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昌辉 薛芳荣
摘 要:社区图书馆是大型公共图书馆功能的延伸和普及,在建设精神文明系统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我国文化科技迅速发展,但老龄化社会程度日益加深的情势下,社区图书馆亟待加快建设。当前社区图书馆存在发展不平衡、服务模式单一、运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需要克服困难,进一步加强社区图书馆的社会文化职能,做好针对老年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拓展多元化的服务模式,推动老年人参与社会文化活动,促使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始终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
关键词:社区图书馆;老龄化;服务模式
人口老龄化是指现代社会中由于平均寿命延长、晚婚晚育和生育率降低,国家总人口中年轻人数和劳动人口比例减小、老年人口比例加大而导致的老年人口相应增加的社会状态。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文件对老龄化社会有明确的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表示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1982年在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确定了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严重老龄化。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人口14.43亿人,60岁以上人口占比18.7%,其中65岁以上人数占比13.5%。这与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来看,60岁以上人口占比增加5.44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占比增加4.63个百分点。早在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指出,我国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文件指出:“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打造老年宜居环境,普及公共基础设施。丰富老有所乐的精神文化生活,完善老年精神关怀服务体系。”可见,我国现阶段老龄人口逐年增多、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对社会养老、医疗、公共文化等服务机构的运营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图书馆服务模式探索的意义
相较于大型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出现较晚。国外部分地区由于人口布局分散,大型图书馆的服务很难覆盖城市郊区和乡村,于是便设立了一些大型图书馆的分部作为功能延伸。后来在经济发展和读者需求多元化的趋势下,在大城市人口密集的区域也开始设立一些小型的、面向大众的图书馆,面向普通居民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公益性、教育性、普及性、休闲性是社区图书馆有别于大型公共图书馆的特点。“社区图书馆是通过无偿和有偿服务等方式,面向普通社区居民,在传播知识、传递信息、开发智力和培养人才等方面提供服务的社会公益性服务机构。”[1]它有着图书馆提供文獻信息、传播文化的服务,又兼有社区教育、休闲、普及科学文化、提高居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功能。社区图书馆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为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文化养老、幸福养老提供有力支持。
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拓展老年文化娱乐、健康、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多元化需求。[2]老年人不仅在生活、医疗、养老等方面需要得到保障,还需要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保障。很多老年人退休后会有孤独感和社会脱离感,而儿女由于工作原因不能陪伴,老人如果精神生活长期不能得到满足,会产生孤独抑郁、失落焦虑、悲观厌世等消极情绪。保障和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是体现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的要素之一。社区图书馆是实现社区居民文化教育权益、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场所,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层化和普及化,可以便捷、有效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国内外社区图书馆现状
(一)国外社区图书馆现状
美国的社区图书馆兴起于19世纪,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经达到非常成熟完善的程度。[3]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实行总分馆制,至70年代社区图书馆在美国得到了普及。[4]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其建设、规划得到了联邦政府和社会基金的支持,成为社区图书馆蓬勃发展的重要上升阶段。[5]现在,社区图书馆在美国人生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日本在20世纪60至70年代,本土化思想的发展,促使中小型图书馆开始崛起,提出了“以全域服务为目标,构建中小型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全新理念。[6]2018年,全日本共有3338所公立图书馆,其中本馆1903所、分馆1435所,约每3.9万人拥有一所公立图书馆。[7]日本图书馆人均数量多、规模较大,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方面越来越多元化和人性化,在知识普及和提高社会文明效应方面产生了很好的作用。
(二)国内社区图书馆现状
我国社区图书馆发展不平衡,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社区图书馆数量可观,而在小城市和偏远地区则数量很有限。2015年,北京市的社区图书馆覆盖率达60%,总量达1238个。[8]广州市通过总分馆建设实现了每5.2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分馆)。广州作为我国一线城市,能够打造“图书馆之城”依赖于地区经济实力雄厚。但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图书馆,以服务的有效半径来看,其服务实际覆盖率低,并存在服务空白区。[9]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宝鸡市常住人口332万人,有宝鸡市图书馆、县区公共图书馆共13个。虽然市区内街道办、社区也建有社区图书室,但经走访调查,大部分社区图书室存在规模小、基础设施薄弱、藏书少、服务功能有限等问题。
三、社区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不平衡,馆藏少
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不仅要依靠各级公共图书馆丰富的图书资源,更要依靠政府、街道办、社区等给予经费、人员上的支持。目前社区基础建设对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重视不够,尤其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社区图书馆经费不足、面积小、基础设施不完善,内容单调陈旧,阅读体验差,不能有效吸引社区居民。
(二)服务模式单一
社区图书馆不仅是一个文化场所,也是教育、宣传、休闲和社区活动的场所。目前,社区图书馆存在服务模式单一的缺点,其作用仅仅停留在普通报刊阅览方面,没有广泛开展阅读推广和针对老年人的社会教育活动,对老年人的吸引力不足,图书资源利用率低。
(三)运行管理不规范
社区图书馆管理员大多是非专业甚至是非专职人员,业务能力不强。社区图书馆开放时间往往与上班时间重合,晚上、周末和节假日很少开放,这和社区图书馆人员不足有很大关系。管理人员对读者需求不够了解,对相关图书和文献资源不够熟悉,导致读者的服务体验较差,这些都限制了社区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
四、社区图书馆发展路径
(一)加强社区图书馆建设
基于社区图书馆的公益性质,其建设应在政府持续稳定的资金预算支持的基础上,所需的场所楼舍、专业人员和图书资源才能得到保障,从而保证有效运行。对没有社区图书馆的居民区,应依靠政策方面的扶持,构建多方合作模式,争取经费支持,尽早设立社区图书馆,让居民能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现有社区图书馆主要采取公共图书馆在居民区、街道建立分馆的模式,总馆在经费预算中要有对各个社区图书馆的相应支持,包括人员配备和图书资料规划,并对相应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服务方式进行定期考察,制定有操作性的发展规划。在社区图书馆馆藏建设中,多一些科普性、生活性、健康性、娱乐性、艺术性等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图书资料,并且在采购图书或征订杂志时征集社区居民意见,让居民参与进来,自己当家做主挑选感兴趣的书籍。同时,也可以拓宽筹资渠道,引入团体、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捐赠等多元化资金来源。图书馆所需书刊、文献和设备除了政府采购,也可以采取社会捐赠、流通共享等方式筹集。
(二)提高馆员综合素质
图书馆馆员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岗位,不仅需要基本的专业能力,还应当具备较强的职业责任感和一定的组织能力。社区图书馆应当采取以专职馆员为主、兼职人员为辅的工作模式。社区图书馆可与大型公共图书馆合作,公共图书馆馆员轮流下基层到社区图书馆协助社区馆员管理,还可以组成社区志愿者馆员队伍,号召有较高学历、有空暇的年轻人和身体健康、文化程度高、愿意发挥余热的退休人士,加入志愿者馆员队伍协助管理。社区图书馆要将志愿者登记在册,根据各自的时间进行排班,保证社区图书馆不仅白天正常开放,还可延长到晚上和节假日正常开放,方便居民。社区馆员既要了解國家老龄事业、公共文化政策,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敬老爱老、热情服务的意识,加大培训力度,经常到市、县(区)图书馆参观学习,提高服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拓展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与大型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相比,社区图书馆规模小,图书、资料的数量和专业性不是优势。因此,社区图书馆除了基本的报刊阅览和图书借阅服务之外,可以拓展、增加服务项目,丰富图书馆活动。如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社区居民感兴趣的读书沙龙,举办科普、艺术讲座等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关爱以老年人为主的弱势人群,以讲座、交流、学习等形式帮助其找回社会归属感。社区图书馆应提供人性化、便捷化的贴心服务,对不方便到馆的残障人士,可以电话借书或网上借书,提供送书上门服务。社区图书馆服务活动还可以和茶饮、咖啡等生活休闲服务结合起来,让读书学习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四)提高社区图书馆知晓度
社区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成为社区的信息资源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和文化休闲中心。鉴于很多居民不知晓社区图书馆的现状,应当加强对社区图书馆服务的宣传,让更多的居民了解图书馆服务内容。社区图书馆通过宣传栏、海报、走进小区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小区居民进入图书馆学习,充分发挥社区图书馆作为基层居民文化阵地的重要作用。
五、社区图书馆面向老年人服务的措施
(一)便民原则
社区图书馆要建在人口较密集的小区附近,以社区图书馆为中心,辐射周边居民小区,尽量离公交站近一些,减少居民出行成本。图书馆应配备电脑、打印机、免费Wi-Fi、充电插座、老花镜、急救药品等便民设备和物品。图书借阅和资料查询的手续尽可能简便,避免复杂和过于严苛的规章制度使人望而生畏,影响使用体验。
(二)提供舒适的环境和必要的基础设施
社区图书馆建设要引入无障碍理念,考虑老年人的需求,有方便轮椅出行的通道和饮水机、防滑洗手间等基础设施。在资源建设上,引入大字版书籍、视听读物数据库,解决视障老年人阅读困难的实际问题。在馆藏文献采购上要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多采购保健养生、医疗健康、时事政治、养老政策、名人传记、历史人物、文学艺术、摄影旅游、花卉栽培等适合老年人的读物。室内装置暖气或空调,布局整洁而温馨。社区图书馆要以舒适的环境、整洁的桌椅、热情的服务、丰富的活动来吸引老年人。
(三)提供继续教育服务
老年人对社会上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弱,很多老人不会使用电脑、平板、手机等智能设备,信息查询、出行、购物等都受到了限制。老年人不会扫码、不会网上购物、不会网上挂号、不会网上支付,与社会有脱节感。社区图书馆定期为老人举办讲座,普及新知识,面对面教会老人如何使用电子设备。一些老年人对很多健康信息不会甄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热衷养生、追求健康的心理,推销一些夸大功效的“保健品”,对此社区图书馆可邀请医院医生定期开展知识讲座,教会老年人如何辨别虚假健康信息,防止老年人因轻信推销人员的不实宣传而产生不必要的花费。
(四)多方合作,拓展多元化服务
社区图书馆服务对象是最基层的居民,老人借助图书馆服务了解社区事务、参与社区民俗文化活动、交流社区和家庭生活等问题,达到一定社交和休闲的目的,增强社会认同感,实现自我价值。社区图书馆应开展合作模式,拓展多元化服务。譬如:和附近公共图书馆合作,定期举办读书分享、老年人朗诵班活动;和医院合作,为居民开展医疗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健康生活理念,引导老人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派出所合作,让社区民警定期为居民开展防诈骗讲座,预防老年人上当受骗;和社区内银行、律师所联系,举办理财讲座、邀请律师回答各类法律问题。社区图书馆要真正深入居民的生活,为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带来美好体验和实际帮助。
六、结 语
21世纪,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程度将逐年加深。关爱老年人,应对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我们社会共同的责任。从社区图书馆建设入手,建立“身边的图书馆”,让图书馆融入居民日常生活,走进千家万户,让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群形成对社区图书馆积极的认知和情感,通过社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宝鸡市图书馆、宝鸡文理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 刘士霞.社区图书馆共建共享模式探析:以山东省肥城市社区图书馆建设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2(S1):127-131.
[2] 郭林.中国养老服务70年(1949-2019):演变脉络、政策评估、未来思路[J].社会保障评论,2019,3(3):48-64.
[3] 冯洁音.美国大都市图书馆服务述略:以纽约、芝加哥和西雅图公共图书馆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3(3):19-25.
[4] 汪其英.美国社区图书馆延伸服务及其启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6(6):52-57.
[5] 王学琴,陈雅.WOS视野下社区图书馆知识脉络及实践探析[J].图书馆,2018(9):44-49.
[6] 陈贝.日本公立图书馆全域服务发展探析及启示[J].图书馆,2022(7):71-78.
[7] 3.e-Stat政府統計の総合窓口.社会教育調査(平成30年度図書館調査)[EB/OL].[2020-03-23].https://www.e-stat.go.jp/stat-search/files?page=1&toukei=00400004&tstat=000001017254.
[8] 田硕.北京市社区图书馆现状调查与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27(11):89-93.
[9] 同[6].