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共有200余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中有10位科学家是直接因为与超导有关的研究而获奖,可见超导绝对算得上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宠儿”。
1913年
獲奖者
荷兰物理学家卡末林·昂内斯
1911 年,卡末林·昂内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制备出温度低至4.2K(-268.95℃)以下的液氦,并以此为基础发现了金属汞的超导性。
1972年
获奖者
美国物理学家约翰·巴丁、列昂·库伯和约翰·施里弗
三位美国物理学家联名发表论文,从微观层面解释了第一类超导体的超导电性如何出现。超导现象终于从微观层面获得了科学的解释。根据三人姓氏的首字母,他们提出的这一理论被简称为“BCS”理论。
1973年
获奖者
美国物理学家伊瓦尔·贾埃弗
英国物理学家布莱恩·约瑟夫森
布莱恩·约瑟夫森在1962 年首次预测了超导状态下的隧穿现象,伊瓦尔·贾埃弗则在此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发现了超导体的隧穿现象。
1987年
获奖者
德国物理学家乔治·柏诺兹
瑞士物理学家亚历山大·缪勒
这两位科学家是一对师徒(柏诺兹是缪勒的博士生)。在金属和合金材料之外,二人在陶瓷材料的超导电性研究上获得了重大突破,为之后高温超导的发现打下了基础。
2003年
获奖者
俄罗斯和美国双重国籍物理学家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
俄罗斯物理学家维塔利·金兹堡
1972 年获奖的“BCS”理论只能解释第一类超导体的工作原理,而阿布里科索夫和金兹堡则成功解释了第二类超导体是如何产生超导现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