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国企加快提高核心竞争力

2023-12-07 15:41王瑞晶
经济导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现代化分类国有企业

王瑞晶

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国有企业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更是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顶梁柱”,承载着独特使命,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着眼国有企业使命任务变化的新要求,适时完善优化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对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国有企业科学调整设罝考核指标,建立量体裁衣、针对性更强的精准考核机制,是引导国有企业更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优化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国有企业更好履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使命、新任务

国有企业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我国国有企业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多数部门,在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发挥着支撑保障作用,在维护宏观经济稳定、保障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承担基础设施建设重任、提供社会福利和公共产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国有企业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承担着不同的时代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国有经济为主的经济制度下,建立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迅速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落后局面,保障了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独立。在国有企业的引领下,我国民生不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产业技术体系不断升级,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制造大国,成功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国有企业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主动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不断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加快布局结构调整,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进入新时代,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国有企业坚持“两个一以贯之”,改革发展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关键性进展,法人治理进一步完善定型,主责主业更加突出,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在服务国家战略、实现创新发展、畅通产业循环、保障社会民生等方面的支撑作用不断彰显。国有企业打造了一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形成了一批世界级重大科技成果,国际国内竞争力大幅增强。国有企业承担起了大企业稳定我国经济增长,保供应、稳预期、稳就业、稳产业链安全的重要责任,在能源转型、节能减排,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方面也起到了表率作用,充分彰显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

国有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承担的新使命新任务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战略阶段和环境、面临新的战略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足新的战略定位,国有企业要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切实发挥好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努力把国有企业建设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物质力量,支撑国民经济运行的骨干力量、党带领全国人民实践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重要力量中的顶梁柱,真正成为堪当时代重任的大国重器、强国基石。

进入新发展阶段,优化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加深对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和把握,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通过优布局、谋创新、创机制、激活力,建立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模式和体制机制,以自身高质量发展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形势下,有利于國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有效投资带动各类经营主体共同发展,助推国民经济平稳有序运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国有企业在加快建设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任务。优化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引导国有企业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引领作用,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更好支撑带动产业链循环畅通。有利于引导国有企业围绕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骨干作用,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紧盯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难题,集中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最大限度形成合力,着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充分发挥安全支撑保障作用。

优化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是打造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新国企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要做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做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做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排头兵;中央企业等国有企业要勇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现代产业链的“链长”。这些重要论述,为国有企业紧紧围绕这一党之大计、国之大计谋划推进工作,打造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国企指明了前进方向,更为完善优化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

完善国企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分类考核的引导作用,着力建设一批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是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增强国企核心功能,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一是聚焦主业,优化业务布局结构的需要。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是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功能,提升产业控制力的重要途径。国有企业要进一步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夯实我国经济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基础。要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要坚守主责、做强主业,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引导带动作用,积极培育产业链龙头企业,加快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确保粮食、战略性资源能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健经营,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在进一步优化我国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等方面发挥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

二是加强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国有企业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引领作用,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等产业投资力度,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领域加快补短锻长,增强标准、品牌、商业模式、产业生态塑造能力,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优化全球产业链布局,更好支撑带动产业链循环畅通。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骨干作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技术供给和需求牵引双向发力,最大限度形成合力,着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前沿技术,抢占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制高点。国有企业要建立健全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中攻关以新技术、新需求、新业态为导向,着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实现产业技术自主可控,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在实现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同时,还要通过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建立健全促进科技创新的经营机制,实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创新的有机融合,打造发展新动力、培育竞争新优势,持续引领行业技术进步。

三是增强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经营和整合能力的需要。当前,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加速重组,国际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我国大型企业要承担起稳定和促进我国产业链高端化发展的重要责任。国有企业既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单一市场的优势,也要进一步高水平地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国际经济技术融合的新途径。要通过优化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国有企业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前沿,把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与自主创新有机融合起来,向国际产业分工价值链高端不断跃进,通过增强技术、标准、规则等话语权,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持续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合作中的控制力影响力。引导国有企业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国家和重点项目,拓展产能合作新市场。加强互联互通产能和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国际合作,持续扩大海外优质资源权益和基础设施,控制能力,带动中国装备服务、技术、品牌标准走出去。

四是着力解决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机制、投入、人才、转化等突出问题的需要。通过优化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支持国有企业更好更多投入科技创新领域,投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原创性技术创新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速创新要素集聚,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共建良好创新生态。鼓励国有企业联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业承担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和用好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五是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企业家队伍的需要。通过优化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国有企业负责人管理体系,完善激励机制、任职考核等制度。不断提升国有企业负责人政治素质,增强引领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带头担当作为,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能力。

优化分類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国有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分类考核是国资委对国有企业深化精细化管理、完善监管模式的主动探索,是推动中央企业深化改革,更好发挥自身功能作用、提高企业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分类考核有利于明确并有序规划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可以实现精准监管、精确考核的目标。对企业来说,分类考核有利于企业结合自身功能定位、资源禀赋和行业特征等因素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避免功能定位错位、发展模式粗放、竞争呈现同质化等问题,为企业聚焦核心功能和主责主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对企业员工来说,分类考核为分类分层评价与分类激励机制的优化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充分调动国企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国有企业释放人才创新活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探索按照企业的功能作用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改革、分类监管、分类考核,在此基础上,应该对考核办法进一步调整优化,突出国有企业的核心功能,按照“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的原则,将共性考核指标和个性指标结合起来,设置更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分类引导企业践行产业引领、科技创新和安全支撑功能,充分发挥考核引导作用。

优化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国有企业更好发挥产业引领功能

目前,对国有企业的考核以经营业绩为重点,主要是根据经审计和经审核的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经审查的统计数据,对企业负责人完成考核目标的情况进行考核,形成考核和奖惩意见,但缺乏体现企业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发挥产业引领功能的评价。有的企业对自身功能定位不明确,在制定公司长远发展规划上脱离了产业培育发展目标;有的企业为了追求经营业绩盲目采取多元化发展战略,偏离主业和产业使命;有的企业未经充分论证就进入市场饱和的竞争性领域和行业,导致投资容易收益难,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和国有资产流失。

在国有企业增强核心功能中,迫切需要优化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国有企业聚焦产业引领功能,围绕企业的核心功能定位,对现有的产业结构、业务结构进行梳理和调整,加强对关键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控制和引領,通过整合资源、优化产业链布局,提高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从“进”的方面看,考核应引导国有企业以国家战略为导向,聚焦主责主业,科学确定考核评价总体目标,明确国企在实现国家战略中的作用,严格控制主营业务方向在二到三个行业,引导国企聚焦重点产业做强做优做大。同时,引导国有企业在主责主业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加大布局力度。建立健全特殊事项管理清单制度,对国企落实国家战略、承担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或其他产业发展相关的重点任务等、对经营业绩有重大影响的特殊事项,要列入管理清单,作为考核指标确定和结果核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从“退”的方面看,考核应引导国有企业加快主辅分离,加快退出不符合企业核心功能定位的业务。面对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市场竞争格局和制度环境的深刻变化,国有企业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充分利用主业分离和辅业改制的政策红利,加强和优化主营业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优化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国有企业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功能

在国有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中,迫切需要对国有企业加强科研投入的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引导国企从技术供给和需求牵引双向发力,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更好服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一是健全科技创新考核指标体系。对工业和科研等科技进步要求高的企业,在不同考核周期的指标设置上,应该增加科技创新类指标。突出考核科研投入强度、产出以及科研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将研发投入视同利润,在计算净利润、经济增加值指标时予以加回,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突破、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扩大首台(套)装备和首批次新材料应用等,也可在考核中予以体现。

二是加强考核对科技创新的正向激励。重视对科技创新的正向激励。比如,对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果的企业,在年度考核中给予考核奖励加分,并适度扩大科技创新奖励加分范围。在任期考核中,对科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予以通报表扬精神激励。

三是鼓励探索创新,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科技创新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和投入风险,对处于竞争性行业、行业创新要求较高的国有企业,在考核中应增强容错机制的建设和实施,对因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对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企业,按照“三个区分开来”原则,在考核上不做负向评价,保护企业家的创新积极性,给予企业容错、试错机会,促进企业积极规范开展高科技的创新领域的投入。

优化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国有企业更好发挥安全支撑功能

在国有企业增强安全支撑功能中,迫切需要通过分类考核引导企业加强在关键领域和关键产业的安全保障能力,包括物资储备、信息安全、风险防控等方面,更好服务保障国家战略安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

分类考核应对公益类企业重点考核产品服务质量、成本控制、营运效率和保障能力,对商业二类企业重点考核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发展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完成重大专项任务情况,在中央企业实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的考核。

优化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国有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现代化的国家离不开现代化的企业。世界一流企业是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引领全球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关键力量。我国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在21世纪中叶建成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求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从国资监管的角度看,加快推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优化分类考核评价体系,用好考核评价的引导和指挥作用。当前,我国已经成长出一批规模巨大的超大型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数量已居世界第一。但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创新能力、质量效益、品牌价值、治理水平和国际影响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面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使命新任务,优化分类考核评价体系要更加突出世界一流对标考核,在指标设置、目标设定、考核计分和结果评级中,要强化国际对标、行业对标的应用,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将短板指标纳入考核。通过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价值创造力、全球影响力、现代治理和管理能力,从而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

(编辑 尚鸣)

猜你喜欢
现代化分类国有企业
边疆治理现代化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分类算一算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