。前提是专业教师要多方位地探索引入思政内容,以及使学生不产生厌烦心理。

平台经验:构造网络教学平台是高等教育课程教学的大趋势,不仅能提高校园网网络资源使用的效率,而且教学过程可实现数字化;同时,对教学方法、教育观念以及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利用5G、互联网等技术,能够有效地收集、编写、整理和优化教学资源,且能持续提供有价值,有目标和有时效的学习资源。

效果评价:利用学习通、云学堂、云课堂、腾讯课堂和专用App等工具收集数据,通过对比和建模分析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评定效果,总结经验。

2 模块化思政在教学在计算机科学导论的应用

2.1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校大学生是掌握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抓牢学生的专业素养水平,不仅是理论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是课程思政教育的一致追求[3]。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主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专业学习的基础知识、数制和信息编码、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新技术和职业素养模块组成,每个模块之间关联不大。同时,课程还必须跟踪计算机学科的发展趋势及最新进展,开展探索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专业素养,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探索计算机科学的兴趣等教学职责。

工程素养。通过创新设计和综合实验,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锤炼学生工程意识和大国工匠精神。

数字素养。计算机已经融入生活,结合当今的免费软件—知识产权,支付—网络安全,图像识别—安全等,养成良好的习惯。

计算机思维的建立,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体系及实现功能;着重是与网络专业有关的入门以及职业规划。作为专业入门课,了解计算机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建立专业素养创新思维和工程意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立德树人的素养。计算机发展与生活息息相关,强化教师立德树人意识,通过IT“卡脖子”的示例,量子计算机及工业控制网络等中国制造激发学生拼搏精神,为国奋斗的意志及爱国情怀。并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和法规的教育。

2.2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杂、知识更新快、知识点分散等特点为思政教学的引入提供了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1) 教学内容杂。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是大一新生的专业入门课,讲述的内容多,点散,知识点杂而多,且关联不强。概括为计算机的前世——基础历史沿革、今生——发展现状,热点、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职业素养等。为了增加趣味性和教学互动性,在课堂教学或课后的练习中可以引入思政元素,所以,思政教育融入各个教学模块中可供了可能性和可实现性。

2) 知识更新快。当前世界范围的高等教育受到以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促成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原动力,这使得计算机类专业成为当前发展最快、学科交叉最多、社会需求量最大的专业。思政教学融入的点多,只要用心选择合适的内容,就容易与教学目标结合。

3) 知识点分散,关联性差。计算机的前世、今生发展迅速,知识涵盖广,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弱,且计算机与生活密切相关,融入生活方方面面,因此,课程模块中选择合适的容易理解思政教育的案例或视频资料有利于帮助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3 模块化使用的可操作性

1) 适合采用模块化方法融入思政教学

知识点分散且由多个可独立的模块组成,特别适合采用模块化方法融合思政,教师通过课程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深挖思政元素,与知识点相关文章和视频等结合热点事件与授课要点融合,在完成讲授知识点的授课过程中完美地与思政结合。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思政融入的具体实现如表1所示。

表1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融入点

2) 模块化思政教学方法

模块化思政教学方法目标是专业课程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相合,实现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在知识传授中,将价值塑造和专业能力培养合为一体。所以,教学方法最终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好的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材知识中。实现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达到相应的和职业综合素养的目标。

结合与课程知识点的典型案例,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理论知识从认识规律出发,舍弃了传统的导论课教学模式,通过 IT 热点案例引入原理性知识,启迪计算思维。本课程的信息安全与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章节主要涉及密码学与网络安全法律和法规等相关内容,通过模块化的思政元素的融入教学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计算机职业道德和遵守法律的意识。

注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课外和课内忙起来、学起来。利用线上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营造浓厚的线上+线下的学习氛围,将线上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等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且,线上资料可以及时、方便地进行更新,平台提供交流、答疑等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实现个性化、适配化的学习节奏。甚至学生好的思政元素经过挑选可以更新资料库,可实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共享理念。

3) 教学评价手段进行改进,建立和实施课程评价体系

采用多维度的评价方法,课前、课中和课后,线上和线下的学习数据在成绩中有所体现。同时对各维度的数据,根据实际情况对分值进行调整。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思政融入的线上作业如图1所示。

图1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思政融入的线上作业

4)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应用效果的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和打磨,本课程通过融入思政元素后,在教学上有三个和以往不一样的特点:第一,课程气氛轻松了,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增加。第二,课间同学之间有交流话题,讨论增多了。第三,在期末的学生评价中,很多同学认为积极主动查资料的时间多了,并在查找资料过程中,掌握了快速精准资料查找的能力。

3 结束语

本文以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为例,结合章节知识点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政元素,并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进行价值塑造,通过一个学期的应用,取得了预定的效果。当然,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会通过不断重塑新的思政元素,满足教学的需要。

猜你喜欢
导论计算机科学模块化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评《工程管理导论》(书评)
模块化住宅
现代装饰(2020年5期)2020-05-30 13:01:56
探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跨越式发展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中国核电(2017年2期)2017-08-11 08:00:56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流程工业(2017年4期)2017-06-21 06:29:50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运用
电子制作(2017年2期)2017-05-17 03:55:01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简介
使公民有道德:导论
打造平衡中的适度:一部值得推荐的英语文学教材——评《文学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