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档”问世
在追踪寻觅七伯的历史足迹时,我们意外获得了一项重要的成果:发现了珍藏在共产国际档案中周恩来早期革命活动的原始资料。这真是十分难得的机遇。大部分资料是七伯当年用中俄两国文字亲笔书写,在“国际”档案中也仅存一份,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
为拍摄《百年恩来》电视片,我和在军采访了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多次见过七伯。罗高寿说,苏联解体后,共产国际档案完整无缺地由俄罗斯国家档案馆保存。七伯作为中共中央重要负责人,也是共产国际负责人之一,“国际”档案中应该保存有周恩来的资料。不过,这些档案都是绝密等级,原则上不对外公开。我请罗高寿帮忙,获得这批珍贵资料。在他的帮助下,俄方同意我们前往莫斯科调阅有关档案。此事得到两国外交部的大力支持,我们组成一个精干的小组去俄罗斯执行这项任务。
俄罗斯现代史文献保管和研究中心及国家档案馆人员协同我们工作,我们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是俄方首次向我们提供这部分唯一在国外保存的周恩来档案。这批材料佐证了七伯在这个重大历史时期所起的重要作用、历史功勋。
在五天五夜中,我们沉浸于一批批厚重的档案,从中了解中国革命之艰难,中国共产党人付出了多么重大的牺牲,七伯和他的战友们以无比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巨大的政治智慧,运筹帷幄,说服共产国际,发展自己,消灭敌人。这批档案资料是中国革命历史征程中难得的宝贵资料。
七伯直接在苏联工作的时间,主要是在1928年、1930年、1939年至1940年。我们按照这个时序筛选,取得157件共产国际档案的原件复制件。
无比珍贵的人生履历
档案保存有七伯在1928年、1939年为共产国际填写的履历表。共产国际先后两次专为周恩来建立了秘密档案。在1933年2月的档案中注明:周恩来,中国共产党积极分子。笔名少山。1921年入党。受过高等教育。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
1935年第二次建立的秘密档案,对他作了更高的评价:多年从事党的工作,在党内担任过领导、书记和机密工作;有良好的军事素养;担任过组织和军事方面领导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在中央组织部、军事部工作多年;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缺席选为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
共产国际的秘密档案,是对各国共产党重要成员的全面考核和鉴定,据以认定其在政治上的可信度,属于最高机密。
1938年2月5日,中共中央妇女书记蔡畅应共产国际要求,为周恩来写了旁证材料。长达八页的旁证材料中,详细介绍了周恩来同志在建党建军和领导地下工作、武装斗争的重大功绩。但七伯自己填写的履历表,却体现出他一贯谦虚谨慎的品德。七伯是在1921年经张申府、刘清扬同志介绍入党,客观条件所限,没有履行书面手续。这件事,党中央已有决定:1921年在巴黎成立的共产主义小组是准备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八个共产主义小组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八个小组的成员当然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属于1921年入党的第一批中国共產党党员。因此,七伯的入党时间中央定为1921年。共产国际1933年和1935年周恩来的档案中,都明确地注明周恩来的入党时间为“1921年”。可见,共产国际的情报工作还是相当严密和准确的。
中共六大和共产国际六大期间
1928年6月至9月,中共六大和共产国际六大在莫斯科先后召开。大革命失败后,为避开国内白色恐怖的破坏,中央决定党的六大在国外举行。七伯、七妈冒着巨大风险到莫斯科参会。当时已担任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的七伯刚满30岁,七妈24岁。
档案的内容表明,在这两个会议上,周恩来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1928年6月19日,周恩来参加了斯大林就中国革命形势与中共负责人的谈话(参加谈话的有瞿秋白、苏兆征、李立三和向忠发)。当月,布哈林代表共产国际同周恩来等谈话。两次谈话都存有周恩来的亲笔记录及俄文译稿。
周恩来在中共六大会上作了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报告。六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并担任组织部长和秘书长,以后又兼任军委书记。
1928年7月至9月,周恩来出席了共产国际六大。共产国际档案中有关周恩来的这部分资料相当丰富,是国内从未见过的。他在共产国际六大军事委员会上的专题发言,在苏联和俄罗斯被作为重要研究资料。七伯的发言介绍了南昌起义后一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地举行武装起义的形势,这是第一篇全面阐述武装革命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主要形式的光辉文献,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俄罗斯方面对它高度重视。这次大会,选举周恩来为共产国际执委会候补委员。1935年,又缺席补选周恩来为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
1930年,七伯秘密前往莫斯科,同共产国际负责人讨论中国革命问题,作了《中国革命新高潮的特点与目前党的中心任务》的发言。
在这期间,周恩来会见了斯大林,通过大量实例解释和说服,斯大林接受了一年多来中国红军有重大发展的事实,认为应该把红军问题放在中国革命的第一位。
我们取得了周恩来1930年6月18日和7月27日,在莫斯科同共产国际领导人的两次谈话,以及同斯大林谈话的原始记录。
臂伤不忘为党工作
1939年,七伯因臂伤去苏联治疗。在此期间,他向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作了一次政治报告《关于中国问题备忘录》,分送共产国际主席团各成员。
1940年1月17—19日,七伯代表中共中央,向共产国际主席团作了《中国抗战的严重时期和目前任务》的报告,他对当时国际上普遍担心的中日双方实力悬殊,中国抗战能不能坚持下去,中国人民能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以及中国共产党以农村为根据地、能不能坚持大城市的工人阶级领导等疑问,作了全面深入的剖析,共产国际全体执委会成员一致同意中共中央报告的正式决议。这对动员世界各国人民支持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具有重大意义。我们也取得了这个决议的资料。
百年恩来
海棠花前的倾情忆述
1992年7月,七妈逝世后,《人民日报》约我写一篇悼念文章。7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这篇《看似“无情”实有情》的文章,并在文末注明了我的亲属身份和职务,这应该是我以周总理和邓颖超同志亲属身份第一次公开发表的纪念文章。
在军在中央电视台担任导演期间,拍摄了很多颂扬领袖题材的专题片。为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她担任总导演,摄制了大型电视艺术片《毛泽东诗词》。在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她想拍摄一部纪念周总理伟大光辉一生的作品。此计划与中央文献研究室的领导和同志们不谋而合。1995年春天,中央文献研究室顾问、周总理办公室原副主任李琦叔叔敦请在军担任总导演,摄制一部纪念周总理诞辰一百周年的电视片。在中央文献研究室的指导下,确定摄制一部十二集电视专题艺术片《百年恩来》。
1995年秋天,我已63岁,中央军委批准我离休,授予胜利功勋荣誉章。我可以全力协助在军进行《百年恩来》的摄制工作。我们对这部专题片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方法取得了两点共识。
一是,把表现周总理的人格魅力作为《百年恩来》的主题和切入点。七伯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中国人民的幸福奋斗终身,建立了不朽功勋。他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革命精神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东西方古代和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常用四个字的成语作为形容词组合,其中有许多词组表述了总理的伟大人格:光明磊落,大公无私;顾全大局,不徇私情;清正廉洁,一尘不染;实事求是,平等待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坚持真理,多谋善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数不尽的美德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古今中外少有。这是历史赐予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理应在电视片中予以强化和艺术地再现。
二是,在表现手法上,突出以情动人,以情叙事。周总理是一位充满情感的领导人,同志情、战友情、夫妻情、亲属情、长幼情,都集中和充分地体现在他的身上。他的这种超越常人的情感,应贯穿于《百年恩来》的全片,以“情”展示周恩来的人格魅力和人格精神,将其升华为泽被千秋的“周恩来精神”。
由此,我们把《百年恩来》定位为一部电视专题艺术片。
紧紧围绕展现周恩来崇高思想品德和人格魅力这一中心,我们把实地拍摄、人物采访、影视资料、图片文字等多种艺术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在三年艰苦拍摄的时间里,我们采访了近四百位各界人士,走遍七伯当年战斗、工作、生活过的地方,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素材,经过精心的编辑加工,《百年恩来》这部艺术精品终于诞生了!
1998年,七伯诞辰一百周年之际,《百年恩来》在全国播映,引发广大观众的强烈反响。首都报刊在头版顶端用大字刊登通栏标题:《百年恩来感动人民》。各报刊发表的观后感中,国家经委国防局原局长赖坚的发言很有代表性,他说:
《百年恩来》的片名好,内容好。我建议片名再加上四个字:万世师表。历史上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周总理的人格、思想、品德和对中国人民的贡献,才真正堪称“万世师表”。孔子留下一部《论语》,是他弟子编撰的;《百年恩来》则是由后人记述的一部当代“论语”,值得所有的人好好看一看。
这年的电视金鹰奖评选,《百年恩来》获一等奖。它还获得北京市“十个一工程”奖,主题歌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生死千秋业”
七伯逝世后,有一位驻京外国记者撰文说:“在中国,几乎每一个人都能说出一个周恩来的故事。”我们在拍摄《百年恩来》期间的亲身见闻,就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撼人心弦的真情实事。
《百年恩来》中有一集对邓小平长子邓朴方进行访问,表述七伯在晚年病重时,尽力争取一切可能,把党和国家的重担交到邓小平同志手里,而不至于被“四人帮”篡夺和毁灭。朴方告诉我,小平同志夫人卓琳阿姨专门召开家庭会议做准备。他还就采访内容事先同我个别交谈了三次。
朴方所谈,再现了我们国家这段沉重的历史。
1975年9月7日,周总理最后一次见外宾,他说:“马克思的请帖我已经收到了,今后的工作由小平同志担任,小平同志将接替我主持国务院的工作,我相信他完全能够胜任,完全能够继续贯彻党的方针路线。”这时我父亲在场。
12月底,周总理心脏突然停止跳动了。我父亲、王洪文、张春桥、汪东兴都来了。这次抢救过来了。大家来看周总理,张春桥走过来的时候,周总理说:“春桥同志,你和洪文要多帮助小平同志工作。”这是他的再次奋力一搏。他知道,形势很坏,在这种形势之下,他还要尽他生前最后的一点力量,希望起点作用。实际上,根本不可能说动张春桥这些人。他最后用唯一可能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态度。总理真是费尽了苦心。
樸方说:最终,七伯在天之灵是欣慰的。他终于把革命的接力棒,交到他真正的知己小平同志手里。这是中国人民的幸运!
我们很多人家的客厅里,都挂有一幅恩来伯伯晚年的照片。他身着灰色中山装,胸前佩戴着“为人民服务”徽章,侧身坐在沙发里,深邃的目光里有一丝深沉的忧思。这张著名的照片《沉思中的周恩来》,出自意大利著名摄影家焦尔乔·洛迪之手。
洛迪先生得知我们拍摄《百年恩来》,特地从意大利米兰赶到法国巴黎,向我们讲述了拍摄这张照片的经过:1973年1月,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意大利代表团,他不顾不能携带照相机的规定,悄悄地带上相机,并且特意从被接见队伍的中间移到最后,以便有时间同总理说几句话。七伯同他握手时,他请求为总理拍张照片。七伯满足了他的要求。洛迪说,“周恩来的微笑,他的高雅气质,他的沉着稳重和高大形象深深打动了我”,“他的姿势是那么高贵,他的手和胳膊肘是那么完美地搁在沙发扶手上,根本无需作任何提示”。就这样,一幅旷世名作完成了。这张照片成为七妈最欣赏最珍爱的七伯的遗照。采访结束时,洛迪先生以“百年恩来——一位世纪伟人”的题词,把这幅原版照片赠送给我和在军,并在照片的后面贴上专用的印花以示真迹。这张照片,在全世界发行了上千万张。
我国现存的原版照片,这是唯一的一张。
照片中的七伯蕴含深思,目光朝向未来。此时此刻,他正在为处于多事之秋的祖国命运殚精竭虑。
人格力量超越时空,超越国界
通过对许多国际友人的访谈,我们深深体会到,周恩来人格力量的伟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共识、中国历史的共识,也是世界的共识。许多外国朋友告诉我们,周恩来的道德情操为全世界所敬仰。他们十分羡慕中国有周恩来总理。
柬埔寨西哈努克国王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也是周总理的至交。他高兴地接受了我们的请求,但表示一定要在金边王宫接受采访。他说:“只有在周恩来总理生前两次到过的柬埔寨土地上,在王宮金銮殿接受周恩来亲属的采访,才能表达我对周总理和邓颖超夫人的感遇之恩。”我们应邀抵达柬埔寨,柬方像当年接待总理那样,铺上长长的红地毯。所有的活动,都仿照当年伯伯访柬时的安排。
金銮殿是圣洁之地,只有国家盛大庆典才在这里举行。这里不能安装空调,靠电扇降温。身患重病的西哈努克国王不顾高温,在这里深情地向我们回顾了和总理的交往。他说:“周恩来总理是我的师长,我的兄长。他从没有教过我要怎么做,但他的行为本身就是我最好的榜样。”他谈了三个小时,国王身后一直有三个医生、护士在看护,而这期间他居然没有喝一口水。我国驻柬大使谢月娥说:“国王事事处处都以周总理为榜样,学周总理怎样做人。”
美国基辛格博士对我们说:“周恩来是一个极富智慧的人,非常有魅力,极其了解人类。我见过许多国家领导人,没有人像周恩来那样给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他还转述了尼克松总统的话:“那次访问给我留下的鲜明印象是周恩来无与伦比的品格。他知识的渊博是惊人的,他是本世纪罕见的伟人。”
“当代的圣人”
日本是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重要邻邦。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曾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日本的普通民众也是战争的受害者。七伯对改善中日关系十分重视,他从开启民间交流到两国正式建交都付出了大量心血。采访期间,我们深深感受到日本各界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之情,一次又一次难忘的交谈,成为共同缅怀周总理的感人肺腑的美好记忆。
中日友协前会长孙平化生前曾一再嘱咐我们:如有机会去日本,一定要采访全日本航空公司总裁冈崎嘉平太,他对周总理有很深厚的感情。很遗憾,冈崎先生已经去世,我们见到他的夫人和儿子冈崎彬。冈崎彬告诉我们:
父亲一生中最敬仰周恩来,他始终把周总理的照片藏在怀中。父亲到中国时,特意把我从美国叫到中国,就是为了让我结识周恩来这位世界伟人。父亲认为世界上有四大圣人:耶稣、释迦牟尼、穆罕默德、孔子,但都是古代的。他一生寻求当代的圣人,终于找到了,这就是周恩来。父亲风趣地说,圣人中国不能占两个呀,那就只好委屈孔子了。
冈崎夫人说:“冈崎先生一生敬仰周恩来,他最终的愿望是到天国会见周恩来,这个愿望实现了,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我丈夫生前一直怀揣周恩来的照片,我把这张照片随同冈崎先生的遗体一起火化了。”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回忆:“当年周总理在西花厅会见我,当时我只是日本的通商产业相,虽然职位悬殊,但周总理十分重视我的意见,当天交谈了8个小时,中间就餐时还边吃边谈。”七伯逝世后,他再度访华时已出任首相,七妈会见时,告诉他一件事:“那天见你之后,恩来兴奋地对我说,今天见的这位日本外宾,年轻能干,视野开阔,他今后会成为日本首相。”中曾根十分感动。他对我们赞扬“周总理不仅是中国建国之父,也是战后世界伟大的政治家,他在全世界显示了中国的尊严”。他还特地把珍藏的一幅日本富士山油画赠给我们。2015年,我们在东京举办“缅怀敬爱的周总理珍品展”,得到日本各界的高度重视。中曾根先生当时已97岁,不能到会,特以他的名义送来贺词和花篮,并约我们见面晤谈。上次会见后,已过了近二十年,他热情如故,从轮椅上站起来同我们握手致意。我们送他一尊七伯出席日内瓦会议的铜质雕像。合影时,他坚持从轮椅上站起,怀抱沉甸甸的铜像,以此表达对恩来伯伯的敬意。现场许多日本记者和有关人士纷纷要求同他照相,他尽可能地满足了大家的要求,而且始终坚持怀抱周总理铜像,他对周总理如此深厚的感情,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中曾根先生于2019年11月逝世。他以这样的规格和方式接待我们,是他生前的最后一次。
永远的思念
周恩来对人民的爱是永恒的,人民对他的爱也是永恒的。在《百年恩来》采访过程中,我们亲自见证了这种爱的力量、爱的奇迹。
著名诗人臧克家已九十高龄,长期卧病在床。周恩来的名字,点燃起诗人特有的思维火花。臧老能一字不落地背出周总理1949年在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上的讲话,在采访时,他从病榻上坐了起来,流着热泪朗诵他为悼念周总理所题为写《泪》的诗篇:
八亿赤子,哀伤袭击!
千言万语,声声啜泣。
英姿笑貌,已成遗容,
伟词宏声,犹在耳中。
半旗悠悠,悲风漫吹,
人的汪洋,泪如潮水。
泪是丰碑,泪是誓言,
泪是动力,泪是火焰!
昂起头来,揩干眼泪,
红旗指向,无坚不摧!
百岁老人管易文,是周恩来、邓颖超的老战友,天津觉悟社最后一位成员。采访他时,他的记忆力已经完全丧失,但是,当把周总理的照片放在他面前时,管老眼睛顿时亮了,在军把墙上悬挂的横幅(管老在周总理逝世当天亲手写下的“音容宛在永别难忘”八个字)指给他看,奇迹出现了,他竟然十分清晰地连呼三声:“音容宛在,永别难忘!音容宛在,永别难忘!音容宛在,永别难忘啊!”在呼唤最后一声时用尽了全身的力量。泪水湿润了他的眼眶,也引发我们所有在场的人精神上的极大震撼。
这次采访后五十多天,管老带着他对周恩来永远的思念,离开了这个世界。恩来伯伯以他的伟大人格力量,深深印刻在丧失人世间一切记忆的百岁老人脑海里。他道出了我们共同的心声:音容宛在,永别难忘!
《你是这样的人》
《百年恩来》的十二集中,每集都有歌曲,在军坚持创作一首表现周总理人格力量的主题歌。她把这个任务交给词作家宋小明和曲作家三宝,要求在歌词里不必出现周恩来的名字,但是让人一听,谁都能知道这就是周恩来而不是其他任何一個人。小明经过反复酝酿,创作出这首歌的歌词:
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
在你的胸前写下,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爱握在你手中,
用你的眼睛诉说,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
用你的微笑回答,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生命归还世界,
人们在心里呼唤,你是这样的人。
不用多想,不用多问。你就是这样的人。
不能不想,不能不问,真心有多重,爱有多深!
这首歌由刘欢演唱。这个珠联璧合的艺术组合,共同创作出一首反映人民心声的优秀作品。当它第一次在大型晚会上公开演出后,所有观众都激动得站了起来,不断地热烈鼓掌。晚会结束后很久,许多人仍然在座椅上频频挥泪,久久不愿离开。
《你是这样的人》长时间地被北京广播电台列为歌曲排行榜第一名。有一段时间,在许多公共场合,甚至在出租车里,都能听到广播电台播放这首歌曲。国家级的大型晚会上也多次演唱,曲作者三宝和演唱者刘欢,也都把它作为个人音乐会的重头节目。这首歌被中宣部评选为“五个一工程”奖。
每当《你是这样的人》的乐曲声和歌声响起,人们无疑都想起了周总理。“真情有多重,爱有多深”——每个中国人也都会做出深情的回答。
终极使命
2008年3月28日,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办《你是这样的人》大型情景音乐会。年近八旬的郭兰英老师,为了唱好《绣金匾》中的“三绣周总理”,苦练了几个月。她泣不成声地高声唱出最后一句“我们热爱您”时,深深拨动了全场万余名观众的心弦。《你是这样的人》晚会在中央电视台连续播映了八次,这是少有的。
2013年,在伯伯诞辰115周年之际,主办《你是这样的人——缅怀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珍品巡回展》。记录珍藏的国际知名人士、老一辈革命家和多位当代艺术大师的题词、书画和摄影作品,以及从国内外收集的珍贵史料。绝大多数是首次面世的真品原件,堪称无价之宝。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为了写好《你是这样的人》这幅题名展品,他建议把题词中的“你”字改为“您”字,以显示对周总理的高度尊敬。因家中不够宽敞,年迈患病的他冒着大雨,连续三个晚间到办公室,写下一幅高达两米多的《您是这样的人》巨幅题字,这是中石先生晚年留下的最后也是最大的一幅珍品。
2018年,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周恩来同志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巨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不朽旗帜。”要求全党“追思和学习他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杰出楷模的崇高精神。”
周恩来精神的传承,最重要的在于青年一代。这也是我们举办纪念恩来伯伯活动最大的心愿。
《百年恩来》播出后,一位青年女教师在座谈会上说:“石碑可以倒塌,木雕可以腐朽,唯有镌刻在人民心中的丰碑是永存的。这就是周恩来的精神。”2013年年底2014年年初,在广州举办《你是这样的人——纪念周恩来诞辰115周年珍品展》时,一位“90后”女孩留言,写下这样一段深情的话:
何其有幸,让我这一平凡的女孩,经过大量的书籍,透过历史的长河去遇见你。对于你,我有太多的敬仰。即使在有你的年代不曾有我,但庆幸的是在有我的年代依然有你。感谢这土地上曾经有你。
这就是年轻一代的心灵和信念!她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时间可以流逝,大地可以荒老,只要人类在生生不息延续,我们就将永远拥有这笔无价的财富:普照人间的周恩来精神!
(编辑 季节)
本文摘编自《百年不了情——我与伯父周恩来相处的日子》,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11月出版,季节摘编。周尔均,周总理的侄儿,少将,国防大学原政治部主任、纪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